淺談曹雪芹的風貌
關燈
小
中
大
耳!”……諸如此類的事,不一而足。
這樣的人,自然不能見容于世。
而曹雪芹自号“夢阮”,引阮籍為同調,恨不生于同時,隻好在夢中求之。
可見他也是一個憤世嫉俗、不被世人所容的人,不僅從字面上,而且從内容上,我們也隻能這樣解釋。
庚子敦誠聯句:“行莊過草堂命酒聯句,即撿案頭《聞笛集》為題。
此集乃追念故人錄輯其遺筆而作也。
”(見《四松堂詩鈔》中)松堂聯句說:“狂于阮步兵(亦謂芹圃)。
”這時曹雪芹已死。
松堂還有兩句:“彈棋罷夜枰,秋風醒大夢。
”雖說是泛指,其中也必然包括曹雪芹在内。
周廷尉得範忠貞公家藏的米南宮畫的《一品石》,諸人在聽雨樓鑒賞,并且各自題跋其上,可見這些人也都有拜石癖呢!曹雪芹必然也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敦誠贈曹雪芹詩句曰:“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步兵也就是阮籍,挽曹雪芹詩中又說:“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锸葬劉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處招魂賦楚蘅。
”從這裡可知曹雪芹喜歡飲酒,詩作直追李賀的創新,更有屈原般的情思神采。
敦誠因祖先阿渝格的牽連,未能得到爵祿。
同時,又是個有正義感的人。
永序他的詩集時,說他“豈有不平之鳴哉?”他居處有“夢陶軒”,這和“夢阮”兩字聯系起來,便更可以看到他和曹雪芹不是一般的友誼,而是有較深的内心聯系的。
綜上所述,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曹雪芹的性格風貌呢!現在,不妨對他的美學概念,再說上幾句。
孔子說過:“繪事後素。
”這話表達了孔子的美學觀點。
在春秋戰國時代,能夠達到了這樣高度的水平,是不容易的。
曹雪芹對它不但加以繼承,并且有所發揚。
曹雪芹有自己獨特的美學思想,這裡且不予多說。
但有一點是必須一提的。
曹雪芹最了解感情的價值。
這和當時市民階層擡頭、人們開始意識到個人價值的趨向是分不開的。
魯迅先生把《紅樓夢》列為人情小說,可以說是慧眼獨具。
曹雪芹寫人情不能不說已達到淋漓盡緻的地步,深沉隽永,可歌可泣。
在曹雪芹的筆下寫實的、浪漫的、理想的,都在“素”的網膜下,結為一體了。
曹雪芹達到以詩寫真,以畫寫心的藝術造詣,不但為他同時代人所不及,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追上呢! 曹雪芹的美學是發自他的内心的,是他自身内心的積極表現。
所以曹雪芹和《紅樓夢》才能成為一個統一體。
這也是人們總要把《紅樓夢》作為曹雪芹的自傳的緣故。
無可否認,《紅樓夢》有曹雪芹的自傳成分,我們不應着重追求這其中自傳成分的細微末節,而應研究他精神方面的廣度和深度。
我們面對《紅樓夢》,不能僅僅按照隻有細節才形成小說的觀點來衡量他。
曹雪芹不光是為我們寫出人情風俗的曆史,而且為我們寫出最隐秘的矛盾。
歌德使浮士德和海侖後結婚,曹雪芹使寶玉和黛玉相愛,兩者都是表現對于理想的追求,因為都是要突破時代的束縛,因而最能震撼人心。
人們都随着他們的命運而歡喜、而悲哀。
中國第一部大悲劇,就是《紅樓夢》。
這和曹雪芹的為人也是一緻的。
我們可以從敦誠的《佩刀質酒歌》中,看到曹雪芹“酒渴如狂”,不惜以佩刀作價買酒來吃。
他喜歡畫石頭,用畫來消磨胸中的塊壘抑郁。
但是,他又不屑做宮廷供奉畫師,表現出桀骜不馴的性格。
這樣,在僅有的一些材料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曹雪芹的風貌,同時也可能掌握到他思想的真髓。
通過廣泛的、長期的大家共同研究,将來的成果,必然會豐碩的。
(原載《說不完的紅樓夢》,上海書店出版社,1993年8月)
這樣的人,自然不能見容于世。
而曹雪芹自号“夢阮”,引阮籍為同調,恨不生于同時,隻好在夢中求之。
可見他也是一個憤世嫉俗、不被世人所容的人,不僅從字面上,而且從内容上,我們也隻能這樣解釋。
庚子敦誠聯句:“行莊過草堂命酒聯句,即撿案頭《聞笛集》為題。
此集乃追念故人錄輯其遺筆而作也。
”(見《四松堂詩鈔》中)松堂聯句說:“狂于阮步兵(亦謂芹圃)。
”這時曹雪芹已死。
松堂還有兩句:“彈棋罷夜枰,秋風醒大夢。
”雖說是泛指,其中也必然包括曹雪芹在内。
周廷尉得範忠貞公家藏的米南宮畫的《一品石》,諸人在聽雨樓鑒賞,并且各自題跋其上,可見這些人也都有拜石癖呢!曹雪芹必然也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敦誠贈曹雪芹詩句曰:“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步兵也就是阮籍,挽曹雪芹詩中又說:“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锸葬劉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處招魂賦楚蘅。
”從這裡可知曹雪芹喜歡飲酒,詩作直追李賀的創新,更有屈原般的情思神采。
敦誠因祖先阿渝格的牽連,未能得到爵祿。
同時,又是個有正義感的人。
永序他的詩集時,說他“豈有不平之鳴哉?”他居處有“夢陶軒”,這和“夢阮”兩字聯系起來,便更可以看到他和曹雪芹不是一般的友誼,而是有較深的内心聯系的。
綜上所述,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曹雪芹的性格風貌呢!現在,不妨對他的美學概念,再說上幾句。
孔子說過:“繪事後素。
”這話表達了孔子的美學觀點。
在春秋戰國時代,能夠達到了這樣高度的水平,是不容易的。
曹雪芹對它不但加以繼承,并且有所發揚。
曹雪芹有自己獨特的美學思想,這裡且不予多說。
但有一點是必須一提的。
曹雪芹最了解感情的價值。
這和當時市民階層擡頭、人們開始意識到個人價值的趨向是分不開的。
魯迅先生把《紅樓夢》列為人情小說,可以說是慧眼獨具。
曹雪芹寫人情不能不說已達到淋漓盡緻的地步,深沉隽永,可歌可泣。
在曹雪芹的筆下寫實的、浪漫的、理想的,都在“素”的網膜下,結為一體了。
曹雪芹達到以詩寫真,以畫寫心的藝術造詣,不但為他同時代人所不及,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追上呢! 曹雪芹的美學是發自他的内心的,是他自身内心的積極表現。
所以曹雪芹和《紅樓夢》才能成為一個統一體。
這也是人們總要把《紅樓夢》作為曹雪芹的自傳的緣故。
無可否認,《紅樓夢》有曹雪芹的自傳成分,我們不應着重追求這其中自傳成分的細微末節,而應研究他精神方面的廣度和深度。
我們面對《紅樓夢》,不能僅僅按照隻有細節才形成小說的觀點來衡量他。
曹雪芹不光是為我們寫出人情風俗的曆史,而且為我們寫出最隐秘的矛盾。
歌德使浮士德和海侖後結婚,曹雪芹使寶玉和黛玉相愛,兩者都是表現對于理想的追求,因為都是要突破時代的束縛,因而最能震撼人心。
人們都随着他們的命運而歡喜、而悲哀。
中國第一部大悲劇,就是《紅樓夢》。
這和曹雪芹的為人也是一緻的。
我們可以從敦誠的《佩刀質酒歌》中,看到曹雪芹“酒渴如狂”,不惜以佩刀作價買酒來吃。
他喜歡畫石頭,用畫來消磨胸中的塊壘抑郁。
但是,他又不屑做宮廷供奉畫師,表現出桀骜不馴的性格。
這樣,在僅有的一些材料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曹雪芹的風貌,同時也可能掌握到他思想的真髓。
通過廣泛的、長期的大家共同研究,将來的成果,必然會豐碩的。
(原載《說不完的紅樓夢》,上海書店出版社,199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