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曹雪芹的風貌
關燈
小
中
大
現代國際上有兩大顯學,這就是衆所周知的“莎學”和“紅學”,東西相映,研讨熱潮日高一日。
《紅樓夢》已有了英、法、日全譯本。
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四大悲劇,将由卞之琳以詩劇的形式譯出,實是令人鼓舞的事。
這項工程,不久即可告竣。
為了便于和“莎學”對稱,使其名實相符,“紅學”和“曹學”可以說有并駕齊趨的勢頭。
“曹學”理應向縱深進發。
“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以及雍、乾時代曆史的探讨,将會取得更大的成果,是可以斷言的。
有趣的是,在世界文學史上,對這兩位震撼世界的作家的身世,直到今天都還沒有完全弄清。
雖說莎士比亞的出生登記,已經查出;他妹妹的住房也成為遊客拜訪的處所了;但人們也不把這些作為鐵案看待。
雖然“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有專章論述,但還有人認為人類史上并無其人。
不久前,中國也還有人論證《紅樓夢》作者是“石兄”,而不是“曹雪芹”,至于“石兄”到底是什麼人,卻還是個問号。
也有人用破譯法和電腦,判斷出後四十回作者同前八十回屬于同一人的手筆,不過,還嫌說服力不強。
首先,我們應該說明的是:二百年前确實真有曹雪芹這麼一個人,他本名“曹霑”,字“雪芹”,号“芹圃”。
這從他的好友敦誠《四松堂集·寄懷曹雪芹(霑)》一詩中,可以得到證實。
曹雪芹又字“夢阮”,這是從張宜泉《春柳堂詩稿》中得知的。
曹雪芹生于公元1715年,曹颙早卒,他的妻子是做過吏部尚書的馬桑格的女兒,生了一個遺腹子(有康熙檔案可證)。
這遺腹子可能就是曹霑。
康熙為了照顧曹家(因為曹家孫太夫人曾經是康熙奶媽之一),要曹繼承宗祧。
這樣,曹就由叔父而成為曹霑的父親。
在新發現的《五慶堂宗譜》中,沒有曹霑的名字,卻有颙子曹天佑的名字。
曹在譜中則是曹荃(宣)的第四子過繼給曹寅,曹天佑和曹霑很可能就同是曹雪芹一人。
曹雪芹生于1715年的說法,解放前由李玄伯在《故宮副刊》上為文提出,解放後由王利器發揮,目前同意這種說法的,較為普遍起來。
當然也不能說已成定論。
敦誠在《寄懷曹雪芹》一詩中說:“曹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織造之任”,那麼曹雪芹少年時代是消磨在南京織造府的。
可見曹雪芹不是“烏有先生”,《紅樓夢》是他的創作也就無可置疑的了,特别是前八十回。
遺憾的是,有關曹雪芹生平的資料留下來的着實太少,他活着時沒有人為他作傳;他死後,似乎也沒有人為他寫“行述”。
幸好從他的好友敦誠、敦敏、張宜泉等人的詩中,以及脂硯齋的批語中和稍後的一些筆記、小詩中,還約略可以窺見一斑。
我們既然認為曹雪芹确有其人,那麼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面貌風采,前人很少向我們提供,王岡畫的像、陸厚信畫的像、“天香庭院”中的小像,都證明不是他。
我們不得不埋怨曆史對我們未免太吝啬了! 我認為“雪芹”、“夢阮”、“芹圃”都是曹霑自命的别号。
“芹”字也可以作“入泮”(考試得中)的象征來解釋,《紅樓夢》就有一句下聯:“瑞雲香護采芹人”。
但是芹上壓雪就不妙了,那就不會受到瑞雲的護持了! 曹雪芹的朋友不約而同,都把他比作阮籍。
阮籍是個憤世嫉俗的人。
他曾在日暮時,驅車到路的盡頭,痛哭而返。
他經常在鄰居酒家喝酒,醉後便宿在那裡。
酒家婦生得很美,人們以為這就是阮籍宿在酒家的原因,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
當富貴人家曬書時,他把自己的内褲也拿出來曬,人們笑問他,他答曰:“未能免俗
《紅樓夢》已有了英、法、日全譯本。
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四大悲劇,将由卞之琳以詩劇的形式譯出,實是令人鼓舞的事。
這項工程,不久即可告竣。
為了便于和“莎學”對稱,使其名實相符,“紅學”和“曹學”可以說有并駕齊趨的勢頭。
“曹學”理應向縱深進發。
“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以及雍、乾時代曆史的探讨,将會取得更大的成果,是可以斷言的。
有趣的是,在世界文學史上,對這兩位震撼世界的作家的身世,直到今天都還沒有完全弄清。
雖說莎士比亞的出生登記,已經查出;他妹妹的住房也成為遊客拜訪的處所了;但人們也不把這些作為鐵案看待。
雖然“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有專章論述,但還有人認為人類史上并無其人。
不久前,中國也還有人論證《紅樓夢》作者是“石兄”,而不是“曹雪芹”,至于“石兄”到底是什麼人,卻還是個問号。
也有人用破譯法和電腦,判斷出後四十回作者同前八十回屬于同一人的手筆,不過,還嫌說服力不強。
首先,我們應該說明的是:二百年前确實真有曹雪芹這麼一個人,他本名“曹霑”,字“雪芹”,号“芹圃”。
這從他的好友敦誠《四松堂集·寄懷曹雪芹(霑)》一詩中,可以得到證實。
曹雪芹又字“夢阮”,這是從張宜泉《春柳堂詩稿》中得知的。
曹雪芹生于公元1715年,曹颙早卒,他的妻子是做過吏部尚書的馬桑格的女兒,生了一個遺腹子(有康熙檔案可證)。
這遺腹子可能就是曹霑。
康熙為了照顧曹家(因為曹家孫太夫人曾經是康熙奶媽之一),要曹繼承宗祧。
這樣,曹就由叔父而成為曹霑的父親。
在新發現的《五慶堂宗譜》中,沒有曹霑的名字,卻有颙子曹天佑的名字。
曹在譜中則是曹荃(宣)的第四子過繼給曹寅,曹天佑和曹霑很可能就同是曹雪芹一人。
曹雪芹生于1715年的說法,解放前由李玄伯在《故宮副刊》上為文提出,解放後由王利器發揮,目前同意這種說法的,較為普遍起來。
當然也不能說已成定論。
敦誠在《寄懷曹雪芹》一詩中說:“曹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織造之任”,那麼曹雪芹少年時代是消磨在南京織造府的。
可見曹雪芹不是“烏有先生”,《紅樓夢》是他的創作也就無可置疑的了,特别是前八十回。
遺憾的是,有關曹雪芹生平的資料留下來的着實太少,他活着時沒有人為他作傳;他死後,似乎也沒有人為他寫“行述”。
幸好從他的好友敦誠、敦敏、張宜泉等人的詩中,以及脂硯齋的批語中和稍後的一些筆記、小詩中,還約略可以窺見一斑。
我們既然認為曹雪芹确有其人,那麼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面貌風采,前人很少向我們提供,王岡畫的像、陸厚信畫的像、“天香庭院”中的小像,都證明不是他。
我們不得不埋怨曆史對我們未免太吝啬了! 我認為“雪芹”、“夢阮”、“芹圃”都是曹霑自命的别号。
“芹”字也可以作“入泮”(考試得中)的象征來解釋,《紅樓夢》就有一句下聯:“瑞雲香護采芹人”。
但是芹上壓雪就不妙了,那就不會受到瑞雲的護持了! 曹雪芹的朋友不約而同,都把他比作阮籍。
阮籍是個憤世嫉俗的人。
他曾在日暮時,驅車到路的盡頭,痛哭而返。
他經常在鄰居酒家喝酒,醉後便宿在那裡。
酒家婦生得很美,人們以為這就是阮籍宿在酒家的原因,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
當富貴人家曬書時,他把自己的内褲也拿出來曬,人們笑問他,他答曰:“未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