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泥煮雪錄

關燈
曹雪芹借着為晴雯作诔的機會,向世上宣稱:“他要别開生面,另立排場,風流奇異,與世無涉”,“也須另出己見,自放手眼”,“亦必須灑淚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我又不稀罕那功名,不為世人觀賞稱贊”,“古人多有微詞,非自我作俑也”。

     寶玉本是個不讀書之人(這是說不讀聖賢經典之書,反而運用微辭1《楚辭》如數家珍),再心中有了這篇歪意(他奉女兒為“星日”,但在那時,能與“星日”作比的,隻能是皇帝老子),怎得有好詩好文作出來(他自己卻任意纂著,并不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誕,竟杜撰出一篇長文《石頭記》)? 括弧内是我搬運過來的,請讀者原諒。

     這篇自供狀,說得何等清楚,坦誠、激憤、毫無保留,這才是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動機和經過呢! 一個人既不能離開眼睛裡面的世界,也離不開自身所經曆的世界,但是必須要和感情意念熔鑄塑造在一起,才會創作出幽微靈秀的藝術來。

    這種感情是有層次的,由于囊括内容豐富,涵蓋角度廣闊,自然也就博大淵深,無往而不至。

     湯顯祖寫《還魂記》,是在追求“有情之天下”。

    他回答他的朋友(那些認“理”不認“情”者)說:你們認為“情有者,理必無;理有者,情必無,真是一刀兩斷語。

    ……谛聽之,并理亦無。

    ”他認為無情,也就無理可說,情和理不能像西瓜似的,一刀切成兩半;卻像藕那樣總是常扯着。

    所以杜麗娘可以還魂,死而複生。

    這和湯顯祖欣賞蘇東坡的筆墨、米襄陽的山水,都是一緻的。

    從蘇、米手上出現的白石枯木、煙雲林泉,回漾着靈氣,都有着生命,都不複是一般的“木石煙雲”了。

     羅丹也說過:“美麗的風景所以使人感動,不是由于它給人或多或少的舒适感覺,而是由于它引起人們的思想。

    看到的線條的顔色,自身不能感動人,而是由于滲入其中的那種深刻意義。

    ” 古今中外的大藝術家,對最高藝術境界的認同,都有一個會合點。

    情理相生,靈肉一緻,王夫之、湯顯祖、羅丹、曹雪芹等等,在這兒都互通了消息。

     七、林黛玉兩次“失樂園” 從古到今,建造人間“伊甸園”的,隻有《紅樓夢》中那座“大觀園”。

     王夫之沒有機會閱讀《紅樓夢》,《紅樓夢》那時還記在“女娲石”上,所以,曹雪芹稱它為《石頭記》。

     但我覺得引用王夫之的幾句話,好像對《紅樓夢》更适用。

    因為《紅樓夢》恰恰記的既是“金鋪繡帳”的事物,同時又是寫的“親睹親聞幾個女子的悲歡離合,興衰際遇”的故事。

    兩相對照,王夫之的話對《紅樓夢》是合适的。

     因為曹雪芹也是經曆過“親睹親聞”的啟示,但他又反對鐵門檻,在這兒和王夫之就成了同調。

     試看《紅樓夢》裡寫了一個“鐵檻寺”和“饅頭庵”,妙玉自诩辨歧途知泉源,自稱“檻内人”。

    這些名号和内涵,都是從唐代王梵志的諷刺詩意派生出來的。

     在曹雪芹筆下寫“鐵檻寺”,成了王熙鳳拆散姻緣、圖财害命的密室;“饅頭庵”成了秦鐘和智能的偷情地。

    兩處清淨佛地,竟然全無半點“清淨”可說。

     住在攏翠庵中的妙玉,原本是“檻内人”。

    正可說明攏翠庵也就是“鐵檻寺”。

    妙玉由于她無力跳出大環境和小環境的約束,最終的結局是:“依舊是風塵肮髒違心願”,“白玉無瑕遭泥陷”,仍然在鐵門檻中毀滅。

     曹雪芹能超出“親睹親聞”這個框子,也就是能從“目之所見,身之所曆”的鐵門檻中脫身出來,這樣才能有《紅樓夢》的産生。

     引發曹雪芹的動力,不是别的,而是由于林黛玉的兩次“失樂園”,使他要上天去補天,下地去補園,結果都适得其反。

     黛玉第一次失樂園,在《紅樓夢》中是這樣記的: 隻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绛珠草始得久延歲月。

    後來既受天地精華,複得甘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隻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結着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曆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

    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待到绛珠仙子背負着“還淚債”下凡轉世;“辭父”、“進京”、“寄養”賈府,又住進了人間的“伊甸園”。

    這座連神仙也住得的地方,是為元妃省親而營造的紫府璇宮,是被人們豔羨的樂園。

    绛珠仙子成了人間樂園的“潇湘妃子”。

    但是,在這座人間樂園中,什麼都是不自由的,除了被剪斷線的風筝外,連這裡的鹦鹉、,都是不自由的,鹦鹉被鎖在架子上學語,被縫了翅膀供人賞玩……,這裡更容不下追求“理想”的绛珠仙子。

     老子在《五千言》裡說,“木強則折”。

    黛玉為人強,大觀園裡容不得她,她也絕不去适應大觀園,所以在人間她又失去了樂園。

     從此,便演出一曲悲金悼玉的《紅樓夢》來。

     1992年7月于和平門紅頂大樓 (原載《說不完的紅樓夢》,上海書店出版社,1993年8月) [1]宋玉:“口多微辭。

    ”李善注:“微,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