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泥煮雪錄
關燈
小
中
大
,壓根兒沒有任何聯想,而偏偏卻被寶钗聽出,并以“關心”、“愛護”的眼色加以制止。
其實,寶钗既能聽出來,可見她自己早已看過這些書了。
但她由此顯示在人前的,卻是精于易理、娴于女則的一位淑女,在大觀園女兒行裡,她是可以使賈母放心、王夫人滿意的一位人物,也是男人們眼中無可挑剔的對象,造成她積少成多的優勢。
而天真、率直的黛玉,卻被周圍認為是小心眼兒、斤斤計較、多猜多疑……,在作者的筆下,對寶钗、黛玉二人不但作了鮮明的對比,而且已經深入到人物的底裡,對真、假作最細微的揭示。
五、“史鑒”何如“有據”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為詠史詩十首。
其中第九首詩寫《西廂記》中的“蒲東寺”,第十首詩寫《還魂記》裡的“梅花觀”。
這組詩,總的題目是詠史的。
前八首所詠,都是有史實可據,隻有後邊兩首與“史實無考”。
“蒲東寺”和“梅花觀”都是根據藝術家創造出來的人物故事寫出來的。
按理不應列入“詠史”篇目裡面才是。
在這回書中,寫衆人看了“詠史詩”都同聲叫好時,唯有薛寶钗提出異議,說道:“前八首,都是‘史鑒’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兩首為是。
”黛玉忙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
這兩首雖于‘史鑒’上無考,咱們雖不曾看這些外傳,不知底裡,難道咱們連兩本戲也沒有見過不成?那三歲孩子也知道,何況咱們?”探春便道:“這話正是了。
”這時,曹雪芹也為林妹妹說:“若雲無年代可考……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何難也……不過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紀哉!……豈不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
” 其實,寶钗在這番話裡,一方面“假撇清”說“自己也不大懂得”,因為在她心目中,是把《西廂記》和《還魂記》派作“邪書”之類,話裡說“我們也不大懂得”,意思是指派唯有黛玉才懂得,把球踢給了黛玉,這兒就洩露了自己的心機。
在“庚辰本”中,脂硯在這兒批寫道:“餘謂颦兒必有來諷,不意竟有此飾詞代為解釋,此則真心以待寶钗也。
” 這條批語說得很對,可惜另外還有一點,脂硯未予指出,作者在寶钗口中用的是“我們”來包括黛玉在内的稱謂,而黛玉卻用“咱們”相稱,證明黛玉對待寶钗是無間無隙,在推心置腹地說話,而寶钗卻用“我們”。
在這個小段中,一用“咱們”,一用“我們”,泾渭分明,以小見大,可見作者對塑造二人的為人,一絲兒也不放過。
六、“鐵門檻”和“一刀兩斷” 已經記不清是什麼時候,從哪本書上摘錄下來一段王夫之的話,他是這樣說的: 煙雲泉石,花鳥苔林,金鋪繡帳,寓意則靈。
身之所曆,目之所見,是鐵門檻。
這幾句話,說平凡也平凡,說不平凡也不平凡。
不平凡的是,王夫之居然說“身之所曆,目之所見”是“鐵門檻”。
這真如禅宗的“當頭棒喝”! 我國一向崇尚自然,凡是頂禮泉林的藝術家,從來都受人愛戴。
巢父、陶淵明、阮籍、嵇康、顧恺之、劉希夷、溫飛卿、倪雲林、唐寅、祝枝山……人們都認為唯有他們才是高人,天地靈氣,山水佳音,都由他們主領掌握。
至于“金鋪繡帳”,則是鄙俗不堪的事物,沒有任何藝術價值,而隻有藏垢納污的用場。
但是,王夫之卻把這些“金鋪繡帳”庸俗事物,和高雅超凡的“煙雲泉石,花鳥苔林”并列在一起,而且給了他們同一把鑰匙:“寓意則靈。
” “煙雲泉石”是人的自在生存空間,應該說是“第一自然’。
“金鋪繡帳”則是由人創造的生存空間,可謂“第二自然”,也和泉林一樣,要和人的意識感情熔鑄在一起,它就會煥發出靈感,豐富人的世界。
人所以和别的動物不同,就是因為人會創造,能創造衣、食、住、行和理想。
王夫之卻認為:隻承認“身之所曆,目之所見”才是大千世界的一切,是畫地為牢,是固步自封,是鐵門檻。
韓愈曾經說過一句話:“行成于思,毀于随。
”這話很對。
做古人的影子,随人說短道長,都是不中用的。
韓愈改變了六朝以來的文風,但他并沒有認識到藝術天地裡應該涵蓋什麼,應該表現什麼。
韓愈就是韓愈,不能向他要求更多的東西。
曆史的長河流淌到王夫之時代,就像黃河流到龍門,奔騰而下,開創了另一個起點;鯉魚流到這裡,便要翻身,更要跳起,形成新的飛躍…… 王夫之很清楚,有曆史責任感,作了震古爍今的宣言:“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理。
”王夫之要别開生面。
讀者因為習慣于曹雪芹自己标榜的話:“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
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蹑迹,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 這才是曹雪芹故作狡猾處。
曹雪芹不是一個畫像師,鐵門檻他是不會立的。
曹雪芹不是一個出納員,鐵算盤是不會用的。
曹雪芹的性格,按照儒家的正統觀念,他是十足的“不肖子孫”,但若按照道家“不肖”的定義,則恰巧合适。
大家都知道《芙蓉诔》祭晴雯的“悼詞”,是為阿颦作谶(庚辰本七十九回脂硯評語)。
這在“碧紗帳裡,卿何薄命,黃土垅中,公子無緣”等句,更是明白交待了。
芙蓉寓意至深,就是林黛玉的化身。
其實,寶钗既能聽出來,可見她自己早已看過這些書了。
但她由此顯示在人前的,卻是精于易理、娴于女則的一位淑女,在大觀園女兒行裡,她是可以使賈母放心、王夫人滿意的一位人物,也是男人們眼中無可挑剔的對象,造成她積少成多的優勢。
而天真、率直的黛玉,卻被周圍認為是小心眼兒、斤斤計較、多猜多疑……,在作者的筆下,對寶钗、黛玉二人不但作了鮮明的對比,而且已經深入到人物的底裡,對真、假作最細微的揭示。
五、“史鑒”何如“有據”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為詠史詩十首。
其中第九首詩寫《西廂記》中的“蒲東寺”,第十首詩寫《還魂記》裡的“梅花觀”。
這組詩,總的題目是詠史的。
前八首所詠,都是有史實可據,隻有後邊兩首與“史實無考”。
“蒲東寺”和“梅花觀”都是根據藝術家創造出來的人物故事寫出來的。
按理不應列入“詠史”篇目裡面才是。
在這回書中,寫衆人看了“詠史詩”都同聲叫好時,唯有薛寶钗提出異議,說道:“前八首,都是‘史鑒’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兩首為是。
”黛玉忙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
這兩首雖于‘史鑒’上無考,咱們雖不曾看這些外傳,不知底裡,難道咱們連兩本戲也沒有見過不成?那三歲孩子也知道,何況咱們?”探春便道:“這話正是了。
”這時,曹雪芹也為林妹妹說:“若雲無年代可考……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何難也……不過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紀哉!……豈不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
” 其實,寶钗在這番話裡,一方面“假撇清”說“自己也不大懂得”,因為在她心目中,是把《西廂記》和《還魂記》派作“邪書”之類,話裡說“我們也不大懂得”,意思是指派唯有黛玉才懂得,把球踢給了黛玉,這兒就洩露了自己的心機。
在“庚辰本”中,脂硯在這兒批寫道:“餘謂颦兒必有來諷,不意竟有此飾詞代為解釋,此則真心以待寶钗也。
” 這條批語說得很對,可惜另外還有一點,脂硯未予指出,作者在寶钗口中用的是“我們”來包括黛玉在内的稱謂,而黛玉卻用“咱們”相稱,證明黛玉對待寶钗是無間無隙,在推心置腹地說話,而寶钗卻用“我們”。
在這個小段中,一用“咱們”,一用“我們”,泾渭分明,以小見大,可見作者對塑造二人的為人,一絲兒也不放過。
六、“鐵門檻”和“一刀兩斷” 已經記不清是什麼時候,從哪本書上摘錄下來一段王夫之的話,他是這樣說的: 煙雲泉石,花鳥苔林,金鋪繡帳,寓意則靈。
身之所曆,目之所見,是鐵門檻。
這幾句話,說平凡也平凡,說不平凡也不平凡。
不平凡的是,王夫之居然說“身之所曆,目之所見”是“鐵門檻”。
這真如禅宗的“當頭棒喝”! 我國一向崇尚自然,凡是頂禮泉林的藝術家,從來都受人愛戴。
巢父、陶淵明、阮籍、嵇康、顧恺之、劉希夷、溫飛卿、倪雲林、唐寅、祝枝山……人們都認為唯有他們才是高人,天地靈氣,山水佳音,都由他們主領掌握。
至于“金鋪繡帳”,則是鄙俗不堪的事物,沒有任何藝術價值,而隻有藏垢納污的用場。
但是,王夫之卻把這些“金鋪繡帳”庸俗事物,和高雅超凡的“煙雲泉石,花鳥苔林”并列在一起,而且給了他們同一把鑰匙:“寓意則靈。
” “煙雲泉石”是人的自在生存空間,應該說是“第一自然’。
“金鋪繡帳”則是由人創造的生存空間,可謂“第二自然”,也和泉林一樣,要和人的意識感情熔鑄在一起,它就會煥發出靈感,豐富人的世界。
人所以和别的動物不同,就是因為人會創造,能創造衣、食、住、行和理想。
王夫之卻認為:隻承認“身之所曆,目之所見”才是大千世界的一切,是畫地為牢,是固步自封,是鐵門檻。
韓愈曾經說過一句話:“行成于思,毀于随。
”這話很對。
做古人的影子,随人說短道長,都是不中用的。
韓愈改變了六朝以來的文風,但他并沒有認識到藝術天地裡應該涵蓋什麼,應該表現什麼。
韓愈就是韓愈,不能向他要求更多的東西。
曆史的長河流淌到王夫之時代,就像黃河流到龍門,奔騰而下,開創了另一個起點;鯉魚流到這裡,便要翻身,更要跳起,形成新的飛躍…… 王夫之很清楚,有曆史責任感,作了震古爍今的宣言:“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理。
”王夫之要别開生面。
讀者因為習慣于曹雪芹自己标榜的話:“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
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蹑迹,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 這才是曹雪芹故作狡猾處。
曹雪芹不是一個畫像師,鐵門檻他是不會立的。
曹雪芹不是一個出納員,鐵算盤是不會用的。
曹雪芹的性格,按照儒家的正統觀念,他是十足的“不肖子孫”,但若按照道家“不肖”的定義,則恰巧合适。
大家都知道《芙蓉诔》祭晴雯的“悼詞”,是為阿颦作谶(庚辰本七十九回脂硯評語)。
這在“碧紗帳裡,卿何薄命,黃土垅中,公子無緣”等句,更是明白交待了。
芙蓉寓意至深,就是林黛玉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