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鄉村》——蕭軍先生作[1]

關燈
蕭軍先生不苟且。

    行文猶如作人,他要的隻是本色: 讀過我的幾篇文章的讀者,對于作者所起的印象是好的?惡的?或竟至什麼也不起?這我也不管。

    我隻是按着我要做,我能做,做下來就是。

    我愛“真實”,不過,微小的,隻要無傷于大的真實的“撒诳”我也愛。

     他對于自己有的是信心,雖說他“不相信自己的文章會有幾個讀者”。

    到了連“撒诳”也于心有愧的時候,他老老實實招認道:“文章到實在寫不出也擠不出時,仍為本行,還是去當兵罷。

    ”服役于他的理想,他不要低聲下氣谄媚一群見異思遷的讀者:“你們需要什麼呀。

    ”他的骨氣夠硬的。

    因為他認準了一個東西,他信從的真理。

    真理隻有一個。

    或者用筆來侍奉,或者用槍來護衛,然而真理隻有一個。

    他以兵士的單純的信仰從事文學,然而明了文學不像當兵那樣容易。

    [2] 他入過伍,是“炮兵學校差一天沒畢業的學生”。

    我們難得聽到他提起他父親。

    從小沒有見過母親的容貌,猶如他自己所謂,他有十足的資格做一個流浪人。

    他生在東三省,一個有出産木料的森林和出産大豆的平原的處女地。

    苟延殘喘于都市的人們,想象不出那種寥闊的莊嚴的景象。

    一個沒有家或者沒有愛的孩子,寂寞原本是他的靈魂,日月會是他的伴侶,自然會是他的營養。

    而他,用不着社會的法習,變得和山石一樣矯健,和溪澗一樣溫柔,人性的發揚是他最高的道德。

    就是這樣子,他漸漸長大了,邁入人海,踏進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一個東三省的“上海”,開始看到人類的悲劇。

    這孤傲的靈魂,從一個慘忍的對比,發見自己帶着腳鐐手铐。

    從前沒有家,他有自己如今他有他自己,卻隻是一個螞蟻——還不如螞蟻,他隻是一個奴隸。

    他眼前擺着一件新東西:國或者民族。

    商埠碼頭把悲哀給了他,也把責任給了他。

    他活着,活着不為觍顔人世,而為一種高尚的意義。

     這就是我們今日流浪者和法國十九世紀初葉的飲水同志(bu-veursd'eau)相異的地方。

    巴爾紮克形容他那時代的浪子(bohême)道: 浪子一無所有,而生活于其所有。

    希望是他們的宗教,信仰自己是他們的教律,慈悲更是他們的預算。

    所有這些年輕人,大于他們的不幸,比财富則不足,比前途則有餘。

    永久騎着如果,有報章小說的輕靈,有負債者的欣快,噢!他們負多少債,喝多少酒!最後,這就是我所要說的,他們全在作愛,然而作愛!……一切婦女适于他們的脾胃,他們曾經立下這奇趣橫生的格言:在男子之前,婦女一律平等。

    [3] 蕭軍先生不屬于這類頹唐的唯我主義者。

    他不是什麼“君子”,他喜歡飲酒,也喜歡女人。

    酒則用錢去買女人則是自己恩愛的伴侶。

    他也許哀傷,也許給樓下的姑娘寫上兩首無從投遞的情詩。

    他也許生氣,無緣無故和女人吵嘴他也許偷一片可愛的葉子,當一回風雅的小賊。

    和巴爾紮克的浪子一樣,他會窮到沒有錢來吃藥,而且還要殘忍,窮得不敢讓他女人做母親。

    但是,謝天謝地,他們之間有一個基本的差别:我們的浪子不為自己活着。

    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我們少一個拿破侖撐腰,卻多一個實業革命的感覺。

    天是他們的。

    我們看着地,地醜陋,可也堅定。

    一種更大的悲哀浸沒我們私人的潮汐。

    一聲更大的呼喚震撼我們微弱的脈搏。

    為了民族,為了拯救我們這些肉囊袋,例如蕭軍先生,他聚起他所有的氣力,讓他的“悲哀變成鐵的憤恨,眼淚變成黑的血漿”。

     他不遲疑了,他不再逗留在松花江的堤岸,雜在一群汗血交流的碼頭夫中間,望着滾滾的煙浪。

    他進了炮兵學校。

    他有了未來。

     石匠的兒子們,将不再是個奴隸身,為了紀念他們的父親。

     他要贖出自己。

    他要我們贖出自己,“掮起我們黑色的十字架”,因為這十字架,“不少不多,每人一個”。

     然而一聲霹靂,“九一八”摧毀了這次殖民地的江山。

    他不等待了。

    “那白得沒有限際的雪原”,“那高得沒有限度的藍天”和它們粗大的樹木,肥美的牛羊,強悍的人民,全要從他的生命走失。

    他當了義勇軍。

    眼睜睜看見自己争不回來他心愛的鄉土,一腔悲憤,像一個受了傷的兒子回到家裡将息,他投奔到他向未謀面的祖國,一個無能為力的祖國!萦回在他心頭的玫瑰凋了,他拾起紛零的幻象,一瓣一瓣,綴成他餘痛尚在的篇幅。

    [4] 他需要參考,或者提示。

    魯迅恰好把一部蘇聯的傑作譯供大家思維。

    這是法捷耶夫的《毀滅》,叙列西伯利亞遊擊隊的覆敗。

    作者告訴我們他所表現的主旨道: 在内戰中是實行人類資料的淘汰,一切敵視的,都被革命掃除,一切無力參加真正的革命鬥争的,偶然落在革命營壘的,都中途退出而一切從真正革命根基中,從千百萬民衆中生出來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