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達 生[1]
關燈
小
中
大
對付這種書呆子必須單刀直入,開門見山,迎頭冷水澆下。
你有理想,你有夢,你有自私。
好,我有現實,我有生活,我有你以外的全部存在。
你有多少錢? 方達生沒有想到這個。
天上是不要錢的。
但是陳白露活在人間: 不懂?我問你養得活我嗎? 曹禺先生注解“男人的字典沒有這樣的字”,其實僅僅是方達生這類人沒有想到有這個字罷了,字典原來是有這個字的。
方達生顯然喪失了使命的意義,他開始感到他的理想的脆弱,但是他還不清楚脆弱的原因在什麼地方,——不妨立刻說穿了吧,他的理想是建築在小我的自私上面的。
他在第一幕是“舍身為我”,臨到最後,他才變成“舍身為人”。
失敗者的氣焰往往是淩人的,他以傳教師和獨裁者的尊嚴來執行他的神聖的任務: 我一定要感化你。
二十四小時内希望你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複。
大家明白,這等于你表示他的感情的存在不足為力,隻有仰仗于強橫了。
然而強橫也在女人的嬉笑中落了空。
他怎麼辦?曹禺先生的性格大約曾經含有方達生的存在,他簡直毫不容情,把這個偉大的可憐蟲逼進了滑稽戲, 那……那我也許自殺。
聽憑這塊頑石粉碎了。
然後峰回路轉,陳白露開始把另一種教育給他,雖說倔強,終于順從了: 這個地方不像話的事情多得很。
這一次,我要請你多瞧瞧,把你這付古闆眼睛打破了,多看看就像話了。
陳白露送了他一份厚禮。
那是人生的黑暗面。
那是現實。
戲于是開始了,序幕告終了,開麥啦,開麥啦。
這個救人的人如今得救了。
經過了長長的社會教育,他洗掉理想的自私成分,獲得真正的勇敢的理想,那為人類服役的理想。
他不回去了。
他也不想常來看陳白露,那個過去活在他的憧憬之中的女人了。
此刻應該伸手搭救的男男女女正不知道要有多多少少,這個世界大得很,大得很。
他居然學會了批評那個嘴硬心腸硬的玩人而被人玩的社交之花: 你這個人太驕傲,太倔強。
他也學會了批評那群旅館寄生蟲。
陳白露“應該嫁給一個真正的男人”,不再是他本人了。
這個男人“一定很結實,很傻氣,整天地苦幹,像這兩天那些打夯的人一樣”。
陳白露不會接受這個歸宿的,她以一個毀滅者的勇氣,安安靜靜,服着她早就準備好的安眠藥片,同時感傷地,多情地,顧影自憐地,她照着鏡子歌頌自己道: 生得不算太難看吧。
人不算得太老吧。
多驕傲的一個不肯認輸的女人啊。
多好吃懶做的一個有靈性的女人,猶如她的社會,因為不工作,要投機,要偷懶,而自相欺淩,自相毀棄啊。
但是,方達生這個書呆子,這個鄉下人,因為給自己找到了積極的廣大的工作意義,充滿了生存的希望,向未來的鬥争讴歌: 外面是太陽,是春天。
他從他的書齋投入社會的大浪,他從小勇變成大勇,那些可愛的皮相逐漸退落,露出一付誠懇結實的平凡而英雄的面目。
方達生不再是方達生了。
這樣一個人物,我相信,不是不可以完全演好的。
而且,說實話,演不好這個正面人物,劇作者一定不會因之而太高興。
方達生之難于傳達,一個是由于他的始終的旁觀的立場,一個是由于他的型因着戲的進行而在轉變,我原諒演員演不好,但是這不足以視同藉口說一個演員可以演不好。
不把他當“人”看,而把他當“小生”看,這是一個何等荒謬的演劇傳統啊。
六月廿九日 (載1946年7月2日《文彙報·筆會》第2期) *** [1]本文署名“劉西渭”。
——編者
你有理想,你有夢,你有自私。
好,我有現實,我有生活,我有你以外的全部存在。
你有多少錢? 方達生沒有想到這個。
天上是不要錢的。
但是陳白露活在人間: 不懂?我問你養得活我嗎? 曹禺先生注解“男人的字典沒有這樣的字”,其實僅僅是方達生這類人沒有想到有這個字罷了,字典原來是有這個字的。
方達生顯然喪失了使命的意義,他開始感到他的理想的脆弱,但是他還不清楚脆弱的原因在什麼地方,——不妨立刻說穿了吧,他的理想是建築在小我的自私上面的。
他在第一幕是“舍身為我”,臨到最後,他才變成“舍身為人”。
失敗者的氣焰往往是淩人的,他以傳教師和獨裁者的尊嚴來執行他的神聖的任務: 我一定要感化你。
二十四小時内希望你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複。
大家明白,這等于你表示他的感情的存在不足為力,隻有仰仗于強橫了。
然而強橫也在女人的嬉笑中落了空。
他怎麼辦?曹禺先生的性格大約曾經含有方達生的存在,他簡直毫不容情,把這個偉大的可憐蟲逼進了滑稽戲, 那……那我也許自殺。
聽憑這塊頑石粉碎了。
然後峰回路轉,陳白露開始把另一種教育給他,雖說倔強,終于順從了: 這個地方不像話的事情多得很。
這一次,我要請你多瞧瞧,把你這付古闆眼睛打破了,多看看就像話了。
陳白露送了他一份厚禮。
那是人生的黑暗面。
那是現實。
戲于是開始了,序幕告終了,開麥啦,開麥啦。
這個救人的人如今得救了。
經過了長長的社會教育,他洗掉理想的自私成分,獲得真正的勇敢的理想,那為人類服役的理想。
他不回去了。
他也不想常來看陳白露,那個過去活在他的憧憬之中的女人了。
此刻應該伸手搭救的男男女女正不知道要有多多少少,這個世界大得很,大得很。
他居然學會了批評那個嘴硬心腸硬的玩人而被人玩的社交之花: 你這個人太驕傲,太倔強。
他也學會了批評那群旅館寄生蟲。
陳白露“應該嫁給一個真正的男人”,不再是他本人了。
這個男人“一定很結實,很傻氣,整天地苦幹,像這兩天那些打夯的人一樣”。
陳白露不會接受這個歸宿的,她以一個毀滅者的勇氣,安安靜靜,服着她早就準備好的安眠藥片,同時感傷地,多情地,顧影自憐地,她照着鏡子歌頌自己道: 生得不算太難看吧。
人不算得太老吧。
多驕傲的一個不肯認輸的女人啊。
多好吃懶做的一個有靈性的女人,猶如她的社會,因為不工作,要投機,要偷懶,而自相欺淩,自相毀棄啊。
但是,方達生這個書呆子,這個鄉下人,因為給自己找到了積極的廣大的工作意義,充滿了生存的希望,向未來的鬥争讴歌: 外面是太陽,是春天。
他從他的書齋投入社會的大浪,他從小勇變成大勇,那些可愛的皮相逐漸退落,露出一付誠懇結實的平凡而英雄的面目。
方達生不再是方達生了。
這樣一個人物,我相信,不是不可以完全演好的。
而且,說實話,演不好這個正面人物,劇作者一定不會因之而太高興。
方達生之難于傳達,一個是由于他的始終的旁觀的立場,一個是由于他的型因着戲的進行而在轉變,我原諒演員演不好,但是這不足以視同藉口說一個演員可以演不好。
不把他當“人”看,而把他當“小生”看,這是一個何等荒謬的演劇傳統啊。
六月廿九日 (載1946年7月2日《文彙報·筆會》第2期) *** [1]本文署名“劉西渭”。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