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國成立以後

關燈
中即通令各省一律遵用。

    上海各報以格于禁令,勉強奉行,乃以近于滑稽之手段,改民國元年為西曆紀元幾年,更于西曆下别刊‘洪憲元年’四小字,字絕纖細,讀者苟不察,幾不能見,其用心亦良苦矣。

    蓋若不刊‘洪憲元年’,銷場隻及上海一隅之地,不能普及全國,而郵局亦未能為之代遞也。

    項城在京中取閱上海各報,皆由梁士诒袁乃寬輩先行過目,凡載有反對帝制文電,皆易以擁戴字樣,重制一版,每日如是,然後始進呈。

    項城不知也。

    一日,趙爾巽來谒,項城方在居仁堂樓上閱報,命侍衛延之入。

    寒暄畢,趙于無意中随手取《時報》一紙閱之,略一審視,眉宇間不覺流露一種驚訝之狀;項城奇之,詢其故。

    趙曰,此報與吾家送閱者截然不同,然此固明明為上海《時報》也,故以為異。

    項城乃命人往趙家持報來,閱竟,大震怒。

    立傳乃寬至,嚴詞诘之;乃寬竟瞠目結舌,觳觫而不能對。

    ”于此有一至可痛惜之事而不可不紀者,則民國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黃遠庸(遠生)氏以舊金山華僑誤認為帝制派而殺之也。

    黃初嘗為北京《亞細亞報》撰文,兼為上海《東方日報》通信,《東方日報》停刊,乃為《時報》通信,後又為《申報》通信,其理解力及文字之組織力,實有過人處。

    嘗謂“新聞記者須尊重彼此之人格,叙述一事,貴能恰如其分,調查研究,須有種種素養”;蓋報界之奇才也。

    帝制議起,袁之爪牙,以黃之通信極能吸引讀者,嬲其作贊成帝制之文。

    上海《亞細亞報》成立,并約其為總撰述。

    時帝制派炙手可熱,黃不敢顯為反對,姑以似是而非關于帝制之文應之。

    九月,即托故離京,假名赴美遊曆,辭去《申報》通信及上海《亞細亞報》之預約總撰述。

    猶憶去滬之一夕,尚過予時報館,談笑多奇趣,不意竟為最後之晤别也。

    黃所為文,通信外又散見《少年中國》《東方》《庸言》《論衡》《國民公報》諸雜志,已由其友人林志鈞氏彙集成書,名曰《遠生遺著》。

     民國六年七月,以參加歐戰問題,府院間發生意見。

    段祺瑞嗾北洋派之武人倡解散國會之議,黎元洪免段職,召張勳入京。

    張乘機率兵擁宣統複辟。

    雖旋起旋滅,為時不過十二日,而北京報紙停刊者達十四家雲。

     注釋 [1]當時各報著論,痛诋袁氏,目之為民賊政府,為叛逆之政府,而梁啟超氏《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尤傳誦于人口。

    西報亦有著論反對帝制者。

    如法文《巴黎人道報》題雲《奸險無賴之袁世凱》,俄文《哈爾濱報》題雲《中國之自擾》,英文《京津泰晤士報》題雲《武力耶民意耶》《論袁氏僭帝之責任》《痛斥袁氏愚弄國人之手段》,《字林報》題雲《喜劇耶滑稽劇耶》,具見公理之不可沒也。

     淞滬警察廳布告:“案奉江蘇都督民政長兼會辦江蘇軍務行署通令内開:照得新聞報紙為輿論機關,自非宗旨純正,議論平允,不足以代表人民心理,導引政治進步。

    乃有《民權》《民立》《民強》各報,專為亂黨鼓吹異說,破壞民國,捏造事實,颠倒是非,信口開河,肆無忌憚,亟應從速禁售,以免淆亂人心。

    為此訓令該廳長遵照,凡《民權》《民立》《民強》暨亂黨各種機關報紙,立即禁止售賣,并布告人民,一體知悉,切速勿違,此令。

    等因,奉此。

    合亟布告周知,仰各賣報人遵照,嗣後凡《民權》《民立》《民強》暨亂黨各種機關報紙,均即禁止售賣。

    凡我人民,亦應一體勿再購閱上開各項報紙,以免淆亂人心,是為至要。

    ” [2]北京《亞細亞報》總理薛子奇氏,于民國四年秋至上海,創辦《亞細亞報》。

    事先已接有匿名信,或稱“君主之敵”,或稱“中國公民一份子”,謂如果出版鼓吹君主問題,必以激烈手段對付。

    九月十二日,為該報出版之第二日,下午七時許,該館望平街十一号門首,即有人往擲炸彈,當死華捕一及路人二,傷者十餘。

    該報并不停刊,且挾政府之力,要求從嚴根究。

    乃十二月十七日下午九時,又有炸彈從二層樓窗口擲入,炸毀桌椅器具及對街之玻璃窗,主任劉竺佛氏幾被殃及。

    該館附近商店,以兩次發生炸彈案,非但危險,且營業大受損失,因由房主禀請會審公堂,限三禮拜遷移。

    該報因他處不能得屋,始停刊。

     第二節 雜志 一國學術之盛衰,可于其雜志之多寡而知之。

    民國以來,出版事業日盛。

    以時期言,則可分為歐戰以前與歐戰以後。

    以性質言,則可分為學術與政論與改革文學思想及批評社會之三大類。

    歐戰以前,民國初造,國人望治,建議紛如,故各雜志之所讨論,皆注意于政治方面,其着眼在治标。

    歐戰以後,國人始漸了然人生之意義,求一根本解決之道,而知命運之不足恃。

    故讨論此種問題之雜志,風起雲湧,其着眼在将盤根錯節之複雜事彙,皆加以徹底之判斷,如國家政治、家族制度、婚姻、迷信等等思想上之問題,舉數千百年來積習而推翻之,誠我國思想界之一大變遷也。

    世界新潮,澎湃東來,雖有大力,莫之能禦。

    然一方面雜志之大聲疾呼,使鼾睡者霍然醒覺,其影響亦非淺鮮,蓋可斷言。

    然吾人有不可不注意者,即破壞之能事已盡,而建設之能事未舉。

    且矯枉過正,昔人所悲,今則将成為事實矣。

    夫我國社會上之根本問題,自不能不力謀最有效最安全之方策。

    故吾人苟主張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财産共有,無政府主義,凡曾經三思者未嘗不可提倡,如徒襲他人之文章,不問本國國情之是否适合,則其發生之惡影響,亦殊可懼。

    雖然,真理以讨論而漸明,今日之議論百出,亦為進步過程之不可免;吾人固不能不大有待于今後雜志之努力也。

    至已發行之諸雜志,所惜創始易,繼續難,此非完全執筆者不努力之咎,實亦社會要求程度太低之故。

    今擇内容較有精彩,銷行較廣,而較持久者,介紹于後。

    挂一漏萬之譏,知不免焉。

     以學術為主體者 《孔教會雜志》,于民國二年二月發刊于北京,由陳煥章編輯。

    每月一冊,志在提倡以孔教為國教。

     《科學》,于民國四年正月發刊于上海,為留美學生所組織之科學社之言論機關,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旨,每月一冊,分通論,物質科學及其應用,自然科學及其應用、曆史、傳記諸欄,其印法旁行上左,兼用西文句讀點句,蓋便于插寫算學、物理、化學諸方式也。

     《觀象叢報》,于民國四年七月發刊于北京,為教育部中央觀象台之言論機關,由高魯編輯。

    每月一冊,分論說、乾象、曆象諸欄。

    言天文之唯一出版物也。

     《清華學報》,于民國四年十一月發刊于北京,為清華學校師生所合編。

    每季一冊,分著述、記述、譯述三大部,有中文本、英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