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關燈
片若看不出或看不清楚需要繪圖時另為繪圖,與照片平列或上下排,照片與繪圖應大小相等。

    如古物上有花紋及文字,應另拓附在照片下。

    如其古物有彩色,需用色澤的,則印彩色圖。

    圖的排列應以類别。

     三、研究論文 将遺址的時代,遺物的用途,或用其他出土物比較研究,或用書本考證。

    文中無必要時不另插圖,即引用前一或二的圖。

    而某物與某物有連帶的關系,前圖排列的不在一起,或将其他出土的古物用作比較,則為插圖,便于觀察。

     遺址若小,古物不多,印成一冊分為三部。

    若遺址大,古物多,可分為一、二、三期印為三冊。

    不宜将發掘報告及古物圖錄不發表,而于其研究論文中插上幾個圖,作為發掘的報告,這是太不科學的。

    有發掘報告做不出,古物圖錄不願出,材料據為私有,于其研究論文中插上幾個圖,以為有人要用他的材料,就得引用他的結論,這完全是個人沽名主義,而學術上貢獻太少。

    有以與個人主張同的,将發掘時情形說得詳一點圖插得多一點,與個人主張不合的,将發掘時所得的情形不講圖也不插,他人欲反對其結論亦不可得。

    甚至他要牽強到他的主張,捏造些當時古物在地中情形如何,我們沒有參加發掘,又無記錄可據,隻得任他僞造。

     (丁)陳列 報告發表不能算為完事,根據考古材料而研究一切的人,不宜以報告書為唯一的憑據,因考古家不是萬能的,應自己看到實物,做自己的論證。

    這些古物是要陳列出公開展覽,不宜作為私人産物的。

    其陳列的方法有三: 一、以時代分 如新石器時代的物,不論石器骨器陶器,均放在一起。

    以便知當時人類所用的器具的情形為如何。

     二、以地域分 如新石器時代,中國發現的很多,應将各地的分類陳列,以便知各地的古物質料形狀花紋的異同,而研究其關系。

     三、以同類分 以同一類物,依時代先後為序而陳列,茲舉二例于下: (A)射遠器 将新石器時代的石箭頭、骨箭頭,及其他出土的銅箭頭,各種不同形的分類陳列。

    将甲骨文、金文上的弓字射字放大,并将周代銅器的獵壺,漢武梁祠石刻,唐宋人畫的狩獵圖,射箭的姿式拓照懸于壁上。

    将清代人用的弓箭也陳列出來。

    漢代的弩機,并将舊日打獵的鳥槍,變法初用的來複槍,現用的手槍、快槍、手提機關,元、明、清代的銅鐵大炮,現在用的機關槍、小鋼炮、大炮,并各種槍彈炮彈,分别陳列一處。

    将各射遠器射的長度——箭能射百餘步,鳥槍能射幾百步,快槍能射幾裡,大炮能射遠幾十百裡;速度——箭每分鐘行若幹,快槍彈每分鐘行若幹,大炮彈每分鐘行若幹;射力——石箭頭骨箭頭穿木若幹深,鐵箭頭穿若幹深,來複槍彈快槍彈穿若幹深,大炮彈炸若幹大,列一個比較表。

     (B)載重器 甲骨文上的車字,金文上的車字放大,而仿其形各制一車。

    周銅獵壺,漢武梁祠石刻,六朝殉葬的陶車,唐宋畫的車,又仿其形而造其車。

    将中國現存舊式的車,如洛陽的獨轅車與甲骨文車字形同,山西趙城霍縣山内鐵輪的小車與《呂氏春秋》等言晉智伯伐仇猶的車類似,北方普遍用的大車、轎車、推土用的土車、運物用的闆車、上海滬西的踏虎車;新式的如黃包車、足踏車、修路在小輕便鐵軌上推的運土車、摩托車、汽車、公共汽車、卡車、無軌電車、電車、坦克車、火車、飛機。

    将它制造修理的方法,駕駛及乘座的方法,載重的量數,每分鐘行走的速度,購買的價值,使用時的消費,使用時發生的危險,前印各種圖中做詳細的說明,後做比較表。

     古物這樣的陳列,參觀的人看了,自然生一種進化的心理。

    專門人才看了如兵工廠人看射遠器,知道過去是如何如何進化到現在的,再進一步由現在推測将來,引起一種發明的心緒,自然埋頭去研究。

     我在《奄城金山訪古紀序》中曾讨論到這個問題,茲錄于下,以做本章的結論: 考古的工作,應分五個步驟:一調查,二發掘,三整理,四發表報告,五陳列……對于第一步調查的工作未做,無論其偶然發現,或有目的的調查所得,一遇到古代遺址,即着手發掘,未曾做有系統、有計劃的工作。

    至于第二步工作發掘,現在是不少了,發掘本非易事,非大批人才,大批費用,不克臻事,餘嘗謂無考古學識而發掘古物是毀壞古物,無社會學識去考古是埋沒古物,是以現在第二步發掘的工作不做才好。

    至第三步整理工作,除少數整理外,多堆積在那裡,自己不過問,又不許他人過問。

    至第四步發表報告工作,在莫有大的成績的,則在報紙雜志上宣傳,昙花一顯而已,其較有成績的,而報告不出,有出的也不過是他推論的結果,其材料并不公開。

    至于第五步陳列工作,現在各地博物館未有,無地陳列以供展覽,尚在不責之例。

    于其無人才無經費亂加發掘,發掘出未整理,整理出無報告,報告中無材料,何不先行從事調查……通盤計劃,某處應先發掘,發掘後在何處整理,整理後如何出版報告,古物在何處陳列,按年分段編成考古計劃書,依計劃去工作,其成績定有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