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唐宋人對火襖大秦摩尼之混同
關燈
小
中
大
火襖、大秦、摩尼三教之不同,既如上述,然後人每混為一談。前清學者,如錢大昕、杭世駿、徐繼畲、俞正燮、朱一新等之考大秦景教,均不免此弊。宋人姚寬之考火襖,實開其先焉。其原本由于《通典》注将三教掌故,連類而書。後之人不究其所以然,遂誤混為一。今将《通典》原注備錄如左,以識其誤之濫觞。
《通典》卷四十:薩寶府襖正。注:襖,呼煙反(此據明本,今通行本作呼朝反)。祆者西域國天神,佛經所謂摩醯首羅也。武德四年置襖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咒詛。貞觀二年置波斯寺(據《景教碑》及《長安志》應作十二年)。至天寶四年七月敕(《唐會要》卷四九及《冊府元龜》卷五一作九月):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傳習而來,久行中國,爰初建寺,因以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修或作循),其兩京波斯寺,宜改為大秦寺;天下諸州郡有者亦宜準此(《會要》作諸府郡置者亦準此)。開元二十年七月敕:末摩尼法,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诳惑黎元,宜嚴加禁斷。以其西胡等既是鄉法,當身自行,不須科罪者(《佛祖統紀》卷四十作既是西胡師法,其徒自行,不須科罰)
本叙薩寶府襖正,而注并引貞觀十二年及天寶四年波斯寺大秦寺事,又引開元二十年摩尼教事。凡此皆以其為外來之教,連類志之,以便觀覽。豈意後之人有因此而混為一教者,始料所不及也。《通鑒》卷二四八胡三省注,亦用《通典》注之例,将大秦、摩尼、襖三教之事,連類而書,不備引。
《西溪叢語》卷上,稱唐貞觀五年,有傳法穆護何祿将襖教詣阙奏聞。敕令長安崇化坊立襖寺,号大秦寺,又名波斯寺。武宗毀浮圖,籍僧為民。會昌五年敕:大秦穆護火襖等六十餘人,并放還俗。然而根株未盡。宋公言襖立廟出于胡俗,而未必究其即波斯教法也。
姚寬之說,本于贊甯《僧史略》。《僧史略》卷下有“大秦末尼”條,混火襖與大秦、末尼為一。姚寬引之,諱其所自出,而反咎宋敏求之未襖為即波斯教法。考貞觀時之所謂波斯寺,天寶四年悉改為大秦寺,是波斯寺與大秦寺,原為一寺,不過前後異名。至于襖祠,則武德四年已有,與波斯寺絕對不同。宋敏求《長安志》于二者分析極明,而《僧史略》則合之為一;且《長安志》崇化坊并無祆寺,亦無波斯寺。竊意此必因貞觀九年阿羅本詣阙奏波斯教,敕于京師義甯坊建波斯寺之事而誤也。南宋嘉熙間宗鑒撰《釋門正統》,景定間志磐撰《佛祖統紀》,均循《僧史略》之誤。
《釋門正統》卷四引《僧史略》排斥摩尼之論,複為之詞曰:今之魔黨,仍會昌配流之後,故不名火祆;仍貞明誅斬之餘,故不稱末尼;其教法則猶爾也。
《佛祖統記》卷三九,“正觀五年”條下口:初波斯國蘇魯支立末尼火襖教,敕于京師建大秦寺。注:襖,火煙反,胡神,即外道梵志也。波斯國在西海,此雲大秦。
又卷五四:末尼火襖者,初波斯國有蘇魯支,行火襖教,弟子來化中國。唐正觀五年,其徒穆護何祿詣阙進襖教,敕京師建大秦寺。天寶四年,敕兩京諸郡有波斯寺者,并改名大秦。
由此觀之,姚寬循贊甯之誤,混火襖大秦為一,尚知略去末尼。宗鑒、志磐循贊甯之誤,混火襖大秦為一外,複混入末尼也。《四庫提要》論景教碑事,更引《程史》“蒲姓海獠”一段,将回教牽入,是直四教混一,蔓衍支離,莫可究诘矣!
梵志系印度拜火教徒,與波斯拜火教徒又有别,《賢愚因緣經·優波鞠提緣品》,言梵志或事日月,或複事火,朝夕然之。《佛本行集經·迦葉三兄弟品》,《出曜經·廣演品》,及《釋迦譜第四》,均言佛感化印度拜火教徒事甚祥,以與本題無關,姑從略。
《通典》卷四十:薩寶府襖正。注:襖,呼煙反(此據明本,今通行本作呼朝反)。祆者西域國天神,佛經所謂摩醯首羅也。武德四年置襖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咒詛。貞觀二年置波斯寺(據《景教碑》及《長安志》應作十二年)。至天寶四年七月敕(《唐會要》卷四九及《冊府元龜》卷五一作九月):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傳習而來,久行中國,爰初建寺,因以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修或作循),其兩京波斯寺,宜改為大秦寺;天下諸州郡有者亦宜準此(《會要》作諸府郡置者亦準此)。開元二十年七月敕:末摩尼法,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诳惑黎元,宜嚴加禁斷。以其西胡等既是鄉法,當身自行,不須科罪者(《佛祖統紀》卷四十作既是西胡師法,其徒自行,不須科罰)
本叙薩寶府襖正,而注并引貞觀十二年及天寶四年波斯寺大秦寺事,又引開元二十年摩尼教事。凡此皆以其為外來之教,連類志之,以便觀覽。豈意後之人有因此而混為一教者,始料所不及也。《通鑒》卷二四八胡三省注,亦用《通典》注之例,将大秦、摩尼、襖三教之事,連類而書,不備引。
《西溪叢語》卷上,稱唐貞觀五年,有傳法穆護何祿将襖教詣阙奏聞。敕令長安崇化坊立襖寺,号大秦寺,又名波斯寺。武宗毀浮圖,籍僧為民。會昌五年敕:大秦穆護火襖等六十餘人,并放還俗。然而根株未盡。宋公言襖立廟出于胡俗,而未必究其即波斯教法也。
姚寬之說,本于贊甯《僧史略》。《僧史略》卷下有“大秦末尼”條,混火襖與大秦、末尼為一。姚寬引之,諱其所自出,而反咎宋敏求之未襖為即波斯教法。考貞觀時之所謂波斯寺,天寶四年悉改為大秦寺,是波斯寺與大秦寺,原為一寺,不過前後異名。至于襖祠,則武德四年已有,與波斯寺絕對不同。宋敏求《長安志》于二者分析極明,而《僧史略》則合之為一;且《長安志》崇化坊并無祆寺,亦無波斯寺。竊意此必因貞觀九年阿羅本詣阙奏波斯教,敕于京師義甯坊建波斯寺之事而誤也。南宋嘉熙間宗鑒撰《釋門正統》,景定間志磐撰《佛祖統紀》,均循《僧史略》之誤。
《釋門正統》卷四引《僧史略》排斥摩尼之論,複為之詞曰:今之魔黨,仍會昌配流之後,故不名火祆;仍貞明誅斬之餘,故不稱末尼;其教法則猶爾也。
《佛祖統記》卷三九,“正觀五年”條下口:初波斯國蘇魯支立末尼火襖教,敕于京師建大秦寺。注:襖,火煙反,胡神,即外道梵志也。波斯國在西海,此雲大秦。
又卷五四:末尼火襖者,初波斯國有蘇魯支,行火襖教,弟子來化中國。唐正觀五年,其徒穆護何祿詣阙進襖教,敕京師建大秦寺。天寶四年,敕兩京諸郡有波斯寺者,并改名大秦。
由此觀之,姚寬循贊甯之誤,混火襖大秦為一,尚知略去末尼。宗鑒、志磐循贊甯之誤,混火襖大秦為一外,複混入末尼也。《四庫提要》論景教碑事,更引《程史》“蒲姓海獠”一段,将回教牽入,是直四教混一,蔓衍支離,莫可究诘矣!
梵志系印度拜火教徒,與波斯拜火教徒又有别,《賢愚因緣經·優波鞠提緣品》,言梵志或事日月,或複事火,朝夕然之。《佛本行集經·迦葉三兄弟品》,《出曜經·廣演品》,及《釋迦譜第四》,均言佛感化印度拜火教徒事甚祥,以與本題無關,姑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