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中國國民黨之教育宗旨及教育政策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十條已達學齡之兒童應一律受義務教育。
第五十一條未受義務教育之人,一律受成年補習教育。
第五十二條中央及地方寬籌教育上必需之經費,其依法獨立之經費,并予以保障。
(見《教育益聞錄》第二卷第二冊) 同年國民政府第一五七次中常會通過之三民主義實施原則,共計八章。
第一章為初等教育,第二章為中等教育,第三章為高等教育,第四章為師範教育,第五章為社會教育,第六章為蒙藏教育,第七章為華僑教育,第八章為留學教育。
每章分目标及實施綱要兩節,實施綱要又分課程、訓育及設備三段,每段分若幹條,完全為黨化的教育政策,比較三全大會所通過之“實施方針”尤為詳盡細密。
以上所錄,均系整個政策的記載,還有大學院及教育部時代随時制定的軍事教育職業教育、國語教育及華僑教育等計劃,不能備述。
此外還有個人關于教育計劃的建議,如許崇清在十五年八月所拟《教育方針草案》,十六年五月張乃燕所拟《革新教育十大原則》,同年六月韋悫也拟了十二個教育方針,但這隻是些個人的意見,我們也不必贅述了。
由以上種種看來,我們可以得一結論。
中國國民黨的教育政策是多方注重的:從縱的方面看,自幼稚園以至大學各階段有各階段的特性,全須按照其特性盡量發展;從橫的方面看,凡普通教育、師範教育、職業教育以及其他特殊情形如蒙藏教育、苗瑤教育、華僑教育等等,莫不按照其需要盡量施行;再從學科的内容上看,除普通教科外,注意于軍事的訓練、團體生活的訓練及生産勞動教育的培養,更注意于生産教育及科學教育。
國民教育以兒童為本位,力求普及,依照目前的國民經濟程度,暫定為四年的義務教育,對于義務教育的推行尤為注意。
男女教育機會均等,而“對于女子教育尤須确認培養博大慈祥之健全的母性”(《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全會宣言》關于教育的建設者)。
從教會及外國人手中收回教育權,使教育脫離宗教而獨立化,脫離外人而國家化。
以上所有教育設施,皆統一于三民主義的教育宗旨之下;其政策的原則,力矯從前的放任主義,而代之以幹涉主義。
[2]所謂幹涉主義,即國家教育政策一切由國家規定,凡在本國領土之内的教育,一律須受國家的監督,遵守國家所定教育宗旨與方針切實辦理。
對于學生尤須有嚴格的訓練,以培養思想統一、體魄健全、富有群性及生産技能的國民。
——此即所謂黨化教育。
本章參考書舉要 (1)《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2)《大學院公報》 (3)《教育部公報》 (4)《全國教育會報告》 (5)《教育益聞錄》 *** [1]韋悫:《國民政府教育方針草案》:“現在最多人讨論的是黨化教育問題,但可惜還有許多人不明白黨化教育的意義。
……我們所謂黨化教育,是在國民黨指導之下,把教育變成革命化和民衆化。
換句話說,我們的教育方針,要建築在國民黨的根本政策上,國民黨的根本政策是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和曆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和議決案,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根據這幾種材料而定,這是黨化教育的具體意義。
” [2]《三全會政治報告·中國國民黨與教育》:“大會于此以為本黨今後必須确定整個教育政策方針,其根本原則必須以造成三民主義為中心。
……如欲期此成功之增加,則必矯正從前教育上放任主義之失,而代之以國家教育政策。
”
第五十一條未受義務教育之人,一律受成年補習教育。
第五十二條中央及地方寬籌教育上必需之經費,其依法獨立之經費,并予以保障。
(見《教育益聞錄》第二卷第二冊) 同年國民政府第一五七次中常會通過之三民主義實施原則,共計八章。
第一章為初等教育,第二章為中等教育,第三章為高等教育,第四章為師範教育,第五章為社會教育,第六章為蒙藏教育,第七章為華僑教育,第八章為留學教育。
每章分目标及實施綱要兩節,實施綱要又分課程、訓育及設備三段,每段分若幹條,完全為黨化的教育政策,比較三全大會所通過之“實施方針”尤為詳盡細密。
以上所錄,均系整個政策的記載,還有大學院及教育部時代随時制定的軍事教育職業教育、國語教育及華僑教育等計劃,不能備述。
此外還有個人關于教育計劃的建議,如許崇清在十五年八月所拟《教育方針草案》,十六年五月張乃燕所拟《革新教育十大原則》,同年六月韋悫也拟了十二個教育方針,但這隻是些個人的意見,我們也不必贅述了。
由以上種種看來,我們可以得一結論。
中國國民黨的教育政策是多方注重的:從縱的方面看,自幼稚園以至大學各階段有各階段的特性,全須按照其特性盡量發展;從橫的方面看,凡普通教育、師範教育、職業教育以及其他特殊情形如蒙藏教育、苗瑤教育、華僑教育等等,莫不按照其需要盡量施行;再從學科的内容上看,除普通教科外,注意于軍事的訓練、團體生活的訓練及生産勞動教育的培養,更注意于生産教育及科學教育。
國民教育以兒童為本位,力求普及,依照目前的國民經濟程度,暫定為四年的義務教育,對于義務教育的推行尤為注意。
男女教育機會均等,而“對于女子教育尤須确認培養博大慈祥之健全的母性”(《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全會宣言》關于教育的建設者)。
從教會及外國人手中收回教育權,使教育脫離宗教而獨立化,脫離外人而國家化。
以上所有教育設施,皆統一于三民主義的教育宗旨之下;其政策的原則,力矯從前的放任主義,而代之以幹涉主義。
[2]所謂幹涉主義,即國家教育政策一切由國家規定,凡在本國領土之内的教育,一律須受國家的監督,遵守國家所定教育宗旨與方針切實辦理。
對于學生尤須有嚴格的訓練,以培養思想統一、體魄健全、富有群性及生産技能的國民。
——此即所謂黨化教育。
本章參考書舉要 (1)《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2)《大學院公報》 (3)《教育部公報》 (4)《全國教育會報告》 (5)《教育益聞錄》 *** [1]韋悫:《國民政府教育方針草案》:“現在最多人讨論的是黨化教育問題,但可惜還有許多人不明白黨化教育的意義。
……我們所謂黨化教育,是在國民黨指導之下,把教育變成革命化和民衆化。
換句話說,我們的教育方針,要建築在國民黨的根本政策上,國民黨的根本政策是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和曆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和議決案,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根據這幾種材料而定,這是黨化教育的具體意義。
” [2]《三全會政治報告·中國國民黨與教育》:“大會于此以為本黨今後必須确定整個教育政策方針,其根本原則必須以造成三民主義為中心。
……如欲期此成功之增加,則必矯正從前教育上放任主義之失,而代之以國家教育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