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教學法之進步
關燈
小
中
大
皆能習得之。
此心能求學,而學術乃有進步之望;以此心能處世,而社會乃立穩固之基,此豈不勝于物質知識萬萬也。
吾甚望言教育者加之意也!(第一卷第十二期)。
這一段話,在提倡科學方法,訓練科學精神,自此時至“五四”運動以前,應和此種理論而作同樣的提倡的也很多,但為國人舊習所範圍,所生效力很少。
自“五四”運動以後,國人思想解放,盡量的接收西洋文化,于是真正的科學教育時期到了。
真正的科學教育到本期才發生,本期也隻可以說是科學教育的萌芽時期。
此種萌芽時期的工作可分着兩方面:(1)以純粹科學的方法研究教育;(2)專門着手于自然科學的研究。
第一方面,包括兒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及教育統計和各種測量的制造和應用。
此項研究,以南北兩高等師範為中心,在南高方面,有俞子夷、廖世承、陳鶴琴等人,在北高方面有張耀翔、劉廷芳等人。
他們從事于心理和測驗的研究,始于民國七、八年間,中國之有正式的科學研究恐怕隻在此時開始了。
到十二年,美國教育測量專家麥柯爾(W.A.McCall)教授來華,專門從事于測量的制造,于是更引起國人很濃厚的興趣。
麥氏本由中華教育改進社聘請東來,到中國以後,曾走過内地各重要城市,最後還是以南京及北京為研究的中心。
他的工作:第一步拟了一道教育測驗的計劃;第二步組織兩班研究生,招收各大學高級學生訓練測驗的人才;第三步則實行編造各種測驗量表及應用方法。
麥氏在華僅及兩年,以有教育界熱心的幫助與合作,于是成就了五十多種測驗,有名的TBCF制也是在此時創作成功的。
凡測驗必須應用統計,于是統計的工作也連帶研究起來了。
在此時,測驗與統計,國人從事的極一時之狂熱,陸志偉所訂正的《皮奈西門智力量表》,俞、應、劉、陳諸人所編造的中、小學各種測驗,莫不完成于此時,交由商務印書館代印代售,以備全國各級大小學校采用,不過這種熱度到十五年以後就消沉下去了。
孟祿著作中譯本書影 關于第二方面的工作,發生于民國十年。
當是時,美國教授孟祿(PaulMonroe)博士來華調查教育,觀察中國從前所謂“科學教育”的錯誤,在與國人讨論集中,有許多的建議——多半關于自然學科方面,于是理科的設施又引起教育界的注意了。
孟氏并介紹美國科學專家推士(Tuiss)東來,幫助中國發展自然科學。
推氏于民國十一年到中國,兩年之内,足迹走遍十省,經過二十四城市,二百四十八校,演講二百七十六次,除組織科學研究會外,并拟了一道《考查及改進中國自然科教學之計劃》一書,國人給予熱烈的反應雖不及麥柯爾,而中國對于自然科學之有系統與組織的研究可算從此發展的。
中華文化基金會,以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在七年之内,每年提出十五萬元,設立物理、化學、動物學、植物學、教育心理學五種學科的講座,分配于北京、南京、武昌、成都、廣東、奉天各國立大學——這是推士來華對于自然科學具體的設施之一種。
此外,如中國地質調查社、生物研究所及各省的科學實驗館,皆在此時先後成立,至今尚有不斷的工作,較第一方面傳得覺能耐久一點。
本章參考書舉要 (1)《設計教學法輯要》 (2)《道爾頓制讨論集》 (3)《科學雜志》 (4)《教育雜志》 (5)《孟祿博士中國教育讨論集》 (6)《中華教育界》 (7)《教育叢著》
此心能求學,而學術乃有進步之望;以此心能處世,而社會乃立穩固之基,此豈不勝于物質知識萬萬也。
吾甚望言教育者加之意也!(第一卷第十二期)。
這一段話,在提倡科學方法,訓練科學精神,自此時至“五四”運動以前,應和此種理論而作同樣的提倡的也很多,但為國人舊習所範圍,所生效力很少。
自“五四”運動以後,國人思想解放,盡量的接收西洋文化,于是真正的科學教育時期到了。
真正的科學教育到本期才發生,本期也隻可以說是科學教育的萌芽時期。
此種萌芽時期的工作可分着兩方面:(1)以純粹科學的方法研究教育;(2)專門着手于自然科學的研究。
第一方面,包括兒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及教育統計和各種測量的制造和應用。
此項研究,以南北兩高等師範為中心,在南高方面,有俞子夷、廖世承、陳鶴琴等人,在北高方面有張耀翔、劉廷芳等人。
他們從事于心理和測驗的研究,始于民國七、八年間,中國之有正式的科學研究恐怕隻在此時開始了。
到十二年,美國教育測量專家麥柯爾(W.A.McCall)教授來華,專門從事于測量的制造,于是更引起國人很濃厚的興趣。
麥氏本由中華教育改進社聘請東來,到中國以後,曾走過内地各重要城市,最後還是以南京及北京為研究的中心。
他的工作:第一步拟了一道教育測驗的計劃;第二步組織兩班研究生,招收各大學高級學生訓練測驗的人才;第三步則實行編造各種測驗量表及應用方法。
麥氏在華僅及兩年,以有教育界熱心的幫助與合作,于是成就了五十多種測驗,有名的TBCF制也是在此時創作成功的。
凡測驗必須應用統計,于是統計的工作也連帶研究起來了。
在此時,測驗與統計,國人從事的極一時之狂熱,陸志偉所訂正的《皮奈西門智力量表》,俞、應、劉、陳諸人所編造的中、小學各種測驗,莫不完成于此時,交由商務印書館代印代售,以備全國各級大小學校采用,不過這種熱度到十五年以後就消沉下去了。
孟祿著作中譯本書影 關于第二方面的工作,發生于民國十年。
當是時,美國教授孟祿(PaulMonroe)博士來華調查教育,觀察中國從前所謂“科學教育”的錯誤,在與國人讨論集中,有許多的建議——多半關于自然學科方面,于是理科的設施又引起教育界的注意了。
孟氏并介紹美國科學專家推士(Tuiss)東來,幫助中國發展自然科學。
推氏于民國十一年到中國,兩年之内,足迹走遍十省,經過二十四城市,二百四十八校,演講二百七十六次,除組織科學研究會外,并拟了一道《考查及改進中國自然科教學之計劃》一書,國人給予熱烈的反應雖不及麥柯爾,而中國對于自然科學之有系統與組織的研究可算從此發展的。
中華文化基金會,以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在七年之内,每年提出十五萬元,設立物理、化學、動物學、植物學、教育心理學五種學科的講座,分配于北京、南京、武昌、成都、廣東、奉天各國立大學——這是推士來華對于自然科學具體的設施之一種。
此外,如中國地質調查社、生物研究所及各省的科學實驗館,皆在此時先後成立,至今尚有不斷的工作,較第一方面傳得覺能耐久一點。
本章參考書舉要 (1)《設計教學法輯要》 (2)《道爾頓制讨論集》 (3)《科學雜志》 (4)《教育雜志》 (5)《孟祿博士中國教育讨論集》 (6)《中華教育界》 (7)《教育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