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學說

關燈
第一節概論 王肅像 本期經學大師,首推王肅,其次則為徐遵明。

    王氏字子雍,江蘇東海縣的人,在曹魏時代做官至中領軍散騎常侍。

    平日喜究賈、馬之學,所學駁雜,又喜著述。

    當時海内講經的學者多宗鄭氏之說,自王氏出,俨然為鄭氏一大學敵。

    到南北朝時,經學遂分着兩派:北朝以鄭氏為宗,南朝以王氏為主,兩家門徒互有攻讪。

    今文學家以王氏喜為造作,又多附會冒充的話,所以對他格外不滿。

    徐氏字子判,陝西華陰的人,為北魏時代一大宗師。

    徐氏自幼時即愛讀書,但他的性情卻肆放不守繩墨,易師四次而業始就。

    學成以後,在外講學二十多年,海内莫不宗仰,隻以頗愛錢财,每講必懸價格,與儒者的風度不同,所以時人對于他的人格每多疵議。

    以上二人雖為一代的經師鴻儒,對于思想方面,毫無表現。

    本期以儒家而具教育理論的隻有傅玄與顔之推二人。

    傅氏論性與揚子的善惡混說相似。

    顔氏注重兒童教育及論環境勢力的重大,并提倡胎教,極見精要。

    除儒家以外,道家取葛洪一人,佛家取劉勰一人,為代表葛氏言教育的功用,劉氏論修養的方法,較有可采。

    至于清談派,思想近于莊子,态度可極鄙陋,且無一人具有教育意味者,所以隻好從略。

     第二節傅玄與顔之推 一傅玄 傅氏生于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死于晉武帝鹹甯四年,應為三國時的魏朝人物。

    但他在晉朝,官遷至太仆,且對武帝上疏貢獻過政見,他的《傅子》一百二十卷也是完成于晉初,所以史家把他列入晉朝了。

    原籍北地泥陽,今屬于甘肅,一生剛勁亮直,于沙漠生活不無關系。

    本期儒家的純粹分子,應推他為第一,所著《傅子》,大抵系闡明儒家的經濟政策與倫理哲學,關于社會經濟方面的議論,尤具卓識。

    但他的倫理哲學,完全是唯心的。

    他以心為“神明之主,萬理之統”,所以“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後身正,身正而後左右正,左右正而後朝廷正,朝廷正而後國家正,國家正而後天下正”。

    《傅子·正心篇》傅氏論性,與揚雄的善惡混說很相近。

    他以人類有“好善尚德之性”,又有“貪榮重利之性”——前者是善的,後者是惡的。

    但此善惡混雜之性,并不固定,是極活動而富于矯揉的。

    打個比方: 《傅玄評傳》書影 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圓則圓,置之方則方;澄之則淳而清,動之則流而濁。

    (《傅子·附錄》) 因為人性是極活動的,所以容易受教育。

    因為人性是善惡混雜的,所以必須給以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就是禮義,以禮義為教,則善日長而惡日消,于個人則可以為君子,于社會國家則可以得到安順。

    所以他說: 先王知人有好善尚德之性,而又貪榮而重利也,故貴其所尚,而抑其所貪。

    貴其所尚則禮讓興;抑其所貪,則廉恥存。

    (《戒言篇》) 能夠以禮義為教,發達人類的善性,自然上安而下順;否則施教不以其道,使惡性發展,則天下必同受其禍。

    所以他又說: 人之性,避害從利:故利出于禮讓,則修禮讓;利出于力争,則任力争。

    修禮讓,則上安下順而無侵;奪任力争,則父子幾乎相危,而況于悠悠者乎”。

    (《貴教篇》) 二顔之推 顔氏名之推,字介,是山東瑯邪臨沂的人。

    性愛飲酒,多放縱,不是純粹的儒者。

    幼年承家學,善《周官》、《左氏》。

    稍長,博覽群書,無不該洽;喜為詞章,也極典麗。

    生于天監年間,當十二歲時,值湘東王繹自講老、莊,遂做了他的門生,後又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