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東周之社會與思想
關燈
小
中
大
放異彩,演成上古學術史上的黃金時代。
我們根據前一段所述社會變遷的種種情形,可将本期的學術思想之突發的原因概括為數點于下:(1)自莊園制度破壞,特殊階級亦随着崩潰,尤其是下級貴族根本失了地位,下降為平民了。
他們原多知識分子,失位以後,把官府裡面所秘藏的禮樂詩書随着帶到平民社會中,招緻門徒,講學傳道,知識因此日漸普及。
[1](2)這一班失意的貴族,兩眼看見事事不如古,從前被他們所役使的庶民現在也擡起頭來向人驕傲了,神聖的禮教也被輕蔑了,在感慨橫生之際,自然要發表他們牢騷的言論。
(3)在這個時候,列國互立并争,世卿之觀念既被打破,當時諸侯争自延攬人才以資輔佐,一班新興的策士生逢着這個良好機會,莫不奮發磨砺,研求學術,希圖獵取官位與榮名,而學術因此大放異彩。
[2](4)列國競争愈烈,殺人愈厲害,刀兵之後繼之以饑馑瘟疫,人民幾難以為生。
[3]且禮教既破,舊道德無以維系人心,人皆為所欲為,不論善惡好壞,一切不複顧忌。
于是有些憂民憂世的知識分子,應運而生,他們對于這等現象的社會皆抱有要求解決的願望,則學術之有系統的研究因此出現,我們所要讨論的教育家及其學說也就從此誕生了。
班固謂諸子皆出于王官。
所謂王官,既有知識的貴族階級,失位以後自能以其平日所守所懷抱者發為自成一家之說。
本章參考書舉要 (1)《國語》、《國策》 (2)《孟子》 (3)《詩經》 (4)《先秦政治思想史前篇》(梁啟超) (5)《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郭沫若) (6)《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胡适) *** [1]《孟子·滕文公》:“彭更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于諸侯,不以為泰乎?’” 《呂氏春秋·尊師篇》:“孔學徒屬彌衆,弟子彌衆,充滿天下。
”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 [2]按《史記》如秦孝公、齊威王、宣王、梁惠王、燕昭王,乃至孟嘗、平原、春申、信陵之四公子,鹹以禮賢下士相尚。
《漢書·藝文志》:“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乃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說蜂起并作,各引一端,以此馳說,取合諸侯。
” [3]《孟子·梁惠王》:“争地以戰,殺人盈野。
争城以戰,殺人盈城。
” 又:“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
我們根據前一段所述社會變遷的種種情形,可将本期的學術思想之突發的原因概括為數點于下:(1)自莊園制度破壞,特殊階級亦随着崩潰,尤其是下級貴族根本失了地位,下降為平民了。
他們原多知識分子,失位以後,把官府裡面所秘藏的禮樂詩書随着帶到平民社會中,招緻門徒,講學傳道,知識因此日漸普及。
[1](2)這一班失意的貴族,兩眼看見事事不如古,從前被他們所役使的庶民現在也擡起頭來向人驕傲了,神聖的禮教也被輕蔑了,在感慨橫生之際,自然要發表他們牢騷的言論。
(3)在這個時候,列國互立并争,世卿之觀念既被打破,當時諸侯争自延攬人才以資輔佐,一班新興的策士生逢着這個良好機會,莫不奮發磨砺,研求學術,希圖獵取官位與榮名,而學術因此大放異彩。
[2](4)列國競争愈烈,殺人愈厲害,刀兵之後繼之以饑馑瘟疫,人民幾難以為生。
[3]且禮教既破,舊道德無以維系人心,人皆為所欲為,不論善惡好壞,一切不複顧忌。
于是有些憂民憂世的知識分子,應運而生,他們對于這等現象的社會皆抱有要求解決的願望,則學術之有系統的研究因此出現,我們所要讨論的教育家及其學說也就從此誕生了。
班固謂諸子皆出于王官。
所謂王官,既有知識的貴族階級,失位以後自能以其平日所守所懷抱者發為自成一家之說。
本章參考書舉要 (1)《國語》、《國策》 (2)《孟子》 (3)《詩經》 (4)《先秦政治思想史前篇》(梁啟超) (5)《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郭沫若) (6)《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胡适) *** [1]《孟子·滕文公》:“彭更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于諸侯,不以為泰乎?’” 《呂氏春秋·尊師篇》:“孔學徒屬彌衆,弟子彌衆,充滿天下。
”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 [2]按《史記》如秦孝公、齊威王、宣王、梁惠王、燕昭王,乃至孟嘗、平原、春申、信陵之四公子,鹹以禮賢下士相尚。
《漢書·藝文志》:“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乃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說蜂起并作,各引一端,以此馳說,取合諸侯。
” [3]《孟子·梁惠王》:“争地以戰,殺人盈野。
争城以戰,殺人盈城。
” 又:“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