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字和詞·土話和成語
關燈
小
中
大
寫作魄兔,以求華巧和深奧。
郎瑛《七修類稿》裡也有類似的記載: 虞子匡一日遞一詩示餘曰,“請商之,何如?”餘三誦而不知何題。
虞曰,“吾效時人換字之法,戲改嶽武穆送張紫崖北伐詩也。
”其詩曰:“誓律飚雷速,神威震坎隅。
遐征逾趙地,力戰越秦墟。
骥蹂匈奴頂,戈殲鞑靼軀。
旋師謝彤阙,再造故皇都。
”嶽雲:“号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喋月氏血,旗枭克汗頭。
歸來報明主,恢複舊神州。
”不過逐字換之,遂撫掌相笑。
“三誦而不知何題”,足見這種文章的無用了。
倒不如質樸的句子如“池塘生春草”“楓落吳江冷”“澄江靜如練”“空梁落燕泥”等,來得自然渾成。
王安石說得好:“誠使巧且華,不必适用;誠使适用,亦不必巧且華。
要之,以适用為本。
”在白話文裡,我們也同樣可以看到許多有意無意地用着的華巧的單字和詞兒,這些常常是不必要的,而且反足以蔽害文意,應該斟酌排除,“甯質勿華,甯拙勿巧”,使字句漸趨平易,這才能夠合于質樸的條件。
除此以外,從積極修辭方面說,單字也還有幾種不同的變化。
第一,是把兩個同樣的單字連起來,成為詞兒,普通都叫疊字。
這種疊字當以形容詞和副詞為最多。
就效用講,是借和諧的聲調,來增強語氣,加重内含的情感的。
例如: 一、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詩·國鳳》 二、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詩·國風》 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土有朅。
——《詩·國風》 四、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論語》 五、紛紛籍籍相亂。
——《韓昌黎集·讀〈荀子〉》 六、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李義山:《詠菊》 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李清照:《聲聲慢·秋情》 從上面這些例子裡,我們知道疊字不但可以單獨應用,而且還可以一組一組地聚起來,結成句子的,比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就是。
我們平常講話的時候,也很多由兩組疊字合起來的語句,像“模模糊糊”“客客氣氣”“爽爽快快”“鬼鬼祟祟”“清清白白”等,就單字而論,這些都隻是雙疊,有時還有三疊的詞兒,像“罷罷罷”“來來來”“去去去”之類,通常雖用标點分開,但就聲音而論,卻應該連在一起。
舊時的例子如陸遊的《钗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鲛绡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元朝趙顯宏更替我們留下了四疊的例子,他的《晝夜樂》說: 風送梅花過小橋,飄飄飄飄地亂舞瓊瑤,水面上流将去了,觑絕似落英無消耗,似那人水遠山遙。
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見他來到。
這裡的“飄飄飄飄”并非由兩組疊字連合,而是由四個單字疊起來的。
白話文因為比較接近于口語,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譬如甲乙兩人談話,甲對乙表示不滿意和不服氣,而又不願意多所申說的時候,他的嘴裡就會漏出聯珠似的“好好好好”的聲音來,按照通常的習慣,這“好”字往往也是三疊或者四疊的。
第二,是由兩個意義完全相反的單字連起來,成為對襯詞。
這種對襯詞也和疊字一樣,是中國語言特有的現象。
普通是在一件事物裡包含着兩種相反的成分或動作,以及有這種相反的可能性而尚難決定的時候,拿來應用的。
例如: 一、格于上下,克明俊德。
——《尚書·堯典》 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詩·國風》 三、小大由之。
——《論語》 四、國之所以興廢存亡者亦然。
——《孟子》 五、隻得跟着奶奶,我們學些眉眼高低、出入、大小、上下的事兒,也得見識見識。
——《紅樓夢》 有時候,也有明知偏重在那一面,而仍舊用對襯詞來補足語意的句子,如: 一、老漢這得随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錢财,投師父教他。
——《水浒傳》 二、那丈人
郎瑛《七修類稿》裡也有類似的記載: 虞子匡一日遞一詩示餘曰,“請商之,何如?”餘三誦而不知何題。
虞曰,“吾效時人換字之法,戲改嶽武穆送張紫崖北伐詩也。
”其詩曰:“誓律飚雷速,神威震坎隅。
遐征逾趙地,力戰越秦墟。
骥蹂匈奴頂,戈殲鞑靼軀。
旋師謝彤阙,再造故皇都。
”嶽雲:“号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喋月氏血,旗枭克汗頭。
歸來報明主,恢複舊神州。
”不過逐字換之,遂撫掌相笑。
“三誦而不知何題”,足見這種文章的無用了。
倒不如質樸的句子如“池塘生春草”“楓落吳江冷”“澄江靜如練”“空梁落燕泥”等,來得自然渾成。
王安石說得好:“誠使巧且華,不必适用;誠使适用,亦不必巧且華。
要之,以适用為本。
”在白話文裡,我們也同樣可以看到許多有意無意地用着的華巧的單字和詞兒,這些常常是不必要的,而且反足以蔽害文意,應該斟酌排除,“甯質勿華,甯拙勿巧”,使字句漸趨平易,這才能夠合于質樸的條件。
除此以外,從積極修辭方面說,單字也還有幾種不同的變化。
第一,是把兩個同樣的單字連起來,成為詞兒,普通都叫疊字。
這種疊字當以形容詞和副詞為最多。
就效用講,是借和諧的聲調,來增強語氣,加重内含的情感的。
例如: 一、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詩·國鳳》 二、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詩·國風》 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土有朅。
——《詩·國風》 四、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論語》 五、紛紛籍籍相亂。
——《韓昌黎集·讀〈荀子〉》 六、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李義山:《詠菊》 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李清照:《聲聲慢·秋情》 從上面這些例子裡,我們知道疊字不但可以單獨應用,而且還可以一組一組地聚起來,結成句子的,比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就是。
我們平常講話的時候,也很多由兩組疊字合起來的語句,像“模模糊糊”“客客氣氣”“爽爽快快”“鬼鬼祟祟”“清清白白”等,就單字而論,這些都隻是雙疊,有時還有三疊的詞兒,像“罷罷罷”“來來來”“去去去”之類,通常雖用标點分開,但就聲音而論,卻應該連在一起。
舊時的例子如陸遊的《钗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鲛绡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元朝趙顯宏更替我們留下了四疊的例子,他的《晝夜樂》說: 風送梅花過小橋,飄飄飄飄地亂舞瓊瑤,水面上流将去了,觑絕似落英無消耗,似那人水遠山遙。
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見他來到。
這裡的“飄飄飄飄”并非由兩組疊字連合,而是由四個單字疊起來的。
白話文因為比較接近于口語,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譬如甲乙兩人談話,甲對乙表示不滿意和不服氣,而又不願意多所申說的時候,他的嘴裡就會漏出聯珠似的“好好好好”的聲音來,按照通常的習慣,這“好”字往往也是三疊或者四疊的。
第二,是由兩個意義完全相反的單字連起來,成為對襯詞。
這種對襯詞也和疊字一樣,是中國語言特有的現象。
普通是在一件事物裡包含着兩種相反的成分或動作,以及有這種相反的可能性而尚難決定的時候,拿來應用的。
例如: 一、格于上下,克明俊德。
——《尚書·堯典》 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詩·國風》 三、小大由之。
——《論語》 四、國之所以興廢存亡者亦然。
——《孟子》 五、隻得跟着奶奶,我們學些眉眼高低、出入、大小、上下的事兒,也得見識見識。
——《紅樓夢》 有時候,也有明知偏重在那一面,而仍舊用對襯詞來補足語意的句子,如: 一、老漢這得随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錢财,投師父教他。
——《水浒傳》 二、那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