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從文字到文章

關燈
當人類沒有文字的時候,因為要表達情意,曾經想過種種方法,起先是用一些足以代表其他意義的實物,譬如送一支箭給人家,那就是表示要和他打仗;如果是講和呢,就送過一根煙筒去,因為煙筒是代表和好,而箭卻是象征着戰争的。

    後來的綁匪們在恐吓信裡緘子彈,朋友們在見面時遞紙煙,也正是這意思。

    不過單是箭、煙筒等等輕便的東西,自然還可以,倘使有一種事情,非用大石櫃或是大鐵鼎來代表不可,這就無法照辦了,請七八個人擡着,送到幾十裡或是幾百裡外去麼?我想,即使是古人,也還不至于這樣愚昧的。

    而且事實上,複雜的情意,也絕不能用簡單的實物來表現,直到以後,終于無法應付,漸漸地有碰壁之勢了。

     一碰壁,于是就另想别法,結果是采用了結繩。

    《易經》裡說,“上古結繩而治”,就正是這時期。

    但怎樣結法呢?有一件事情,就打一個結,做完了,就解開麼?但這不但不能表達情意,就是要備忘,也是很成問題的。

    打的時候雖容易,但曆時既久,結一多,記起來可就困難了。

    這方法可不行。

    《九家易》裡說,“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随物衆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照這說法,結繩隻是一種契約,我看也未必盡然的。

    那麼究竟是怎樣結法的呢?現在秘魯的鄉間,還存在着一種結繩文字,那方法是用一條極粗的橫繩,上面挂滿着長短不齊,顔色不同的細繩子,結網似的打起來,每一種打法,就代表一種固定的東西,這作用,就和文字相仿佛。

    我們古代的結繩,推想起來,恐怕也是和這差不多的吧。

     但結繩的時期,究竟延長了多久呢?這很難說。

    《易經》是一部很早的書,它也隻告訴我們:“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大家根據這段話,以為代替了結繩的,就是書契——文字,但也有人不同意,說是書契并不是文字,仍舊不過是一種契約之類的東西,和文字毫無關系。

    但我想,無論如何,結繩和“圖畫文字”,在時間上,絕不會距離得很久的。

     到這裡,我們還是來推測一下文字的起源吧。

     每一種對人類文化較有影響的工具,人們對于它的産生,總不免有些近于神話的傳說,文字自然也不能例外。

    《河圖玉版》裡說:“倉颉為帝,南巡狩,登陽虛之山,臨于元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

    ”這是說,文字原是一種天賜的東西。

    類似的記載還很多,見于《水飾》裡的,如:“神龜負八卦出河,授伏犧。

    ”“玄龜銜符出洛水。

    ”“黃龍負圖出河。

    ”“堯與舜坐舟于河,鳳凰負圖,赤龍載圖,出河,并授堯。

    ”“龍馬銜甲文出河,授舜。

    ”“鲈魚銜箓圖,出翠妫之水,并授黃帝。

    ”“白面長人而魚身,捧河圖授禹,舞而入河。

    ”等等,都是關于文字産生的傳說。

    自然,神話是總不免于稀奇古怪的,但也并非全無原因,《路史》裡說:“倉帝俯察龜文鳥羽,始創文字。

    ”許慎的《說文解字》自序裡也說:“黃帝之史倉颉,見鳥獸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

    ”可見其實是古人看了龜背的條紋,魚的形狀,蛇遊的痕迹,這才有所領悟,因而造出“圖畫文字”來。

    所以在字體上,相傳就有龍書、穗書、雲書、蟲篆、鳥迹篆、鸾鳳書、麒麟書、蝌蚪文、仙人書、龜書、蛇書、鐘鼎篆、倒薤篆、偃波書、蚊腳書等等的分别,幾經傳說,複加附會,于是就錯成“靈龜負書”“黃龍負圖”“鲈魚銜箓”之類的神話了。

    但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為文字的功效博大,變化繁多,在神權社會裡,人們就不敢相信它是出于人力的緣故。

     中國的曆史是開始于神話的,古有所謂三皇五帝,《緯書》裡說:“三皇無文。

    ”所以有人以為文字是在五帝的時候才有的,但怎樣産生的呢?古代的許多學者,大抵相信為倉颉所創造,《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鹖冠子》《淮南子》裡就都這麼說。

    又因為文字始于五帝,而五帝的第一個是黃帝,所以東漢的學者如宋衷、許慎之流,就斷定倉颉是黃帝的史官,這是“倉颉為帝”之外的另一種說法,而為後人所無法确定的。

     但也有人推開了“三皇無文”的《緯書》,以為造書契的是伏犧,孔安國的《古文尚書》序裡說:“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史記》的三皇本紀裡也說:“庖犧氏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

    ”但這一派的意見卻壓不倒倉颉造字說,隻有在唐朝,曾經定為功令,叫應考的讀書人都跟着這麼講,但這光榮終于和唐的社稷一齊倒掉,唐以後,大家又把造字的功勞,歸到倉颉的身上了。

     然而無論其為伏犧或是倉颉,實在說來,是都靠不大住的。

    日本人根據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緝藋而廬的例子,認為“倉颉”二字,其實是“創契”的訛音,意思是造字的人。

    這樣,火是造火的人發明的,房屋是造房屋的人發明的,文字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