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開頭語

關燈
信不朽說的。

     不過無論是毀是譽,通過文人的筆頭,文章卻還是不斷地産生出來,充滿了所有的典籍。

     為什麼大家在應用之外,又都愛寫起文章來呢?除了名利的觀念外,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因,這就是:表現的欲望。

     人類大抵都有着表現的欲望,用文字的技巧來實踐這種表現的,這就是文章了。

    因此文章多半是時代的産物,是現實生活裡最動人最顯明的片段,含有社會的教訓的意義。

    它不僅表現生活,而且還促進生活。

    人們從現實生活裡汲取材料,經過主觀的洗煉,這才反映到紙上來,所以,文章的好壞,往往決定于作者的意識和态度。

    空想固然成不了大事,僅僅把材料堆積起來,也同樣算不得文章的。

     然而,什麼才是鍛煉作者的意識和态度的熔爐呢?我将毫不遲疑地回答:生活。

     明白了文章和生活的關系,這才不至于把它捧上天空裡去招搖,或者放到腳底下來踐踏了。

    正如文學家也是人一樣,文章也是人世的産物,我們應該把握的是它的對社會的意義,什麼留傳一己的聲名,敗壞個人的德性之類,都是些牛角尖裡的高論,仔細想來,是不值一笑的。

     但文章也自有它的力量,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一本書——一件這樣簡單而又親密的東西——本質底地,是宇宙間偉大而又神秘的奇事之一。

    有些我們不相識的人,時或講着一種難懂的語言,于幾百裡外,在紙上描畫了一種點劃或是類此的符号的多樣的組合,我們把它叫作文字,當我們看着它的時候,我們這些和原書著者本是疏遠的陌生人,神秘地了解了一切語言、見解、感覺、想象的意義;我們驚奇于自然風景的描寫,欣喜于詞句的美麗的節奏,語言的音樂性。

    激動至于流淚、憤怒、夢想,有時候甚而對着這混雜地印刷着的紙張失聲而笑,我們理解了和我們同族的或是異國的精神的生活。

    在人們向着未來的愉快和權力走去的途中所創造的一切奇迹裡,書籍恐怕要算是最為錯綜而又有力的一種了吧。

     這雖然說的是書本,但也可以移給文章的。

     因為文章具有着這樣的力量,所以人們不但寫文章,而且也開始研究起文章的寫法來。

    古之《文心雕龍》《讀書作文譜》,現在的修辭、作法之類,就都是适應這一種需要的。

    不過現有的書籍,大抵都偏于技巧方面的讨論;我以為要研究一樣東西,必須對這東西的本身和縱橫各面,先有比較深切的了解,所以在這一部小書裡,我就首先騰出一點地位來,對文章的各方面作一番叙述,然後再來讨論作法。

    我想,這或者不至于徒勞的吧。

     聽說魏晉之間有一種規矩,一個人如果去拜訪名流,見面的時候,先要發一番宏論。

    說得中聽,主人就會延至上座,待作貴客,如果說得不對,那就要遭遇倨傲的待遇,被擯到屋外去。

    我的這幾句開頭語,就算作見面禮,但這自然不是“宏論”,諸君如果以為說得不對,那麼,我就先坐到屋外去吧。

     倘以為還可以聽聽,則請花費一點辰光。

    我将像古代希臘的阿德(Aëde)一樣,彈起破碎的豎琴,先來為諸君講一點古老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