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我國政治經濟學戰線上所謂生産價格派與價值派間的理論鬥争
關燈
小
中
大
(一)所謂生産價格派與價值派的分歧實質上是非馬克思主義觀點和馬克思主義觀點的對立
經濟學戰線上也同哲學上、史學上、文學藝術上一樣,嚴重地存在着兩個世界觀兩條道路的鬥争。
近幾年來,這個鬥争一直在持續着,一直在從問題的這個方面或那個方面展開論争;論争的發展,才逐漸把原來講得有些含蓄的論點,逐漸明朗起來。
比方說,關于社會主義企業的利潤問題,原先在有些人的言論中,是把它“包裹”在經濟效果的詞彙中來強調着,後來始情不自禁地從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去找理論根據,由強調利潤到強調平均利潤以至強調生産價格,這才叫人明确無誤地看到那是離開馬克思主義觀點愈來愈遠了。
當強調生産價格的人,對旁人把他們稱為生産價格派,表示“名我固當”,或表示相當愉快接受的時候,卻又似反唇相譏地把反對他們的人,稱作“原始”價值論者或價值派。
他們表面上論争的問題,是社會主義産品的價格的制訂,究是以價值為基礎,還是以它的生産價格為基礎,但在實質上卻體現了比這嚴重得多的含義。
在主張以價值為基礎的人看來,社會主義社會根本不存在什麼生産價格,它的産品的價格的制訂,當然是根據它的價值,或部門社會價值或市場價值。
而在主張以生産價格為制訂産品價格根據的人看來,所有這些價值名色,都是屬于“原始性”的價值,隻是經濟不發達的簡單商品生産條件下的産物。
一旦不發達的簡單商品生産經濟,變成了“社會化的大規模經濟”,如象在發展了的資本主義階段那樣,各部門間的分工交往變得密切複雜了。
這時,形成商品價格的基礎的,就不是那種隻關系到部門内部的價值或原始形态的價值,而是那種關系到各部門間的生産價格或由原始價值轉形的或“發展了的”價值形态。
由于社會主義經濟,不複是簡單的商品經濟,而同樣是社會化的大規模經濟,商品價格的制訂,不能以“原始價值”為基礎,而必須以生産價格為基礎,便被認為是邏輯上無可争辯的必然結論了。
在這種限度内,在主張生産價格的人看來,仿佛他們也是強調“價值”的,不過不是強調“原始價值”,而是強調轉形了的“發展了的”價值,或生産價格。
這樣,生産價格論與價值論間的論争,便被他們看成隻是“發展了的”價值論與原始價值論間的論争。
仿佛誰要是不能否認社會主義經濟是和資本主義經濟一樣,實行了社會化的大規模經濟的形式,誰就得放棄他的“原始價值論”,而站到“發展了的”價值論或生産價格論方面來。
這裡且不忙指明生産價格對于社會主義經濟,是怎樣一種格格不入的東西,也不忙指明生産價格派在生産價格這個概念上作了多少随心所欲的解釋,而先想略略回顧一下,這種論争在我國經濟學論壇上出現的各種有關問題讨論中的不同反映。
首先比方說,關于價值的決定的問題吧,人們在争論着,馬克思對商品的價值的決定,曾提出兩種看法:先說它是指着社會為生産一種商品所平均支出的勞動量,後來又說它是指着社會在需要範圍内為生産一種商品所需支出的勞動量。
有人說,前者是基本的,後者是派生的;有人說,前者是就簡單商品生産立論的,後者則是就發展了的資本主義商品立論的。
但我們這裡要着重指出的是,講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價值決定問題,生産價格論者無疑是強調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量,而把第一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量,看為是隻有所謂“原始價值論者”才會堅持的論點。
關于勞動生産率究竟是按總産值計算,還是按淨産值計算的問題,在對利潤從而對資本特别感到興趣的生産價格論者,當然會認為勞動生産率應按總産值計算,而不贊成用淨産值計算,雖然主張用總産值計算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生産價格論者。
在分配領域内,這種傾向性似乎更表現得明顯些。
比如按勞分配的“勞動”,究是指它的成果呢,還是指它的數量質量?生産價格論者顯然會對前者有更大的興趣,同時在價值論者方面看來,則隻有所耗費勞動的數量質量,才是按勞分配的可靠标準。
在價格中,原包含種種因素,其中利潤這個因素,是由工資赢利率來确定,由成本赢利率來确定,還是由資金赢利率來确定呢?如果說價值論者傾向于用工資赢利率來确定利潤,生産價格論者就必然會頑固主張用資金赢利率來确定利潤。
事實上,以部門平均成本加按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計算的利潤額,就相當于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産價格。
講到級差地租,由于級差地租是以平均利潤和生産價格作為它成立的前提,所以,關于社會主義産品價格中應不應包含級差地租的問題,在根本否認生産價格的價值論者看來,這是不成為問題的,可是生産價格論者卻無論如何必須作出肯定的反應。
然而最使生産價格論者感到難于暢所欲言,而又非從正面明确陳述自己觀點不可的尖銳問題,卻是在各種經濟核算指标中,利潤這個指标應擺在怎樣的地位,是被看作各種計劃指标中的一個指标,還是被看作一個綜合的中心指标?換一個表現方式,就是讓利潤計劃從屬于整個國民經濟計劃,抑還是叫國民經濟計劃從屬于利潤計劃?把問題提到這樣的尖銳程度,我們的生産價格論者,是不能無所躊躇的,但這卻又是他們堅持生産價格論被逼着要作出明确回答的問題。
此外,如關于固定資産折舊的問題,關于社會主義貨币——人民币的性質與職能問題,等等,從價值論出發,有一個答案,從生産價格論出發,會有另一個答案。
我在這裡其所以要簡單回顧一下我們經濟學論壇上近年來展開讨論的諸如這類問題,是企圖借此說明這幾點意思:第一,經濟學論壇上讨論的許多問題,從表面上看,象是分門别類的,不相關聯的,但仔細考察起來,卻是有其内在密切聯系的。
因為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不論在外觀上離開這個基礎多遠的經濟問題,到頭總會在價值論上找到說明。
對于價值論本身有不同的看法,當然會對那些經濟問題作出不同的答案;但讨論的過程是複雜而曲折的,我們決不能因此就把參加那些問題的讨論的人,都分别塞進價值派或生産價格派的框框裡面。
第二,由于主張生産價格論的人,在研究出發點上,是把生産價格作為強調利潤的理論
近幾年來,這個鬥争一直在持續着,一直在從問題的這個方面或那個方面展開論争;論争的發展,才逐漸把原來講得有些含蓄的論點,逐漸明朗起來。
比方說,關于社會主義企業的利潤問題,原先在有些人的言論中,是把它“包裹”在經濟效果的詞彙中來強調着,後來始情不自禁地從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去找理論根據,由強調利潤到強調平均利潤以至強調生産價格,這才叫人明确無誤地看到那是離開馬克思主義觀點愈來愈遠了。
當強調生産價格的人,對旁人把他們稱為生産價格派,表示“名我固當”,或表示相當愉快接受的時候,卻又似反唇相譏地把反對他們的人,稱作“原始”價值論者或價值派。
他們表面上論争的問題,是社會主義産品的價格的制訂,究是以價值為基礎,還是以它的生産價格為基礎,但在實質上卻體現了比這嚴重得多的含義。
在主張以價值為基礎的人看來,社會主義社會根本不存在什麼生産價格,它的産品的價格的制訂,當然是根據它的價值,或部門社會價值或市場價值。
而在主張以生産價格為制訂産品價格根據的人看來,所有這些價值名色,都是屬于“原始性”的價值,隻是經濟不發達的簡單商品生産條件下的産物。
一旦不發達的簡單商品生産經濟,變成了“社會化的大規模經濟”,如象在發展了的資本主義階段那樣,各部門間的分工交往變得密切複雜了。
這時,形成商品價格的基礎的,就不是那種隻關系到部門内部的價值或原始形态的價值,而是那種關系到各部門間的生産價格或由原始價值轉形的或“發展了的”價值形态。
由于社會主義經濟,不複是簡單的商品經濟,而同樣是社會化的大規模經濟,商品價格的制訂,不能以“原始價值”為基礎,而必須以生産價格為基礎,便被認為是邏輯上無可争辯的必然結論了。
在這種限度内,在主張生産價格的人看來,仿佛他們也是強調“價值”的,不過不是強調“原始價值”,而是強調轉形了的“發展了的”價值,或生産價格。
這樣,生産價格論與價值論間的論争,便被他們看成隻是“發展了的”價值論與原始價值論間的論争。
仿佛誰要是不能否認社會主義經濟是和資本主義經濟一樣,實行了社會化的大規模經濟的形式,誰就得放棄他的“原始價值論”,而站到“發展了的”價值論或生産價格論方面來。
這裡且不忙指明生産價格對于社會主義經濟,是怎樣一種格格不入的東西,也不忙指明生産價格派在生産價格這個概念上作了多少随心所欲的解釋,而先想略略回顧一下,這種論争在我國經濟學論壇上出現的各種有關問題讨論中的不同反映。
首先比方說,關于價值的決定的問題吧,人們在争論着,馬克思對商品的價值的決定,曾提出兩種看法:先說它是指着社會為生産一種商品所平均支出的勞動量,後來又說它是指着社會在需要範圍内為生産一種商品所需支出的勞動量。
有人說,前者是基本的,後者是派生的;有人說,前者是就簡單商品生産立論的,後者則是就發展了的資本主義商品立論的。
但我們這裡要着重指出的是,講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價值決定問題,生産價格論者無疑是強調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量,而把第一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量,看為是隻有所謂“原始價值論者”才會堅持的論點。
關于勞動生産率究竟是按總産值計算,還是按淨産值計算的問題,在對利潤從而對資本特别感到興趣的生産價格論者,當然會認為勞動生産率應按總産值計算,而不贊成用淨産值計算,雖然主張用總産值計算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生産價格論者。
在分配領域内,這種傾向性似乎更表現得明顯些。
比如按勞分配的“勞動”,究是指它的成果呢,還是指它的數量質量?生産價格論者顯然會對前者有更大的興趣,同時在價值論者方面看來,則隻有所耗費勞動的數量質量,才是按勞分配的可靠标準。
在價格中,原包含種種因素,其中利潤這個因素,是由工資赢利率來确定,由成本赢利率來确定,還是由資金赢利率來确定呢?如果說價值論者傾向于用工資赢利率來确定利潤,生産價格論者就必然會頑固主張用資金赢利率來确定利潤。
事實上,以部門平均成本加按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計算的利潤額,就相當于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産價格。
講到級差地租,由于級差地租是以平均利潤和生産價格作為它成立的前提,所以,關于社會主義産品價格中應不應包含級差地租的問題,在根本否認生産價格的價值論者看來,這是不成為問題的,可是生産價格論者卻無論如何必須作出肯定的反應。
然而最使生産價格論者感到難于暢所欲言,而又非從正面明确陳述自己觀點不可的尖銳問題,卻是在各種經濟核算指标中,利潤這個指标應擺在怎樣的地位,是被看作各種計劃指标中的一個指标,還是被看作一個綜合的中心指标?換一個表現方式,就是讓利潤計劃從屬于整個國民經濟計劃,抑還是叫國民經濟計劃從屬于利潤計劃?把問題提到這樣的尖銳程度,我們的生産價格論者,是不能無所躊躇的,但這卻又是他們堅持生産價格論被逼着要作出明确回答的問題。
此外,如關于固定資産折舊的問題,關于社會主義貨币——人民币的性質與職能問題,等等,從價值論出發,有一個答案,從生産價格論出發,會有另一個答案。
我在這裡其所以要簡單回顧一下我們經濟學論壇上近年來展開讨論的諸如這類問題,是企圖借此說明這幾點意思:第一,經濟學論壇上讨論的許多問題,從表面上看,象是分門别類的,不相關聯的,但仔細考察起來,卻是有其内在密切聯系的。
因為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不論在外觀上離開這個基礎多遠的經濟問題,到頭總會在價值論上找到說明。
對于價值論本身有不同的看法,當然會對那些經濟問題作出不同的答案;但讨論的過程是複雜而曲折的,我們決不能因此就把參加那些問題的讨論的人,都分别塞進價值派或生産價格派的框框裡面。
第二,由于主張生産價格論的人,在研究出發點上,是把生産價格作為強調利潤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