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關于《資本論》對于資本主義壟斷階段,是否還有現實性的問題
關燈
小
中
大
總體勞動,得以具有更為包括一切的組織,使他們的物質原動力,得以有更為廣闊的發展,那就是,使各自分立,按習慣經營的生産過程,得以愈益轉化為實行社會結合,并且按科學方法處理的生産過程。
”[18] 由股份公司體現的集中發展的局面一經形成,于是就出現了馬克思所說明的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産上的三個大變化: “(1)有了生産規模和企業規模的驚人的擴大,那對個别資本說是不可能有的。
同時,以前由政府經營的企業,現在也變成了公司的企業。
“(2)建立在一種社會的生産方式的基礎上,并以生産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作為前提的資本,在這裡直接取得了社會資本(即那些直接組成公司的個人的資本)的形式,而與私人資本相對立。
它的企業也當作社會企業,而與私人企業相對立。
這是資本作為私人所有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産方式本身限界以内的揚棄。
“(3)實際擔負職責的資本家,轉化為單純的經理人,别人所有的資本的管理人了,資本所有者則轉化為單純的所有者,單純的貨币資本家。
……資本所有權已經和它在現實再生産過程中的功能完全分離,象那種加在經理人身上的職能已經和資本的所有權完全分離一樣。
因此,利潤……也就幹脆表現為别人剩餘勞動的占有”[19]。
所有馬克思在将近一百年前從理論分析上指出的這些傾向,正是我們當前所看到的壟斷資本統治下的現實。
不但如此,他還在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内的這種自己揚棄過程中,看出了信用在其間發生的異乎尋常的助長的作用。
“把股份制度……撇開不說,信用又為資本家個人或以資本家資格出現的個人,提供在一定限界内絕對支配别人所有的資本、别人所有的财産,并由此支配别人的勞動的權利。
對社會資本(不是自有資本)的支配權,使他取得了對社會勞動的支配權。
因此,一個人實際擁有或公衆認為他擁有的資本本身,不過還是信用上層建築的基礎。
”[20] 信用發展的結果,金融資本出現了。
信用制度“起初隻是偷偷摸摸地當作積累的卑躬屈節的助手,通過許多不可看見的線索,把大量或小量分散在社會表面的貨币資源,牽引到資本家個人或結合的資本家手中來。
但不旋踵間,它就變成了競争戰上一個新的可怕的武器,最後還變成了資本集中上一個驚人龐大的社會機構。
”[21] “信用制度的發展和貨币貸借業務在大銀行手中的異常集中,本來必然會把借貸資本的積累,當作一個和現實積累不同的形式來加速它。
所以,借貸資本的這種迅速發展,是現實積累的結果。
因為,它是再生産過程發展的結果,并且為這種貨币資本家形成積累源泉的利潤,也不過是再生産資本家所榨出的剩餘價值的一種扣除(它同時還是别人儲蓄利息的一部分的占有)。
這種借貸資本,同時也會犧牲産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來進行積累。
”[22] 這種資産階級内部的現實關系的變化和新的矛盾,已經顯示了一個金融寡頭統治對于其他階級的欺騙與掠奪的前景: “它再生産出了一種新的金融貴族,在發起人、創業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的形式上,再生産出了一種新的寄生蟲,并由公司的創立、股票的發行和股票的買賣,引出了一整個體系的欺騙和詐欺。
”[23] 由于一切在利息形态上的貨币資本不管采取怎樣的買空賣空的特别運動方式,并怎樣迅速地增大其虛拟的倍數,但它當作資本所有權來要求的收入,最後終歸要出自現實機能資本所剝削并實現的剩餘價值。
那種收入增大,對于工人階級的剝削無疑是在不斷增強。
可是,由競争由信用加速擴大起來的大股份公司大托拉斯的大規模的生産力,就要因此受到限制。
生産力以幾何級數增加時,市場的擴大至多不過依算術級數進行。
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就由此顯示出來了。
于是我們又從這裡看到了一個新的經濟現象。
它們國内的産業隻能容納一部分加速積累起來的财富了。
“這就是說,在不給等價就從英國勞動者那裡偷竊橫取并且逐年增長的剩餘産品中,有較大的一個部分不是在英國本國,而是在外國轉化為資本。
”[24] 在英國如此,在其他資本主義發展國家也是如此。
要為過剩商品找出路,就得使商品低廉化,使商品生産大規模化,股份公司化,托拉斯化;要為過剩資本找出路,就得确保已有的殖民地并争奪新殖民地。
随着社會經濟組
”[18] 由股份公司體現的集中發展的局面一經形成,于是就出現了馬克思所說明的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産上的三個大變化: “(1)有了生産規模和企業規模的驚人的擴大,那對個别資本說是不可能有的。
同時,以前由政府經營的企業,現在也變成了公司的企業。
“(2)建立在一種社會的生産方式的基礎上,并以生産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作為前提的資本,在這裡直接取得了社會資本(即那些直接組成公司的個人的資本)的形式,而與私人資本相對立。
它的企業也當作社會企業,而與私人企業相對立。
這是資本作為私人所有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産方式本身限界以内的揚棄。
“(3)實際擔負職責的資本家,轉化為單純的經理人,别人所有的資本的管理人了,資本所有者則轉化為單純的所有者,單純的貨币資本家。
……資本所有權已經和它在現實再生産過程中的功能完全分離,象那種加在經理人身上的職能已經和資本的所有權完全分離一樣。
因此,利潤……也就幹脆表現為别人剩餘勞動的占有”[19]。
所有馬克思在将近一百年前從理論分析上指出的這些傾向,正是我們當前所看到的壟斷資本統治下的現實。
不但如此,他還在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内的這種自己揚棄過程中,看出了信用在其間發生的異乎尋常的助長的作用。
“把股份制度……撇開不說,信用又為資本家個人或以資本家資格出現的個人,提供在一定限界内絕對支配别人所有的資本、别人所有的财産,并由此支配别人的勞動的權利。
對社會資本(不是自有資本)的支配權,使他取得了對社會勞動的支配權。
因此,一個人實際擁有或公衆認為他擁有的資本本身,不過還是信用上層建築的基礎。
”[20] 信用發展的結果,金融資本出現了。
信用制度“起初隻是偷偷摸摸地當作積累的卑躬屈節的助手,通過許多不可看見的線索,把大量或小量分散在社會表面的貨币資源,牽引到資本家個人或結合的資本家手中來。
但不旋踵間,它就變成了競争戰上一個新的可怕的武器,最後還變成了資本集中上一個驚人龐大的社會機構。
”[21] “信用制度的發展和貨币貸借業務在大銀行手中的異常集中,本來必然會把借貸資本的積累,當作一個和現實積累不同的形式來加速它。
所以,借貸資本的這種迅速發展,是現實積累的結果。
因為,它是再生産過程發展的結果,并且為這種貨币資本家形成積累源泉的利潤,也不過是再生産資本家所榨出的剩餘價值的一種扣除(它同時還是别人儲蓄利息的一部分的占有)。
這種借貸資本,同時也會犧牲産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來進行積累。
”[22] 這種資産階級内部的現實關系的變化和新的矛盾,已經顯示了一個金融寡頭統治對于其他階級的欺騙與掠奪的前景: “它再生産出了一種新的金融貴族,在發起人、創業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的形式上,再生産出了一種新的寄生蟲,并由公司的創立、股票的發行和股票的買賣,引出了一整個體系的欺騙和詐欺。
”[23] 由于一切在利息形态上的貨币資本不管采取怎樣的買空賣空的特别運動方式,并怎樣迅速地增大其虛拟的倍數,但它當作資本所有權來要求的收入,最後終歸要出自現實機能資本所剝削并實現的剩餘價值。
那種收入增大,對于工人階級的剝削無疑是在不斷增強。
可是,由競争由信用加速擴大起來的大股份公司大托拉斯的大規模的生産力,就要因此受到限制。
生産力以幾何級數增加時,市場的擴大至多不過依算術級數進行。
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就由此顯示出來了。
于是我們又從這裡看到了一個新的經濟現象。
它們國内的産業隻能容納一部分加速積累起來的财富了。
“這就是說,在不給等價就從英國勞動者那裡偷竊橫取并且逐年增長的剩餘産品中,有較大的一個部分不是在英國本國,而是在外國轉化為資本。
”[24] 在英國如此,在其他資本主義發展國家也是如此。
要為過剩商品找出路,就得使商品低廉化,使商品生産大規模化,股份公司化,托拉斯化;要為過剩資本找出路,就得确保已有的殖民地并争奪新殖民地。
随着社會經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