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資本論》的學與用

關燈
産由小商品生産基礎上逐漸轉變過來的辯證發展關系:由勞動生産物到商品,到貨币,到資本的轉化;由資本産生剩餘價值到剩餘價值資本化,以至由資本的積聚集中而歸結到資本的最後被剝奪——這樣的結構),就會感到它的“引人入勝”的科學的魅力。

    第二卷、第三卷的内容雖不象第一卷那樣一竿子插到底,非常辯證地一個環節緊扣着一個環節,但讀者隻要學習第一卷有了一定的心得,一定也會感到第二卷、第三卷的嚴密的邏輯程序和精辟的說服力量。

    恩格斯甚至說,第三卷是他從來讀過的書中的最可驚的東西,有的地方,第一卷對它還有遜色。

    如果說有誰感到第一卷好學,并認為他真已有了心得,應當說,他已突破了學習第二卷、第三卷的難關。

     總之,《資本論》的學習,是有困難的,有知識基礎上的困難,有聯系實際上的困難,尤其是有立場、觀點、方法或思想意識上的困難。

    所有這些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由,還必須由學習《資本論》本身得到解決。

    《資本論》可以大大豐富我們的文化曆史知識,《資本論》可以教導我們怎樣聯系實際,《資本論》尤其會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熟悉并習慣馬克思主義的語言和思想方法。

    就最後一點而論,《資本論》的學習過程,應當理解為是我們在思想上的滅資興無的過程。

     (二)《資本論》的用 毛澤東同志曾指示我們:“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14]一般地講,學習就是為了使用。

    使用不隻是對于學習的效果的檢證,并還是對于學習效果的鞏固與提高。

    在這裡,使用、應用和運用,有相同的含義,我們概稱之為用。

     講到《資本論》的用,似乎要說明這幾點:用它的什麼?怎麼用?用它來做什麼?大家仿佛都清楚,學以緻用,用它來為革命服務,用它來解決理論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也用它來解決我們的思想問題。

    但是,用它的什麼問題,如沒有比較明确的認識,不僅怎麼用的問題難得弄明白,就是這個看起來非常清楚的用它來做什麼的問題,也要成為問題了。

    事實不正是這樣麼? 《資本論》所研究的,是西歐特别是英國的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資本主義發展情況。

    第一卷的出版,離今天近一百年了,在這段時期中,世界變化很大,資本主義從自由階段發展到壟斷的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而《資本論》基本上則是把自由資本主義經濟作為研究對象,因此,資産階級學者和現代修正主義、改良主義者都異口同聲地說,《資本論》已經“過時”了。

    很清楚,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在《資本論》中都有綜合的表現,如果說《資本論》已經過時,那就無異說馬克思主義過時了。

    是不是這樣呢?馬克思用唯物史觀作為指導,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建立了以剩餘價值理論為基礎的革命的政治經濟學體系;他并在那裡指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也是工人階級被集中、被鍛煉、被組織起來,成為剝奪剝奪者,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革命力量的過程。

    這一點,是一切空想社會主義者所看不到的,因此,他們的理論都是空想的。

    馬克思從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看出它在為轉向更高級社會創造物質條件,同時又看出它的内在的革命力量,這就為科學的社會主義作了結論。

    我們是在這個限度内,說曆史唯物主義或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整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我們也是在這個限度内,說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體現在《資本論》中。

    前述資産階級學者、修正主義者、改良主義者,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就是妄圖否認馬克思主義的客觀真理。

    而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馬克思主義者經常說,社會經濟基礎變了,上層建築也跟着變;時代變了,理論也随着改變。

    現在又說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不是很象講不通嗎?馬克思主義者所講的普遍真理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這一點要牢記着。

    《資本論》中的基本理論,即剩餘價值理論是不是普遍真理呢?剩餘價值在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隻要有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生産關系存在,這個學說就反映了它的實質。

    剩餘價值理論對資本主義社會來說是普遍真理。

    雖然,在剩餘價值基本理論中,還有一些較具體的個别論點,它将随着資本主義從自由階段推移到壟斷階段的具體情況的改變,可能變得不完全适用或者很不适用,如平均利潤規律,如經濟周期表現形式等等,即使在原則上還有很大的妥當性,應用起來,就不能不加一些限制或說明。

    所有這些——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基本經濟理論,和個别論點——資産階級經濟學者把它們混在一起,不加區别,這是由于他們缺乏這種分析的理解力,同時也因為這樣做,更便于反對馬克思主義。

    可是我們在學習并應用《資本論》的時候,卻必須把它們分别清楚。

     對于《資本論》的運用,在認識上,我們作了如上的簡單交代。

    現在似可進而談到用它的什麼,并怎樣來用的問題了。

    我們一般學習《資本論》,往往比較注意它的基本經濟理論,而比較不注意它的觀點方法。

    事實上,在我們目前這個帝國主義走向滅亡,社會主義走向勝利的新階段,對于反帝鬥争,反壟斷資本鬥争,反改良主義、修正主義鬥争,固然在很大程度上,還有必要把《資本論》中的基本經濟理論作為武器,但更重要的,還是應用體現在《資本論》中的觀點方法,來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律,來研究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規律。

    當然,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它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貫徹在一切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的,但一切馬克思主義者都承認,《資本論》是全面貫徹着唯物史觀和辯證法的典範。

    我認為,我們學習應用《資本論》,首先就要認真體會馬克思是怎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