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毛澤東同志關于“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理論”的教導與《資本論》研究

關燈
它和《資本論》的聯系來說,有些和唯物史觀相類似。

    《資本論》全面體現了唯物史觀,但不曾就唯物史觀這門科學本身作專門的論述。

    對于辯證法也是如此。

    列甯曾這樣表示過,《資本論》的作者沒有留下辯證法,但留下了活的辯證法——《資本論》。

    《資本論》的目的,原來就在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就在闡述它由發生、發展以至滅亡的全過程。

    這全過程都表現為它自身内在條件的“自己運動”,表現為必然規律貫徹的辯證發展關系。

    這就是說,有了《資本論》,我們就懂得了,在現實的社會經濟關系中,辯證的發展運動規律是怎樣貫徹的;特别是,我們由此了解到了,要用怎樣的研究方法,才好把那種辯證法的發展運動規律如實地表達出來。

    但馬克思畢竟沒有留下辯證法,他曾計劃過寫這樣一部書,而沒有實現。

    事實上,他就是把這樣的書寫成了,也不能說他的後繼者為了研究他們的所在社會新的經濟關系,新的階級關系或新的階級鬥争關系,而再無需要就那種方法原則作任何新的補充。

     總之,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立場、觀點、方法的原則問題,是和體現着特定的立場、觀點、方法的各種社會科學理論一樣,要随着社會經濟關系與階級關系的發展,而不斷去解決,去豐富充實它的内容。

    《資本論》在這每一個方面所作的偉大貢獻,不僅在于它最先提出了有關的最基本原則,不僅在于它對那些原則的應用,作了永遠值得我們效法的榜樣;還在于,甚至特别在于,它在實際上不但容許而且要求那些原則,能被繼續發展下去。

    列甯指示我們,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就在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那就表明,它在任何方面的科學理論的發展,同時不能不是有關階級鬥争學說,有關唯物史觀與辯證方法的原則的充實與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在《資本論》出現以後,在《資本論》為了分析資本主義的社會階級關系,首先創建了并正确運用了唯物史觀與辯證方法的原則以後,列甯、斯大林以及毛澤東同志等,都要為了正确分析他們所在社會的不同于馬克思當時的階級關系,建立新的曆史條件下的階級鬥争理論與策略,同時還不能不分别對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與方法的原則,作新的補充和闡述。

    這裡隻就毛澤東同志的論著作一簡單例解。

     由《毛澤東選集》顯示的整個毛澤東思想或其理論的突出特點,就是和鬥争密切聯系着,充分地體現了階級鬥争學說的實質。

    毛澤東同志的那些論著,不但全是在戰鬥環境中寫成,并還是為了在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複雜社會階級關系下解決誰戰勝誰,把誰當作敵人,把誰當作朋友的問題而寫成的。

    中國過去的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不但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作為研究對象的典型資本主義社會大不相同;就是和列甯在《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分别作為研究對象的較落後資本主義社會和最後階段的資本主義社會,也頗不一樣。

    工人階級要在那樣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領導革命鬥争,首先就要因為它的太不發達的,又加上國内國外因素交織起來而變得異常複雜的階級關系,而把辨認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在不同的鬥争階段,應該聯合誰、打倒誰的問題,看作革命的首要問題,并且看作是關系到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民族以及對内對外政策等方面的根本問題。

    毛澤東同志的著作,就充分反映了這種情況。

    我們有理由把《毛澤東選集》第一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看作是全書的總脈絡,看作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鬥争各方面和各曆史時期的指南針。

    甚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以後,這個階級分析的精神,還一脈相承地繼續體現在《論人民民主專政》、《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等文獻中,也體現在當前論證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着階級、階級矛盾與階級鬥争的曆史階段的各種文獻中。

    這任一方面的研究分析,都是在馬克思列甯主義的指導下進行的,但卻顯然不是從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理論中,去找現成的答案。

    就是在研究分析中貫徹并應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點、方法方面,也不容許完全照抄現成公式。

    毛澤東同志其所以在唯物主義觀點方面,以實踐論作為論題;在辯證法方面,其所以以矛盾論作為論題,是和他當時研究中國社會複雜的階級關系的要求,是有密切聯系的。

    每個革命導師在認識論上都是非常重視實踐的,都是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的;但用實踐論來突出表現唯物主義認識論,卻就不能不說把認識論引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在這裡,脫離現實的教條主義,一開始就要受到抨擊;在“強調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6]的認識論面前,它再也沒有回避躲閃的餘地了。

    每個革命導師在方法論上都是非常重視矛盾的,都是把矛盾規律提到應有的高度的;但以矛盾論來突出地表現辯證方法論,卻也不能不說是把方法論引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在這裡,主張階級調和的修正主義,一開始就要受到嚴厲譴責;在“矛盾的鬥争貫串于過程的始終”、“矛盾的鬥争無所不在”[7]的真理面前,它再也無從施其詭辯的伎倆了。

    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矛盾論》和《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所作的論證與說明,清楚地指出了,對于研究分析中國這種複雜社會階級關系及其鬥争的理論與策略問題,特别需要強調實踐對認識的重大意義,強調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革命實踐的能動飛躍的重大意義;也特别需要就矛盾的各種性質,就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就矛盾各方面的統一性和鬥争性,就敵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作嚴格的區别。

     總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結合本國的情況,應用到本國革命與建設實踐中來,它就不隻是充實乃至發展了那個理論本身,同時也要相應充實發展研究分析所借以進行的有關立場、觀點、方法的原則。

     馬克思主義就是沿着這個正确的道路發展過來的,并也還是要沿着這個正确道路發展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