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恩格斯在創作、捍衛和闡揚《資本論》方面所作的偉大貢獻
關燈
小
中
大
(一)恩格斯是《資本論》創作全過程的直接參加者
首先必須指明一點,這裡提到恩格斯是《資本論》創作全過程的直接參加者,不僅是要表明,恩格斯在這方面該有如何大的功績,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恩格斯自始至終地直接參加《資本論》的創作過程,對《資本論》的整個體系及其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因此,他在捍衛、闡揚《資本論》方面所作的種種努力,就特别值得我們看作學習《資本論》的方向和指南。
列甯曾這樣指出過:要正确評價馬克思的觀點,無疑須要熟悉他最親密的同志和朋友恩格斯的著作。
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就不能全面地闡述馬克思主義。
誰都知道,《資本論》首先是對于資産階級政治經濟學的革命。
資産階級政治經濟學,從十六世紀資本主義産生發展以來,經過幾百年的積累,到十九世紀前期,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傳統和基礎。
要反對這個傳統,并摧毀其基礎,一開始就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作。
那不但需要熟悉它的汗牛充棟的有關文獻,并還需要完全站在無産階級的立場,才好掌握揭露批判那些文獻的革命觀點和科學方法。
馬克思在進行這個批判工作之前,已經在理論研究上,在革命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确立上,都得到恩格斯的支持和協助。
馬克思曾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把他和恩格斯奠定這個準備工作的基礎所作出的共同努力,作了說明。
馬克思指出,自從恩格斯在《德法年鑒》上,發表了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以後,“我同他不斷通訊交換意見,他從另一條道路(參看他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得出同我一樣的結果,當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魯塞爾時,我們決定共同鑽研我們的見解與德國哲學思想體系的見解之間的對立,實際上是把我們從前的哲學信仰清算一下。
……在我們當時從這方面或那方面向公衆表達我們見解的各種著作中,我隻提出我與恩格斯合著的《共産黨宣言》和我自己發表的《關于自由貿易的演說》。
我們見解中有決定意義的論點,在我的一八四七年出版的為反對蒲魯東而寫的著作《哲學的貧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學的、雖然隻是論戰性的表述。
我用德文寫的關于《雇傭勞動》一書,彙集了我在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會上對于這個問題的講演……”[24]。
這段話,說明馬克思在開始《資本論》的創作以前,已經和恩格斯不斷就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問題,反複共同商讨,并取得一緻的看法。
馬克思擔負起撰寫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的執筆工作,早被視為是他們之間的一種分工。
從他們關于政治經濟學批判、關于《資本論》的通訊中,馬克思不僅把所要撰寫的著作的内容及其提綱的要點,提請恩格斯發表意見,并還就許多新的理論問題,要恩格斯說出他的看法。
至于在馬克思感到生疏,但卻為恩格斯所特别熟悉的那些有關商務工作和工廠經營的技術計算問題,幾乎全是由恩格斯對他提供材料。
馬克思習慣于以得到恩格斯的同意和贊許,為莫大的愉快和鼓勵。
在《資本論》第一卷已經寫好付印以後,馬克思還函告恩格斯:“請把你的要求、批評、問題等等都寫到清樣上。
”[25]恩格斯确曾對其中表達說明不夠通俗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對其中會給人以不明确印象的有疑難的地方,提出解釋的要求,馬克思都分别照辦;對于後一點他還指出,依照他的辯證的叙述方法,有的論點,例如關于剩餘價值的成立這樣問題,要到第二卷、第三卷才能完全得到解答。
在第一卷出版後的第二年即一八六八年八月,他又寫信給恩格斯,把第二卷、第三卷内容的最一般線索,向恩格斯提出了[26]。
這使得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後承擔起第二卷、第三卷的編輯工作,已經是胸有成竹了。
但盡管如此,我們從第二卷編者序和第三卷編者序裡面講到的編輯工作進行的情況,就知道恩格斯在這方面所作的工作,是如何繁重艱巨了。
馬克思曾在校完第一卷最後一頁清樣時寫信給恩格斯說:“這一卷就完成了。
其所以能夠如此,我隻有感謝你!沒有你為我作的犧牲,我是決不可能完成這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
”[27]由于恩格斯對于完成《資本論》所作的貢獻,由于他對《資本論》有最深刻的認識;又加上他是有名的能把最艱深的理論,表述得最明白曉暢的能手,所以,他在捍衛《資本論》,闡揚《資本論》方面所寫出的許多論著,就成為我們學習研究《資本論》的最可靠的依據。
(二)《資本論》出版後在各方面引起的不同反應 在說明恩格斯在宣傳、捍衛《資本論》所作的種種努力之前,需要就《資本論》(特别是其中的第一卷)出版後在各方面引起的反應指出一個輪廓。
《資本論》有高度的科學系統性,但同時卻有強烈的階級傾向性和戰鬥性。
這種性質,已經大體決定了它出版以後,會在各社會階級階層間引起的不同反應了。
首先,正因為這是一部站在工人階級立場,用唯物辯證方法,揭露資産階級剝削秘密,論證資本主義滅亡前景,和對工人階級提出正确鬥争道路的書,在它出版的第二年即一八六八年,根據貝克爾的提議,國際的代表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案:把《資本論》作為“工人階級的聖經”,推薦給各國社會主義者。
這是保爾·拉法格在《憶馬克思》一文中講到的。
他并說,此後,《資本論》已經成為各國社會主義者的教科書。
所有社會主義者的報紙和工人的報紙都宣傳他的學說。
而在美國,在紐約的一次大罷工中,從《資本論》中摘錄出的片段被印成傳單,用來鼓勵工人們堅持下去,并向他們證明他們的要求是正當的。
《資本論》差不多在歐洲每一個國家都有譯本。
在歐洲或美洲,每當馬克思學說的敵人企圖駁倒他的原理的時候,馬克思主義者立刻就會找到使他們開不得口的回答。
《資本論》确實已經成為國際代表大會所說的“工人階級的聖經”了。
[28]這和恩格斯一八六八年在《資本論》第一卷英文本的序中所講到的情況,完全吻合。
他說:“在大陸方面,《資本論》經常被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
本書所得的結論,一天多似一天的,成了工人階級偉大運動的基本原理;這不僅在德國和瑞士是這樣,并且在法國,荷蘭,比利時,美國,甚至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是這樣;随便在什麼地方,工人階級都一天多似一天的,承認這些結論是他們的狀況和願望的最适切的表現。
”[29] 正因為《資本論》在工人階級中,在社會主義者中,有這樣好的強烈反應,它在資産階級的社會科學界經濟學界,就顯然會是另一種遭遇。
拉法格在《憶馬克思》的論文中講到了一般的情形,說馬克思成為共産主義者,立場表現得比較突出,便立即被驅逐出德國,個人遭受侮辱和诽謗,他的著作也“完全無人注意”。
他那寫得非常出色的《拿破侖第三政變記》,他的《哲學的貧困》(對《貧困的哲學》的回答)和《政治經濟學批判》也同樣無人注意。
但是第一國際的成立和《資本論》第一卷的出版終于粉碎了持續約十五年的沉默[30]。
事實上,第一卷出版以後,恩格斯雖曾為它做了許多宣傳工作,寫了很多篇評介性的文章,仍沒有引起資産階級經濟學界足夠的重視。
直到第二卷問世時,恩格斯還講過這樣的話:“……德國的‘學問界’,對于這個新出的第二卷,将會感到麻木,不能夠去理解它,并且,隻要對于後果有了合理的恐懼,他們也會不敢公開去批評它;官方經濟學界對于這一卷将會有意地,保持謹慎的沉默,但第三卷總會強迫他們開口的。
”[31]是的,在七十年代初,德國的庸俗經濟學的饒舌家們,曾對《資本論》的文體及其說明方法,提出這樣或那樣的意見,這是曾由馬克思批駁過的[32]。
在同年代末,被馬克思稱
因此,他在捍衛、闡揚《資本論》方面所作的種種努力,就特别值得我們看作學習《資本論》的方向和指南。
列甯曾這樣指出過:要正确評價馬克思的觀點,無疑須要熟悉他最親密的同志和朋友恩格斯的著作。
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就不能全面地闡述馬克思主義。
誰都知道,《資本論》首先是對于資産階級政治經濟學的革命。
資産階級政治經濟學,從十六世紀資本主義産生發展以來,經過幾百年的積累,到十九世紀前期,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傳統和基礎。
要反對這個傳統,并摧毀其基礎,一開始就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作。
那不但需要熟悉它的汗牛充棟的有關文獻,并還需要完全站在無産階級的立場,才好掌握揭露批判那些文獻的革命觀點和科學方法。
馬克思在進行這個批判工作之前,已經在理論研究上,在革命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确立上,都得到恩格斯的支持和協助。
馬克思曾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把他和恩格斯奠定這個準備工作的基礎所作出的共同努力,作了說明。
馬克思指出,自從恩格斯在《德法年鑒》上,發表了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以後,“我同他不斷通訊交換意見,他從另一條道路(參看他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得出同我一樣的結果,當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魯塞爾時,我們決定共同鑽研我們的見解與德國哲學思想體系的見解之間的對立,實際上是把我們從前的哲學信仰清算一下。
……在我們當時從這方面或那方面向公衆表達我們見解的各種著作中,我隻提出我與恩格斯合著的《共産黨宣言》和我自己發表的《關于自由貿易的演說》。
我們見解中有決定意義的論點,在我的一八四七年出版的為反對蒲魯東而寫的著作《哲學的貧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學的、雖然隻是論戰性的表述。
我用德文寫的關于《雇傭勞動》一書,彙集了我在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會上對于這個問題的講演……”[24]。
這段話,說明馬克思在開始《資本論》的創作以前,已經和恩格斯不斷就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問題,反複共同商讨,并取得一緻的看法。
馬克思擔負起撰寫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的執筆工作,早被視為是他們之間的一種分工。
從他們關于政治經濟學批判、關于《資本論》的通訊中,馬克思不僅把所要撰寫的著作的内容及其提綱的要點,提請恩格斯發表意見,并還就許多新的理論問題,要恩格斯說出他的看法。
至于在馬克思感到生疏,但卻為恩格斯所特别熟悉的那些有關商務工作和工廠經營的技術計算問題,幾乎全是由恩格斯對他提供材料。
馬克思習慣于以得到恩格斯的同意和贊許,為莫大的愉快和鼓勵。
在《資本論》第一卷已經寫好付印以後,馬克思還函告恩格斯:“請把你的要求、批評、問題等等都寫到清樣上。
”[25]恩格斯确曾對其中表達說明不夠通俗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對其中會給人以不明确印象的有疑難的地方,提出解釋的要求,馬克思都分别照辦;對于後一點他還指出,依照他的辯證的叙述方法,有的論點,例如關于剩餘價值的成立這樣問題,要到第二卷、第三卷才能完全得到解答。
在第一卷出版後的第二年即一八六八年八月,他又寫信給恩格斯,把第二卷、第三卷内容的最一般線索,向恩格斯提出了[26]。
這使得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後承擔起第二卷、第三卷的編輯工作,已經是胸有成竹了。
但盡管如此,我們從第二卷編者序和第三卷編者序裡面講到的編輯工作進行的情況,就知道恩格斯在這方面所作的工作,是如何繁重艱巨了。
馬克思曾在校完第一卷最後一頁清樣時寫信給恩格斯說:“這一卷就完成了。
其所以能夠如此,我隻有感謝你!沒有你為我作的犧牲,我是決不可能完成這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
”[27]由于恩格斯對于完成《資本論》所作的貢獻,由于他對《資本論》有最深刻的認識;又加上他是有名的能把最艱深的理論,表述得最明白曉暢的能手,所以,他在捍衛《資本論》,闡揚《資本論》方面所寫出的許多論著,就成為我們學習研究《資本論》的最可靠的依據。
(二)《資本論》出版後在各方面引起的不同反應 在說明恩格斯在宣傳、捍衛《資本論》所作的種種努力之前,需要就《資本論》(特别是其中的第一卷)出版後在各方面引起的反應指出一個輪廓。
《資本論》有高度的科學系統性,但同時卻有強烈的階級傾向性和戰鬥性。
這種性質,已經大體決定了它出版以後,會在各社會階級階層間引起的不同反應了。
首先,正因為這是一部站在工人階級立場,用唯物辯證方法,揭露資産階級剝削秘密,論證資本主義滅亡前景,和對工人階級提出正确鬥争道路的書,在它出版的第二年即一八六八年,根據貝克爾的提議,國際的代表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案:把《資本論》作為“工人階級的聖經”,推薦給各國社會主義者。
這是保爾·拉法格在《憶馬克思》一文中講到的。
他并說,此後,《資本論》已經成為各國社會主義者的教科書。
所有社會主義者的報紙和工人的報紙都宣傳他的學說。
而在美國,在紐約的一次大罷工中,從《資本論》中摘錄出的片段被印成傳單,用來鼓勵工人們堅持下去,并向他們證明他們的要求是正當的。
《資本論》差不多在歐洲每一個國家都有譯本。
在歐洲或美洲,每當馬克思學說的敵人企圖駁倒他的原理的時候,馬克思主義者立刻就會找到使他們開不得口的回答。
《資本論》确實已經成為國際代表大會所說的“工人階級的聖經”了。
[28]這和恩格斯一八六八年在《資本論》第一卷英文本的序中所講到的情況,完全吻合。
他說:“在大陸方面,《資本論》經常被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
本書所得的結論,一天多似一天的,成了工人階級偉大運動的基本原理;這不僅在德國和瑞士是這樣,并且在法國,荷蘭,比利時,美國,甚至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是這樣;随便在什麼地方,工人階級都一天多似一天的,承認這些結論是他們的狀況和願望的最适切的表現。
”[29] 正因為《資本論》在工人階級中,在社會主義者中,有這樣好的強烈反應,它在資産階級的社會科學界經濟學界,就顯然會是另一種遭遇。
拉法格在《憶馬克思》的論文中講到了一般的情形,說馬克思成為共産主義者,立場表現得比較突出,便立即被驅逐出德國,個人遭受侮辱和诽謗,他的著作也“完全無人注意”。
他那寫得非常出色的《拿破侖第三政變記》,他的《哲學的貧困》(對《貧困的哲學》的回答)和《政治經濟學批判》也同樣無人注意。
但是第一國際的成立和《資本論》第一卷的出版終于粉碎了持續約十五年的沉默[30]。
事實上,第一卷出版以後,恩格斯雖曾為它做了許多宣傳工作,寫了很多篇評介性的文章,仍沒有引起資産階級經濟學界足夠的重視。
直到第二卷問世時,恩格斯還講過這樣的話:“……德國的‘學問界’,對于這個新出的第二卷,将會感到麻木,不能夠去理解它,并且,隻要對于後果有了合理的恐懼,他們也會不敢公開去批評它;官方經濟學界對于這一卷将會有意地,保持謹慎的沉默,但第三卷總會強迫他們開口的。
”[31]是的,在七十年代初,德國的庸俗經濟學的饒舌家們,曾對《資本論》的文體及其說明方法,提出這樣或那樣的意見,這是曾由馬克思批駁過的[32]。
在同年代末,被馬克思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