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資本論》是一部關系人類曆史命運的著作

關燈
不是适得其反嗎? 關于前一個疑問,我們似乎隻用一句話就可予以解答:在社會主義還沒有出現以前,曆史向社會主義者提出的理論研究任務,是社會主義如何産生、在怎樣的條件下産生。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從資本主義生産關系内部,發現了它在不斷發展着自我否定的條件,即辯證地促使社會主義必然産生的條件。

    從資本主義研究中竟得出了社會主義的結論,這當然是資産階級學者們的形而上學的腦子所感到不易理解的事。

     關于後一個疑問的發生,是由于他們把可能和現實混做一團了,把社會科學所研究的社會現象和自然科學所研究的自然現象混做一團了;以為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就必然最有條件實現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就應當在那裡當作瓜熟蒂落的結果而早實現出來,但馬克思主義者并不是這樣看問題的。

    在資産階級統治的社會中,要使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有可能實現社會主義的條件變為現實,必須通過階級鬥争,而在這裡,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的階級力量對比,就有了決定的作用。

    而對于堅決要求實現社會主義的無産階級來說,他們自身的階級覺悟、階級團結,就有了決定的作用。

    在這裡,我們又看到了科學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間的又一個本質的區别:當空想社會主義者,把推翻資本制度的責任,毫不覺得慚愧地屬望于他們自己這一類的有教養有知識的人的時候,馬克思主義者卻是把這個希望寄托在無産階級身上。

    我們在《資本論》中,不僅看到了無産階級的地位和命運,同時也看到了他們的力量。

     (三)《資本論》是無産階級長期的階級鬥争的經驗的科學總結 馬克思主義者和一切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同,他們自始就看到了無産階級的力量,自始就把革命事業的希望,寄托在無産階級身上。

    但是,無産階級并不是一開始就理解自己所擔負的曆史任務的。

    “無産階級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在其實踐的初期——破壞機器和自發鬥争時期,他們還隻在感性認識的階段,隻認識資本主義各個現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聯系。

    這時,他們還是一個所謂‘自在的階級’。

    但是到了他們實踐的第二個時期——有意識有組織的經濟鬥争和政治鬥争的時期,由于實踐,由于長期鬥争的經驗,經過馬克思、恩格斯用科學的方法把這種種經驗總結起來,産生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用以教育無産階級,這樣就使無産階級理解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理解了社會階級的剝削關系,理解了無産階級的曆史任務,這時他們就變成了一個‘自為的階級’。

    ”[5]遠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馬克思就在他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髒是無産階級。

    ”[6]他還說:“哲學把無産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産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7],這已清楚地說明了無産階級必須用革命哲學,用理論來武裝他們的頭腦。

    理論一經掌握群衆,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

    然則理論要怎樣才能掌握群衆?他認為:“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衆;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

    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8]馬克思以後的全部理論工作,就在努力抓住事物的根本,抓住社會的本質,抓住社會階級的矛盾鬥争的關系,俾能說服無産階級,掌握群衆,使其成為推翻資産階級的物質力量。

    而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就是他以畢生精力,甚至以他的生命獻給無産階級革命事業的具體表現。

     恩格斯在《卡爾·馬克思》一文中,開始就說:“第一個給社會主義、因而也給現代整個工人運動提供了科學基礎的人——卡爾·馬克思……”[9]他在這篇短文中接下去所講的,基本上是說明馬克思怎樣通過《資本論》,給社會主義,給工人運動提供科學基礎。

    他認為,在馬克思使他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學史上的許多重要發現中,有兩點是最關重要的:第一點是他在世界曆史觀中所實現的變革,他論證了人類在原始共産社會以後的全部過去曆史,都是階級鬥争的曆史;在一切不同的和複雜的政治鬥争中,中心問題始終是社會的這些或那些階級争取社會上的統治,始終是舊的階級要保持統治,而新興的階級要求獲取統治;由于舊的階級的統治,妨礙着社會的生産力的發展,新興階級的要求,符合于生産力的發展,結局,那種鬥争,總是以後者取得最後勝利而告終。

    這個曆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發現,對于站在統治地位的資産階級該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同時,對于正在争取着從資本主義統治下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