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資本論》是一部關系人類曆史命運的著作

關燈
作的一些重要指示,不正在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共産主義過程中,發生着極其光輝的指導作用嗎? 這就是說,當《資本論》把唯物史觀這個假設應用來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形态,以後,我們對于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過去,還是将來,就有了一個據以探索了解其途徑的鎖鑰。

    國内外的資産階級的代言人,根本不懂得《資本論》是具有怎樣一種性質的偉大著作,他們叫嚷《資本論》“過時”了,而事實告訴他們的,卻是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還在感到《資本論》的麻煩呢! (二)由于《資本論》,人類長期夢寐以求的社會主義,就由空想發展成為科學 在原始共産社會以後,人類在私有剝削制度下遭遇到貧窮困苦,以及由是而引起的戰亂,總想出現一個大家好好安靜過日子的理想社會。

    中國人老早以來就以非常向往的心情,傳說着“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極樂世界;希臘古代哲學家柏拉圖希望在奴隸制度基礎上建立起“理想國”,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對于原始共産社會的一種漫畫式的憧憬。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曾分别論述過歐洲的各種各色的社會主義:如“封建的社會主義”,“小資産階級的社會主義”,“資産階級的社會主義”……等等。

    但他們認為那都是一些反動的,或僞裝進步的貨色。

    其中最為他們賞識的,是“空想的社會主義”。

    屬于這個空想的社會主義流派的,如聖西門、歐文、傅立葉,都分别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這樣那樣的缺點,作了非常尖銳激烈的抨擊。

    他們确實分别指出了資本主義的一些痛處,但因為還是處在資本主義的較不發展的階段(十九世紀初),對于資本主義制度,并沒有形成一個整體概念,在他們企圖用來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方案中,雖然也顯示出了一些對未來社會的構思,可是由于他們所理想的社會,是從主觀願望出發,難免要變成空想,顯得是天真而不成熟。

    恩格斯說:“不成熟的理論,是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産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适應的。

    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還隐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系中,所以隻有從頭腦中産生出來。

    ”[3] 社會主義要由空想發展成為科學,成為是社會發展客觀必然規律在理論上的反映,“就其内容來說,首先是對統治于現代社會中的有産者和無産者之間、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和統治于生産中的無政府狀态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的結果”[4]。

    進行這樣的觀察,第一步就得徹底改變我們的曆史觀,改變我們對于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的看法。

    誰還要象空想社會主義那樣,從人們頭腦中,從人們對于所謂永恒真理和正義日益增進的理解中,即從哲學中,而不從經濟中去找那種原因,他就永遠也不會找到由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的道路。

    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就開始試圖從正在發展中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經濟條件本身,去探求變革那種社會制度所必要的手段。

    他們向全世界公開的《共産黨宣言》,已說明他們已經很成功地找到了實現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的正确道路。

    但如果說,《宣言》在理論上還隻是一個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面而系統的非常明确的宣傳提綱,而更完整更充實的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所代替的理論體系,則是由《資本論》來完成的。

    全面體現着唯物史觀原則的《資本論》,全面而系統地揭露出剩餘價值的秘密的《資本論》,從資本主義生産關系内部,發現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運動規律,發現了資本主義由形成、發展,以至滅亡的必然發展規律;當資本主義制度的過渡性,暫時性,被《資本論》用無比豐富的材料,無比嚴密而完整的理論,系統地加以确證和判定時,社會主義才第一次完全脫離主觀願望的性質,完全脫離不易捉摸的空想性質,而發展成為非常落實的,可以根據具體社會經濟條件和階級對立關系加以說明和把握的科學體系。

    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必須建立在曆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

    這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社會主義和以往一切以社會主義、共産主義名義提出的學說的根本區别的地方。

    并且,也隻有依據唯物史觀,才要求用《資本論》那樣偉大的論著,來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産關系作全面而周到的精密的剖析。

     是的,人們也許不禁要問,事實上,不少國内外的資産階級學者,就好象找到了《資本論》的什麼缺點似的,在這樣反問: 《資本論》是以資本主義的生産關系為研究對象,怎麼能把它看作是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基礎呢? 依據《資本論》,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就算是最有條件實現社會主義,而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