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資本論》的結構與體系

關燈
階級。

    稅。

    國債。

    公的信用。

    人口。

    殖民地。

    向外國移民。

     (4)生産的國際關系。

    國際分工。

    國際交換。

    輸出和輸入。

    彙率。

     (5)世界市場和危機。

    ”[36] 大體上以這個分篇法為基礎,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已經寫成後所作的序言中,他開頭就說: “我考察資産階級經濟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資本、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

    在前三項下,我研究現代資産階級社會分成的三大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其他三項的相互聯系是一目了然的。

    ”[37] 到了正式撰寫《資本論》,他把上述的次序,又作了一些修改。

    在寫好第一卷資本的生産過程所作的初版序中,他說:“本書第二卷将讨論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二冊)和總過程的各種形式(第三冊);第三卷即終卷(第四冊)将讨論學說史。

    ”[38] 馬克思在世時,《資本論》隻出版了第一卷。

    恩格斯編第二卷,把第二冊作為第二卷,把第三冊作為第三卷印行。

    後來考茨基編《剩餘價值學說史》,把它作為一部獨立著作出版。

    于是《資本論》就成為現在的三卷本。

    就三卷本的内容和結構而論,看來和“導言”中的分篇法,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的考察順序,有一些出入,但其中表現了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愈來愈概括,愈把重心集中到上述分篇法的第二點,即構成資本主義社會内部結構及作為幾個基本階級的依據的範疇方面,亦即序言中考察順序的前三項方面;也就是愈來愈符合列甯所說的,在主要的基本的方面,從錯綜複雜的資本經濟變化中發現規律,指出其曆史發展的客觀的邏輯。

     我們且來看看《資本論》的結構包括了怎樣的内容。

     (二)批判與創建 這裡且不妨重複一下上述三卷的結構。

     第一卷 資本的生産過程 第二卷 資本的流通過程 第三卷 資本主義生産的總過程 關于它們的基本内容,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的開頭,分别這樣概括說明:“在第一卷,我們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産過程本身當作直接生産過程考察時呈現的各種現象。

    ”資本的直接生産過程,就是它的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即是說,這一卷,是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産和資本自身的生産。

    但在現實世界内,資本的直接生産過程,“還要用流通過程來補足,而流通過程是第二卷研究的對象。

    第二卷,特别是其中把流通過程當作社會再生産過程的媒介來考察的第三篇,指出了資本主義生産過程,當作一個全體來考察,是生産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

    ”至于第三卷,“我們所要做的,不能再是對這個統一的廣泛的考察。

    在這一卷我們要找出和說明的,甯可說是資本的運動過程當作一個總體來看時所生的各種具體形式。

    ”[39]到這裡,我們才看到整個資本主義的實際情況,看到前兩卷所讨論的剩餘價值(它的生産與流通),如何轉化為利潤,如何表現為平均利潤,如何按社會資本中各個資本家所有部分的比例,分配于各資本家之間。

     從這裡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結構,首先就對于資産階級庸俗經濟學者以三位一體公式(資本——利潤,勞動——工資,土地——地租)為基礎而建立的三分法(生産、分配、交換)結構,是一個尖銳的對照,并且從幾個方面,給予了後者以徹底的抨擊與揭露。

     首先,這個結構,是把資本這個範疇,從一切其他經濟範疇區别開,認為它是主宰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統治範疇。

    作為資本家,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

    資産階級盡管把他們的利益強調為社會的利益,而實際上,他們與勞動者之間的利益是對立的。

    資本這個範疇本身,就是意味着對于勞動者的榨取和剝削。

    把資本拿出來認真分析,就要把那種見不得人的剝削實質揭露出來,因此他們的代言人,自始就有些不敢正視這個現實;到了工人階級對資産階級鬥争的威脅增大了,他們就更有必要用盡辦法來把這個現實掩蓋起來。

    上述的三位一體公式,把資本——利潤,勞動——工資,土地——地租三者等同看待;把資本(不是任何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的社會曆史形态的生産關系)、土地(無機的自然自身)、勞動(不過是一個抽象,在它自身是不存在的,一般地是指着人的生産活動)這三個沒有任何共同點的因素,在那個公式上平起平坐地并列着,以示它們的收入:利潤、工資、地租,都處在公平合理的平等地位,以掩蓋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

    所以馬克思說:“這個三位一體的公式,把社會生産過程的一切秘密都包括在内了。

    ”“在這個公式内,利潤,資本主義生産方式所特有的表示特征的剩餘價值形式,就幸運地被排除掉了。

    ”[40]他把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著題稱為《資本論》,用第一卷講資本的生産過程,第二卷講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三卷講資本主義生産總過程,這樣,在一開始,就如實地把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的本質及其特點,再明白恰當不過地表達出來了。

     其次,這個結構,不僅要揭露隐藏在三位一體公式裡的秘密,并連帶要把建立在這個公式上面的三分法結構,徹底推翻掉。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