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拟古運動第二期
關燈
小
中
大
秦今體,工力深厚,句響而字穩,七子五子之流皆不及也。
”有譽[28]字公實,廣州順德人,嘉靖庚戌進士,任刑部主事,有《蘭汀存稿》。
有譽入社不久,即歸鄉,與鄉人歐大任、黎民表[29]、吳旦、李時行等結為詩社,粵人号為“南園後五先生”[30]。
所作頗少摹拟之病。
這五先生所作多藻麗披紛,富于南國的情調,像“窕窈《子夜》聲,凄恻《江南》弄,繁音逐水流,哀響因風送”(吳旦:《玉峽夜泊》);“茲嶺何綿亘,孤根下杳冥。
雲光蕩鳥背,水氣雜龍腥”(黎民表:《彈子矶》);“譚君置酒燒銀燭,為我停杯吹紫玉。
正逢蘭佩贈佳人,何事《竹枝》奏離曲!數聲袅袅鬥柄低,漸雁哀損入耳啼。
霜滿洞庭悲落木,螢流長信恨空閨”(歐大任:《夜聽譚七吹笛》)等等都可看出一種特有的“南歌”的本色來。
“前、後、續、末、廣”五子中,尚有汪道昆和盧柟二人,較可注意。
道昆字伯玉[31],歙人。
除義烏知縣,累官兵部侍郎。
有《太函集》[32]一百二十卷。
他和世貞互相推奉,大得世名,天下遂元美、伯玉并稱。
然二人實不合。
世貞晚年嘗雲:“予心诽太函之文而口不敢言,以世所曹好也。
”太函于詩,成就甚淺,散文則摹古太過,也很少自然之趣。
徒以其聲勢足以奔走世人,故亦被稱為一代文宗。
盧柟[33]字少楩,一字次楩,又字子木,浚人,太學生,有《蠛蠓集》[34]。
柟為少年公子,往往盛氣淩人。
以緻系獄多年,曆盡苦艱。
馮夢龍《醒世恒言》中,有《盧太學詩酒傲公侯》(第二十九卷,亦見《今古奇觀》)話本,即叙其事。
以此冤獄,益練其才,其詩的造詣遂深邃。
陳卧子道:“山人排蕩自喜,頗有越石清剛之氣。
”其《獄結後書呈王龍池二府》一篇,浩莽之氣逼人,殆不是宗子相之貌為大言者所能比匹。
參考書目 一、《梁園風雅》二十七卷明趙彥複編,有明刊本。
二、《明詩選》十三卷明陳子龍等編,有明刊本。
三、《石倉曆代詩選》明曹學佺編,所收明詩最富,惜未見全書。
四、《列朝詩集》清錢謙益編,有原刊本,有清宣統間鉛印本。
五、《明詩綜》一百卷朱彜尊編,有原刊本。
六、《明詩紀事》近人陳田編,有刊本。
七、《明文海》及《明文授讀》清黃宗羲編,《文海》有抄本,《授讀》有刻本。
八、《明文在》一百卷清薛熙編,有局刊本。
*** [1]楊慎見《明史》卷一九二,《列朝詩集》丙集。
[2]《升庵集》有明萬曆間張士佩刊本;又《升庵全集》(包括《外集》)有清刊本。
[3]薛蕙見《明史》卷一九一,《列朝詩集》丙集卷十二。
[4]《薛考功集》有明嘉靖刊本,有萬曆間陳文燭刊本,有道光間亳州劉氏刊本。
[5]華察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三。
[6]高叔嗣見《明史》卷二八七。
《列朝詩集》丁集卷一。
[7]《蘇門集》有明刊本。
[8]王廷陳見《列朝詩集》丙集卷十五。
[9]《夢澤集》有《四庫全書》本。
[10]皇甫兄弟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四。
[11]四皇甫詩集均有明刊本。
[12]馮惟敏兄弟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二。
[13]馮惟敏的《海浮堂集》有明刊本(中多補版,未見初印者)。
[14]《古詩紀》有明刊本。
[15]《四友齋叢說》有明刊本。
[16]嚴嵩見《明史》卷三十八,《列朝詩集》丁集卷十一。
[17]《钤山堂集》的明刊本,有二十卷本,有四十卷本;又江西刊四十卷本。
[18]李攀龍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19]《滄溟集》有明隆慶刊本,清道光間刊本。
[20]王世貞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六。
[21]《弇州山人四部稿》又《續稿》有明刊本。
[22]宗臣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23]《宗子相集》有明刊本。
[24]徐中行及吳國倫均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25]徐中行《天目山堂集》及吳國倫《甔甀洞稿》均有明刊本。
[26]謝榛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27]《四溟集》有明刊本,有清宣統元年排印本。
[28]梁有譽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29]歐大任、黎民表均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六。
[30]按南園五先生為孫蒉、王佐、黃哲、李德、趙介,皆明初人。
《南園後五先生集》為清陳文藻編,有陳氏刊本。
[31]汪道昆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六。
[32]《太函集》有明刊本。
[33]盧柟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34]《蠛蠓集》有嘉靖刊本,萬曆刊本(今所見者多補版)。
”有譽[28]字公實,廣州順德人,嘉靖庚戌進士,任刑部主事,有《蘭汀存稿》。
有譽入社不久,即歸鄉,與鄉人歐大任、黎民表[29]、吳旦、李時行等結為詩社,粵人号為“南園後五先生”[30]。
所作頗少摹拟之病。
這五先生所作多藻麗披紛,富于南國的情調,像“窕窈《子夜》聲,凄恻《江南》弄,繁音逐水流,哀響因風送”(吳旦:《玉峽夜泊》);“茲嶺何綿亘,孤根下杳冥。
雲光蕩鳥背,水氣雜龍腥”(黎民表:《彈子矶》);“譚君置酒燒銀燭,為我停杯吹紫玉。
正逢蘭佩贈佳人,何事《竹枝》奏離曲!數聲袅袅鬥柄低,漸雁哀損入耳啼。
霜滿洞庭悲落木,螢流長信恨空閨”(歐大任:《夜聽譚七吹笛》)等等都可看出一種特有的“南歌”的本色來。
“前、後、續、末、廣”五子中,尚有汪道昆和盧柟二人,較可注意。
道昆字伯玉[31],歙人。
除義烏知縣,累官兵部侍郎。
有《太函集》[32]一百二十卷。
他和世貞互相推奉,大得世名,天下遂元美、伯玉并稱。
然二人實不合。
世貞晚年嘗雲:“予心诽太函之文而口不敢言,以世所曹好也。
”太函于詩,成就甚淺,散文則摹古太過,也很少自然之趣。
徒以其聲勢足以奔走世人,故亦被稱為一代文宗。
盧柟[33]字少楩,一字次楩,又字子木,浚人,太學生,有《蠛蠓集》[34]。
柟為少年公子,往往盛氣淩人。
以緻系獄多年,曆盡苦艱。
馮夢龍《醒世恒言》中,有《盧太學詩酒傲公侯》(第二十九卷,亦見《今古奇觀》)話本,即叙其事。
以此冤獄,益練其才,其詩的造詣遂深邃。
陳卧子道:“山人排蕩自喜,頗有越石清剛之氣。
”其《獄結後書呈王龍池二府》一篇,浩莽之氣逼人,殆不是宗子相之貌為大言者所能比匹。
參考書目 一、《梁園風雅》二十七卷明趙彥複編,有明刊本。
二、《明詩選》十三卷明陳子龍等編,有明刊本。
三、《石倉曆代詩選》明曹學佺編,所收明詩最富,惜未見全書。
四、《列朝詩集》清錢謙益編,有原刊本,有清宣統間鉛印本。
五、《明詩綜》一百卷朱彜尊編,有原刊本。
六、《明詩紀事》近人陳田編,有刊本。
七、《明文海》及《明文授讀》清黃宗羲編,《文海》有抄本,《授讀》有刻本。
八、《明文在》一百卷清薛熙編,有局刊本。
*** [1]楊慎見《明史》卷一九二,《列朝詩集》丙集。
[2]《升庵集》有明萬曆間張士佩刊本;又《升庵全集》(包括《外集》)有清刊本。
[3]薛蕙見《明史》卷一九一,《列朝詩集》丙集卷十二。
[4]《薛考功集》有明嘉靖刊本,有萬曆間陳文燭刊本,有道光間亳州劉氏刊本。
[5]華察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三。
[6]高叔嗣見《明史》卷二八七。
《列朝詩集》丁集卷一。
[7]《蘇門集》有明刊本。
[8]王廷陳見《列朝詩集》丙集卷十五。
[9]《夢澤集》有《四庫全書》本。
[10]皇甫兄弟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四。
[11]四皇甫詩集均有明刊本。
[12]馮惟敏兄弟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二。
[13]馮惟敏的《海浮堂集》有明刊本(中多補版,未見初印者)。
[14]《古詩紀》有明刊本。
[15]《四友齋叢說》有明刊本。
[16]嚴嵩見《明史》卷三十八,《列朝詩集》丁集卷十一。
[17]《钤山堂集》的明刊本,有二十卷本,有四十卷本;又江西刊四十卷本。
[18]李攀龍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19]《滄溟集》有明隆慶刊本,清道光間刊本。
[20]王世貞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六。
[21]《弇州山人四部稿》又《續稿》有明刊本。
[22]宗臣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23]《宗子相集》有明刊本。
[24]徐中行及吳國倫均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25]徐中行《天目山堂集》及吳國倫《甔甀洞稿》均有明刊本。
[26]謝榛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27]《四溟集》有明刊本,有清宣統元年排印本。
[28]梁有譽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29]歐大任、黎民表均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六。
[30]按南園五先生為孫蒉、王佐、黃哲、李德、趙介,皆明初人。
《南園後五先生集》為清陳文藻編,有陳氏刊本。
[31]汪道昆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六。
[32]《太函集》有明刊本。
[33]盧柟見《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34]《蠛蠓集》有嘉靖刊本,萬曆刊本(今所見者多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