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南雜劇的出現

關燈
汪廷讷所著的雜劇有《廣陵月》一種。

    此劇叙唐韋青與張才人遇合事,凡七出,亦雜劇中的篇幅較長者。

    事本《樂府雜錄》。

     男王後 王骥德作 車任遠字柅齋,号蘧然子,上虞人,著《四夢記》。

    蓋以絕不相幹的四段故事合而為一本者。

    這四夢是《高唐》、《南柯》、《邯鄲》及《蕉鹿》。

    今“四夢”原本未見,惟《蕉鹿夢》存耳[26]。

    此劇的故事是敷演《列子》中的鄭人得鹿失鹿的寓言的。

    但叙述過于質實,反失空靈幻妙的趣味;教示過于認真,又有笨人說夢之感覺,遠不如《列子》原文之俊逸可喜。

     徐複祚著《一文錢》[27]雜劇。

    《一文錢》的故事,出于佛經。

    雖亦為了悟的宗教劇,卻頗有诙諧的趣味,形容悭吝的富人盧至員外,極其淋漓盡緻。

     《盛明雜劇》書影 王澹字澹翁,自号澹居士,會稽人,著《櫻桃園》一劇[28]。

    又有《雙合》、《金碗》、《紫袍》、《蘭佩》諸傳奇,今并不傳。

    這是一篇無多大趣味的鬼魂報恩的故事。

    但作者将這平淡的故事,卻能點染生姿,頗饒隽語。

     陳汝元字太乙,會稽人,著《紅蓮債》一劇。

    《紅蓮債》大似徐渭的《翠鄉夢》,惟更為複雜些,其主人翁乃為世俗所熟知的蘇東坡與佛印。

     又有林章[29]字初文,福清人,萬曆間曾在戚繼光幕下。

    後因事下獄死。

    章有奇才,頗有建立功名意。

    而處境艱苦,欲試無從,終至被奸人所陷。

    他所著有《青虬記》,今惜不傳。

    佘翹字聿雲,池州人。

    著《量江記》傳奇及《賜環記》與《鎖骨菩薩》雜劇。

    《量江記》今有墨憨齋改本。

    馮夢龍序《量江記》道:“所為樂府,尚有《賜環記》、《鎖骨菩薩》雜劇。

    餘恨未悉睹。

    ”則此二劇,在馮氏之時已在若存若沒之數的了。

    今更不可得見。

    黃方胤[30],号醒狂,金陵人,著《陌花軒雜劇》。

    焦循《劇說》雲:“《陌花軒雜劇》,凡十折,曰《倚門》,四折;《再醮》,一折;《淫僧》,一折;《偷期》,一折;《督妓》,一折;《娈童》,一折;《懼内》,一折;皆舉市井敝俗,描摹出之。

    ”此七劇今有“雜劇編”本,頗鄰于鄙亵。

    孫源文字南公,号笨庵,無錫人。

    著《餓方朔》一劇,今不傳。

    焦循《劇說》雲:“《餓方朔》四出,以西王母為主宰,以司馬遷、蔔式、李陵、李夫人等串入。

    悲歌慷慨之氣,寓于俳諧戲幻之中,最為本色。

    ”陸世廉字起頑,号生公,又号晚庵,長洲人。

    宏光時官光祿卿。

    入清,隐居不出。

    著《西台記》,叙謝臯羽恸哭之事,蓋系有感而發者。

    惜今亦不傳。

     秦庭築 叙高漸離事。

     茅維[31]字孝若,歸安人,坤子。

    自号僧昙,著《蘇園翁》、《秦庭築》、《金門戟》、《雙合歡》、《鬧門神》等五劇[32]。

    焦循《劇說》說,《鬧門神》“謂除夕夜,新門神到任,舊門神不讓相争也。

    曲中《紫花兒序》雲:‘誰将俺畫張紙裝的五彩冷面皮,意氣雄赳豎劍眉。

    闊口鬟鬃,手擎着加冠進爵,刀斧彭排。

    奇哉!剛買就,遍街人驚駭,盡道俺龐兒古怪。

    滿腹精神,倜傥胸懷。

    ’《金蕉葉》雲:‘俺且眼偷瞧桃符好乖,那戴頭盔将軍忒呆,隻你幾年上都剝落了顔色,甚滋味全無退悔。

    ’《小桃紅》雲:‘少不得将笤帚兒刷去塵埃,把舊門神摔碎扯紙條兒滿地踹,化成灰。

    非俺莫面情挈帶,隻你風光過來,威權龂,到今日回避也應該。

    ’”又《金門戟》一劇演的是:“辟戟谏董偃事,皆本正史。

    ”(北京圖書館所藏殘本《雜劇新編》,存維四劇。

    ) 參考書目 一、《曲品》明呂天成編,有暖紅室刊本,《重訂曲苑》本。

     二、《曲律》明王伯良編,有明刻本,《讀曲叢刊》本,《重訂曲苑》本。

     三、《曲錄》王國維編,有《晨風閣叢書》本,《重訂曲苑》本,《王氏遺書》本。

     四、《曲海總目提要》有大東書局石印本。

     五、《盛明雜劇初二集》明沈泰編,有明刻本,董氏翻刻本。

     六、《雜劇新編》清鄒式金編,有清初刻本。

     七、《元明雜劇二十七種》有國學圖書館石印本。

     八、《古今名劇柳枝集》、《酹江集》明孟稱舜編,有崇祯刊本。

     九、《群音類選》明胡文煥編,有明刻本。

     *** [1]見《明史》卷一百九十二,《明史稿》卷二百六十七《皇明詞林人物考》卷六。

     [2]《曲錄》(卷三)尚著錄《蘭亭會》一本。

    即《盛明雜劇》中所錄的一劇,原為《太和記》中的一部分。

    故今不複著錄。

     [3]《曲海目》之以《蘭亭會》為升庵作,當系依據于《盛明雜劇》。

    《曲錄》之于《太和記》外,更著錄《蘭亭會》,則系傳錄《曲海目》而誤者。

     [4]《園林午夢》有《西廂六幻》本,又有暖紅室刊《西廂十則》本。

     [5]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明史稿》卷二百六十八,《皇明詞林人物考》卷九。

     [6]《大雅堂雜劇》有明刊本,有《盛明雜劇初集》本,有《古名家雜劇》本。

     [7]《紅線女》有《盛明雜劇初集》本。

     [8]見《皇明詞林人物考補遺》,《列朝詩集》丁集上。

     [9]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八,《明史稿》卷二百六十八,《皇明詞林人物考》卷十二。

     [10]《四聲猿》有全集附刻本;李告辰刊本;《盛明雜劇》本;暖紅室本。

     [11]《歌代嘯》有明刊本,有國學圖書館石印本。

     [12]《昆侖奴》有方諸館刊徐文長校正本,有《盛明雜劇初集》本。

     [13]《昭君出塞》有《盛明雜劇初集》本。

     [14]《文姬入塞》有《盛明雜劇初集》本。

     [15]《義犬記》有《盛明雜劇初集》本。

     [16]見《明史》卷二百十八,《明詩綜》卷五十九。

     [17]《郁輪袍》有《盛明雜劇初集》本。

     [18]《真傀儡》有《盛明雜劇初集》本。

     [19]《易水寒》有《盛明雜劇二集》本。

     [20]《北邙說法》有《盛明雜劇初集》本。

     [21]《團花鳳》等五劇皆有《盛明雜劇》本。

     [22]《四豔記》有崇祯間刻本(長洲吳氏藏)。

     [23]《寒衣記》有《元明雜劇》本及《奢摩他室曲叢》本。

     [24]《罵座記》有《元明雜劇》本及《奢摩他室曲叢》本。

     [25]《男王後》有《盛明雜劇初集》本。

     [26]《蕉鹿夢》有《盛明雜劇二集》本。

     [27]《一文錢》有《盛明雜劇初集》本,有山水鄰刊《四大癡》本。

     [28]《櫻桃園》一作《櫻桃夢》,有《盛明雜劇二集》本。

     [29]見《明詩綜》卷五十二。

     [30]或作方印、方儒,皆非。

    應據周晖《金陵瑣事》作方胤。

     [31]見《明史》卷三百八十七,《列朝詩集》丁集下。

     [32]《蘇園翁》等五劇,皆有《雜劇新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