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南雜劇的出現
關燈
小
中
大
正名”的俗語之上。
作者将每一個俗語都拍合了一個故事,又将這四個故事,以張、李二和尚為中心而一氣聯貫之。
結構頗為有趣,但未免時有斧鑿痕。
勉強的湊拍,終于是不大自然的。
又劇中所用的俗語,間有很生硬的,又多文氣,極顯然的可以見出她是出于一位好掉筆頭的文人學士之手。
雖然作者力欲從俗,卻終于是力不從心不知不覺地又時時掉起文來。
不過本色語究竟還多。
如與《四聲猿》(不必說是《紅線》、《昆侖奴》了)一比較,則此劇真要算是本色得多了。
梅鼎祚的《昆侖奴雜劇》[12]本于裴鍘的傳奇。
曲白也骈偶到底。
徐渭嘗為之潤改一過,亦未能點鐵成金。
陳與郊有《昭君出塞》、《文姬入塞》及《袁氏義犬》三劇。
這三劇頗足見作者的縱橫的才情。
《昭君出塞》[13]為後人盛傳漢代的故事之一。
詩歌、小說及雜記諸書不說,即就戲曲而論,今存的已有了三部。
一是馬緻遠的《漢宮秋》,二是明人的傳奇《和戎記》,三即與郊這部《昭君出塞》。
馬緻遠之作,以漢帝為中心人物,所以其描寫完全注重在漢帝而不注重在昭君;特别是着重在昭君去後,漢帝回宮時所感到的種種凄楚的回憶。
《和戎記》雖長篇大幅,卻是民間流行的昭君傳說。
與郊此劇卻與她們不很相同。
第一是完全依據于最初的本子——《西京雜記》——隻是說,毛延壽索賄不遂,将昭君圖像,點破了臉,因此,漢帝按圖指派,便将昭君遣嫁于匈奴單于。
到了拜辭時,漢皇才駭異地發見昭君原來是那麼美麗。
然他不欲失信于單于,終于将昭君遣嫁了去。
文姬入塞 與郊的《文姬入塞》[14],其運用題材之法也與《昭君出塞》一劇相同。
文姬的故事,極為動人,然描寫的人卻不多。
與郊似乎是有意地将她取來,作為“出塞”的一個對照。
劇情完全根據于蔡琰的《悲憤詩》及《胡笳十八拍》,一點也不加以附會。
《悲憤詩》原寫琰的為北人所擄及她别子而歸的事。
像這樣的事,在敵虜侵入中原之時,往往是有的。
文姬卻代表了那許多悲楚無告的女子們。
玉陽在此劇中寫文姬既悲且喜的心理是很為深刻的。
她夢想着要回中原。
這個夢境是要實現了。
然而她心中卻又多了一個說不出的苦楚。
原來她在北已生了二子。
生生地撇下了二子,而獨自南去,真是做母親的萬不能忍受的事。
然而她又有什麼方法留連着呢?來使在催發,孩子們在哭着。
要捉住這時的凄楚來寫,真是頗為不易的。
玉陽在這裡,很看意,很用力,所以不惟不至于失敗,且還甚為出色。
《袁氏義犬》[15]本《南史》袁粲本傳。
粲在宋末為尚書令,加侍中,與蕭道成、褚淵、劉彥節等同輔政。
道成篡位,粲不欲事二姓,密有所圖。
為道成所覺,遣人斬之。
粲有小兒數歲,乳母将投粲門生狄靈慶。
靈慶曰:“我聞出郎君者有厚賞。
今袁氏已滅,汝匿之尚誰為乎?”遂抱以首。
乳母号泣呼天曰:“公昔于汝有恩,故冒難歸汝。
奈何欲殺郎君,以求少利!若天地鬼神有知,我見汝滅門!”此兒死後,靈慶常見兒騎大甯狗戲如平時。
經年餘,一狗忽走入其家,遇靈慶于庭,噬殺之。
此狗即袁郎所常騎者。
《宋書》粲本傳,事亦略同。
與郊此劇,其事與史全同,但略加烘染而已。
與郊三作,在曲白兩方面,都未能擺脫了時人的影響,往往過于求整,失了本色。
王衡[16]的幾部雜劇——《郁輪袍》、《真傀儡》與《葫蘆先生》,頗有些感慨,不僅僅是說故事而已。
王衡字辰玉,太倉人。
大學士錫爵之子,官翰林院編修(1564~1607)。
《郁輪袍》[17]叙王維事。
沈泰評之道:“辰玉滿腔憤懑,借摩诘作題目,故能言一己所欲言,暢世人所未暢。
閱此,則登科錄正不必作千佛名經,焚香頂禮矣。
韓持國覆部已久,何必以彼易此!”此劇全用北曲寫,卻長至七折,究竟也守不了北劇的嚴規。
郁輪袍 《真傀儡》[18]一劇,《盛明雜劇》作“綠野堂無名氏編”,實亦辰玉所作。
劇叙宋杜衍退職閑居時,與田夫野老相周旋,自忘其為元宰身份。
“做戲的半真半假,看戲的誰假誰真。
”或以為系辰玉寫其父錫爵罷相家居時事,或以為系寫申時行事。
官場像戲場,作者的主意當在于此耳。
辰玉的《長安街》及《和合記》二劇,未見。
《沒奈何》(《葫蘆先生》)一劇,也未有傳本。
但陳與郊的《義犬》劇中,插有《沒奈何》一劇的全文,當即為辰玉所作的罷。
與郊為辰玉父錫爵的門生,與辰玉甚交好,在插寫《沒奈何》的開始,他明明白白地說道:“新的是近日大中書令王獻之老爺,編《葫蘆先生》。
”正以王獻之影射王辰玉。
荊轲刺秦王畫像磚 葉憲祖所作雜劇有《易水寒》等九種。
《易水寒》[19]叙荊轲刺秦王事。
此故事在《史記·刺客列傳》中已是一節很有戲劇力的文字,編之為劇,當然更動人。
但也頗多附會。
其第四折叙轲刺秦王。
秦王逃。
然終于為轲所捉住,強他一一歸返諸侯侵地。
他皆依允。
正在這時,仙人王子晉來度轲,因他們原是仙班故友。
子晉吹着笙,轲随之而去。
這卻是完全蛇足的故事。
全部絕好的悲劇,至此遂被毀壞淨盡了!我們真要為作者惋惜。
憲祖喜作佛家語,在《易水寒》中他力革這個積習,然而終于還請了個仙人王子晉出來。
在《北邙說法》[20]中,他便充分地表現出來佛家的思想。
《北邙說法》的正目是:“天神禮枯骨,餓鬼鞭死屍。
若知真面目,恩怨不須提。
”《團花鳳》[21]、《夭桃纨扇》、《碧蓮繡符》、《丹桂钿合》和《素梅玉蟾》都是普通的戀愛劇。
《夭桃纨扇》以下四種,便是所謂《四豔記》[22]。
《新傳奇品》評之道:“選勝地,按節令,賞名花,取珍物,而分扮麗人,可謂極排場之緻矣。
詞調優逸,姿态橫生,密約幽情,宛然如見,卻令老颠沒法耳。
”推許似稍過度。
《金翠寒衣記》有《元明雜劇二十七種》本[23]。
這是葉氏最守北劇規則的一作。
事本《剪燈新話·翠翠傳》。
《灌将軍使酒罵座記》[24],也有《元明雜劇二十七種》本,寫窦嬰及灌夫都虎虎有生氣。
魏其、灌夫之死,原是一件很動人的悲劇。
将這件材料捉入劇本中的,恐将以槲園居士為第一人,葉氏也頗用心用力地寫。
惟最後一折,添出“活捉田蚡”的一段事,未免有些蛇足。
如此收場,一般觀衆,果然是滿意了,然而悲劇的嚴肅的意味,與最高的效力卻完全被摧毀了。
四 王骥德作《男王後》[25]、《離魂》、《救友》、《雙鬟》、《招魂》等雜劇。
傳者僅有《男王後》一劇耳。
據作者自己說,有好事者曾以此劇與徐渭的《女狀元》合刻為一冊。
其故事,也正是徐渭的“辭凰得鳳”的《女狀元》的一個反面。
彼為女扮男裝,而此則男扮女裝。
彼為“辭凰得鳳”,而此則為後得妻。
事實頗為荒誕,且無多大意義,惟作者串插尚佳耳。
骥德的《離魂》諸劇皆用南曲。
他頗自豪,以為雜劇而用南曲乃系“自爾作古,一變劇體”。
惟《男王後》則為他早年之作,故仍頗守北劇的成規。
作者将每一個俗語都拍合了一個故事,又将這四個故事,以張、李二和尚為中心而一氣聯貫之。
結構頗為有趣,但未免時有斧鑿痕。
勉強的湊拍,終于是不大自然的。
又劇中所用的俗語,間有很生硬的,又多文氣,極顯然的可以見出她是出于一位好掉筆頭的文人學士之手。
雖然作者力欲從俗,卻終于是力不從心不知不覺地又時時掉起文來。
不過本色語究竟還多。
如與《四聲猿》(不必說是《紅線》、《昆侖奴》了)一比較,則此劇真要算是本色得多了。
梅鼎祚的《昆侖奴雜劇》[12]本于裴鍘的傳奇。
曲白也骈偶到底。
徐渭嘗為之潤改一過,亦未能點鐵成金。
陳與郊有《昭君出塞》、《文姬入塞》及《袁氏義犬》三劇。
這三劇頗足見作者的縱橫的才情。
《昭君出塞》[13]為後人盛傳漢代的故事之一。
詩歌、小說及雜記諸書不說,即就戲曲而論,今存的已有了三部。
一是馬緻遠的《漢宮秋》,二是明人的傳奇《和戎記》,三即與郊這部《昭君出塞》。
馬緻遠之作,以漢帝為中心人物,所以其描寫完全注重在漢帝而不注重在昭君;特别是着重在昭君去後,漢帝回宮時所感到的種種凄楚的回憶。
《和戎記》雖長篇大幅,卻是民間流行的昭君傳說。
與郊此劇卻與她們不很相同。
第一是完全依據于最初的本子——《西京雜記》——隻是說,毛延壽索賄不遂,将昭君圖像,點破了臉,因此,漢帝按圖指派,便将昭君遣嫁于匈奴單于。
到了拜辭時,漢皇才駭異地發見昭君原來是那麼美麗。
然他不欲失信于單于,終于将昭君遣嫁了去。
文姬入塞 與郊的《文姬入塞》[14],其運用題材之法也與《昭君出塞》一劇相同。
文姬的故事,極為動人,然描寫的人卻不多。
與郊似乎是有意地将她取來,作為“出塞”的一個對照。
劇情完全根據于蔡琰的《悲憤詩》及《胡笳十八拍》,一點也不加以附會。
《悲憤詩》原寫琰的為北人所擄及她别子而歸的事。
像這樣的事,在敵虜侵入中原之時,往往是有的。
文姬卻代表了那許多悲楚無告的女子們。
玉陽在此劇中寫文姬既悲且喜的心理是很為深刻的。
她夢想着要回中原。
這個夢境是要實現了。
然而她心中卻又多了一個說不出的苦楚。
原來她在北已生了二子。
生生地撇下了二子,而獨自南去,真是做母親的萬不能忍受的事。
然而她又有什麼方法留連着呢?來使在催發,孩子們在哭着。
要捉住這時的凄楚來寫,真是頗為不易的。
玉陽在這裡,很看意,很用力,所以不惟不至于失敗,且還甚為出色。
《袁氏義犬》[15]本《南史》袁粲本傳。
粲在宋末為尚書令,加侍中,與蕭道成、褚淵、劉彥節等同輔政。
道成篡位,粲不欲事二姓,密有所圖。
為道成所覺,遣人斬之。
粲有小兒數歲,乳母将投粲門生狄靈慶。
靈慶曰:“我聞出郎君者有厚賞。
今袁氏已滅,汝匿之尚誰為乎?”遂抱以首。
乳母号泣呼天曰:“公昔于汝有恩,故冒難歸汝。
奈何欲殺郎君,以求少利!若天地鬼神有知,我見汝滅門!”此兒死後,靈慶常見兒騎大甯狗戲如平時。
經年餘,一狗忽走入其家,遇靈慶于庭,噬殺之。
此狗即袁郎所常騎者。
《宋書》粲本傳,事亦略同。
與郊此劇,其事與史全同,但略加烘染而已。
與郊三作,在曲白兩方面,都未能擺脫了時人的影響,往往過于求整,失了本色。
王衡[16]的幾部雜劇——《郁輪袍》、《真傀儡》與《葫蘆先生》,頗有些感慨,不僅僅是說故事而已。
王衡字辰玉,太倉人。
大學士錫爵之子,官翰林院編修(1564~1607)。
《郁輪袍》[17]叙王維事。
沈泰評之道:“辰玉滿腔憤懑,借摩诘作題目,故能言一己所欲言,暢世人所未暢。
閱此,則登科錄正不必作千佛名經,焚香頂禮矣。
韓持國覆部已久,何必以彼易此!”此劇全用北曲寫,卻長至七折,究竟也守不了北劇的嚴規。
郁輪袍 《真傀儡》[18]一劇,《盛明雜劇》作“綠野堂無名氏編”,實亦辰玉所作。
劇叙宋杜衍退職閑居時,與田夫野老相周旋,自忘其為元宰身份。
“做戲的半真半假,看戲的誰假誰真。
”或以為系辰玉寫其父錫爵罷相家居時事,或以為系寫申時行事。
官場像戲場,作者的主意當在于此耳。
辰玉的《長安街》及《和合記》二劇,未見。
《沒奈何》(《葫蘆先生》)一劇,也未有傳本。
但陳與郊的《義犬》劇中,插有《沒奈何》一劇的全文,當即為辰玉所作的罷。
與郊為辰玉父錫爵的門生,與辰玉甚交好,在插寫《沒奈何》的開始,他明明白白地說道:“新的是近日大中書令王獻之老爺,編《葫蘆先生》。
”正以王獻之影射王辰玉。
荊轲刺秦王畫像磚 葉憲祖所作雜劇有《易水寒》等九種。
《易水寒》[19]叙荊轲刺秦王事。
此故事在《史記·刺客列傳》中已是一節很有戲劇力的文字,編之為劇,當然更動人。
但也頗多附會。
其第四折叙轲刺秦王。
秦王逃。
然終于為轲所捉住,強他一一歸返諸侯侵地。
他皆依允。
正在這時,仙人王子晉來度轲,因他們原是仙班故友。
子晉吹着笙,轲随之而去。
這卻是完全蛇足的故事。
全部絕好的悲劇,至此遂被毀壞淨盡了!我們真要為作者惋惜。
憲祖喜作佛家語,在《易水寒》中他力革這個積習,然而終于還請了個仙人王子晉出來。
在《北邙說法》[20]中,他便充分地表現出來佛家的思想。
《北邙說法》的正目是:“天神禮枯骨,餓鬼鞭死屍。
若知真面目,恩怨不須提。
”《團花鳳》[21]、《夭桃纨扇》、《碧蓮繡符》、《丹桂钿合》和《素梅玉蟾》都是普通的戀愛劇。
《夭桃纨扇》以下四種,便是所謂《四豔記》[22]。
《新傳奇品》評之道:“選勝地,按節令,賞名花,取珍物,而分扮麗人,可謂極排場之緻矣。
詞調優逸,姿态橫生,密約幽情,宛然如見,卻令老颠沒法耳。
”推許似稍過度。
《金翠寒衣記》有《元明雜劇二十七種》本[23]。
這是葉氏最守北劇規則的一作。
事本《剪燈新話·翠翠傳》。
《灌将軍使酒罵座記》[24],也有《元明雜劇二十七種》本,寫窦嬰及灌夫都虎虎有生氣。
魏其、灌夫之死,原是一件很動人的悲劇。
将這件材料捉入劇本中的,恐将以槲園居士為第一人,葉氏也頗用心用力地寫。
惟最後一折,添出“活捉田蚡”的一段事,未免有些蛇足。
如此收場,一般觀衆,果然是滿意了,然而悲劇的嚴肅的意味,與最高的效力卻完全被摧毀了。
四 王骥德作《男王後》[25]、《離魂》、《救友》、《雙鬟》、《招魂》等雜劇。
傳者僅有《男王後》一劇耳。
據作者自己說,有好事者曾以此劇與徐渭的《女狀元》合刻為一冊。
其故事,也正是徐渭的“辭凰得鳳”的《女狀元》的一個反面。
彼為女扮男裝,而此則男扮女裝。
彼為“辭凰得鳳”,而此則為後得妻。
事實頗為荒誕,且無多大意義,惟作者串插尚佳耳。
骥德的《離魂》諸劇皆用南曲。
他頗自豪,以為雜劇而用南曲乃系“自爾作古,一變劇體”。
惟《男王後》則為他早年之作,故仍頗守北劇的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