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沈璟與湯顯祖
關燈
小
中
大
在。
到了丁亥(公元1647年)才知道他已死。
其卒年蓋在乙酉冬或丙戌春夏。
)(1574~1646)他和沈自晉同為劇場的老師宿将。
但其活動的範圍則較自晉廣泛得多了。
他編《笑府》、《情史》、《智囊》及《智囊補》;又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及《醒世恒言》;改作《平妖傳》及《新列國志》;選輯《太霞新奏》;刊布《挂枝兒》小曲。
其對于當時的影響是絕為偉大的。
單就“三言”的刊行而論,明、清之際的話本的複活,差不多可說是他的提倡的結果。
他的墨憨齋重訂戲曲,在曲律、文辭兩方面是兼行顧到的。
他是那麼精悍,又是那麼細心的在工作着。
他字猶龍,一字耳猶,吳縣人。
每喜用種種筆名,龍子猶一名尤所常用。
他自己所作劇本,有《雙雄記》和《萬事足》二本。
《雙雄記》寫丹信和劉雙結義為兄弟。
仙翁贈以寶劍。
不幸二人皆陷于獄。
其妻魏夫人(丹妻)及黃季娘(劉妻)也皆曆經颠沛流離之苦。
卒因龍神之救,劉生義氣之感,得以“終吉”。
《萬事足》寫陳循妻賢慧,為夫設妾生子。
循登第後,并勸化同年的悍妻。
兩家皆安好和樂。
這二劇的情節,都帶些教訓意味。
惟辭語則皆适典諧俗,不典、不鄙,恰到了“本色”的好處。
明末諸家,追摹臨川過甚,往往塗彩抹朱,流于纖豔。
夢龍卻是自信不惑的。
他最愛真樸本色的美,最恨做作。
沈璟才力不足,提倡本色的結果遂流于鄙野。
他則從容遣辭,無不入格。
這才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醒世恒言 馮夢龍編《三言》。
明清之際話本的複活,差不多可說是他的提倡的結果。
選自明天啟間刻本 所謂《墨憨齋新曲十種》[46],于《雙雄記》、《萬事足》外,有: (一)《精忠旗》題西陵李梅實原稿,叙嶽飛、秦桧事; (二)《楚江情》袁于令作,叙于叔夜、穆素徽事,即《西樓記》; (三)《女丈夫》叙紅拂妓虬髯客事,合張伯起、劉晉充、淩初成三人之作于一編; (四)《灑雪堂》題楚黃梅孝巳原編,寫賈雲華病沒,其魂複投入别一少女之身而與魏鵬續締姻緣,事本李祯《剪燈餘話》的《賈雲華還魂記》; (五)《酒家傭》合陸無從(名弼,江都人,一作姑蘇人)、欽虹江二作為一,叙漢末李燮避仇傭工于酒肆事; 《量江記》插圖 (六)《量江記》原為銅陵佘翹(字聿雲)作,叙南唐樊若水谏後主不聽,遂去投宋事; (七)《新灌園》改張鳳翼的《灌園記》; (八)《夢磊記》寫文景昭與劉亭亭戀愛遇合事;原為會稽史磐作。
磐字叔考,作傳奇至多,若《合紗》、《櫻桃》、《鹣钗》、《雙鴛》、《攣瓯》、《瓊花》、《青蟬》、《雙梅》、《檀扇》、《梵書》諸記,皆不存。
并題“墨憨齋重訂”,中實吹入不少夢龍的精神。
但墨憨齋所改之曲,實不止這八種;現在所見者,更有《風流夢》(改湯顯祖的《牡丹亭》)、《邯鄲記》(亦改湯氏作)、《人獸關》、《永團圓》[47](皆改李玉作)及《殺狗記》(即《六十種曲》本《殺狗記》,題龍子猶改訂)五種。
也許尚有他種。
墨憨齋重訂的劇本傳遍天下,顧曲者無不重之,即原作者也很心折。
夢龍是一位愛國的熱情詩人。
當清兵入關時,他曾刊印幾種小冊子,散布各處,傳達抗戰的消息,以期引起民衆的敵忾心。
(這些小冊子,今所見者有二種,日本有翻刻本。
)唐王即位于福建時,他被任為壽甯縣知縣,不久便死難。
沈自晉有《和子猶辭世原韻二律》(見《南詞新譜》卷首),可見他确是從容自盡的。
惜《辭世》的原詩未得見。
六 無名氏所著的戲曲,今存者不在少數。
見于《六十種曲》中者,有《金雀》、《霞箋》、《節俠》、《飛丸》、《四賢》、《運甓》、《贈書》諸記。
而《金雀》、《運甓》為尤著。
《金雀記》寫潘嶽事,其中《喬醋》諸折,辭意若雨後山色,新翠欲滴。
《運甓記》寫陶侃事,所叙晉室南渡,北方淪沒,諸賢同心努力以支危局諸事,極慷慨激昂之緻。
和朱鼎的《玉鏡台記》異曲同工。
仁貴立橋驚馬 《白袍記》的一幕。
無名氏作,叙薛仁貴事。
明金陵唐氏富春堂所刊無名氏諸傳奇,往往富古樸之趣,本色之美,若未斲之璞,荒蕪之園,别饒一種蕭野的風味。
富春堂所刊,以十本為一套,套以甲乙為次,則當有一百本,未知其究竟全功告成否。
今所見富春堂刊無名氏傳奇,有《白袍記》,叙薛仁貴事;《绨袍記》,叙範叔事;《和戎記》,叙王昭君事;《鹦鹉記》,叙蘇皇後被陷害事;《草廬記》,叙三國劉備、諸葛亮事;《水浒青樓記》,叙宋江殺閻婆惜事;《金貂記》,叙尉遲敬德事;《香山記》,叙觀世音修行香山事;《十義記》,叙韓朋被陷得救事;《升仙記》,叙韓湘子九度文公事;《江流記》,叙陳玄奘為父報仇事。
這些劇本都是最諧俗的;故事是民間最流行的故事;曲文也是民間能懂得的本色語。
其中像《白袍記》、《金貂記》、《草廬記》氣魄都很闊大。
《水浒青樓記》、《和戎記》也寫得很深刻入情。
這些劇本,未必都是這一時代的産物,可能還有“古作”在内,以其皆刊于萬曆間,姑并附述于此。
《雙杯記》插圖 明金陵唐氏文林閣也刻有不少無名氏的傳奇。
文林閣和富春堂同為唐氏,同在一地刊刻傳奇,或有些關系罷。
文林閣所刻,不及富春堂之多,像《袁文正還魂記》、《觀音魚籃記》、《青袍記》、《古城記》、《胭脂記》、《雙紅記》、《四美記》、《雲台記》等若幹種,皆是别無他本的。
《古城記》寫張飛事,很雄莽可喜;《胭脂記》寫郭華事,本是流行最廣的故事;《雙紅記》合紅線、紅绡二事,串插為一;《雲台記》叙漢光武得天下事。
明會稽商氏半埜堂嘗刻《箜篌記》一本。
《曲品》雲:“此乩仙筆也。
彼謂自況。
詞亦骈美,但時有襲句。
豈仙人亦讀人間曲耶?或雲:乃越人證聖成生作。
”此當是傳奇中惟一的一部“托仙”之作。
在陳眉公評本諸傳奇中,有《異夢記》一本,亦為無名氏作。
又閩南刻本《杏花記》,版式絕類陳眉公諸評本傳奇,亦為無名氏作。
又有《葵花記》、《珠衲記》、《彩樓記》、《百順記》、《蘆花記》、《雙杯記》、《長城記》等,并有明刊本,或其中若幹出,嘗見選于流行的選本中,其作者也并皆無名氏可考。
《長城記》在明萬曆時流行甚廣,叙孟姜女尋夫事,惜僅見其中數出,未得讀全曲。
曲辭渾樸。
也許是很古老的著作。
參考書目 一、《曲品》明呂天成編,有《重訂曲苑》本,有暖紅室刊本。
二、《曲律》明王伯良著,有明刊本,有《讀曲叢刊》本,有《曲苑》本。
三、《曲錄》王國維編,有《晨風閣叢書》本,《重訂曲苑》本,《王氏遺書》本。
四、《曲錄總目提要》有大東書局鉛印本。
五、《六十種曲》明閱世道人編,有原刊本,道光翻刻本。
六、富春堂所刊傳奇,明金陵唐氏編刊。
七、文林閣所刊傳奇,明金陵唐氏編刊。
八、世德堂所刊傳奇,明金陵唐氏編刊。
九、繼志齋所刊傳奇,明金陵陳氏編刊。
十、《金陵瑣事》明周晖編,有明刊本,同治翻刻本。
*** [1]湯顯祖見《明史》卷二百三十,《明史稿》卷二百十七,《列朝詩集》丁集中,《明詩綜》卷五十四,《明詩紀事》庚簽卷二。
[2]此語見錢謙益《列朝詩集》。
[3]《還魂記》有《玉茗堂全集》附刻本;萬曆間石林居士刊本;《六十種曲》本;王思任《評》本;沈際飛《評》本:柳浪館刻本;冰絲館刊本;《吳吳山三婦評》本;陳眉公《評》本(改名《丹青記》);又有沈璟、馮夢龍(易名《風流夢》)、臧晉叔諸改本。
《六十種曲》内又有碩園改本。
[4]《南柯記》有《全集》附刻本;明萬曆刊本;柳浪館刊本;沈際飛刊本;陳眉公《評》本;臧晉叔刻本;闵刻朱墨本;《六十種曲》本。
[5]《邯鄲記》有柳浪館刊本;《全集》附刻本;《六十種曲》本;臧晉叔改本;闵刻朱墨本。
[6]《紫箫記》有《富春堂刊本》;《六十種曲》本。
[7]《紫钗記》有柳浪館刊本;《全集》附刻本;竹林堂刊本;臧晉叔改本;《六十種曲》本。
[8]《明詩綜》卷五十二。
[9]《義俠記》有《六十種曲》本;富春堂刻本;文林閣刻本。
[10]《埋劍記》有明繼志齋刻本;北京圖書館石印本。
[11]《雙魚記》有明繼志齋刻本。
[12]《桃符記》有清内府抄本,傳抄本。
[13]《題紅記》有明金陵繼志齋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4]《翠屏山》有明刊本。
[15]《望湖亭》有《玉夏齋傳奇十種》本。
[16]《詅癡符》有任誕軒原刻本。
四種曲全者未見;但見《靈寶刀》、《櫻桃夢》、《鹦鹉洲》三種。
《靈寶刀》并有文林閣刻本;《鹦鹉洲》并有陳眉公《評》本。
[17]《雙烈記》有《六十種曲》本。
[18]《水浒記》有梅花墅原刻本;《六十種曲》本。
[19]《橘浦記》有明刻本;日本影印本。
[20]《旗亭記》有萬曆癸卯繼志齋刊本。
[21]《紅梨記》有洛浦生原刻本;萬曆間刊本;闵刻朱墨本;陶氏影印本;巾箱本。
《宵光劍》有傳抄本。
[22]《玉簪記》有文林閣刊本;廣慶堂刊本;繼志齋刊本;陳眉公《評》本;《六十種曲》本;一笠庵評甯緻堂刊本;淩初成改訂本(易名《喬合衫襟記》);萬曆間白綿紙印本(名《三會貞文庵玉簪記》,疑為原刊本)。
[23]《紅梅記》有玉茗堂《評刻》本;袁中郎《評改》本。
[24]《焚香記》有玉茗堂《評刻》本;《六十種曲》本。
[25]《錦箋記》有《六十種曲》本;玉茗堂《評刻》本。
[26]《玉鏡台記》有《六十種曲》本 [27]顧大典見《列朝詩集》丁集卷八;《明詩綜》卷五十二。
[28]《青衫記》有《六十種曲》本。
[29]葉憲祖見《明詩綜》卷六十一。
[30]《鸾镵記》有《六十種曲》本。
[31]王稚登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朝詩集)丁集卷八。
[32]《全德記》有明萬曆刊本。
[33]《望雲記》有文林閣刊本。
[34]《妙相記》有富春堂刊本。
[35]《雙珠記》有《六十種曲》本。
[36]《易鞋記》有文林閣刊本(西谛藏)。
[37]《鲛绡記》有舊抄本(綴玉軒藏)。
[38]《驚鴻記》有文林閣刊本,世德堂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9]《金蓮記》有《六十種曲》本。
[40]《四喜記》有《六十種曲》本。
[41]《蕉帕記》有文林閣刊本,《六十種曲》本。
[42]《八義記》有《六十種曲》本。
[43]《龍膏記》有《六十種曲》本。
[44]《玉钗記》、《白蛇記》均有富春堂刊本;《夢境記》等均有明刻本(北京圖書館藏)。
[45]馮夢龍見《明詩綜》卷七十一。
[46]《墨憨齋新曲十種》有乾隆間印本(西谛藏)。
[47]《風流夢》等數種,并有原刊本;《人獸關》、《永團圓》二種并收入乾隆刊本《一笠庵四種曲》中(西谛藏)。
到了丁亥(公元1647年)才知道他已死。
其卒年蓋在乙酉冬或丙戌春夏。
)(1574~1646)他和沈自晉同為劇場的老師宿将。
但其活動的範圍則較自晉廣泛得多了。
他編《笑府》、《情史》、《智囊》及《智囊補》;又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及《醒世恒言》;改作《平妖傳》及《新列國志》;選輯《太霞新奏》;刊布《挂枝兒》小曲。
其對于當時的影響是絕為偉大的。
單就“三言”的刊行而論,明、清之際的話本的複活,差不多可說是他的提倡的結果。
他的墨憨齋重訂戲曲,在曲律、文辭兩方面是兼行顧到的。
他是那麼精悍,又是那麼細心的在工作着。
他字猶龍,一字耳猶,吳縣人。
每喜用種種筆名,龍子猶一名尤所常用。
他自己所作劇本,有《雙雄記》和《萬事足》二本。
《雙雄記》寫丹信和劉雙結義為兄弟。
仙翁贈以寶劍。
不幸二人皆陷于獄。
其妻魏夫人(丹妻)及黃季娘(劉妻)也皆曆經颠沛流離之苦。
卒因龍神之救,劉生義氣之感,得以“終吉”。
《萬事足》寫陳循妻賢慧,為夫設妾生子。
循登第後,并勸化同年的悍妻。
兩家皆安好和樂。
這二劇的情節,都帶些教訓意味。
惟辭語則皆适典諧俗,不典、不鄙,恰到了“本色”的好處。
明末諸家,追摹臨川過甚,往往塗彩抹朱,流于纖豔。
夢龍卻是自信不惑的。
他最愛真樸本色的美,最恨做作。
沈璟才力不足,提倡本色的結果遂流于鄙野。
他則從容遣辭,無不入格。
這才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醒世恒言 馮夢龍編《三言》。
明清之際話本的複活,差不多可說是他的提倡的結果。
選自明天啟間刻本 所謂《墨憨齋新曲十種》[46],于《雙雄記》、《萬事足》外,有: (一)《精忠旗》題西陵李梅實原稿,叙嶽飛、秦桧事; (二)《楚江情》袁于令作,叙于叔夜、穆素徽事,即《西樓記》; (三)《女丈夫》叙紅拂妓虬髯客事,合張伯起、劉晉充、淩初成三人之作于一編; (四)《灑雪堂》題楚黃梅孝巳原編,寫賈雲華病沒,其魂複投入别一少女之身而與魏鵬續締姻緣,事本李祯《剪燈餘話》的《賈雲華還魂記》; (五)《酒家傭》合陸無從(名弼,江都人,一作姑蘇人)、欽虹江二作為一,叙漢末李燮避仇傭工于酒肆事; 《量江記》插圖 (六)《量江記》原為銅陵佘翹(字聿雲)作,叙南唐樊若水谏後主不聽,遂去投宋事; (七)《新灌園》改張鳳翼的《灌園記》; (八)《夢磊記》寫文景昭與劉亭亭戀愛遇合事;原為會稽史磐作。
磐字叔考,作傳奇至多,若《合紗》、《櫻桃》、《鹣钗》、《雙鴛》、《攣瓯》、《瓊花》、《青蟬》、《雙梅》、《檀扇》、《梵書》諸記,皆不存。
并題“墨憨齋重訂”,中實吹入不少夢龍的精神。
但墨憨齋所改之曲,實不止這八種;現在所見者,更有《風流夢》(改湯顯祖的《牡丹亭》)、《邯鄲記》(亦改湯氏作)、《人獸關》、《永團圓》[47](皆改李玉作)及《殺狗記》(即《六十種曲》本《殺狗記》,題龍子猶改訂)五種。
也許尚有他種。
墨憨齋重訂的劇本傳遍天下,顧曲者無不重之,即原作者也很心折。
夢龍是一位愛國的熱情詩人。
當清兵入關時,他曾刊印幾種小冊子,散布各處,傳達抗戰的消息,以期引起民衆的敵忾心。
(這些小冊子,今所見者有二種,日本有翻刻本。
)唐王即位于福建時,他被任為壽甯縣知縣,不久便死難。
沈自晉有《和子猶辭世原韻二律》(見《南詞新譜》卷首),可見他确是從容自盡的。
惜《辭世》的原詩未得見。
六 無名氏所著的戲曲,今存者不在少數。
見于《六十種曲》中者,有《金雀》、《霞箋》、《節俠》、《飛丸》、《四賢》、《運甓》、《贈書》諸記。
而《金雀》、《運甓》為尤著。
《金雀記》寫潘嶽事,其中《喬醋》諸折,辭意若雨後山色,新翠欲滴。
《運甓記》寫陶侃事,所叙晉室南渡,北方淪沒,諸賢同心努力以支危局諸事,極慷慨激昂之緻。
和朱鼎的《玉鏡台記》異曲同工。
仁貴立橋驚馬 《白袍記》的一幕。
無名氏作,叙薛仁貴事。
明金陵唐氏富春堂所刊無名氏諸傳奇,往往富古樸之趣,本色之美,若未斲之璞,荒蕪之園,别饒一種蕭野的風味。
富春堂所刊,以十本為一套,套以甲乙為次,則當有一百本,未知其究竟全功告成否。
今所見富春堂刊無名氏傳奇,有《白袍記》,叙薛仁貴事;《绨袍記》,叙範叔事;《和戎記》,叙王昭君事;《鹦鹉記》,叙蘇皇後被陷害事;《草廬記》,叙三國劉備、諸葛亮事;《水浒青樓記》,叙宋江殺閻婆惜事;《金貂記》,叙尉遲敬德事;《香山記》,叙觀世音修行香山事;《十義記》,叙韓朋被陷得救事;《升仙記》,叙韓湘子九度文公事;《江流記》,叙陳玄奘為父報仇事。
這些劇本都是最諧俗的;故事是民間最流行的故事;曲文也是民間能懂得的本色語。
其中像《白袍記》、《金貂記》、《草廬記》氣魄都很闊大。
《水浒青樓記》、《和戎記》也寫得很深刻入情。
這些劇本,未必都是這一時代的産物,可能還有“古作”在内,以其皆刊于萬曆間,姑并附述于此。
《雙杯記》插圖 明金陵唐氏文林閣也刻有不少無名氏的傳奇。
文林閣和富春堂同為唐氏,同在一地刊刻傳奇,或有些關系罷。
文林閣所刻,不及富春堂之多,像《袁文正還魂記》、《觀音魚籃記》、《青袍記》、《古城記》、《胭脂記》、《雙紅記》、《四美記》、《雲台記》等若幹種,皆是别無他本的。
《古城記》寫張飛事,很雄莽可喜;《胭脂記》寫郭華事,本是流行最廣的故事;《雙紅記》合紅線、紅绡二事,串插為一;《雲台記》叙漢光武得天下事。
明會稽商氏半埜堂嘗刻《箜篌記》一本。
《曲品》雲:“此乩仙筆也。
彼謂自況。
詞亦骈美,但時有襲句。
豈仙人亦讀人間曲耶?或雲:乃越人證聖成生作。
”此當是傳奇中惟一的一部“托仙”之作。
在陳眉公評本諸傳奇中,有《異夢記》一本,亦為無名氏作。
又閩南刻本《杏花記》,版式絕類陳眉公諸評本傳奇,亦為無名氏作。
又有《葵花記》、《珠衲記》、《彩樓記》、《百順記》、《蘆花記》、《雙杯記》、《長城記》等,并有明刊本,或其中若幹出,嘗見選于流行的選本中,其作者也并皆無名氏可考。
《長城記》在明萬曆時流行甚廣,叙孟姜女尋夫事,惜僅見其中數出,未得讀全曲。
曲辭渾樸。
也許是很古老的著作。
參考書目 一、《曲品》明呂天成編,有《重訂曲苑》本,有暖紅室刊本。
二、《曲律》明王伯良著,有明刊本,有《讀曲叢刊》本,有《曲苑》本。
三、《曲錄》王國維編,有《晨風閣叢書》本,《重訂曲苑》本,《王氏遺書》本。
四、《曲錄總目提要》有大東書局鉛印本。
五、《六十種曲》明閱世道人編,有原刊本,道光翻刻本。
六、富春堂所刊傳奇,明金陵唐氏編刊。
七、文林閣所刊傳奇,明金陵唐氏編刊。
八、世德堂所刊傳奇,明金陵唐氏編刊。
九、繼志齋所刊傳奇,明金陵陳氏編刊。
十、《金陵瑣事》明周晖編,有明刊本,同治翻刻本。
*** [1]湯顯祖見《明史》卷二百三十,《明史稿》卷二百十七,《列朝詩集》丁集中,《明詩綜》卷五十四,《明詩紀事》庚簽卷二。
[2]此語見錢謙益《列朝詩集》。
[3]《還魂記》有《玉茗堂全集》附刻本;萬曆間石林居士刊本;《六十種曲》本;王思任《評》本;沈際飛《評》本:柳浪館刻本;冰絲館刊本;《吳吳山三婦評》本;陳眉公《評》本(改名《丹青記》);又有沈璟、馮夢龍(易名《風流夢》)、臧晉叔諸改本。
《六十種曲》内又有碩園改本。
[4]《南柯記》有《全集》附刻本;明萬曆刊本;柳浪館刊本;沈際飛刊本;陳眉公《評》本;臧晉叔刻本;闵刻朱墨本;《六十種曲》本。
[5]《邯鄲記》有柳浪館刊本;《全集》附刻本;《六十種曲》本;臧晉叔改本;闵刻朱墨本。
[6]《紫箫記》有《富春堂刊本》;《六十種曲》本。
[7]《紫钗記》有柳浪館刊本;《全集》附刻本;竹林堂刊本;臧晉叔改本;《六十種曲》本。
[8]《明詩綜》卷五十二。
[9]《義俠記》有《六十種曲》本;富春堂刻本;文林閣刻本。
[10]《埋劍記》有明繼志齋刻本;北京圖書館石印本。
[11]《雙魚記》有明繼志齋刻本。
[12]《桃符記》有清内府抄本,傳抄本。
[13]《題紅記》有明金陵繼志齋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4]《翠屏山》有明刊本。
[15]《望湖亭》有《玉夏齋傳奇十種》本。
[16]《詅癡符》有任誕軒原刻本。
四種曲全者未見;但見《靈寶刀》、《櫻桃夢》、《鹦鹉洲》三種。
《靈寶刀》并有文林閣刻本;《鹦鹉洲》并有陳眉公《評》本。
[17]《雙烈記》有《六十種曲》本。
[18]《水浒記》有梅花墅原刻本;《六十種曲》本。
[19]《橘浦記》有明刻本;日本影印本。
[20]《旗亭記》有萬曆癸卯繼志齋刊本。
[21]《紅梨記》有洛浦生原刻本;萬曆間刊本;闵刻朱墨本;陶氏影印本;巾箱本。
《宵光劍》有傳抄本。
[22]《玉簪記》有文林閣刊本;廣慶堂刊本;繼志齋刊本;陳眉公《評》本;《六十種曲》本;一笠庵評甯緻堂刊本;淩初成改訂本(易名《喬合衫襟記》);萬曆間白綿紙印本(名《三會貞文庵玉簪記》,疑為原刊本)。
[23]《紅梅記》有玉茗堂《評刻》本;袁中郎《評改》本。
[24]《焚香記》有玉茗堂《評刻》本;《六十種曲》本。
[25]《錦箋記》有《六十種曲》本;玉茗堂《評刻》本。
[26]《玉鏡台記》有《六十種曲》本 [27]顧大典見《列朝詩集》丁集卷八;《明詩綜》卷五十二。
[28]《青衫記》有《六十種曲》本。
[29]葉憲祖見《明詩綜》卷六十一。
[30]《鸾镵記》有《六十種曲》本。
[31]王稚登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朝詩集)丁集卷八。
[32]《全德記》有明萬曆刊本。
[33]《望雲記》有文林閣刊本。
[34]《妙相記》有富春堂刊本。
[35]《雙珠記》有《六十種曲》本。
[36]《易鞋記》有文林閣刊本(西谛藏)。
[37]《鲛绡記》有舊抄本(綴玉軒藏)。
[38]《驚鴻記》有文林閣刊本,世德堂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9]《金蓮記》有《六十種曲》本。
[40]《四喜記》有《六十種曲》本。
[41]《蕉帕記》有文林閣刊本,《六十種曲》本。
[42]《八義記》有《六十種曲》本。
[43]《龍膏記》有《六十種曲》本。
[44]《玉钗記》、《白蛇記》均有富春堂刊本;《夢境記》等均有明刻本(北京圖書館藏)。
[45]馮夢龍見《明詩綜》卷七十一。
[46]《墨憨齋新曲十種》有乾隆間印本(西谛藏)。
[47]《風流夢》等數種,并有原刊本;《人獸關》、《永團圓》二種并收入乾隆刊本《一笠庵四種曲》中(西谛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