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沈璟與湯顯祖
關燈
小
中
大
二劇是改王異的也說不定。
《旗亭記》插圖 隐娘以金箔縫董國度衲袍中,以備緩急。
湯顯祖的友人鄭之文(鄭之文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七;《明詩綜》卷六十),也寫作了《白練裙》、《旗亭記》、《芍藥記》三本,今惟《旗亭記》[20]存。
之文字應民,一字豹先,南城人。
官南部郎,後出為知府。
他少年時,很刻薄,嘗作《白練裙》以譏馬湘蘭,頗為時人所不滿。
湯顯祖嘗為序其《旗亭記》,實亦不甚好。
徐複祚字陽初,号暮竹,又号三家村老,常熟人,有《三家村老委談》及《紅梨記》、《宵光劍》[21]、《梧桐雨》、《祝發記》等傳奇數本。
今惟《紅梨記》最為流行;《宵光劍》亦見存,餘皆佚。
《紅梨》本于元劇《詩酒紅梨記》,而添入不少的枝節;寫得很嬌豔,是這時代所産生的最好的劇本之一,雖然其中未免有些亵穢處。
他自道:“論賣文,生涯拙;豈是誇多,何曾鬥捷。
”是此劇似亦為易米而作者。
《宵光劍》寫衛青事,也甚動人。
同時有《快活庵評本紅梨記》一本,今亦傳于世。
和複祚同名的一本,雖叙同一故事,而詞語全異。
如果把這兩劇對讀起來,複祚的一本,似還嫌過于做作、塵凡。
惜此很偉大的一本名著,竟不能知道其作者為誰。
玉簪記 高濂的《玉簪記》[22]足和《紅梨記》并肩而立,而有的地方,寫得更較《紅梨記》為蕩魂動魄,《紅梨》寫聞聲相思,有些不合理。
《玉簪》則通體為少年兒女的熱戀,或即或離,或聚或散,是那樣的嬌嫩若新荷出水,是那樣的绮膩若蜀錦瓯綢。
《玉簪》事本《張于湖誤宿女貞觀》(見《國色天香》、《燕居筆記》諸書)。
叙述陳妙常、潘必正事。
為了糾正道德上的缺憾,故濂添出“指腹為媒”的一段。
其間像《琴挑》、《偷詩》、《秋江》諸折,其情境都是《西廂》、《還魂》所未經曆的。
濂字深甫,号瑞南,錢塘人,所作尚有《節孝記》一本。
《曲品》雲:“陶潛之《歸去》,令伯之《陳情》,分上下帙,别是一體。
”濂又編《遵生八箋》,是一部很重要的論服食養生之書,足以使我們明白明代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的實況的一斑。
周朝俊的《紅梅記》[23],其婉麗處不下《紅梨》、《玉簪》。
朝俊字夷玉,鄞縣人(《曲錄》作吳縣,誤)。
《紅梅》叙裴生遇賈似道妾的鬼魂,被其所救,且得美配事。
其中《鬼辯》的一幕,今猶常上演于劇場。
王玉峰,松江人,作《焚香記》[24],叙王魁、桂英事。
此為宋、元以來最流行于劇場上的故事。
宋人已有戲文,元劇亦有尚仲賢的《王魁負桂英》。
玉峰此戲,則站在傳奇必須以團圓的原則上,添出種種的幻局,成了一本“王魁不負桂英”,正如湯顯祖《紫钗記》之把結局改為李益不負小玉似的。
錦箋記 周履靖和許自昌一樣,也是一位喜刻書的作家。
他号螺冠,秀水人。
所刻有《夷門廣牍》及《十六名姬詩》等。
傳奇有《錦箋記》[25]一本,叙梅玉和柳淑娘的戀愛。
以“遺箋”為始戀;中間好事多磨,緻義女為主捐軀。
最後,有情人才得成為眷屬。
情節是并不怎麼高明。
朱鼎的《玉鏡台記》[26]雖亦為寫悲歡離合的劇本,卻全異于一般的戀愛劇。
這裡是,國家的大事,占據了家庭的變故的全部。
雖本關漢卿的《溫太真玉鏡記》,卻比之原劇,面目全殊。
其間《新亭對泣》、《聞雞起舞》、《中流擊楫》諸出,至今讀之,猶為之感興。
《桃花扇》與此戲正是同類。
惟《桃花扇》充滿了凄涼悲楚,而此記則尚有陽剛銳厲之氣魄,是興國,而非亡國的氣象。
鼎字永懷,昆山人。
顧大典[27]和沈璟是同輩。
他字道行,吳江人。
官至福建提學副使。
著《海岱吟》、《閩遊草》、《園居稿》、《清音閣十集》等。
所作傳奇,則有《青衫記》,本馬緻遠《青衫淚》劇,叙白居易、裴興娘事;《葛衣記》,叙任昉子西華,貧無所歸事,本劉孝标《廣絕交論》;《義乳編》,叙後漢李善義仆事;《風教編》,分四段,叙四則足以範世的故事;這四記總名為《清音閣四種》。
今傳者惟《青衫記》[28]。
白香山的《琵琶行》,不意乃生出這樣的故事出來,豈是他所及料的。
清代作劇者,究竟高明些,乃紛紛為白氏洗刷,竟恢複了那篇絕妙的抒情詩的本來面目。
(像蔣士铨的《四弦秋》。
) 葉憲祖[29]字美度,一字相攸,号桐柏,别号六桐,又号槲園居士,亦号紫金道人,餘姚人。
官至工部郎中。
以私議魏忠賢生祠事,削籍。
他所作傳奇有《雙修記》、《鸾镵記》、《四豔記》及《金鎖記》、《玉麟記》。
《四豔記》為四篇不同的故事的集合,類似《四節記》的結構,惟皆為戀愛劇。
(并見《盛明雜劇》二集)《鸾镵記》[30]叙唐女道士魚玄機事。
《金鎖記》叙窦娥事,本于關漢卿《窦娥冤》劇,而更為凄怖動人,但其結局則為團圓的。
《傳奇彙考》雲:“或雲袁于令作,或雲桐柏初稿,于令改定之。
”《玉麟》、《雙修》二記,皆未見。
《雙修》為純正之佛教劇,不似屠隆諸人之仙佛雜陳。
蓋憲祖之作是記,也正是表示不滿意于屠隆諸作的。
憲祖的諸記,皆出之以镂金錯彩,過于眩目的辭藻,也足以使人不感得舒服;特别是《四豔記》,四段故事,情節皆面目相似,讀之尤恹恹無生氣。
王稚登[31]字百穀,吳縣人,為當時的老名士之一。
他和張伯起、陳眉公之流,皆是以布衣而遨遊于公卿間的。
潤筆所及,足以裕身,聲望之高,有過鄉宦。
他所編有《吳騷集》,乃是明季許多南曲選本中最早的一部(1535~1612)。
所作傳奇,有《全德記》[32]一本,叙窦禹鈞積德緻多子事。
馮道詩:“燕山窦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指的便是禹鈞。
此記傳本罕見。
嘗獲讀于長洲吳氏,多腐語、教訓語。
這時的劇壇,幾為江、浙人所包辦,而浙人尤多。
金懷玉字爾音,會稽人。
所作傳奇凡九本:《香球記》(《舶載書目》作《新編五倫全備江狀元香球記》,叙江秘事),《寶钗記》(《舶載書目》作《寶簪記》)、《望雲記》[33]、《完福記》、《妙相記》[34]、《摘星記》(霍仲孺事)、《繡被記》(紀東侯王饨事)、《八更記》(匡衡事)及《桃花記》(崔護事)。
今惟《望雲記》及《妙相記》有傳本。
《曲品》雲:“《妙相》全然造出,俗稱為《賽目連》,哄動鄉社。
”《望雲》則叙狄仁傑事,而多及二張召幸,對博賭裘,懷義争道,三思遇妖諸插出,熱鬧可觀。
懷玉所作,多諧俗。
《曲品》列之“下之下”,評道:“金乃稽山學究之翁,棄青衿而陶情詩酒。
”深緻不滿。
然惟其能諧俗,故當時傳唱也殊盛。
《雙珠記》插圖 此圖繪王楫妻欲投淵赴死,有神憐而救之。
沈鲸字涅川,平湖人。
所作有《雙珠記》、《分鞋記》、《鲛绡記》及《青瑣記》四本。
《曲品》雲:“後二記或雲非涅川作。
”《雙珠記》[35]叙王楫事。
楫從軍受誣,其妻郭小豔鬻子全貞。
後子九齡做了官,卻棄職去尋親,合家得以團圓。
《分鞋記》叙程钜夫與其妻離合事。
事本《辍耕錄》,為漢人被擄作奴婢者最沉痛的故事的代表。
如果寫得好,可成史多活夫人《黑奴籲天錄》的同類。
可惜程钜夫太殘刻,無人性,竟污損了整個的纏綿悱恻的最動人的故事。
陸采有《易鞋記》,亦叙此事,不知今傳的《易鞋》[36]為陸作抑為沈作?《鲛绡記》[37]叙魏必簡及沈瓊英遇合事。
《青瑣記》叙賈午事,亦和陸采的《懷香記》相類。
怡春錦堂選其《贈香》一出。
涅川所作,《曲品》稱其“長于煉境”,這話是不錯的。
吳世美字叔華,烏程人,所作有《驚鴻記》[38],叙唐明皇、楊貴妃事,其中增梅妃争寵事,大為生動可愛。
在《長生殿》沒有出現之前,這部傳奇,乃是寫貴妃事的最好的一本。
陳汝元字太乙,會稽人。
著《金蓮記》及《紫環記》二本。
《金蓮記》[39]今存于世,叙蘇轼事,以五戒私紅蓮為關節,蓋是通俗的東西。
車任遠字遠之,号柅齋,亦号蘧然子,上虞人。
所作有《四夢記》及《彈铗記》。
《彈铗》叙馮驩事,今佚。
《四夢》以《高唐》、《邯鄲》、《南柯》及《蕉鹿》的四段組成之。
及湯顯祖的《邯鄲》、《南柯》二記出,《四夢》為之黯然失色。
今亦惟《蕉鹿》一夢,尚載于《盛明雜劇》中。
謝谠号海門,亦上虞人。
著《四喜記》[40],叙宋郊、宋祁兄弟事。
郊以救蟻獲中狀元,乃是“因果劇”的常套。
中入貝州王則叛亂事,蓋故以引起劇中波瀾者。
單本字槎仙,會稽人。
著《露绶記》及《蕉帕記》。
《蕉帕記》今存[41],叙西施被罰為白牝狐,見龍骧有仙骨,冒胡弱妹名,與之戀愛。
以芭蕉變一綠帕贈之。
龍、胡的姻緣,反因此錯誤而終得結成。
骧後為呂洞賓度去。
徐元字叔回,錢塘人。
著《八義記》[42],叙程嬰、公孫杵臼事,蓋本于元人《趙氏孤兒記》而改作者。
楊埏字夷白,亦錢塘人。
著《龍膏記》及《錦帶記》。
《龍膏記》[43]今存,叙張無頗得起死藥龍膏于袁大娘;以治元載女湘英疾,遂得成就姻緣,也隻是一本習套的戀愛傳奇。
史多活夫人,今通譯斯托夫人;《黑奴籲天錄》亦亦《湯姆叔叔的小屋》。
蕉帕記 單本作 胡文煥字德文,号全庵,錢塘人。
嘗刊《格緻叢書》數百種,中多秘冊珍函,有功于文化不淺。
當是毛晉以前的一位很重要的編輯者兼出版家。
他曾編《群音類選》二十六卷,為明代最大的一部戲曲選,中多今人未知未見的劇本。
惜僅錄曲,不載賓白(載賓白者僅有數出),是一大缺點。
蓋《雍熙樂府》、《詞林摘豔》等書之選錄北劇,不妨有曲無白;因為北劇的唱詞,本出于一人之口,殘留着很多的叙事歌曲的痕迹,雖無白,亦可了然。
南戲則唱者不一,曲、白每分離不開;單錄其曲,最易令人茫然。
文煥亦能填詞作曲。
他自作的傳奇,凡四本:《奇貨記》(呂不韋事)、《犀佩記》(符世業事)、《三晉記》(趙簡子事)及《餘慶記》,今并不傳。
惟《餘慶記》有九折被保存于《群音類選》,尚可窺見一斑。
《曲品》于讦《奇貨》、《三晉》二記時,每“恨不得名筆一描寫之”,蓋深憾文煥之作非“名筆”也。
陸江樓,号心一山人,杭州人。
著《玉钗記》,叙何文秀修行,曆經苦難事,和無名氏的《觀世音香山記》同為很偉大的宗教劇。
鄭國軒著《白蛇記》,叙劉漢卿因救蛇獲厚報事。
他自署浙郡逸士,蓋亦浙人。
又有蘇漢英著《黃粱夢境記》,陸華甫著《雙鳳齊鳴記》;葉良表著《分金記》[44],其生平惜皆未詳。
呂天成《曲品》所載萬曆時代作傳奇者,更有龍膺(字朱陵,武陵人)、戴子晉(字金蟾,永嘉人)、祝長生(字金粟)、顧允默、允焘(原作希雍、仲雍,誤)兄弟、黃伯羽、秦鳴雷、謝廷諒、章大綸、張太和、錢直之、金無垢、程文修、吳大震等數十人。
所作并佚,故今不之及。
三姐玉钗贈文秀别 陸江樓《玉钗記》的一幕。
五 最後,應一叙馮夢龍。
夢龍[45]為明季文壇一怪傑。
他的活動的時代,始于萬曆而終于清初。
(據《南詞新譜》,沈自晉《凡例續紀》他于弘光乙酉(公元1645年)之春尚
《旗亭記》插圖 隐娘以金箔縫董國度衲袍中,以備緩急。
湯顯祖的友人鄭之文(鄭之文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七;《明詩綜》卷六十),也寫作了《白練裙》、《旗亭記》、《芍藥記》三本,今惟《旗亭記》[20]存。
之文字應民,一字豹先,南城人。
官南部郎,後出為知府。
他少年時,很刻薄,嘗作《白練裙》以譏馬湘蘭,頗為時人所不滿。
湯顯祖嘗為序其《旗亭記》,實亦不甚好。
徐複祚字陽初,号暮竹,又号三家村老,常熟人,有《三家村老委談》及《紅梨記》、《宵光劍》[21]、《梧桐雨》、《祝發記》等傳奇數本。
今惟《紅梨記》最為流行;《宵光劍》亦見存,餘皆佚。
《紅梨》本于元劇《詩酒紅梨記》,而添入不少的枝節;寫得很嬌豔,是這時代所産生的最好的劇本之一,雖然其中未免有些亵穢處。
他自道:“論賣文,生涯拙;豈是誇多,何曾鬥捷。
”是此劇似亦為易米而作者。
《宵光劍》寫衛青事,也甚動人。
同時有《快活庵評本紅梨記》一本,今亦傳于世。
和複祚同名的一本,雖叙同一故事,而詞語全異。
如果把這兩劇對讀起來,複祚的一本,似還嫌過于做作、塵凡。
惜此很偉大的一本名著,竟不能知道其作者為誰。
玉簪記 高濂的《玉簪記》[22]足和《紅梨記》并肩而立,而有的地方,寫得更較《紅梨記》為蕩魂動魄,《紅梨》寫聞聲相思,有些不合理。
《玉簪》則通體為少年兒女的熱戀,或即或離,或聚或散,是那樣的嬌嫩若新荷出水,是那樣的绮膩若蜀錦瓯綢。
《玉簪》事本《張于湖誤宿女貞觀》(見《國色天香》、《燕居筆記》諸書)。
叙述陳妙常、潘必正事。
為了糾正道德上的缺憾,故濂添出“指腹為媒”的一段。
其間像《琴挑》、《偷詩》、《秋江》諸折,其情境都是《西廂》、《還魂》所未經曆的。
濂字深甫,号瑞南,錢塘人,所作尚有《節孝記》一本。
《曲品》雲:“陶潛之《歸去》,令伯之《陳情》,分上下帙,别是一體。
”濂又編《遵生八箋》,是一部很重要的論服食養生之書,足以使我們明白明代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的實況的一斑。
周朝俊的《紅梅記》[23],其婉麗處不下《紅梨》、《玉簪》。
朝俊字夷玉,鄞縣人(《曲錄》作吳縣,誤)。
《紅梅》叙裴生遇賈似道妾的鬼魂,被其所救,且得美配事。
其中《鬼辯》的一幕,今猶常上演于劇場。
王玉峰,松江人,作《焚香記》[24],叙王魁、桂英事。
此為宋、元以來最流行于劇場上的故事。
宋人已有戲文,元劇亦有尚仲賢的《王魁負桂英》。
玉峰此戲,則站在傳奇必須以團圓的原則上,添出種種的幻局,成了一本“王魁不負桂英”,正如湯顯祖《紫钗記》之把結局改為李益不負小玉似的。
錦箋記 周履靖和許自昌一樣,也是一位喜刻書的作家。
他号螺冠,秀水人。
所刻有《夷門廣牍》及《十六名姬詩》等。
傳奇有《錦箋記》[25]一本,叙梅玉和柳淑娘的戀愛。
以“遺箋”為始戀;中間好事多磨,緻義女為主捐軀。
最後,有情人才得成為眷屬。
情節是并不怎麼高明。
朱鼎的《玉鏡台記》[26]雖亦為寫悲歡離合的劇本,卻全異于一般的戀愛劇。
這裡是,國家的大事,占據了家庭的變故的全部。
雖本關漢卿的《溫太真玉鏡記》,卻比之原劇,面目全殊。
其間《新亭對泣》、《聞雞起舞》、《中流擊楫》諸出,至今讀之,猶為之感興。
《桃花扇》與此戲正是同類。
惟《桃花扇》充滿了凄涼悲楚,而此記則尚有陽剛銳厲之氣魄,是興國,而非亡國的氣象。
鼎字永懷,昆山人。
顧大典[27]和沈璟是同輩。
他字道行,吳江人。
官至福建提學副使。
著《海岱吟》、《閩遊草》、《園居稿》、《清音閣十集》等。
所作傳奇,則有《青衫記》,本馬緻遠《青衫淚》劇,叙白居易、裴興娘事;《葛衣記》,叙任昉子西華,貧無所歸事,本劉孝标《廣絕交論》;《義乳編》,叙後漢李善義仆事;《風教編》,分四段,叙四則足以範世的故事;這四記總名為《清音閣四種》。
今傳者惟《青衫記》[28]。
白香山的《琵琶行》,不意乃生出這樣的故事出來,豈是他所及料的。
清代作劇者,究竟高明些,乃紛紛為白氏洗刷,竟恢複了那篇絕妙的抒情詩的本來面目。
(像蔣士铨的《四弦秋》。
) 葉憲祖[29]字美度,一字相攸,号桐柏,别号六桐,又号槲園居士,亦号紫金道人,餘姚人。
官至工部郎中。
以私議魏忠賢生祠事,削籍。
他所作傳奇有《雙修記》、《鸾镵記》、《四豔記》及《金鎖記》、《玉麟記》。
《四豔記》為四篇不同的故事的集合,類似《四節記》的結構,惟皆為戀愛劇。
(并見《盛明雜劇》二集)《鸾镵記》[30]叙唐女道士魚玄機事。
《金鎖記》叙窦娥事,本于關漢卿《窦娥冤》劇,而更為凄怖動人,但其結局則為團圓的。
《傳奇彙考》雲:“或雲袁于令作,或雲桐柏初稿,于令改定之。
”《玉麟》、《雙修》二記,皆未見。
《雙修》為純正之佛教劇,不似屠隆諸人之仙佛雜陳。
蓋憲祖之作是記,也正是表示不滿意于屠隆諸作的。
憲祖的諸記,皆出之以镂金錯彩,過于眩目的辭藻,也足以使人不感得舒服;特别是《四豔記》,四段故事,情節皆面目相似,讀之尤恹恹無生氣。
王稚登[31]字百穀,吳縣人,為當時的老名士之一。
他和張伯起、陳眉公之流,皆是以布衣而遨遊于公卿間的。
潤筆所及,足以裕身,聲望之高,有過鄉宦。
他所編有《吳騷集》,乃是明季許多南曲選本中最早的一部(1535~1612)。
所作傳奇,有《全德記》[32]一本,叙窦禹鈞積德緻多子事。
馮道詩:“燕山窦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指的便是禹鈞。
此記傳本罕見。
嘗獲讀于長洲吳氏,多腐語、教訓語。
這時的劇壇,幾為江、浙人所包辦,而浙人尤多。
金懷玉字爾音,會稽人。
所作傳奇凡九本:《香球記》(《舶載書目》作《新編五倫全備江狀元香球記》,叙江秘事),《寶钗記》(《舶載書目》作《寶簪記》)、《望雲記》[33]、《完福記》、《妙相記》[34]、《摘星記》(霍仲孺事)、《繡被記》(紀東侯王饨事)、《八更記》(匡衡事)及《桃花記》(崔護事)。
今惟《望雲記》及《妙相記》有傳本。
《曲品》雲:“《妙相》全然造出,俗稱為《賽目連》,哄動鄉社。
”《望雲》則叙狄仁傑事,而多及二張召幸,對博賭裘,懷義争道,三思遇妖諸插出,熱鬧可觀。
懷玉所作,多諧俗。
《曲品》列之“下之下”,評道:“金乃稽山學究之翁,棄青衿而陶情詩酒。
”深緻不滿。
然惟其能諧俗,故當時傳唱也殊盛。
《雙珠記》插圖 此圖繪王楫妻欲投淵赴死,有神憐而救之。
沈鲸字涅川,平湖人。
所作有《雙珠記》、《分鞋記》、《鲛绡記》及《青瑣記》四本。
《曲品》雲:“後二記或雲非涅川作。
”《雙珠記》[35]叙王楫事。
楫從軍受誣,其妻郭小豔鬻子全貞。
後子九齡做了官,卻棄職去尋親,合家得以團圓。
《分鞋記》叙程钜夫與其妻離合事。
事本《辍耕錄》,為漢人被擄作奴婢者最沉痛的故事的代表。
如果寫得好,可成史多活夫人《黑奴籲天錄》的同類。
可惜程钜夫太殘刻,無人性,竟污損了整個的纏綿悱恻的最動人的故事。
陸采有《易鞋記》,亦叙此事,不知今傳的《易鞋》[36]為陸作抑為沈作?《鲛绡記》[37]叙魏必簡及沈瓊英遇合事。
《青瑣記》叙賈午事,亦和陸采的《懷香記》相類。
怡春錦堂選其《贈香》一出。
涅川所作,《曲品》稱其“長于煉境”,這話是不錯的。
吳世美字叔華,烏程人,所作有《驚鴻記》[38],叙唐明皇、楊貴妃事,其中增梅妃争寵事,大為生動可愛。
在《長生殿》沒有出現之前,這部傳奇,乃是寫貴妃事的最好的一本。
陳汝元字太乙,會稽人。
著《金蓮記》及《紫環記》二本。
《金蓮記》[39]今存于世,叙蘇轼事,以五戒私紅蓮為關節,蓋是通俗的東西。
車任遠字遠之,号柅齋,亦号蘧然子,上虞人。
所作有《四夢記》及《彈铗記》。
《彈铗》叙馮驩事,今佚。
《四夢》以《高唐》、《邯鄲》、《南柯》及《蕉鹿》的四段組成之。
及湯顯祖的《邯鄲》、《南柯》二記出,《四夢》為之黯然失色。
今亦惟《蕉鹿》一夢,尚載于《盛明雜劇》中。
謝谠号海門,亦上虞人。
著《四喜記》[40],叙宋郊、宋祁兄弟事。
郊以救蟻獲中狀元,乃是“因果劇”的常套。
中入貝州王則叛亂事,蓋故以引起劇中波瀾者。
單本字槎仙,會稽人。
著《露绶記》及《蕉帕記》。
《蕉帕記》今存[41],叙西施被罰為白牝狐,見龍骧有仙骨,冒胡弱妹名,與之戀愛。
以芭蕉變一綠帕贈之。
龍、胡的姻緣,反因此錯誤而終得結成。
骧後為呂洞賓度去。
徐元字叔回,錢塘人。
著《八義記》[42],叙程嬰、公孫杵臼事,蓋本于元人《趙氏孤兒記》而改作者。
楊埏字夷白,亦錢塘人。
著《龍膏記》及《錦帶記》。
《龍膏記》[43]今存,叙張無頗得起死藥龍膏于袁大娘;以治元載女湘英疾,遂得成就姻緣,也隻是一本習套的戀愛傳奇。
史多活夫人,今通譯斯托夫人;《黑奴籲天錄》亦亦《湯姆叔叔的小屋》。
蕉帕記 單本作 胡文煥字德文,号全庵,錢塘人。
嘗刊《格緻叢書》數百種,中多秘冊珍函,有功于文化不淺。
當是毛晉以前的一位很重要的編輯者兼出版家。
他曾編《群音類選》二十六卷,為明代最大的一部戲曲選,中多今人未知未見的劇本。
惜僅錄曲,不載賓白(載賓白者僅有數出),是一大缺點。
蓋《雍熙樂府》、《詞林摘豔》等書之選錄北劇,不妨有曲無白;因為北劇的唱詞,本出于一人之口,殘留着很多的叙事歌曲的痕迹,雖無白,亦可了然。
南戲則唱者不一,曲、白每分離不開;單錄其曲,最易令人茫然。
文煥亦能填詞作曲。
他自作的傳奇,凡四本:《奇貨記》(呂不韋事)、《犀佩記》(符世業事)、《三晉記》(趙簡子事)及《餘慶記》,今并不傳。
惟《餘慶記》有九折被保存于《群音類選》,尚可窺見一斑。
《曲品》于讦《奇貨》、《三晉》二記時,每“恨不得名筆一描寫之”,蓋深憾文煥之作非“名筆”也。
陸江樓,号心一山人,杭州人。
著《玉钗記》,叙何文秀修行,曆經苦難事,和無名氏的《觀世音香山記》同為很偉大的宗教劇。
鄭國軒著《白蛇記》,叙劉漢卿因救蛇獲厚報事。
他自署浙郡逸士,蓋亦浙人。
又有蘇漢英著《黃粱夢境記》,陸華甫著《雙鳳齊鳴記》;葉良表著《分金記》[44],其生平惜皆未詳。
呂天成《曲品》所載萬曆時代作傳奇者,更有龍膺(字朱陵,武陵人)、戴子晉(字金蟾,永嘉人)、祝長生(字金粟)、顧允默、允焘(原作希雍、仲雍,誤)兄弟、黃伯羽、秦鳴雷、謝廷諒、章大綸、張太和、錢直之、金無垢、程文修、吳大震等數十人。
所作并佚,故今不之及。
三姐玉钗贈文秀别 陸江樓《玉钗記》的一幕。
五 最後,應一叙馮夢龍。
夢龍[45]為明季文壇一怪傑。
他的活動的時代,始于萬曆而終于清初。
(據《南詞新譜》,沈自晉《凡例續紀》他于弘光乙酉(公元1645年)之春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