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沈璟與湯顯祖
關燈
小
中
大
著詞,曲白工美。
鄭德磷事固奇,無端巧合,結構更宜。
先生自謂字雕句镂,正供案頭耳。
此後一變矣。
”此劇為璟早年之作,其風格與後來諸作頗有不同。
王伯良頗右之,以為勝其後作。
《埋劍記》[10]有刻本。
本唐人《吳保安傳》。
《曲品》謂:“《埋劍》,郭飛卿事奇,描寫交情,悲歌慷慨。
此事鄭虛舟采入《大節記》矣。
《大節記》以吳永固為生。
”《分錢記》今未見。
殘文亦存于《南詞新譜》中。
《曲品》謂:“《分錢》全效《琵琶》,神色逼似。
第一廣文不能有妾,事情近酸。
然苦境亦可玩。
”《雙魚記》[11]有刻本。
叙劉符郎、邢春娘事。
《曲品》謂:“書生坎坷之狀,令人慘恸。
雜取《符節》事,《薦福碑》中,北調尤佳。
”《合衫記》今未見。
《曲品》謂:“苦處境界大約雜摹古傳奇。
此乃元劇公孫合汗衫事。
曲極簡質,先生最得意作也。
第不新人耳目耳。
餘特為先生梓行于世。
”《鴛衾記》今未見。
《曲錄》謂:“聞有是事,局境頗新。
妻之掠于汴也,章台柳也。
含譏無所不可。
吾友桐柏生有《鳳》、《钗》二劇,亦取之。
”桐柏生即葉憲祖。
“鳳”大約即指《團花鳳》一劇。
“钗”的一劇未知所指。
《桃符記》[12]有傳本,叙劉天義、裴青鸾事,本元《碧桃花》劇。
《曲品》謂:“即《後庭花》劇而敷衍之者。
宛有情緻,時所盛傳。
聞舊亦有南戲,今不存。
”《分柑記》,今未見。
呂文謂:“《分柑》,男色,為佳曲。
此本谑态疊出可喜。
第情境尚未徹暢。
不若譜董賢更喜也。
”《四異記》今未見。
《今古奇觀》中有《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即此故事。
《曲品》謂:“舊傳吳下有嫂奸事。
今演之快然。
醜、淨用蘇人鄉語,亦足笑也。
”這一點是極可注意的。
醜、淨用土白,實是近代劇的一個特征。
但像作者那樣的将連篇土語公然用之于劇本上的,則絕無僅有。
《鑿井記》今未見。
《曲品》謂:“事奇,湊拍更好。
通本曲腔名,俱用古戲名串合者。
此先生長技處也。
”《珠串記》今未見。
《曲品》謂:“崔郊狎一青衣,賦侯門如海詩,事足傳。
寫出有情景。
第其妻磨折處不脫套耳。
”《奇節記》今未見。
《曲品》謂:“正史中忠孝事宜傳。
一帙分兩卷。
此變體也。
”《結發記》今亦未見。
《曲品》謂:“是餘所傳緻先生而譜之者。
情景曲折,便覺一新。
”《墜钗記》俗名《一種情》,有傳本。
《曲品》謂:“興慶事甚奇,又與賈女雲華,張倩女異。
先生自遜謂不能作情語。
乃此情語何婉切也。
”蓋本于瞿佑《金鳳钗記》。
這是他有意和湯顯祖的《還魂記》相匹敵的。
然任怎樣也不會追得上《還魂》的。
不過璟究竟是一位極努力的作家。
在璟之前,作雜劇者有多至六十餘本的,如關漢卿;作傳奇者則大都少則一本,如《琵琶》、《拜月》;多亦不過五種六種耳,如張鳳翼的《陽春六集》,徐霖的《三元》、《繡襦》等;至若一人而著劇多至十七種者當始于璟。
《曲品》,品評明代傳奇作家和作品的專著。
全書共收錄明代天啟以前的傳奇和散曲作家150人、作品名目190多種。
明呂天成撰。
天成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藍生,餘姚(今屬浙江)人。
出生于仕宦家庭。
萬曆間諸生。
三 最受沈璟的影響者,有呂天成、蔔世臣二人。
蔔世臣字大匡,一字大荒,秀水(《嘉興府志》作字藍水)人。
磊落不諧俗,日扃戶著書。
有《樂府指南卮言》、《多識編》及《山水合譜》等(見《府志》卷五十三)。
所著傳奇,則有《冬青》、《乞麾》二記。
《冬青》寫唐珏葬宋帝骨殖事。
《曲品》道:“槜李屠憲副于中秋夕帥家優于虎丘千人石上演此,觀者萬人,多泣下者。
”《乞麾》叙杜牧之恣情酒色事。
王伯良雲:“其詞骈藻煉琢,摹方應圓,終卷無上去疊聲,直是竿頭撒手,苦心哉!”(《曲品》引)此二記皆不存,僅有殘文見于《南詞新譜》。
呂天成字勤之,号郁藍生,别号棘津,餘姚人。
著《曲品》,又作《雙栖》、《雙閣》、《四相》、《四元》、《神劍》、《二窯》、《神女》、《金合》、《戒珠》、《三星》諸記及其他小劇,凡二三十種,今不存一種。
王伯良《曲律》(卷四)嘗詳及其生平。
伯良雲:“勤之童年便有聲律之嗜。
既為諸生,有名,兼工古文詞。
與餘稱文字交垂二十年。
每抵掌談詞,日昃不休。
孫太夫人好儲書,于古今戲劇,靡不購存。
故勤之泛瀾極博。
所著傳奇,始工绮麗,才藻煜然。
最服膺詞隐,改轍從之,稍流質易。
然宮調字句平仄,兢兢毖慎,不少假借。
”伯良又道:“勤之制作甚富,至摹寫麗情亵語,尤稱絕技。
世所傳《繡榻野史》、《閑情别傳》,皆其少年遊戲之筆。
”他死時年未四十。
這兩個人都是沈璟的最服從的信徒。
《曲律》雲:“自詞隐作詞譜,而海内斐然向風。
衣缽相承,尺尺寸寸,守其矩镬者二人,曰吾越郁藍生,曰槜李大荒逋客。
郁藍《神劍》、《二窯》等記并其科段轉折似之。
而大荒《乞麾》,至終帙不用上去疊字。
然其境益苦而不甘矣。
” 王伯良他自己卻不是那麼低頭于詞隐的人。
他也佩服詞隐,但同時又未免有些微詞。
他是更傾倒于湯義仍的。
在這一點上,他的賞鑒的能力确是很高超的。
伯良名骥德,号方諸生,又号玉陽仙史,會稽人。
《明文授讀》稱他為王守仁侄,不知何據。
他嘗受學于徐渭,曾校訂《西廂》、《琵琶》二記,并著有《曲律》。
對于戲曲的探讨,是比了沈璟更進一步的。
為了他并不是怎樣的要求恢複“古劇”的“本色”,所以他惟一的一部傳奇,《題紅記》,寫得很是嬌豔。
與其說是受沈璟的影響,不如說是受湯顯祖的。
他除了在曲的音律上曾受沈璟的啟示之外,其他都是不滿于璟的。
其實璟的影響:也隻在這一方面。
明末諸作家,我們可以說,直接間接,都是受着顯祖的絕代才華的照耀的。
伯良的《題紅記》為少年時作,系改其祖爐峰的《紅葉記》,為屠隆強序入梓。
他自己不很滿意。
但又述孫如法語,謂湯顯祖令遂昌日,會如法,“謬賞餘《題紅》不置”。
則亦自負不淺。
《題紅》叙于祐、韓夫人紅葉題詩事,今存[13]。
望湖亭 就是沈氏諸子弟,對于詞隐也不盡服從。
沈氏諸子弟,幾無不能曲者。
其侄自晉、自征二人,尤為白眉。
自征有《漁陽三弄》雜劇,乃是追随于徐渭《四聲猿》之後的。
自晉作《南詞新譜》,是糾正、增訂詞隐的《南九宮譜》的。
自晉所作的《翠屏山》、《望湖亭》、《耆英會》三記,尤露才情,迥非詞隐本色一語,所能範圍得住。
蓋也是私淑臨川的作風的。
自晉字伯明,又字長康,号鞠通生。
他在清初尚存,年已七十餘歲。
《南詞新譜》有他丙戌(公元1646年)的凡例,則至少他是活到七十六歲以上的(1571~1646)。
沈自友《鞠通生傳》雲:“海内詞家,旗鼓相當,樹幟而角者,莫若吾家詞隐先生與臨川湯若士先生。
水火既分,相争幾于怒詈。
生蟬緩其間。
錦囊彩筆,随詞隐為東山之遊,雖宗尚家風,著詞斤斤尺蠖,而不廢繩簡,兼妙神情。
甘苦匠心,朱碧應度。
詞珠宛如露合,文冶妙于丹融。
兩先生亦無間言矣。
”這把他的立場寫得很明白。
不僅他如此,明末的諸大家,殆無不是秉用沈譜,而追慕湯詞的。
他的《耆英會》今未見傳本。
《翠屏山》[14]傳唱最盛。
今劇場上俗名“石十回”的,即是此戲。
事本《水浒傳》楊雄、石秀殺潘巧雲的一則。
《望湖亭》[15]叙錢萬選秀才代其表兄顔伯雅去相親,被留結婚,因此錯誤,終得與高氏女成就姻緣事。
此事曾有話本,名《錢秀才錯占鳳凰俦》(見《醒世恒言》卷七,又見《今古奇觀》)此二記皆寫得很隽妙,結構也極為整煉,而曲白的互相映照生趣,莫不虎虎有生氣,尤為前一時代作家們所罕見。
像下面一曲: 雪花飛,攪得我心間碎。
且走向湖邊觑,步難移。
這的吼地寒飙,何處把仙舟滞?隻見高高簇浪堆,高高簇浪堆,又怕層層結水衣,早是白茫茫不見個山兒意。
——《望湖亭》第二十五折 寫顔伯雅于大雪中立在湖邊,等候迎親的船,是很能捉得其焦急不堪的神情的。
同劇《自嗟》(第十折,俗名《照鏡》),尤為劇場上最能惹起哄堂大笑的一幕。
四 和湯、沈同時的戲曲作家們,幾有一時屈指不盡的盛況。
在萬曆的時代,劇場上的新曲如雨後春筍,夏夜繁星似的那麼層出不窮。
呂天成序《曲品》道:“予舞象時即嗜曲,弱冠好填詞。
每入市見傳奇,必挾之歸,笥漸滿。
初欲建一曲藏,上自前輩才人之結撰,下自腐儒教習之攢簇,悉搜共貯,作江海大觀。
既而謂多不勝收。
彼攢簇者收之污吾箧,稍稍散失矣。
”又道:“傳奇侈盛,作者争衡,從無操柄而進退之者。
矧今詞學大明,妍媸畢照,黃鐘瓦缶,不容并陳,白雪巴人,奈何混進。
”在他的《曲品》中,于“不入格者擯不錄”之外,傳奇之數,“亦已富矣”。
可見當時的盛況為如何。
下文僅舉比較重要的若幹作家,略講一下。
其他作品不傳及不甚重要者皆未之及。
《靈寶刀》插圖 林沖持靈寶刀入白虎節堂。
陳與郊字廣野,号玉陽仙史,海甯人。
官太常寺少卿。
著《隅園》、《薠川》、《黃門》諸集。
他自以為搢紳大夫,不屑以詞曲鳴于時,乃托名高漫卿,著《詅癡符》四種。
或稱之為任誕軒,蓋誤以其軒名為著者之名。
那總名為《詅癡符》[16]的四部曲,有改他人之作者,亦有為自己創作者。
一為《靈寶刀》,寫林沖的始末,蓋本于李開先的《寶劍記》。
他自己題記于劇末道:“山東李伯華先生舊稿,重加删潤,凡過曲引尾二百四支,内修者七十四支,撰者一百三十支。
”實等于重作。
惟情節則無變動。
二為《麒麟罽》,寫韓世忠、梁夫人的始末。
他自己說道:“韓王小傳本奇妙,奈譜曲梨園草草,因此上任誕軒中信口嘲。
”則似因不滿意于張四維的《雙烈記》而改作者。
三為《鹦鹉洲》,寫韋臯、玉箫女的始末,蓋亦本于無名氏的《韋臯玉環記》。
四為《櫻桃夢》,則系他的創作。
事本《太平廣記》所載《櫻桃青衣》,蓋為《南柯》、《邯鄲》的另一轉變,惟情節似更婉曲而富于詩意。
這四劇寫得都很有風趣,盡有很秀美的曲文,惜見之者絕少。
張四維所作,今存《雙烈記》[17]一種,尚有《章台柳》及《溪上閑情》(此種似為散曲集)則未見。
四維字治卿,号五山秀才(《曲錄》及《曲品》均作午山),元城人。
嘗和陳所聞以曲相贈答。
(見《南宮詞紀》)《雙烈記》叙韓世忠和梁紅玉事。
雖為陳與郊所不滿,然今見之劇場上者,卻仍為四維之作,而非與郊的改本。
其實《雙烈》也殊明白曉暢,甚能動人。
許自昌字玄祐,吳縣人。
有《樗齋漫錄》十二卷,《詩抄》四卷,《捧腹談》十卷。
他和陳眉公諸人交往,構梅花墅,聚書連屋。
又好刻書,所刻有韓、柳文集及《太平廣記》等。
所作傳奇有《水浒記》、《橘浦記》、《靈犀佩》、《弄珠樓》及《報主記》等,惟《水浒記》流傳最廣。
《水浒記》[18]叙宋江事,皆本《水浒》,惟《惜茶》、《活捉》為添出者。
隻寫到江州劫法場,小聚會為止,沒有一般“《水浒》劇”之非寫到招安不可。
詞曲甚婉麗,結構極完密。
像《劉唐醉酒》等幕,尤精悍有生氣。
《橘浦記》[19]寫柳毅傳書事,而添出不少的枝節。
本于“衆生易度人難度”的前提,而極意地抒寫“負德的小人丘伯義,銜恩的幾個衆生”的幾段情節,或作者有所感而發欤?《靈犀佩》諸作,今俱未見。
郃陽人王異(字無功)也作《弄珠樓》、《靈犀佩》(尚有《百花亭》一種)二劇,不知是否改自昌之作?也許自昌此
鄭德磷事固奇,無端巧合,結構更宜。
先生自謂字雕句镂,正供案頭耳。
此後一變矣。
”此劇為璟早年之作,其風格與後來諸作頗有不同。
王伯良頗右之,以為勝其後作。
《埋劍記》[10]有刻本。
本唐人《吳保安傳》。
《曲品》謂:“《埋劍》,郭飛卿事奇,描寫交情,悲歌慷慨。
此事鄭虛舟采入《大節記》矣。
《大節記》以吳永固為生。
”《分錢記》今未見。
殘文亦存于《南詞新譜》中。
《曲品》謂:“《分錢》全效《琵琶》,神色逼似。
第一廣文不能有妾,事情近酸。
然苦境亦可玩。
”《雙魚記》[11]有刻本。
叙劉符郎、邢春娘事。
《曲品》謂:“書生坎坷之狀,令人慘恸。
雜取《符節》事,《薦福碑》中,北調尤佳。
”《合衫記》今未見。
《曲品》謂:“苦處境界大約雜摹古傳奇。
此乃元劇公孫合汗衫事。
曲極簡質,先生最得意作也。
第不新人耳目耳。
餘特為先生梓行于世。
”《鴛衾記》今未見。
《曲錄》謂:“聞有是事,局境頗新。
妻之掠于汴也,章台柳也。
含譏無所不可。
吾友桐柏生有《鳳》、《钗》二劇,亦取之。
”桐柏生即葉憲祖。
“鳳”大約即指《團花鳳》一劇。
“钗”的一劇未知所指。
《桃符記》[12]有傳本,叙劉天義、裴青鸾事,本元《碧桃花》劇。
《曲品》謂:“即《後庭花》劇而敷衍之者。
宛有情緻,時所盛傳。
聞舊亦有南戲,今不存。
”《分柑記》,今未見。
呂文謂:“《分柑》,男色,為佳曲。
此本谑态疊出可喜。
第情境尚未徹暢。
不若譜董賢更喜也。
”《四異記》今未見。
《今古奇觀》中有《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即此故事。
《曲品》謂:“舊傳吳下有嫂奸事。
今演之快然。
醜、淨用蘇人鄉語,亦足笑也。
”這一點是極可注意的。
醜、淨用土白,實是近代劇的一個特征。
但像作者那樣的将連篇土語公然用之于劇本上的,則絕無僅有。
《鑿井記》今未見。
《曲品》謂:“事奇,湊拍更好。
通本曲腔名,俱用古戲名串合者。
此先生長技處也。
”《珠串記》今未見。
《曲品》謂:“崔郊狎一青衣,賦侯門如海詩,事足傳。
寫出有情景。
第其妻磨折處不脫套耳。
”《奇節記》今未見。
《曲品》謂:“正史中忠孝事宜傳。
一帙分兩卷。
此變體也。
”《結發記》今亦未見。
《曲品》謂:“是餘所傳緻先生而譜之者。
情景曲折,便覺一新。
”《墜钗記》俗名《一種情》,有傳本。
《曲品》謂:“興慶事甚奇,又與賈女雲華,張倩女異。
先生自遜謂不能作情語。
乃此情語何婉切也。
”蓋本于瞿佑《金鳳钗記》。
這是他有意和湯顯祖的《還魂記》相匹敵的。
然任怎樣也不會追得上《還魂》的。
不過璟究竟是一位極努力的作家。
在璟之前,作雜劇者有多至六十餘本的,如關漢卿;作傳奇者則大都少則一本,如《琵琶》、《拜月》;多亦不過五種六種耳,如張鳳翼的《陽春六集》,徐霖的《三元》、《繡襦》等;至若一人而著劇多至十七種者當始于璟。
《曲品》,品評明代傳奇作家和作品的專著。
全書共收錄明代天啟以前的傳奇和散曲作家150人、作品名目190多種。
明呂天成撰。
天成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藍生,餘姚(今屬浙江)人。
出生于仕宦家庭。
萬曆間諸生。
三 最受沈璟的影響者,有呂天成、蔔世臣二人。
蔔世臣字大匡,一字大荒,秀水(《嘉興府志》作字藍水)人。
磊落不諧俗,日扃戶著書。
有《樂府指南卮言》、《多識編》及《山水合譜》等(見《府志》卷五十三)。
所著傳奇,則有《冬青》、《乞麾》二記。
《冬青》寫唐珏葬宋帝骨殖事。
《曲品》道:“槜李屠憲副于中秋夕帥家優于虎丘千人石上演此,觀者萬人,多泣下者。
”《乞麾》叙杜牧之恣情酒色事。
王伯良雲:“其詞骈藻煉琢,摹方應圓,終卷無上去疊聲,直是竿頭撒手,苦心哉!”(《曲品》引)此二記皆不存,僅有殘文見于《南詞新譜》。
呂天成字勤之,号郁藍生,别号棘津,餘姚人。
著《曲品》,又作《雙栖》、《雙閣》、《四相》、《四元》、《神劍》、《二窯》、《神女》、《金合》、《戒珠》、《三星》諸記及其他小劇,凡二三十種,今不存一種。
王伯良《曲律》(卷四)嘗詳及其生平。
伯良雲:“勤之童年便有聲律之嗜。
既為諸生,有名,兼工古文詞。
與餘稱文字交垂二十年。
每抵掌談詞,日昃不休。
孫太夫人好儲書,于古今戲劇,靡不購存。
故勤之泛瀾極博。
所著傳奇,始工绮麗,才藻煜然。
最服膺詞隐,改轍從之,稍流質易。
然宮調字句平仄,兢兢毖慎,不少假借。
”伯良又道:“勤之制作甚富,至摹寫麗情亵語,尤稱絕技。
世所傳《繡榻野史》、《閑情别傳》,皆其少年遊戲之筆。
”他死時年未四十。
這兩個人都是沈璟的最服從的信徒。
《曲律》雲:“自詞隐作詞譜,而海内斐然向風。
衣缽相承,尺尺寸寸,守其矩镬者二人,曰吾越郁藍生,曰槜李大荒逋客。
郁藍《神劍》、《二窯》等記并其科段轉折似之。
而大荒《乞麾》,至終帙不用上去疊字。
然其境益苦而不甘矣。
” 王伯良他自己卻不是那麼低頭于詞隐的人。
他也佩服詞隐,但同時又未免有些微詞。
他是更傾倒于湯義仍的。
在這一點上,他的賞鑒的能力确是很高超的。
伯良名骥德,号方諸生,又号玉陽仙史,會稽人。
《明文授讀》稱他為王守仁侄,不知何據。
他嘗受學于徐渭,曾校訂《西廂》、《琵琶》二記,并著有《曲律》。
對于戲曲的探讨,是比了沈璟更進一步的。
為了他并不是怎樣的要求恢複“古劇”的“本色”,所以他惟一的一部傳奇,《題紅記》,寫得很是嬌豔。
與其說是受沈璟的影響,不如說是受湯顯祖的。
他除了在曲的音律上曾受沈璟的啟示之外,其他都是不滿于璟的。
其實璟的影響:也隻在這一方面。
明末諸作家,我們可以說,直接間接,都是受着顯祖的絕代才華的照耀的。
伯良的《題紅記》為少年時作,系改其祖爐峰的《紅葉記》,為屠隆強序入梓。
他自己不很滿意。
但又述孫如法語,謂湯顯祖令遂昌日,會如法,“謬賞餘《題紅》不置”。
則亦自負不淺。
《題紅》叙于祐、韓夫人紅葉題詩事,今存[13]。
望湖亭 就是沈氏諸子弟,對于詞隐也不盡服從。
沈氏諸子弟,幾無不能曲者。
其侄自晉、自征二人,尤為白眉。
自征有《漁陽三弄》雜劇,乃是追随于徐渭《四聲猿》之後的。
自晉作《南詞新譜》,是糾正、增訂詞隐的《南九宮譜》的。
自晉所作的《翠屏山》、《望湖亭》、《耆英會》三記,尤露才情,迥非詞隐本色一語,所能範圍得住。
蓋也是私淑臨川的作風的。
自晉字伯明,又字長康,号鞠通生。
他在清初尚存,年已七十餘歲。
《南詞新譜》有他丙戌(公元1646年)的凡例,則至少他是活到七十六歲以上的(1571~1646)。
沈自友《鞠通生傳》雲:“海内詞家,旗鼓相當,樹幟而角者,莫若吾家詞隐先生與臨川湯若士先生。
水火既分,相争幾于怒詈。
生蟬緩其間。
錦囊彩筆,随詞隐為東山之遊,雖宗尚家風,著詞斤斤尺蠖,而不廢繩簡,兼妙神情。
甘苦匠心,朱碧應度。
詞珠宛如露合,文冶妙于丹融。
兩先生亦無間言矣。
”這把他的立場寫得很明白。
不僅他如此,明末的諸大家,殆無不是秉用沈譜,而追慕湯詞的。
他的《耆英會》今未見傳本。
《翠屏山》[14]傳唱最盛。
今劇場上俗名“石十回”的,即是此戲。
事本《水浒傳》楊雄、石秀殺潘巧雲的一則。
《望湖亭》[15]叙錢萬選秀才代其表兄顔伯雅去相親,被留結婚,因此錯誤,終得與高氏女成就姻緣事。
此事曾有話本,名《錢秀才錯占鳳凰俦》(見《醒世恒言》卷七,又見《今古奇觀》)此二記皆寫得很隽妙,結構也極為整煉,而曲白的互相映照生趣,莫不虎虎有生氣,尤為前一時代作家們所罕見。
像下面一曲: 雪花飛,攪得我心間碎。
且走向湖邊觑,步難移。
這的吼地寒飙,何處把仙舟滞?隻見高高簇浪堆,高高簇浪堆,又怕層層結水衣,早是白茫茫不見個山兒意。
——《望湖亭》第二十五折 寫顔伯雅于大雪中立在湖邊,等候迎親的船,是很能捉得其焦急不堪的神情的。
同劇《自嗟》(第十折,俗名《照鏡》),尤為劇場上最能惹起哄堂大笑的一幕。
四 和湯、沈同時的戲曲作家們,幾有一時屈指不盡的盛況。
在萬曆的時代,劇場上的新曲如雨後春筍,夏夜繁星似的那麼層出不窮。
呂天成序《曲品》道:“予舞象時即嗜曲,弱冠好填詞。
每入市見傳奇,必挾之歸,笥漸滿。
初欲建一曲藏,上自前輩才人之結撰,下自腐儒教習之攢簇,悉搜共貯,作江海大觀。
既而謂多不勝收。
彼攢簇者收之污吾箧,稍稍散失矣。
”又道:“傳奇侈盛,作者争衡,從無操柄而進退之者。
矧今詞學大明,妍媸畢照,黃鐘瓦缶,不容并陳,白雪巴人,奈何混進。
”在他的《曲品》中,于“不入格者擯不錄”之外,傳奇之數,“亦已富矣”。
可見當時的盛況為如何。
下文僅舉比較重要的若幹作家,略講一下。
其他作品不傳及不甚重要者皆未之及。
《靈寶刀》插圖 林沖持靈寶刀入白虎節堂。
陳與郊字廣野,号玉陽仙史,海甯人。
官太常寺少卿。
著《隅園》、《薠川》、《黃門》諸集。
他自以為搢紳大夫,不屑以詞曲鳴于時,乃托名高漫卿,著《詅癡符》四種。
或稱之為任誕軒,蓋誤以其軒名為著者之名。
那總名為《詅癡符》[16]的四部曲,有改他人之作者,亦有為自己創作者。
一為《靈寶刀》,寫林沖的始末,蓋本于李開先的《寶劍記》。
他自己題記于劇末道:“山東李伯華先生舊稿,重加删潤,凡過曲引尾二百四支,内修者七十四支,撰者一百三十支。
”實等于重作。
惟情節則無變動。
二為《麒麟罽》,寫韓世忠、梁夫人的始末。
他自己說道:“韓王小傳本奇妙,奈譜曲梨園草草,因此上任誕軒中信口嘲。
”則似因不滿意于張四維的《雙烈記》而改作者。
三為《鹦鹉洲》,寫韋臯、玉箫女的始末,蓋亦本于無名氏的《韋臯玉環記》。
四為《櫻桃夢》,則系他的創作。
事本《太平廣記》所載《櫻桃青衣》,蓋為《南柯》、《邯鄲》的另一轉變,惟情節似更婉曲而富于詩意。
這四劇寫得都很有風趣,盡有很秀美的曲文,惜見之者絕少。
張四維所作,今存《雙烈記》[17]一種,尚有《章台柳》及《溪上閑情》(此種似為散曲集)則未見。
四維字治卿,号五山秀才(《曲錄》及《曲品》均作午山),元城人。
嘗和陳所聞以曲相贈答。
(見《南宮詞紀》)《雙烈記》叙韓世忠和梁紅玉事。
雖為陳與郊所不滿,然今見之劇場上者,卻仍為四維之作,而非與郊的改本。
其實《雙烈》也殊明白曉暢,甚能動人。
許自昌字玄祐,吳縣人。
有《樗齋漫錄》十二卷,《詩抄》四卷,《捧腹談》十卷。
他和陳眉公諸人交往,構梅花墅,聚書連屋。
又好刻書,所刻有韓、柳文集及《太平廣記》等。
所作傳奇有《水浒記》、《橘浦記》、《靈犀佩》、《弄珠樓》及《報主記》等,惟《水浒記》流傳最廣。
《水浒記》[18]叙宋江事,皆本《水浒》,惟《惜茶》、《活捉》為添出者。
隻寫到江州劫法場,小聚會為止,沒有一般“《水浒》劇”之非寫到招安不可。
詞曲甚婉麗,結構極完密。
像《劉唐醉酒》等幕,尤精悍有生氣。
《橘浦記》[19]寫柳毅傳書事,而添出不少的枝節。
本于“衆生易度人難度”的前提,而極意地抒寫“負德的小人丘伯義,銜恩的幾個衆生”的幾段情節,或作者有所感而發欤?《靈犀佩》諸作,今俱未見。
郃陽人王異(字無功)也作《弄珠樓》、《靈犀佩》(尚有《百花亭》一種)二劇,不知是否改自昌之作?也許自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