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昆腔的起來
關燈
小
中
大
開葷》,同為最強烈的人間性的号呼,肉對于靈的反抗。
自五十七折以後,寫目連挑經擔和母骨到西天去求佛,大類《西遊記》的故事。
也有白猿保護着他,也有火焰山,也有寒冰池,也有爛沙河,也有脫去凡胎的一幕,多少總受有“西遊”故事的影響。
而青提夫人的遊十殿,也許是要當作實際上的勸懲之資的,故寫得格外的詳細,慘怖。
汪廷讷的《長生》、《同升》二記,也和屠隆的《修文》、《昙花》同樣的荒唐可笑。
《長生記》叙述某人因虔敬呂仙而得子成道事;《同升記》寫三教講道度人事;其中主人翁也皆為汪氏他自己。
廷讷[21]字昌朝,一字無如,自号坐隐先生,無無居士,休甯人,官鹽運使。
有《環翠堂集》。
他在南京,有很幽倩的園林,常集諸名士,宴飲于園中。
(詳見《南宮詞紀》)所作《環翠堂樂府》,據說凡十八種,但今所知所見者,隻有十五種。
《同升》、《長生》外,為《獅吼》、《天書》、《三祝》、《種玉》、《義烈》、《彩舟》、《投桃》、《二閣》、《七國》、《威風》、《飛魚》、《青梅》、《高士》[22]諸記。
其中有寫得很好的,像《獅吼記》,叙述陳季常妻柳氏的奇妒事,便是絕好的一部喜劇。
清人所作《醒世姻緣傳》小說,中有一部分故事,便系剽竊《獅吼》的。
《三祝記》之寫範仲淹微時事;《種玉記》之寫霍中孺事;《義烈記》之寫漢末黨禍事(以張儉為主人翁);《天書記》之寫孫、龐鬥智事,都很不壞。
惟《三祝》的情境,間亦竊之于古戲(即《呂蒙正破窯記》)。
在濃妝淡抹、鬥豔競芳的風尚之中,廷讷諸作,還算是很靈隽自然的。
周晖《續金陵瑣事》雲:“陳所聞工樂府,《濠上齋樂府》外,尚有八種傳奇:《獅吼》、《長生》、《青梅》、《威風》、《同升》、《飛魚》、《彩舟》、《種玉》。
今書坊汪廷讷皆刻為己作。
餘憐陳之苦心,特為拈出。
”此話如可靠,則廷讷的傳奇,大都皆非己作了。
所聞字荩卿,金陵人,曾編刻《南北宮詞紀》。
說廷讷以資買稿,攘為己有,或不能免。
如以《長生》、《同升》諸作,也并作為他人之作,未免過甚其辭;特别《長生記》,似不會是倩他人代作的。
因為,那裡面是充滿了廷讷自己的荒唐的思想。
《義烈記》的一幕 梅鼎祚[23]結束了骈俪派的作風。
骈俪派到了他的《玉合記》[24],也便是登峰造極,無可再進展一步的了。
鼎祚字禹金,宣城人。
棄舉子業,肆力于詩文。
嘗編纂《青泥蓮花記》、《才鬼記》等,甚見其搜輯的淵博。
《玉合》外,并有《長命縷》[25],叙單符郎、邢春娘事。
《玉合》叙述韓翃、章台柳事,幾至無句不對,無語不典。
遂與《玉塊》之“闆”,同傳為口實。
《曲品》雲:“詞調組詩而成,從《玉塊》派來,大有色澤;伯龍極賞之。
恨不守音韻耳。
”從《玉合》以後,骈俪派便趨于絕路。
湯顯祖、沈璟出現于萬曆間,遂把這陳腐笨拙的作風,如狂飚之掃落葉似的,一掃而空。
玉合依然寶色融 梅鼎祚《玉合記》的一幕。
選自明萬曆間刻本《李卓吾評玉合記》 參考書目 一、《曲品》明呂天成編。
有暖紅室刊本,有《重訂曲苑》本。
二、《曲律》明王伯良撰,有明刊本,《讀曲叢刊》本,《曲苑》本。
三、《曲錄》王國維編,有《晨風閣叢書》本,《重訂曲苑》本,《王氏遺書》本。
四、《曲海總目提要》大東書局鉛印本。
五、《六十種曲》明閱世道人編,汲古閣刊本。
六、富春堂、文林閣、繼志齋所刊傳奇不少。
七、《金陵瑣事》明周晖編,有原刊本,同治間刊本。
八、《南宮詞紀》明陳所聞編,有萬曆刊本。
*** [1]梁辰魚見《皇明詞林人物考》卷十一,《列朝詩集》丁集中,《明詩綜》卷五十。
[2]《浣紗記》有《六十種曲》本,富春堂刊本,文林閣刊本,怡雲閣湯海若《批評》本,李卓吾《批評》本。
[3]鄭若庸見《列朝詩集》丁集中,《明詩綜》卷四十九,《明詩紀事》已簽卷二十。
[4]《玉塊記》有《六十種曲》本,富春堂刊本。
[5]張鳳翼見《列朝詩集》丁集,《明詩綜》卷四十五。
[6]《紅拂記》有玩虎軒刊本,富春堂刊本,李卓吾《評》本,陳眉公《評》本,淩氏朱墨刊本,《六十種曲》本 [7]《灌園記》有富春堂刊本,《六十種曲》本。
[8]《虎符記》有富春堂刊本。
[9]《祝發記》有富春堂刊本。
[10]李開先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七,《皇明詞林人物考》卷八。
[11]《寶劍記》有明嘉靖間李氏原刊本(吳興周氏藏)。
[12]見《明史》卷一百八十,《明史稿》卷一百六十七,《列朝詩集》丁集上,《詞林人物考》卷七,《明詩綜》卷四十六。
[13]《鳴鳳記》有《六十種曲》本,有李卓吾《評》本。
[14]《易鞋記》有文林閣刊本;《懷香記》、《明珠記》等有《六十種曲》本;《南西廂》有《西廂六幻》本,《西廂十則》本。
[15]陸采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三。
[16]盧柟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明詩綜》卷四十七。
[17]《想當然》有譚元春《評》本,有石印本。
[18]屠隆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朝詩集》丁集卷六;《明詩綜》卷四十七。
[19]《彩毫記》有《六十種曲》本;《昙花記》有《六十種曲》本,萬曆間天繪閣刊本,臧評朱墨本;《修文記》有萬曆刊本,上海影印本。
[20]《目連救母行孝戲文》有高石山房原刊本;富春堂刊本;同治間翻刻本;上海馬啟新書局石印本。
[21]汪廷讷見《明詩綜》卷六十四。
[22]《獅吼》、《種玉》二記,有《六十種曲》本;其餘皆有環翠堂原刻本。
[23]鼎祚見《列朝詩集》丁集卷十五,《明詩綜》卷六十二。
[24]《玉合記》有富春堂刊本,世德堂刊本,李卓吾《評》本,《六十種曲》本。
[25]《長命縷》有《玉夏齋傳奇十種》本。
自五十七折以後,寫目連挑經擔和母骨到西天去求佛,大類《西遊記》的故事。
也有白猿保護着他,也有火焰山,也有寒冰池,也有爛沙河,也有脫去凡胎的一幕,多少總受有“西遊”故事的影響。
而青提夫人的遊十殿,也許是要當作實際上的勸懲之資的,故寫得格外的詳細,慘怖。
汪廷讷的《長生》、《同升》二記,也和屠隆的《修文》、《昙花》同樣的荒唐可笑。
《長生記》叙述某人因虔敬呂仙而得子成道事;《同升記》寫三教講道度人事;其中主人翁也皆為汪氏他自己。
廷讷[21]字昌朝,一字無如,自号坐隐先生,無無居士,休甯人,官鹽運使。
有《環翠堂集》。
他在南京,有很幽倩的園林,常集諸名士,宴飲于園中。
(詳見《南宮詞紀》)所作《環翠堂樂府》,據說凡十八種,但今所知所見者,隻有十五種。
《同升》、《長生》外,為《獅吼》、《天書》、《三祝》、《種玉》、《義烈》、《彩舟》、《投桃》、《二閣》、《七國》、《威風》、《飛魚》、《青梅》、《高士》[22]諸記。
其中有寫得很好的,像《獅吼記》,叙述陳季常妻柳氏的奇妒事,便是絕好的一部喜劇。
清人所作《醒世姻緣傳》小說,中有一部分故事,便系剽竊《獅吼》的。
《三祝記》之寫範仲淹微時事;《種玉記》之寫霍中孺事;《義烈記》之寫漢末黨禍事(以張儉為主人翁);《天書記》之寫孫、龐鬥智事,都很不壞。
惟《三祝》的情境,間亦竊之于古戲(即《呂蒙正破窯記》)。
在濃妝淡抹、鬥豔競芳的風尚之中,廷讷諸作,還算是很靈隽自然的。
周晖《續金陵瑣事》雲:“陳所聞工樂府,《濠上齋樂府》外,尚有八種傳奇:《獅吼》、《長生》、《青梅》、《威風》、《同升》、《飛魚》、《彩舟》、《種玉》。
今書坊汪廷讷皆刻為己作。
餘憐陳之苦心,特為拈出。
”此話如可靠,則廷讷的傳奇,大都皆非己作了。
所聞字荩卿,金陵人,曾編刻《南北宮詞紀》。
說廷讷以資買稿,攘為己有,或不能免。
如以《長生》、《同升》諸作,也并作為他人之作,未免過甚其辭;特别《長生記》,似不會是倩他人代作的。
因為,那裡面是充滿了廷讷自己的荒唐的思想。
《義烈記》的一幕 梅鼎祚[23]結束了骈俪派的作風。
骈俪派到了他的《玉合記》[24],也便是登峰造極,無可再進展一步的了。
鼎祚字禹金,宣城人。
棄舉子業,肆力于詩文。
嘗編纂《青泥蓮花記》、《才鬼記》等,甚見其搜輯的淵博。
《玉合》外,并有《長命縷》[25],叙單符郎、邢春娘事。
《玉合》叙述韓翃、章台柳事,幾至無句不對,無語不典。
遂與《玉塊》之“闆”,同傳為口實。
《曲品》雲:“詞調組詩而成,從《玉塊》派來,大有色澤;伯龍極賞之。
恨不守音韻耳。
”從《玉合》以後,骈俪派便趨于絕路。
湯顯祖、沈璟出現于萬曆間,遂把這陳腐笨拙的作風,如狂飚之掃落葉似的,一掃而空。
玉合依然寶色融 梅鼎祚《玉合記》的一幕。
選自明萬曆間刻本《李卓吾評玉合記》 參考書目 一、《曲品》明呂天成編。
有暖紅室刊本,有《重訂曲苑》本。
二、《曲律》明王伯良撰,有明刊本,《讀曲叢刊》本,《曲苑》本。
三、《曲錄》王國維編,有《晨風閣叢書》本,《重訂曲苑》本,《王氏遺書》本。
四、《曲海總目提要》大東書局鉛印本。
五、《六十種曲》明閱世道人編,汲古閣刊本。
六、富春堂、文林閣、繼志齋所刊傳奇不少。
七、《金陵瑣事》明周晖編,有原刊本,同治間刊本。
八、《南宮詞紀》明陳所聞編,有萬曆刊本。
*** [1]梁辰魚見《皇明詞林人物考》卷十一,《列朝詩集》丁集中,《明詩綜》卷五十。
[2]《浣紗記》有《六十種曲》本,富春堂刊本,文林閣刊本,怡雲閣湯海若《批評》本,李卓吾《批評》本。
[3]鄭若庸見《列朝詩集》丁集中,《明詩綜》卷四十九,《明詩紀事》已簽卷二十。
[4]《玉塊記》有《六十種曲》本,富春堂刊本。
[5]張鳳翼見《列朝詩集》丁集,《明詩綜》卷四十五。
[6]《紅拂記》有玩虎軒刊本,富春堂刊本,李卓吾《評》本,陳眉公《評》本,淩氏朱墨刊本,《六十種曲》本 [7]《灌園記》有富春堂刊本,《六十種曲》本。
[8]《虎符記》有富春堂刊本。
[9]《祝發記》有富春堂刊本。
[10]李開先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七,《皇明詞林人物考》卷八。
[11]《寶劍記》有明嘉靖間李氏原刊本(吳興周氏藏)。
[12]見《明史》卷一百八十,《明史稿》卷一百六十七,《列朝詩集》丁集上,《詞林人物考》卷七,《明詩綜》卷四十六。
[13]《鳴鳳記》有《六十種曲》本,有李卓吾《評》本。
[14]《易鞋記》有文林閣刊本;《懷香記》、《明珠記》等有《六十種曲》本;《南西廂》有《西廂六幻》本,《西廂十則》本。
[15]陸采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三。
[16]盧柟見《列朝詩集》丁集卷五。
《明詩綜》卷四十七。
[17]《想當然》有譚元春《評》本,有石印本。
[18]屠隆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朝詩集》丁集卷六;《明詩綜》卷四十七。
[19]《彩毫記》有《六十種曲》本;《昙花記》有《六十種曲》本,萬曆間天繪閣刊本,臧評朱墨本;《修文記》有萬曆刊本,上海影印本。
[20]《目連救母行孝戲文》有高石山房原刊本;富春堂刊本;同治間翻刻本;上海馬啟新書局石印本。
[21]汪廷讷見《明詩綜》卷六十四。
[22]《獅吼》、《種玉》二記,有《六十種曲》本;其餘皆有環翠堂原刻本。
[23]鼎祚見《列朝詩集》丁集卷十五,《明詩綜》卷六十二。
[24]《玉合記》有富春堂刊本,世德堂刊本,李卓吾《評》本,《六十種曲》本。
[25]《長命縷》有《玉夏齋傳奇十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