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昆腔的起來
關燈
小
中
大
王世貞作。
世貞[12]字元美,号鳳洲,又号弇州山人,太倉人。
嘉靖進士。
以父忬因事為嚴嵩所殺,棄官歸。
嵩敗後,隆慶初乃伏阙訟父冤。
後累官刑部尚書。
始與李攀龍狎主文盟。
為後七子之中心。
攀龍死,世貞獨霸文壇者近二十年。
所作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及《鳴鳳記》[13]傳奇等。
或以為《鳴鳳記》系他門客所作,疑不能明。
此記也多排偶之句,描景寫情,往往未能宛曲或深刻。
所述似以楊繼盛為中心,又似以鄒應龍為中心。
頭緒紛煩,各可成篇。
分則成為獨立的幾段,合則僅可勉強成為一劇耳。
實則其中心乃為某事,并非某人。
像這種的政治劇,在當時殊少見。
傳奇寫慣了的是兒女英雄,悲歡離合,至于用來寫國家大事,政治消息,則《鳴鳳》實為嚆矢。
以後《桃花扇》、《芝龛記》、《虎口餘生》等等似皆像繼之而起者。
《鳴鳳記》的概略,可于第一出《家門》大意中見之: 〔滿庭芳〕元宰夏言,督臣曾銑,遭讒竟至典刑。
嚴嵩專政,誤國更欺君。
父子盜權濟惡,招朋黨濁亂朝廷。
楊繼盛剖心谏诤,夫婦喪幽冥。
忠良各貶斥,其間節義并著芳名。
鄒應龍抗疏感悟君心,林潤複巡江右,同戮力激濁揚清。
誅元惡,芟夷黨羽,四海慶升平。
所謂《鳴鳳記》,大約便是取義于“朝陽丹鳳一齊鳴”的吧。
其中如《嚴嵩慶壽》(第四出)、《燈前修本》(第十四出)、《夫婦死節》(第十六出)等,評者皆公認為全劇中最好的地方。
但《慶壽》的一出較之《綠野仙蹤》(小說)所寫的同一的題材,其深入與逼真似尤遠為不及。
《修本》的一出似甚用力,但也未能十分地寫出楊繼盛的雄烈的情懷來。
其最大的缺點,則為所寫的前後八谏臣,其面目都無甚懸殊,其行蹤也大相類似,頗給我們以雷同之感。
陸采的出現,約與梁辰魚為同時。
他的作劇時代,在嘉靖中。
他所作凡四劇,《易鞋記》、《懷香記》、《南西廂》及《明珠記》[14]。
《易鞋記》叙述程钜夫與其妻離合事。
钜大被擄為奴,其主以一宦家女妻之。
女屢勸钜夫逃去。
他疑其僞,訴之主人。
主人笞其妻,後更賣之。
钜夫乃知妻之真意。
遂逃去,終為巨卿。
事見陶宗儀《辍耕錄》。
采寫此,也殊動人。
《懷香記》叙述賈谧女偷香私贈給韓壽事。
《明珠記》叙述王仙客、劉無雙的離合事。
《南西廂記》則為不滿意于李日華的“鬥膽翻詞”而重寫者。
《明珠記》在其間最為有名,系他少年時所作。
錢謙益雲:“年十九,作《王仙客無雙傳奇》,子餘(采兄粲)助成之。
”因此,頗有謂《明珠》乃陸粲所作而托名于采者。
但采自己嘗說道:“曾詠《明珠》掌上輕,又将文思寫莺莺。
”是《明珠》之非粲作可知。
《明珠》頗圓瑩可愛,故得盛傳。
但《南西廂》則殊令人對之有“江郎才盡”之感。
他雖然看不起日華的剽竊,而他的成就也很有限。
他嘗很自負地說道:“試看吳機新織錦,别生花樣天然;從今南北并流傳,引他嬌女蕩,惹得老夫癫。
”其實,并不值得如何地贊賞,而說白尤為鄙野不堪,大有佛頭着糞之譏。
采[15]字天池,自号清癡叟,長洲人。
同時有盧柟[16]者,字次楩,一字子木,大名浚縣人。
好使酒罵座,被捕入獄幾死。
曾作《想當然》傳奇[17],叙劉一春遇合雙美事,但《劇說》引《書影》,則以為實邗江王漢恭作,托柟名。
(《醒世恒言》卷二十九《盧太學詩酒傲公侯》,即寫柟冤獄事。
) 《明珠記》插圖 陸采所作諸劇中最為有名的一部。
屠隆[18]代表了一個思想荒唐淩亂的時代;那便是隆、萬間的幾十年。
這時代升平稍久,人習苟安,社會上經濟力比較的富裕。
言大而誇的文人學士們盡有投靠到一般社會,以賣文為活的可能。
于是許多的“布衣學士”、“山中宰相”乃至退職投閑的小官僚們,都可以用他們的“文名”做幌子,過着很優裕的生活。
王百穀、陳眉公、張伯起都是這一流人。
而屠隆也便在其間雄據着一席。
因為生活的蕭逸自由,便漸漸地淪落到種種享樂與空想的追求。
方士式的三教合一與長生不老的思想,因而形成了當時的一個特色。
也真有荒唐的方士們應運而生,肆其欺詐。
隆便是被詐的一人,也便是足以代表這些荒唐的文士們的一人。
隆字長卿,又字緯真,号赤水,官至禮部主事。
俞顯卿上疏讦之。
遂罷歸。
歸益自放。
縱情詩酒,好賓客,賣文為活。
詩文率不經意,一揮數紙。
所作傳奇有《彩毫》、《昙花》、《修文》三記[19]。
《彩毫記》叙李白事,選事不精,文複闆滞,似更下于《浣紗》。
《昙花記》叙述木清泰好道,棄家外遊,遇僧、道二人點化之。
曆試諸苦,并遊地府、天堂。
其夫人亦慕道修行。
清泰歸,乃轉試她。
後阖門飛升。
這是一本荒唐的已入魔道之作。
或謂木清泰即指其好友西甯侯宋世恩;也許便是迎合世恩之意而作的。
《修文記》叙述蒙曜一家修道成仙事。
(《曲海總目提要》及《小說考證》皆以為系叙李長吉事,大誤,蓋緣未見原書。
)曜即是隆自己。
其妻,其二子,其夭逝之女與子媳,并皆捉入戲中。
即其仇俞顯卿,其友孫榮祖(即愚弄隆學仙者)亦并皆寫入。
可說是一部幻想的戲曲體的自叙傳。
其女湘靈死後,修文天上,全家皆賴以超拔。
其仇俞顯卿,則被囚地獄,乃賴蒙曜的忠恕而亦得超脫鬼趣。
在思想的荒唐空幻和想象的奔馳自如上,隆的《修文》、《昙花》都可以說是空前的。
惟曲白則多食古不化之語,并不能顯出什麼生動靈活的氣韻來。
《修文記》的一幕 《目連救母行孝戲文》插圖 偉大的宗教劇《目連救母行孝戲文》[20]也出現于此時,卻較《修文》、《昙花》更為重要,更為宏偉。
《修文》、《昙花》有些自欺欺人,近于兒戲,《目連救母》卻出之以宗教的熱忱,充滿了懇摯的殉教的高貴的精神。
此戲文似當是實際上的宗教之應用劇。
至今安徽等地,尚于中元節前後,演唱目連劇七日或十日,以祓除不祥或驅除惡鬼。
此戲文的編者為鄭之珍,新安人,自号高石山房主人。
全戲凡一百折,乃是空前的浩瀚的東西。
其中插入的幾個短故事,像《尼姑下山》(即後來《思凡》之所本),和《勸姐
世貞[12]字元美,号鳳洲,又号弇州山人,太倉人。
嘉靖進士。
以父忬因事為嚴嵩所殺,棄官歸。
嵩敗後,隆慶初乃伏阙訟父冤。
後累官刑部尚書。
始與李攀龍狎主文盟。
為後七子之中心。
攀龍死,世貞獨霸文壇者近二十年。
所作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及《鳴鳳記》[13]傳奇等。
或以為《鳴鳳記》系他門客所作,疑不能明。
此記也多排偶之句,描景寫情,往往未能宛曲或深刻。
所述似以楊繼盛為中心,又似以鄒應龍為中心。
頭緒紛煩,各可成篇。
分則成為獨立的幾段,合則僅可勉強成為一劇耳。
實則其中心乃為某事,并非某人。
像這種的政治劇,在當時殊少見。
傳奇寫慣了的是兒女英雄,悲歡離合,至于用來寫國家大事,政治消息,則《鳴鳳》實為嚆矢。
以後《桃花扇》、《芝龛記》、《虎口餘生》等等似皆像繼之而起者。
《鳴鳳記》的概略,可于第一出《家門》大意中見之: 〔滿庭芳〕元宰夏言,督臣曾銑,遭讒竟至典刑。
嚴嵩專政,誤國更欺君。
父子盜權濟惡,招朋黨濁亂朝廷。
楊繼盛剖心谏诤,夫婦喪幽冥。
忠良各貶斥,其間節義并著芳名。
鄒應龍抗疏感悟君心,林潤複巡江右,同戮力激濁揚清。
誅元惡,芟夷黨羽,四海慶升平。
所謂《鳴鳳記》,大約便是取義于“朝陽丹鳳一齊鳴”的吧。
其中如《嚴嵩慶壽》(第四出)、《燈前修本》(第十四出)、《夫婦死節》(第十六出)等,評者皆公認為全劇中最好的地方。
但《慶壽》的一出較之《綠野仙蹤》(小說)所寫的同一的題材,其深入與逼真似尤遠為不及。
《修本》的一出似甚用力,但也未能十分地寫出楊繼盛的雄烈的情懷來。
其最大的缺點,則為所寫的前後八谏臣,其面目都無甚懸殊,其行蹤也大相類似,頗給我們以雷同之感。
陸采的出現,約與梁辰魚為同時。
他的作劇時代,在嘉靖中。
他所作凡四劇,《易鞋記》、《懷香記》、《南西廂》及《明珠記》[14]。
《易鞋記》叙述程钜夫與其妻離合事。
钜大被擄為奴,其主以一宦家女妻之。
女屢勸钜夫逃去。
他疑其僞,訴之主人。
主人笞其妻,後更賣之。
钜夫乃知妻之真意。
遂逃去,終為巨卿。
事見陶宗儀《辍耕錄》。
采寫此,也殊動人。
《懷香記》叙述賈谧女偷香私贈給韓壽事。
《明珠記》叙述王仙客、劉無雙的離合事。
《南西廂記》則為不滿意于李日華的“鬥膽翻詞”而重寫者。
《明珠記》在其間最為有名,系他少年時所作。
錢謙益雲:“年十九,作《王仙客無雙傳奇》,子餘(采兄粲)助成之。
”因此,頗有謂《明珠》乃陸粲所作而托名于采者。
但采自己嘗說道:“曾詠《明珠》掌上輕,又将文思寫莺莺。
”是《明珠》之非粲作可知。
《明珠》頗圓瑩可愛,故得盛傳。
但《南西廂》則殊令人對之有“江郎才盡”之感。
他雖然看不起日華的剽竊,而他的成就也很有限。
他嘗很自負地說道:“試看吳機新織錦,别生花樣天然;從今南北并流傳,引他嬌女蕩,惹得老夫癫。
”其實,并不值得如何地贊賞,而說白尤為鄙野不堪,大有佛頭着糞之譏。
采[15]字天池,自号清癡叟,長洲人。
同時有盧柟[16]者,字次楩,一字子木,大名浚縣人。
好使酒罵座,被捕入獄幾死。
曾作《想當然》傳奇[17],叙劉一春遇合雙美事,但《劇說》引《書影》,則以為實邗江王漢恭作,托柟名。
(《醒世恒言》卷二十九《盧太學詩酒傲公侯》,即寫柟冤獄事。
) 《明珠記》插圖 陸采所作諸劇中最為有名的一部。
屠隆[18]代表了一個思想荒唐淩亂的時代;那便是隆、萬間的幾十年。
這時代升平稍久,人習苟安,社會上經濟力比較的富裕。
言大而誇的文人學士們盡有投靠到一般社會,以賣文為活的可能。
于是許多的“布衣學士”、“山中宰相”乃至退職投閑的小官僚們,都可以用他們的“文名”做幌子,過着很優裕的生活。
王百穀、陳眉公、張伯起都是這一流人。
而屠隆也便在其間雄據着一席。
因為生活的蕭逸自由,便漸漸地淪落到種種享樂與空想的追求。
方士式的三教合一與長生不老的思想,因而形成了當時的一個特色。
也真有荒唐的方士們應運而生,肆其欺詐。
隆便是被詐的一人,也便是足以代表這些荒唐的文士們的一人。
隆字長卿,又字緯真,号赤水,官至禮部主事。
俞顯卿上疏讦之。
遂罷歸。
歸益自放。
縱情詩酒,好賓客,賣文為活。
詩文率不經意,一揮數紙。
所作傳奇有《彩毫》、《昙花》、《修文》三記[19]。
《彩毫記》叙李白事,選事不精,文複闆滞,似更下于《浣紗》。
《昙花記》叙述木清泰好道,棄家外遊,遇僧、道二人點化之。
曆試諸苦,并遊地府、天堂。
其夫人亦慕道修行。
清泰歸,乃轉試她。
後阖門飛升。
這是一本荒唐的已入魔道之作。
或謂木清泰即指其好友西甯侯宋世恩;也許便是迎合世恩之意而作的。
《修文記》叙述蒙曜一家修道成仙事。
(《曲海總目提要》及《小說考證》皆以為系叙李長吉事,大誤,蓋緣未見原書。
)曜即是隆自己。
其妻,其二子,其夭逝之女與子媳,并皆捉入戲中。
即其仇俞顯卿,其友孫榮祖(即愚弄隆學仙者)亦并皆寫入。
可說是一部幻想的戲曲體的自叙傳。
其女湘靈死後,修文天上,全家皆賴以超拔。
其仇俞顯卿,則被囚地獄,乃賴蒙曜的忠恕而亦得超脫鬼趣。
在思想的荒唐空幻和想象的奔馳自如上,隆的《修文》、《昙花》都可以說是空前的。
惟曲白則多食古不化之語,并不能顯出什麼生動靈活的氣韻來。
《修文記》的一幕 《目連救母行孝戲文》插圖 偉大的宗教劇《目連救母行孝戲文》[20]也出現于此時,卻較《修文》、《昙花》更為重要,更為宏偉。
《修文》、《昙花》有些自欺欺人,近于兒戲,《目連救母》卻出之以宗教的熱忱,充滿了懇摯的殉教的高貴的精神。
此戲文似當是實際上的宗教之應用劇。
至今安徽等地,尚于中元節前後,演唱目連劇七日或十日,以祓除不祥或驅除惡鬼。
此戲文的編者為鄭之珍,新安人,自号高石山房主人。
全戲凡一百折,乃是空前的浩瀚的東西。
其中插入的幾個短故事,像《尼姑下山》(即後來《思凡》之所本),和《勸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