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昆腔的起來

關燈
括于他所著的《大節記》中,決不會再寫一部《五福記》的。

     張鳳翼[5]字伯起,号靈虛,江蘇長洲人,與弟獻翼、燕翼,并有才名,号“三張”。

    嘉靖四十三年舉人。

    會試,不第。

    晚年以鬻書自給。

    沈瓒《近事叢殘》雲:“張孝廉伯起,文學品格,獨邁時流,而以詩文字翰交結貴人為恥。

    乃榜其門曰:‘本宅紙筆缺乏。

    凡有以扇求楷書滿面者銀一錢,行書八句者三分;特撰壽詩壽文,每軸各若幹。

    ’人争求之。

    自庚辰至今,三十年不改。

    ”他還受了總兵李應祥的厚禮而為之作《平播記》。

    《曲品》雲:“伯起衰年倦筆,粗具事情,太覺單薄,似受債師金錢,聊塞白雲耳。

    ”是他連戲曲也是肯出賣的。

    他于《平播記》外,所作戲曲更有《紅拂記》、《祝發記》、《竊符記》、《灌園記》、《虎符記》、《扊廖記》六種,合稱“陽春六集”。

    今惟《竊符記》未見全本,《扊廖》、《平播記》已佚,餘四種幸皆得讀。

     張鳳翼 選自清道光間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 《紅拂記》[6]為鳳翼少年時作。

    尤侗謂系他“新婚一月中之所為”。

    流行最廣。

    叙李靖、紅拂妓事,全本杜光庭《虬髯客傳》而略加增飾。

    他名虬髯客為張仲堅。

    最後言仲堅浮海為扶餘國王後,并助唐征高麗。

    其中并雜以樂昌公主分鏡事。

    徐複祚謂:“惜其增出徐德言合鏡一段,遂有兩家門,頭腦太多。

    ”《灌園記》[7]本于《史記·田敬仲世家》,叙樂毅伐齊,殺齊王。

    齊世子法章,改名王立,逃亡于民間,為太史敫的灌園仆。

    敫女君後見而愛之,贈以寒衣。

    後二人的秘密暴露,法章殊受窘。

    恰好田單複齊,迎立法章為王。

    他遂納君後為妃,并以君後侍女朝英,嫁給田單為夫人。

    馮夢龍嘗改之為《新灌園》,其序道:“父死人手,身為人奴,汲汲以得一婦人為事,非有心肝者所為。

    伯起先生雲:我率我兒試玉峰,舟中無聊,率爾弄筆,遂不暇緻詳。

    誠然,誠然!” 《虎符記》[8]叙明初花雲抗戰于太平事。

    雲為朱元璋守太平。

    陳友諒攻之。

    城陷,雲被囚,不屈。

    被送于武昌,雙眼因之而盲。

    妻郜氏投江,遇其弟救之。

    妾孫氏保孤而逃到金陵。

    中經若幹困苦,方始出險。

    及其子成人,乃為父報仇,攻下武昌,合家團圓,而雲目疾亦愈。

    雲不屈而死,是事實,但傳奇每重團圓,所以成了這樣的結局。

    這劇是鳳翼所寫者中最激昂慷慨的一本,寫花雲殊虎虎有生氣,頗像《雙忠記》。

     紅拂記 此劇為鳳翼少年時作,流行最廣。

     《祝發記》[9]本于《南史·徐摛傳》、《陳書·徐摛傳》,叙摛子孝克孝親事。

    這劇是伯起在萬曆十四年,因母八旬壽誕而作的。

    孝克當侯景亂時,家無餘糧。

    為救母饑,乃鬻妻以易米。

    母知之,大怒。

    恰孝克遇達摩大師,遂從之祝發,改名法整。

    後王僧辯起兵讨侯景,達摩乘葦渡江,見僧辯,以法整為托。

    而僧辯見到法整,卻原是他的舊友孝克。

    遂勸他還俗為官。

    而其妻臧氏也守貞不二,終于團圓。

    其中《達摩渡江》及孝克祝發的幾段,至今傳唱猶盛。

     鳳翼所作,其作風和若庸是很相同的,每好以典雅的文句,堆砌于曲文中,像《祝發記》第十七折: 〔二郎神〕(旦唱)時乖蹇,少不得取義合生難苟免。

    信熊掌和魚怎得兼!便有龍肝鳳髓,也隻合齧雪餐氈。

    這麟脯駝峰堆滿案,總則是卧薪嘗膽。

    轉憶我舊齑鹽,怎教人努力加餐。

     陳氏命子祝發 《祝發記》的一幕,徐母知兒媳被賣,大怒,令孝克祝發出家。

     隻說到吃一頓飯,卻用上了那麼多的典故進去!到了梅禹金的《玉合記》便無句不對,無語無典的了。

     四 較辰魚較前,和若庸同輩者有山東李開先,也以能劇曲活動于文壇上。

    開先和王九思為友,嘗相唱和。

    他[10]字伯華,号中麓,章丘人。

    家富藏書,尤富于詞曲,有“詞山曲海”之稱。

    所作散曲頗多。

    傳奇有《寶劍記》、《登壇記》二種。

    王世貞《藝苑卮言》謂:“伯華所為南劇《寶劍》、《登壇記》,亦是改其鄉先輩之作。

    二記餘見之,尚在《拜月》、《荊钗》之下耳。

    ”《曲錄》所載别有《斷發記》而無《登壇記》。

    蓋誤以《曲品》所載無名氏的《斷發記》為李氏之作。

    《寶劍記》最有名。

    萬曆間,曾有陳與郊等幾個人将它改作過。

    《登壇記》今未之見,或系叙韓信滅楚事。

    《寶劍記》[11]所叙者,為林沖被迫上梁山及終于受招安的經過。

    其事實完全本之于《水浒傳》。

    惟以錦兒代死,林沖夫婦終于團圓的結局,易去沖妻張氏殉難的不幸的悲劇耳。

    《水浒傳》叙林沖事,頗虎虎有生氣,特别是野豬林及《風雪山神廟》的幾段。

    此記于野豬林則匆匆叙過,于《風雪山神廟》一段,則竟不提及;于林沖得了管草廠的差缺後,即直接陸謙的焚燒草廠。

    此等處似皆不及《水浒傳》。

    惟《夜奔》一出,寫林沖逃難上梁山時的心理,較有精彩。

    今劇場上常演者亦僅此一折耳。

     〔駐馬聽〕良夜迢迢,良夜迢迢,投宿休将門戶敲。

    遙瞻殘月,暗度重關,我急走荒郊。

    身輕不憚路迢遙,心忙又恐人驚覺。

    唬得俺魄散魂消,紅塵中誤了俺五陵年少。

     〔雁兒落帶得勝令〕望家鄉去路遙,想母妻将誰靠!俺這裡吉兇未可知,他那裡生死應難料。

    呀,唬得俺汗津津身上似湯澆,急煎煎心内似火燒。

    幼妻室今何在?老萱堂空喪了。

    劬勞,父母的恩難報,悲号,歎英雄氣怎消!英雄的氣怎消! 〔沽美酒帶太平令〕懷揣着雪刃刀,懷揣着雪刃刀。

    行一步哭号咷,急走羊腸去路遙。

    怎能勾明星下照?昏慘慘雲迷霧罩,疏喇喇風吹葉落。

    聽山林聲聲虎嘯,繞溪澗哀哀猿叫。

    俺呵,唬得我魂飄膽消,心驚路遙。

    呀!百忙裡走不出山前古道。

    〔收江南〕呀,又隻見烏鴉陣陣起松梢,聽數聲殘角斷漁樵。

    忙投村店伴寂寥。

    想親帏夢杳,想親帏夢杳,空随風雨度良宵。

     劇中更插入花和尚做新娘,黑旋風喬坐衙二段,也與本傳毫無關系。

    如将此作放在寫類似的題材的《水浒記》、《義俠記》及《翠屏山》之列,似頗有遜色。

    蓋伯華北人,其寫南劇,自不會當行出色。

     王世貞 清道光間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 又有《鳴鳳記》,盛傳于萬曆間,相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