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批評文學的進展

關燈
動。

    以後,“後七子”的運動,公安、竟陵二派的興起,差不多也都是受其撥動的。

    夢陽字獻吉,慶陽人。

    弘治進士。

    官戶部郎中。

    曾因事下獄二次。

    劉瑾被殺,他才起故官,出為江西提學副使。

    又以為宸濠作陽春書院記,削籍。

    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徐祯卿[12]為維持空同主張的一人。

    他的《談藝錄》[13]幾是何、李派僞拟古運動的批評的代表作。

    他的批評,隻論漢、魏,六朝且不屑及,何論唐、宋!他道:“魏詩門戶也,漢詩,堂奧也。

    入戶升堂,固其機也。

    ……故繩漢之武,其流也猶至于魏,宗晉之體,其弊也不可以悉矣。

    ”他們是那麼樣的迷戀于古!總之,愈古是愈好的。

    而這樣拟古的結果,遂寫出了許多貌若古拙的詩文來。

    有時簡直是有意的做作。

    好像仿古的器物似的,遠看似真,近矚卻知是冒牌的東西。

    這影響幾籠罩了百年!祯卿字昌谷,吳人。

    弘治進士。

    官國子博士。

    有《迪功集》六卷。

     徐祯卿《談藝錄》書影 同時有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官至吏部侍郎。

    作《餘冬詩話》[14],宗李東陽之說。

    都穆字元敬,吳人,官至禮部郎中。

    作《南濠詩話》[15]。

    安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官都給事中,有《頤山詩話》[16],其論詩也以嚴羽為主。

    又有遊潛字用之,豐城人,官賓州知府。

    有《夢蕉詩話》[17],頗宗溫、李晚唐之作。

    他們都是不和空同、大複(何景明)同道的;然何、李的影響遍天下。

    他們的呼号卻是很少人聽得見的,所以和之者也終沒有和何、李者之多。

    他們是不足以和何、李争批評家的論壇的主座的。

    又同時,韓邦奇作其弟邦靖行狀,有“恨不得才如司馬子長、關漢卿者以傳之”語,大為世人所非笑。

    但敢以漢卿和子長并舉,他實是第一人!可惜他的批評主張,我們已不能仔細地知道。

     參考書目 一、《曆代詩話》清何文煥編,有原刊本,有石印本。

     二、《曆代詩話續編》丁福保編,有醫學書局印本。

     三、《學海類編》清曹溶編,有活字印本,有商務印書館石印本。

     四、《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原刊本,廣東刊本,石印本。

     五、《元史》明宋濂等編,有明刊本,清刊《二十四史》本。

     六、《明史》清張照等編,有原刊本,有石印本。

     七、《文學津梁》有正書局石印本。

     *** [1]陳秀民《東坡文談錄》及《東坡詩話》有《學海類編》本。

     [2]陳繹曾見《元史》卷一百九十。

     [3]《文說》有《四庫全書》本,有活字版本,有《文學津梁》本。

     [4]王構見《元史》卷一百六十四。

     [5]《修辭鑒衡》有《四庫全書》本,有《文學津梁》本,有《指海》本。

     [6]楊載的《詩法家數》有《曆代詩話》本。

     [7]範梈的《木天禁語》及《詩學禁脔》均有《曆代詩話》本。

    《木天禁語》又有《學海類編》本。

     [8]《歸田詩話》有明刊本,《曆代詩話續編》本,《知不足齋叢書》本,《龍威秘書》本。

     [9]李東陽見《明史》卷一百八十一。

     [10]《懷麓堂詩話》有《知不足齋叢書》本,有《曆代詩話續編》本。

     [11]李夢陽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12]徐祯卿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13]《談藝錄》有《學海類編》本,《曆代詩話》本。

    又附明刊本《迪功集》後。

     [14]《餘冬詩話》有《學海類編》本。

     [15]《南濠詩話》有《知不足齋叢書》本,《曆代詩話續編》本,南宋嚴羽之論。

     [16]《頤山詩話》有《四庫全書》本。

     [17]《夢蕉詩話》有《學海類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