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散曲的進展
關燈
小
中
大
逢,淡月籠煙,人在廣寒宮。
後人所追模的便是這一類的绮膩而典雅之作。
但他也時有很露骨、很淺顯的東西,像《鎖南枝》(《詠所見》): 雕闌畔,曲徑邊,相逢他猛然丢一眼。
教我口兒不能言,腿兒撲地軟。
他回身去,一道煙。
謝得臘梅枝把他來抓個轉。
那樣天真而漂亮的東西,卻便沒有人去模仿了。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的三人,在弘、正間也皆以南曲著名,唐寅尤為白眉[13]。
他們都是吳人,又皆相友善。
寅北曲未必當行出色,南曲則顯露着很超絕的天才。
他的《黃莺兒》(《閨思》)數首最有名: 細雨濕薔薇,畫梁間燕子歸,春愁似海深無底。
天涯馬蹄,燈前翠眉,馬前芳草燈前淚。
夢魂飛雲山萬裡,不辨路東西。
祝允明 清道光間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 祝允明[14]字希哲。
号枝山,又号枝指生(1460~1526)。
嘗為廣中邑令,歸裝載可千金,不二年都盡。
好負逋責,出則群萃而诃谇者至接踵。
竟不顧去。
嘗賦《金落索》(《四景》),為時脍炙: 東風轉歲華,院院燒燈罷。
陌上清明,細雨紛紛下。
天涯蕩子,心盡思家。
隻見人歸不見他!合歡未久難抛舍,追悔從前一念差。
傷情處,恹恹獨坐小窗紗。
隻見片片桃花,陣陣楊花,飛過了秋千架。
以那麼陳腐的題目,寫出那麼隽妙的“好詞”,實在不是容易的事,難怪當時的許多少年們都發狂似地追随于他之後。
文征明名璧[15],以字行。
原籍衡山。
他的畫最有名。
在翰林時,每為同官者所窘,他們昌言于衆道:“我衙門中不是畫院,乃容畫匠處此耶?”惟陳石亭等數人,和他相得甚歡(1470~1559)。
他所作曲,不多見:像《山坡羊》(《秋興》):“遠澗風鳴寒漱,落木天空平岫”,也很清秀。
李日華的《南西廂記》大為人所诟病,但他的散曲卻是很清麗可愛的。
他的《玉芙蓉》(《情》):“殘紅水上飄,青杏枝頭小”最有名。
像《六犯清音》(《宮怨》):“含情獨倚小闌前;怎禁得纖腰瘦怯愁如海,怎禁得淑景舒遲晝似年”之類,也都還很穩貼。
常倫、康海、王九思的幾位北曲作家,也間作南詞。
在他們的時候,南曲是正擡起頭要和北曲争奪曲壇的王座的當兒。
到嘉、隆的時代,便是南曲的霸權已定的時期了。
常倫的南曲,依然和他的北曲似的那麼豪邁;像《山坡羊》(《閑情》):“二十番春秋冬夏,數十場酸鹹甜辣,些娘世事,海樣胸襟大”;“山和水,水和山,厮環厮辏。
醉而醒,醒而醉,閑拖閑逗。
無邊光景,天付與咱情受。
”在南曲裡實在是很可詫怪的一種闖入的情調。
對山和碧山的南曲,卻和時人的作風無大差異,像對山的《山坡羊·四時行樂》:“關情白雲零露,驚心落霞孤鹜,碧天暗裡秋光度。
……狂圖功名已自誣,江湖從今好共娛。
”所不同者,惟北人的疏狂之态未盡除耳。
《吳騷集》書影 這個南曲的總集乃是專集南散曲的最早的一部書,有明萬曆刻本。
參考書目 一、《盛世新聲》十二卷明無名氏編;有正德間刊本(吳興周氏藏),有萬曆間翻刊本(故宮博物院藏)。
二、《詞林摘豔》十卷明張祿編,有嘉靖間張氏原刊本,有萬曆間(?)徽藩翻刻本(均長洲吳氏藏),有萬曆間北方刊大字本(故宮博物院藏)。
三、《雍熙樂府》二十卷明郭勳編,有嘉靖間原刊本。
四、《雍熙樂府》十三卷明海西廣氏編,有原刊本《四庫全書》所收,即此本。
蓋當時未見郭勳本也。
五、《新編南九宮詞》明三徑草堂編,有隆、萬間原刊本,有長樂鄭氏影印本。
六、《北宮詞紀》六卷、《南宮詞紀》六卷明陳所聞編,有萬曆間原刊本。
七、《吳騷集》四卷明王稚登選,有萬曆間刊本(清華圖書館藏)。
八、《南詞韻選》十九卷明沈璟選,有萬曆間刊本(長洲吳氏藏)。
九、《樂府群珠》四卷明無名氏編,有傳抄本(北京圖書館藏)。
十、《北曲拾遺》明無名氏編,天一閣抄本(海甯趙氏藏)。
十一、《吳歈萃雅》明周之标編,萬曆間刊本(西谛藏)。
十二、《吳騷合編》四卷明張楚叔編,崇祯間刊本(西谛藏)。
明人南北曲選本極多,始舉較著者若幹種。
十三、《太和正音譜》明朱權編,有《涵芬樓秘笈》本。
十四、《續錄鬼簿》明賈仲明著,有天一閣抄本(鄞縣孫氏藏)。
十五、《曲品》明呂天成編,有暖紅室刊本,《重訂曲苑》本。
十六、《藝苑卮言》明王世貞著,有明刊本(見于《曆代詩話》中者非全本);其論曲之語,《續欣賞編》曾别錄出,名之為《曲藻》。
十七、《顧曲雜言》明沈德符著,有《學海類編》本,《重訂曲苑》本;蓋亦系從沈氏《萬曆野獲編》中錄出别行者。
十八、《堯山堂外紀》一百卷明蔣仲舒編,有萬曆間刊本。
十九、《散曲叢刊》任讷編,中華書局出版。
*** [1]《誠齋樂府》有明宣德間原刊本(今藏長洲吳氏)。
[2]康海、王九思均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3]《沜東樂府》有明嘉靖間刊本;有《二太史樂府聯璧》本;有《散曲叢刊》本。
[4]《碧山樂府》有明嘉靖間刊本;有《二太史樂府聯璧》本;有崇祯間《全集》本。
[5]《雙溪樂府》有明刊本,有傳抄本。
[6]《梨雲寄傲》及《秋碧樂府》有傳抄本,有金陵盧氏新刊本。
[7]《常評事寫情集》附嘉靖刊本《常評事集》後。
[8]《西樓樂府》有嘉靖間張守中刊本;有《散曲叢刊》本。
[9]唐寅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10]楊廷和見《明史》卷一百九十。
[11]《樂府遺音》有明刊本,混雜于《升庵十五種》内;故論者每誤為升庵作。
[12]《唾窗絨》有任讷新輯本,見《散曲叢刊》中,但不甚完備;《吳騷集》中,末附《唾窗絨》十五首,中有八首為任本所未收。
[13]唐寅的散曲,附見于嘉慶本《六如居士集》後;明刊本未見。
任讷有新輯本,商務印書館出版。
[14]祝允明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15]文征明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後人所追模的便是這一類的绮膩而典雅之作。
但他也時有很露骨、很淺顯的東西,像《鎖南枝》(《詠所見》): 雕闌畔,曲徑邊,相逢他猛然丢一眼。
教我口兒不能言,腿兒撲地軟。
他回身去,一道煙。
謝得臘梅枝把他來抓個轉。
那樣天真而漂亮的東西,卻便沒有人去模仿了。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的三人,在弘、正間也皆以南曲著名,唐寅尤為白眉[13]。
他們都是吳人,又皆相友善。
寅北曲未必當行出色,南曲則顯露着很超絕的天才。
他的《黃莺兒》(《閨思》)數首最有名: 細雨濕薔薇,畫梁間燕子歸,春愁似海深無底。
天涯馬蹄,燈前翠眉,馬前芳草燈前淚。
夢魂飛雲山萬裡,不辨路東西。
祝允明 清道光間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 祝允明[14]字希哲。
号枝山,又号枝指生(1460~1526)。
嘗為廣中邑令,歸裝載可千金,不二年都盡。
好負逋責,出則群萃而诃谇者至接踵。
竟不顧去。
嘗賦《金落索》(《四景》),為時脍炙: 東風轉歲華,院院燒燈罷。
陌上清明,細雨紛紛下。
天涯蕩子,心盡思家。
隻見人歸不見他!合歡未久難抛舍,追悔從前一念差。
傷情處,恹恹獨坐小窗紗。
隻見片片桃花,陣陣楊花,飛過了秋千架。
以那麼陳腐的題目,寫出那麼隽妙的“好詞”,實在不是容易的事,難怪當時的許多少年們都發狂似地追随于他之後。
文征明名璧[15],以字行。
原籍衡山。
他的畫最有名。
在翰林時,每為同官者所窘,他們昌言于衆道:“我衙門中不是畫院,乃容畫匠處此耶?”惟陳石亭等數人,和他相得甚歡(1470~1559)。
他所作曲,不多見:像《山坡羊》(《秋興》):“遠澗風鳴寒漱,落木天空平岫”,也很清秀。
李日華的《南西廂記》大為人所诟病,但他的散曲卻是很清麗可愛的。
他的《玉芙蓉》(《情》):“殘紅水上飄,青杏枝頭小”最有名。
像《六犯清音》(《宮怨》):“含情獨倚小闌前;怎禁得纖腰瘦怯愁如海,怎禁得淑景舒遲晝似年”之類,也都還很穩貼。
常倫、康海、王九思的幾位北曲作家,也間作南詞。
在他們的時候,南曲是正擡起頭要和北曲争奪曲壇的王座的當兒。
到嘉、隆的時代,便是南曲的霸權已定的時期了。
常倫的南曲,依然和他的北曲似的那麼豪邁;像《山坡羊》(《閑情》):“二十番春秋冬夏,數十場酸鹹甜辣,些娘世事,海樣胸襟大”;“山和水,水和山,厮環厮辏。
醉而醒,醒而醉,閑拖閑逗。
無邊光景,天付與咱情受。
”在南曲裡實在是很可詫怪的一種闖入的情調。
對山和碧山的南曲,卻和時人的作風無大差異,像對山的《山坡羊·四時行樂》:“關情白雲零露,驚心落霞孤鹜,碧天暗裡秋光度。
……狂圖功名已自誣,江湖從今好共娛。
”所不同者,惟北人的疏狂之态未盡除耳。
《吳騷集》書影 這個南曲的總集乃是專集南散曲的最早的一部書,有明萬曆刻本。
參考書目 一、《盛世新聲》十二卷明無名氏編;有正德間刊本(吳興周氏藏),有萬曆間翻刊本(故宮博物院藏)。
二、《詞林摘豔》十卷明張祿編,有嘉靖間張氏原刊本,有萬曆間(?)徽藩翻刻本(均長洲吳氏藏),有萬曆間北方刊大字本(故宮博物院藏)。
三、《雍熙樂府》二十卷明郭勳編,有嘉靖間原刊本。
四、《雍熙樂府》十三卷明海西廣氏編,有原刊本《四庫全書》所收,即此本。
蓋當時未見郭勳本也。
五、《新編南九宮詞》明三徑草堂編,有隆、萬間原刊本,有長樂鄭氏影印本。
六、《北宮詞紀》六卷、《南宮詞紀》六卷明陳所聞編,有萬曆間原刊本。
七、《吳騷集》四卷明王稚登選,有萬曆間刊本(清華圖書館藏)。
八、《南詞韻選》十九卷明沈璟選,有萬曆間刊本(長洲吳氏藏)。
九、《樂府群珠》四卷明無名氏編,有傳抄本(北京圖書館藏)。
十、《北曲拾遺》明無名氏編,天一閣抄本(海甯趙氏藏)。
十一、《吳歈萃雅》明周之标編,萬曆間刊本(西谛藏)。
十二、《吳騷合編》四卷明張楚叔編,崇祯間刊本(西谛藏)。
明人南北曲選本極多,始舉較著者若幹種。
十三、《太和正音譜》明朱權編,有《涵芬樓秘笈》本。
十四、《續錄鬼簿》明賈仲明著,有天一閣抄本(鄞縣孫氏藏)。
十五、《曲品》明呂天成編,有暖紅室刊本,《重訂曲苑》本。
十六、《藝苑卮言》明王世貞著,有明刊本(見于《曆代詩話》中者非全本);其論曲之語,《續欣賞編》曾别錄出,名之為《曲藻》。
十七、《顧曲雜言》明沈德符著,有《學海類編》本,《重訂曲苑》本;蓋亦系從沈氏《萬曆野獲編》中錄出别行者。
十八、《堯山堂外紀》一百卷明蔣仲舒編,有萬曆間刊本。
十九、《散曲叢刊》任讷編,中華書局出版。
*** [1]《誠齋樂府》有明宣德間原刊本(今藏長洲吳氏)。
[2]康海、王九思均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3]《沜東樂府》有明嘉靖間刊本;有《二太史樂府聯璧》本;有《散曲叢刊》本。
[4]《碧山樂府》有明嘉靖間刊本;有《二太史樂府聯璧》本;有崇祯間《全集》本。
[5]《雙溪樂府》有明刊本,有傳抄本。
[6]《梨雲寄傲》及《秋碧樂府》有傳抄本,有金陵盧氏新刊本。
[7]《常評事寫情集》附嘉靖刊本《常評事集》後。
[8]《西樓樂府》有嘉靖間張守中刊本;有《散曲叢刊》本。
[9]唐寅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10]楊廷和見《明史》卷一百九十。
[11]《樂府遺音》有明刊本,混雜于《升庵十五種》内;故論者每誤為升庵作。
[12]《唾窗絨》有任讷新輯本,見《散曲叢刊》中,但不甚完備;《吳騷集》中,末附《唾窗絨》十五首,中有八首為任本所未收。
[13]唐寅的散曲,附見于嘉慶本《六如居士集》後;明刊本未見。
任讷有新輯本,商務印書館出版。
[14]祝允明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15]文征明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