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散曲的進展
關燈
小
中
大
從元末到明初的散曲的進展——北曲的盛況——南曲的擡頭——元、明間諸北曲作家們:汪元亨、谷子敬、丁埜、唐以初、湯舜民、賈仲明等——蒙古、西域人之工散曲者——朱有燉——康海與王九思——陳铎——常倫與王磐——唐寅的北曲——楊廷和及其“名公巨卿”們——元人作南曲者之罕見——高則誠為今知南曲作家的第一人——劉東生與楊維桢——南曲家的朱有燉———陳沂、王陽明等——徐霖、沈仕等——唐寅與祝允明等——李日華等
一
從元末到明的正德,散曲的進展,可分為兩方面來講。
第一,北曲依然地在蓬蓬勃勃地滋生着,并未顯露出衰弱的氣象來。
第二,南曲也由無人知的民間暗隅裡,擡頭而出,漸漸地占領了曲壇的重要的地位。
但這時期的北曲,氣象雖未衰落,作家雖仍不少,而能不為前人所範圍者卻不多,能獨創一個新的作風者,尤為罕見。
幾個大名家,像朱有燉、常倫、康海、王九思、唐寅、陳铎等等,其作風左右脫不掉元代曲家們的範型。
北曲到了這個時候,已是相當于南宋的詞的凝固為冰,雕刻成器的時代了。
雖有豪傑之士,也脫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以外去。
倒是新起的南曲,表現出另一種清新活潑的氣象出來,造成了以後一百幾十年的曲壇的新局面。
但在明初,南曲的作家實在寥寥無幾。
其全盛,則在弘、正之間。
北曲的作家們,由元入明者,有汪元亨、谷子敬、唐以初、賈仲明、丁埜夫、湯舜民、楊景賢、劉東生諸人。
賈仲明《續錄鬼簿》所載尤多,大抵皆為元、明間人。
汪元亨,饒州人,浙江省掾。
但《樂府群珠》(卷三)則以他為“元尚書”,不知何據。
賈仲明說他“有《歸田錄》一百篇,行于世,見重于人”。
《雍熙樂府》載他的散曲至百篇,殆即所謂《歸田錄》。
他的散曲,脫不了馬緻遠、張雲莊式的“休居閑适”的氣味,充分地表現着喪亂時代的無可奈何的享樂主義,像他的《折桂令》: 問老生掉臂何之?在雲外青山,山下茅茨。
向隴首尋梅,着杖頭挑酒,就驢背詠詩。
歎功名一張故紙,冒風霜兩鬓新絲。
何苦孜孜,莫待偲偲,細看淵明《歸去來辭》。
還不是緻遠、雲莊乃至小山諸人作品的翻版麼? 谷子敬所作雜劇有《城南柳》等。
所作“樂府隐語,盛行于世。
蒙下堂而傷一足,終身有憂色。
乃作《耍孩兒》樂府十四煞以寓其意,極為工巧。
”(《續錄鬼簿》)惜此《耍孩兒》今已不可得見。
丁埜夫,西域人。
“故元西監生。
羨錢塘山水之勝,因而家焉。
動作有文,衣冠濟楚。
善丹青小景,皆取詩意。
套數小令極多。
”(《續錄鬼簿》)但今也罕見他的所作。
唐以初名複,京口人,号冰壺道人。
“以後住金陵,吟蔔詩,曉音律。
”雜劇有《陳子春四女争夫》,今佚。
散曲有《普天樂·徐都相書堂》一首:“伯牙琴,王維畫,文章公子,宰相人家,聯一篇感興詩,說幾句知音話。
”及《紅繡鞋》四首見于《樂府群珠》。
湯舜民所作樂府,今傳者尚多。
賈仲明謂“文皇帝在燕邸時寵遇甚厚。
永樂間恩赉常及。
所作樂府,套數小令極多。
語皆工巧,江湖盛傳之。
”舜民之作,是曲中的老手、能手;圓穩老到,是其特長,卻沒有怎樣了不得的天才。
像《南呂一枝花》:“樹當軒作翠屏,月到簾為銀燭,柳綿鋪白廚氈,苔綠展翠絨褥,四壁蕭疏。
若得琅玕護,何須蘿蔓鋪。
”(《題田老齋》)設景也還平庸,不見怎麼的新警。
楊景賢本為蒙古人,“因從姐夫楊鎮撫,人以楊姓稱之。
善琵琶,好戲谑。
樂府出人頭地。
”(《續錄鬼簿》)永樂初,與舜民及仲明同被寵遇。
賈仲明(一名仲名)自号雲水散人,所作散曲有《雲水遺音》等集。
惟今傳者已不多。
劉東生“作《月下老定世間配耦》四套,極為骈麗,傳誦人口。
”(《續錄鬼簿》)《世間配耦》疑為雜劇。
其散曲也罕見。
朱仲宜為元末人,名經,隴人,号觀夢道士,又号西清居士。
以儒業起為浙江省考試官。
嘗為《錄鬼簿》作序;和賈仲明也相交甚深。
其子啟文,任中書宣使。
文學過人,“亦善樂府隐語”。
此外,《續錄鬼簿》所載,還有:劉君錫,燕山人,“隐語為燕南獨步”。
夏伯和,号雪蓑釣叟,松江人。
“文章妍麗,樂府隐語極多”,嘗作《青樓集》。
全子仁,名普庵撤裡,高昌家秃兀兒氏,元贛州路監郡。
詹時雨,随父宦遊福建,因而家焉。
“樂府極多,有補《西廂變棋》(疑即今傳之《圍棋闖局》)并‘銀杏花凋殘鴨腳黃’諸南呂行于世。
”劉士昌,宛平人,“所作樂府,語極骈麗。
有《四季》黃鐘及《嬌馬衫》中呂傳于世。
”花士良,高郵人,洪武初知鳳翔府事,後以事死非命。
金堯臣,淮東人,左司郎中,“樂府有《金人捧露盤》、《沉醉東風》等行于世”。
張伯剛,京口人,洪武初,任臨洮太守。
李唐賓,廣陵人,号玉壺道人,淮南省宣使,“樂府俊麗”。
蘭楚芳,西域人,與劉廷信在武昌赓和,人多以元、白拟之。
俞行之名用,臨江人。
“樂府小令,極其工巧。
永樂中,嘉其才,官以營膳大使。
”賈伯堅名固,山東沂州人,拜中書左參政事。
倪瓒所作樂府:“有《送行水仙子》二篇,脍炙人口。
”孫行簡,金陵人,洪武初任上元縣縣丞。
徐孟曾,蘭陵人,号愛夢,世業醫。
“平居好吟詠,樂府尤工。
然其氣岸高峻,時人以為矜傲,呼為戆齋。
”楊彥華名贲,滁陽宦族,自号春風道人。
永樂初為趙府紀善。
倪瓒像 蒙古人、女真人及西域人工散曲者也有不少。
《續錄鬼簿》所載者,有:金元素,康裡人氏,名哈剌,“故元工部郎中,升參知政事。
嘗有《詠雪塞鴻秋》為世絕唱。
後随元駕北上,不知所終。
”金文石,元素子,因其父北去,憂心成疾,卒于金陵。
“作樂府,名公大夫伶倫等輩,舉皆歎服。
”月景輝,也裡可溫氏,居京口,官至令尹。
“吟詩和曲,筆不停思。
”賽景初,西域人,授常熟判官。
“遭世多故,老于錢塘、西湖之濱。
”沐仲易,西域人,故元西監生,“有《自賦大鼻子》、《哨遍》,又有《破布衫》,《耍孩兒》盛行于世”。
虎伯恭,西域人,“與弟伯儉、伯讓以孝義相友愛。
當時錢塘風流人物,鹹以君之昆仲為首稱”。
第一,北曲依然地在蓬蓬勃勃地滋生着,并未顯露出衰弱的氣象來。
第二,南曲也由無人知的民間暗隅裡,擡頭而出,漸漸地占領了曲壇的重要的地位。
但這時期的北曲,氣象雖未衰落,作家雖仍不少,而能不為前人所範圍者卻不多,能獨創一個新的作風者,尤為罕見。
幾個大名家,像朱有燉、常倫、康海、王九思、唐寅、陳铎等等,其作風左右脫不掉元代曲家們的範型。
北曲到了這個時候,已是相當于南宋的詞的凝固為冰,雕刻成器的時代了。
雖有豪傑之士,也脫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以外去。
倒是新起的南曲,表現出另一種清新活潑的氣象出來,造成了以後一百幾十年的曲壇的新局面。
但在明初,南曲的作家實在寥寥無幾。
其全盛,則在弘、正之間。
北曲的作家們,由元入明者,有汪元亨、谷子敬、唐以初、賈仲明、丁埜夫、湯舜民、楊景賢、劉東生諸人。
賈仲明《續錄鬼簿》所載尤多,大抵皆為元、明間人。
汪元亨,饒州人,浙江省掾。
但《樂府群珠》(卷三)則以他為“元尚書”,不知何據。
賈仲明說他“有《歸田錄》一百篇,行于世,見重于人”。
《雍熙樂府》載他的散曲至百篇,殆即所謂《歸田錄》。
他的散曲,脫不了馬緻遠、張雲莊式的“休居閑适”的氣味,充分地表現着喪亂時代的無可奈何的享樂主義,像他的《折桂令》: 問老生掉臂何之?在雲外青山,山下茅茨。
向隴首尋梅,着杖頭挑酒,就驢背詠詩。
歎功名一張故紙,冒風霜兩鬓新絲。
何苦孜孜,莫待偲偲,細看淵明《歸去來辭》。
還不是緻遠、雲莊乃至小山諸人作品的翻版麼? 谷子敬所作雜劇有《城南柳》等。
所作“樂府隐語,盛行于世。
蒙下堂而傷一足,終身有憂色。
乃作《耍孩兒》樂府十四煞以寓其意,極為工巧。
”(《續錄鬼簿》)惜此《耍孩兒》今已不可得見。
丁埜夫,西域人。
“故元西監生。
羨錢塘山水之勝,因而家焉。
動作有文,衣冠濟楚。
善丹青小景,皆取詩意。
套數小令極多。
”(《續錄鬼簿》)但今也罕見他的所作。
唐以初名複,京口人,号冰壺道人。
“以後住金陵,吟蔔詩,曉音律。
”雜劇有《陳子春四女争夫》,今佚。
散曲有《普天樂·徐都相書堂》一首:“伯牙琴,王維畫,文章公子,宰相人家,聯一篇感興詩,說幾句知音話。
”及《紅繡鞋》四首見于《樂府群珠》。
湯舜民所作樂府,今傳者尚多。
賈仲明謂“文皇帝在燕邸時寵遇甚厚。
永樂間恩赉常及。
所作樂府,套數小令極多。
語皆工巧,江湖盛傳之。
”舜民之作,是曲中的老手、能手;圓穩老到,是其特長,卻沒有怎樣了不得的天才。
像《南呂一枝花》:“樹當軒作翠屏,月到簾為銀燭,柳綿鋪白廚氈,苔綠展翠絨褥,四壁蕭疏。
若得琅玕護,何須蘿蔓鋪。
”(《題田老齋》)設景也還平庸,不見怎麼的新警。
楊景賢本為蒙古人,“因從姐夫楊鎮撫,人以楊姓稱之。
善琵琶,好戲谑。
樂府出人頭地。
”(《續錄鬼簿》)永樂初,與舜民及仲明同被寵遇。
賈仲明(一名仲名)自号雲水散人,所作散曲有《雲水遺音》等集。
惟今傳者已不多。
劉東生“作《月下老定世間配耦》四套,極為骈麗,傳誦人口。
”(《續錄鬼簿》)《世間配耦》疑為雜劇。
其散曲也罕見。
朱仲宜為元末人,名經,隴人,号觀夢道士,又号西清居士。
以儒業起為浙江省考試官。
嘗為《錄鬼簿》作序;和賈仲明也相交甚深。
其子啟文,任中書宣使。
文學過人,“亦善樂府隐語”。
此外,《續錄鬼簿》所載,還有:劉君錫,燕山人,“隐語為燕南獨步”。
夏伯和,号雪蓑釣叟,松江人。
“文章妍麗,樂府隐語極多”,嘗作《青樓集》。
全子仁,名普庵撤裡,高昌家秃兀兒氏,元贛州路監郡。
詹時雨,随父宦遊福建,因而家焉。
“樂府極多,有補《西廂變棋》(疑即今傳之《圍棋闖局》)并‘銀杏花凋殘鴨腳黃’諸南呂行于世。
”劉士昌,宛平人,“所作樂府,語極骈麗。
有《四季》黃鐘及《嬌馬衫》中呂傳于世。
”花士良,高郵人,洪武初知鳳翔府事,後以事死非命。
金堯臣,淮東人,左司郎中,“樂府有《金人捧露盤》、《沉醉東風》等行于世”。
張伯剛,京口人,洪武初,任臨洮太守。
李唐賓,廣陵人,号玉壺道人,淮南省宣使,“樂府俊麗”。
蘭楚芳,西域人,與劉廷信在武昌赓和,人多以元、白拟之。
俞行之名用,臨江人。
“樂府小令,極其工巧。
永樂中,嘉其才,官以營膳大使。
”賈伯堅名固,山東沂州人,拜中書左參政事。
倪瓒所作樂府:“有《送行水仙子》二篇,脍炙人口。
”孫行簡,金陵人,洪武初任上元縣縣丞。
徐孟曾,蘭陵人,号愛夢,世業醫。
“平居好吟詠,樂府尤工。
然其氣岸高峻,時人以為矜傲,呼為戆齋。
”楊彥華名贲,滁陽宦族,自号春風道人。
永樂初為趙府紀善。
倪瓒像 蒙古人、女真人及西域人工散曲者也有不少。
《續錄鬼簿》所載者,有:金元素,康裡人氏,名哈剌,“故元工部郎中,升參知政事。
嘗有《詠雪塞鴻秋》為世絕唱。
後随元駕北上,不知所終。
”金文石,元素子,因其父北去,憂心成疾,卒于金陵。
“作樂府,名公大夫伶倫等輩,舉皆歎服。
”月景輝,也裡可溫氏,居京口,官至令尹。
“吟詩和曲,筆不停思。
”賽景初,西域人,授常熟判官。
“遭世多故,老于錢塘、西湖之濱。
”沐仲易,西域人,故元西監生,“有《自賦大鼻子》、《哨遍》,又有《破布衫》,《耍孩兒》盛行于世”。
虎伯恭,西域人,“與弟伯儉、伯讓以孝義相友愛。
當時錢塘風流人物,鹹以君之昆仲為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