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明初的戲曲作家們
關燈
小
中
大
盡欺郭璞。
隻憑四象三爻,便說休囚禍福……舌能翻高就低,語皆骈四俪六。
”(第二十三出)徐渭謂:邵文明“習《詩經》,專學杜詩,遂以二書語句,勻入曲中,賓白亦是文語,又好用故事,作對子,最為害事。
”正切中其病。
璨此記自言是:“續取《五倫》新傳,标記《紫香囊》。
”在談忠說孝一方面,确受了不少《五倫全備記》的指示。
《香囊》叙宋時張九成以忤權奸,被遠谪域外。
身陷胡庭十年,不失臣節。
後得王侍禦舍生救友,方得脫離虎窟,晝錦榮歸。
劇中波濤起伏,結構甚佳。
善于利用淨、醜各角,多雜滑稽的串插,雖嫌不大嚴肅,卻增加了不少生趣。
沈練川和姚靜山,《曲品》并列其所作于能品。
練川名采,吳縣人,靜山名茂良,武康人。
生平并不詳。
練川所作有《千金記》、《還帶記》[11]及《四節記》三種。
《曲品》雲:“沈練川名重五陵,才傾萬斛:紀遊适則逸趣寄于山水,表勳猷則熱心暢于幹戈。
元老解頤而進卮,詞豪攦指而擱筆。
”今存《千金記》及《還帶記》。
《四節記》惜不存。
《曲品》雲:“一記分四截,是此始。
”蓋以後葉憲祖的《四豔》,車任遠的《四夢》,顧大典的《風教編》等等,皆是規仿《四節》的。
《千金記》寫韓信事,當即《南詞叙錄》所著錄的《韓信築壇拜将》。
錢遵王注《南詞叙錄》此本上雲:“《追賢》一出乃元曲。
”正和《曲品》的“韓信事佳,寫得豪暢。
内插用北劇”的話相合。
此劇演作極盛,蓋以其排場異常熱鬧。
寫項羽故事的《楚歌》、《别姬》數出,傳唱者尤多。
其凄涼悲壯處固不僅此。
其上卷寫韓信未達時的困厄重重,所如不合的情緒,也很動人。
《還帶記》叙裴度未遇時,窮苦不堪。
蔔者視其相當餓死。
一日在香山一寺中,拾得玉帶數條,即以還給原主。
以此陰德,反得富貴榮華。
後中進士,做宰相,平淮西,皆有賴于還帶的一件事。
未免過于重視因果報應之說。
《還帶記》的一幕 《還帶記》叙述裴度的生平,頗極緊張激昂。
選自明刊本《還帶記》(鄞縣馬氏藏) 許遠會聚助張巡 姚茂良《雙忠記》極激昂慷慨之緻,一洗戲文的靡弱。
姚靜山所作,《曲錄》著錄的有《雙忠記》、《金丸記》及《精忠記》三本。
但這個記載實不可靠。
《曲品》雲:“武康姚靜山僅存一帙,惟睹《雙忠》。
筆能寫義烈之剛腸,詞亦達事态之悲憤。
求人于古,足重于今。
”靜山所作蓋隻有《雙忠》一帙。
《金丸》、《精忠》都非他的作品。
《曲錄》蓋誤将《曲品》所著錄的《金丸》、《精忠》等二劇,并《雙忠》而連讀了。
《雙忠記》[12]極激昂慷慨之緻,一洗戲文的靡弱。
寫張巡、許遠困守孤城,城破,罵賊以死。
死後身為厲鬼,興陰兵,助殺元兇。
亂平,二人廟食千古。
最後的張、許為厲鬼殺賊事,如果不增入,似乎氣氛更可崇高些。
中間,像第十三折寫招募勇士事:“〔四邊靜〕逆胡狂猰殊猖獗,生民困颠越。
募士遠行師,終将破虜穴。
裹創飲血卧霜月。
一劍靖邊塵,歸來朝金阙!”其雄概不似嶽飛的詠唱《滿江紅》麼?《精忠記》[13]寫嶽飛破虜救國,而為秦桧所不容,卒定計于東窗之下,用“莫須有”三字殺了飛。
飛死後成神,而桧和妻王氏不久亦死,卻被打入地獄受無涯之罪。
此記無作者姓名,而來曆卻極古。
南宋的說話人,已有以敷衍《中興名将傳》為專業的。
宋、元戲文中,有《秦桧東窗事犯》一本,元雜劇亦有《秦太師東窗事犯》一本。
《南詞叙錄》于著錄那本宋、元戲文以外,于“本朝”之下,又有《嶽飛東窗事犯》一本,下注“用禮重編”。
此《精忠記》也許便是用禮重編的一本。
[14]《金丸記》[15]作者也無姓名。
《曲品》雲:“元有《抱妝盒》劇。
此詞出在成化年。
曾感動宮闱。
内有佳處可觀。
”近來流行的《狸貓換太子》時劇,即起源于此。
宋帝無嗣,李宸妃有孕生子,乃為劉妃所抵換。
後太子即位,事大白,乃迎母歸宮。
其中《盒隐潛龍》、《拷問前情》等出,文辭雖有竊元劇處,情節卻很曲折可觀。
(用禮疑即周禮,即周靜軒。
) 東窗記 叙秦桧、嶽飛事。
飛死後,桧遇瘋僧,頗緻諷嘲。
(北京圖書館) 金印記 《金印記》寫蘇秦的故事,在劇場上頗受歡迎。
選自明刻本 蘇複之的《金印記》和王濟的《連環記》,同被《曲品》列于“妙品”中,至今尚演唱不衰。
蘇複之的生平裡居俱未知。
《玉夏齋傳奇十種》本,題作《金印合縱記》[16],一名《黑貂裘》,下寫“西湖高一葦訂正”。
此高氏訂正本究竟與原本的面目相差得多少,惜未得他本一細校,無從知道。
蘇秦刺股事,本能感動一般失意的人。
故《曲品》雲:“寫世态炎涼曲盡。
真足令人感喟發憤。
近俚處具見古态。
” 王濟字雨舟,浙江烏鎮人,官橫州通判。
所作《連環記》[17],散出常見于劇場,原本近始被發見(惜仍缺佚一部分)。
《曲品》雲:“詞多佳句,事亦可喜。
”呂布、貂蟬事,元劇有《連環計》。
雨舟此作更以細針密縫的功夫,曲曲傳達出這三國故事中最錯綜動人的一則,其流行遂遠在《古城記》等其他三國傳奇之上。
沈壽卿名受先,裡居未詳。
《曲錄》著錄其所作四本:《銀瓶記》、《三元記》、《龍泉記》及《嬌紅記》。
《曲品》僅以後三本為受先作,《銀瓶記》則未著作者姓氏。
今存《三元記》[18]一本。
按《南詞叙錄》載《商辂三元記》及《馮京三元記》,皆明初人作。
《曲品》雲:“馮商還妾一事盡有緻。
”則受先所作乃《馮京三元記》。
徐渭評此記多市井語。
《曲品》也說:“沈壽卿蔚以名流,雄乎老學。
語或嫌于湊插,事每近于迂拘。
然吳優多肯演行,吾輩亦不厭弄。
”記寫賈人馮商,四十無子,妻勸納妾。
他買得一妾,其父張公,蓋以析運償官而貨女者。
商慨然以女還之,不取原聘。
以此,天賜佳兒,少年時高捷三元。
“〔桂枝香〕聽他哀情凄慘,使我勃然色變。
你雙親衰老無兒,何忍把你天倫離間。
小娘子不須淚漣,不須淚漣,把你送歸庭院。
”“〔唐多令〕一見好心驚,還疑夢裡形。
”所謂“市井語”,或即指這些。
當正德的時候,為南京曲壇的祭酒者有陳铎和徐霖。
铎有大名,霖則今人罕知之。
周晖《金陵瑣事》雲:“徐霖少年數遊狹斜。
所填南北詞,大有才情,語語入律。
娼家皆崇奉之。
吳中文征明題畫寄徐,有句雲:樂府新傳桃葉渡,彩毫遍寫薛濤箋,乃實錄也。
武宗南狩時,伶人臧賢薦之于上,令填新曲,武宗極喜之。
餘所見戲文《繡襦》、《三元》、《梅花》、《留鞋》、《枕中》、《種瓜》、《兩團圓》數種行于世。
”又雲:“武宗屢命以官,辭而不拜。
中更事變,拂衣遂初。
既歸而名益震,詞翰益奇。
又幾二十年竟以隐終。
”霖字髯仙,應天人。
今所傳《繡襦記》,《曲品》歸于“作者姓名有無可考”者之列。
朱彜尊《靜志居詩話》則以為薛近兖作,不知何所據。
因《曲品》有“嘗聞《玉塊》出而曲中無宿客,及此記出而客複來”語,更造作妓女們共饋金求近兖作此記以雪其事的一個故事。
像那麼偉大的一部名著《繡襦記》,當不會有第二部的。
髯仙以作曲名,我們似宜相信周晖的記載把此劇歸還給他。
《繡襦》(《繡襦記》有李卓吾《批評》本;陳眉公《批評》本;淩氏朱墨刊本;《六十種曲》本;暖紅室刊本)實為罕見的巨作,豔而不流于膩,質而不入于野,正是恰到濃淡深淺的好處。
這裡并沒有刀兵逃亡之事,隻是反反複複的寫癡兒少女的眷戀與遭遇,卻是那樣的動人。
觸手有若天鵝絨的溫軟,入目有若蜀錦的斑斓炫人。
像《鬻賣來興》、《慈母感念》、《襦護郎寒》、《剔目勸學》等出,皆為絕妙好辭,固不僅《蓮花落》一歌,被評者歎為絕作。
他的《三元記》,今未見。
《商辂三元記》有幾出見于《摘錦奇音》、《玉谷調簧》諸書。
但像“會同張三李四,去送商家小兒”(《雪梅吊孝》)雲雲,那樣俚俗之語,卻決不會出之于《繡襦記》作者的筆下的。
故那部《三元記》恐怕不會是他作的。
商辂三元記圖
隻憑四象三爻,便說休囚禍福……舌能翻高就低,語皆骈四俪六。
”(第二十三出)徐渭謂:邵文明“習《詩經》,專學杜詩,遂以二書語句,勻入曲中,賓白亦是文語,又好用故事,作對子,最為害事。
”正切中其病。
璨此記自言是:“續取《五倫》新傳,标記《紫香囊》。
”在談忠說孝一方面,确受了不少《五倫全備記》的指示。
《香囊》叙宋時張九成以忤權奸,被遠谪域外。
身陷胡庭十年,不失臣節。
後得王侍禦舍生救友,方得脫離虎窟,晝錦榮歸。
劇中波濤起伏,結構甚佳。
善于利用淨、醜各角,多雜滑稽的串插,雖嫌不大嚴肅,卻增加了不少生趣。
沈練川和姚靜山,《曲品》并列其所作于能品。
練川名采,吳縣人,靜山名茂良,武康人。
生平并不詳。
練川所作有《千金記》、《還帶記》[11]及《四節記》三種。
《曲品》雲:“沈練川名重五陵,才傾萬斛:紀遊适則逸趣寄于山水,表勳猷則熱心暢于幹戈。
元老解頤而進卮,詞豪攦指而擱筆。
”今存《千金記》及《還帶記》。
《四節記》惜不存。
《曲品》雲:“一記分四截,是此始。
”蓋以後葉憲祖的《四豔》,車任遠的《四夢》,顧大典的《風教編》等等,皆是規仿《四節》的。
《千金記》寫韓信事,當即《南詞叙錄》所著錄的《韓信築壇拜将》。
錢遵王注《南詞叙錄》此本上雲:“《追賢》一出乃元曲。
”正和《曲品》的“韓信事佳,寫得豪暢。
内插用北劇”的話相合。
此劇演作極盛,蓋以其排場異常熱鬧。
寫項羽故事的《楚歌》、《别姬》數出,傳唱者尤多。
其凄涼悲壯處固不僅此。
其上卷寫韓信未達時的困厄重重,所如不合的情緒,也很動人。
《還帶記》叙裴度未遇時,窮苦不堪。
蔔者視其相當餓死。
一日在香山一寺中,拾得玉帶數條,即以還給原主。
以此陰德,反得富貴榮華。
後中進士,做宰相,平淮西,皆有賴于還帶的一件事。
未免過于重視因果報應之說。
《還帶記》的一幕 《還帶記》叙述裴度的生平,頗極緊張激昂。
選自明刊本《還帶記》(鄞縣馬氏藏) 許遠會聚助張巡 姚茂良《雙忠記》極激昂慷慨之緻,一洗戲文的靡弱。
姚靜山所作,《曲錄》著錄的有《雙忠記》、《金丸記》及《精忠記》三本。
但這個記載實不可靠。
《曲品》雲:“武康姚靜山僅存一帙,惟睹《雙忠》。
筆能寫義烈之剛腸,詞亦達事态之悲憤。
求人于古,足重于今。
”靜山所作蓋隻有《雙忠》一帙。
《金丸》、《精忠》都非他的作品。
《曲錄》蓋誤将《曲品》所著錄的《金丸》、《精忠》等二劇,并《雙忠》而連讀了。
《雙忠記》[12]極激昂慷慨之緻,一洗戲文的靡弱。
寫張巡、許遠困守孤城,城破,罵賊以死。
死後身為厲鬼,興陰兵,助殺元兇。
亂平,二人廟食千古。
最後的張、許為厲鬼殺賊事,如果不增入,似乎氣氛更可崇高些。
中間,像第十三折寫招募勇士事:“〔四邊靜〕逆胡狂猰殊猖獗,生民困颠越。
募士遠行師,終将破虜穴。
裹創飲血卧霜月。
一劍靖邊塵,歸來朝金阙!”其雄概不似嶽飛的詠唱《滿江紅》麼?《精忠記》[13]寫嶽飛破虜救國,而為秦桧所不容,卒定計于東窗之下,用“莫須有”三字殺了飛。
飛死後成神,而桧和妻王氏不久亦死,卻被打入地獄受無涯之罪。
此記無作者姓名,而來曆卻極古。
南宋的說話人,已有以敷衍《中興名将傳》為專業的。
宋、元戲文中,有《秦桧東窗事犯》一本,元雜劇亦有《秦太師東窗事犯》一本。
《南詞叙錄》于著錄那本宋、元戲文以外,于“本朝”之下,又有《嶽飛東窗事犯》一本,下注“用禮重編”。
此《精忠記》也許便是用禮重編的一本。
[14]《金丸記》[15]作者也無姓名。
《曲品》雲:“元有《抱妝盒》劇。
此詞出在成化年。
曾感動宮闱。
内有佳處可觀。
”近來流行的《狸貓換太子》時劇,即起源于此。
宋帝無嗣,李宸妃有孕生子,乃為劉妃所抵換。
後太子即位,事大白,乃迎母歸宮。
其中《盒隐潛龍》、《拷問前情》等出,文辭雖有竊元劇處,情節卻很曲折可觀。
(用禮疑即周禮,即周靜軒。
) 東窗記 叙秦桧、嶽飛事。
飛死後,桧遇瘋僧,頗緻諷嘲。
(北京圖書館) 金印記 《金印記》寫蘇秦的故事,在劇場上頗受歡迎。
選自明刻本 蘇複之的《金印記》和王濟的《連環記》,同被《曲品》列于“妙品”中,至今尚演唱不衰。
蘇複之的生平裡居俱未知。
《玉夏齋傳奇十種》本,題作《金印合縱記》[16],一名《黑貂裘》,下寫“西湖高一葦訂正”。
此高氏訂正本究竟與原本的面目相差得多少,惜未得他本一細校,無從知道。
蘇秦刺股事,本能感動一般失意的人。
故《曲品》雲:“寫世态炎涼曲盡。
真足令人感喟發憤。
近俚處具見古态。
” 王濟字雨舟,浙江烏鎮人,官橫州通判。
所作《連環記》[17],散出常見于劇場,原本近始被發見(惜仍缺佚一部分)。
《曲品》雲:“詞多佳句,事亦可喜。
”呂布、貂蟬事,元劇有《連環計》。
雨舟此作更以細針密縫的功夫,曲曲傳達出這三國故事中最錯綜動人的一則,其流行遂遠在《古城記》等其他三國傳奇之上。
沈壽卿名受先,裡居未詳。
《曲錄》著錄其所作四本:《銀瓶記》、《三元記》、《龍泉記》及《嬌紅記》。
《曲品》僅以後三本為受先作,《銀瓶記》則未著作者姓氏。
今存《三元記》[18]一本。
按《南詞叙錄》載《商辂三元記》及《馮京三元記》,皆明初人作。
《曲品》雲:“馮商還妾一事盡有緻。
”則受先所作乃《馮京三元記》。
徐渭評此記多市井語。
《曲品》也說:“沈壽卿蔚以名流,雄乎老學。
語或嫌于湊插,事每近于迂拘。
然吳優多肯演行,吾輩亦不厭弄。
”記寫賈人馮商,四十無子,妻勸納妾。
他買得一妾,其父張公,蓋以析運償官而貨女者。
商慨然以女還之,不取原聘。
以此,天賜佳兒,少年時高捷三元。
“〔桂枝香〕聽他哀情凄慘,使我勃然色變。
你雙親衰老無兒,何忍把你天倫離間。
小娘子不須淚漣,不須淚漣,把你送歸庭院。
”“〔唐多令〕一見好心驚,還疑夢裡形。
”所謂“市井語”,或即指這些。
當正德的時候,為南京曲壇的祭酒者有陳铎和徐霖。
铎有大名,霖則今人罕知之。
周晖《金陵瑣事》雲:“徐霖少年數遊狹斜。
所填南北詞,大有才情,語語入律。
娼家皆崇奉之。
吳中文征明題畫寄徐,有句雲:樂府新傳桃葉渡,彩毫遍寫薛濤箋,乃實錄也。
武宗南狩時,伶人臧賢薦之于上,令填新曲,武宗極喜之。
餘所見戲文《繡襦》、《三元》、《梅花》、《留鞋》、《枕中》、《種瓜》、《兩團圓》數種行于世。
”又雲:“武宗屢命以官,辭而不拜。
中更事變,拂衣遂初。
既歸而名益震,詞翰益奇。
又幾二十年竟以隐終。
”霖字髯仙,應天人。
今所傳《繡襦記》,《曲品》歸于“作者姓名有無可考”者之列。
朱彜尊《靜志居詩話》則以為薛近兖作,不知何所據。
因《曲品》有“嘗聞《玉塊》出而曲中無宿客,及此記出而客複來”語,更造作妓女們共饋金求近兖作此記以雪其事的一個故事。
像那麼偉大的一部名著《繡襦記》,當不會有第二部的。
髯仙以作曲名,我們似宜相信周晖的記載把此劇歸還給他。
《繡襦》(《繡襦記》有李卓吾《批評》本;陳眉公《批評》本;淩氏朱墨刊本;《六十種曲》本;暖紅室刊本)實為罕見的巨作,豔而不流于膩,質而不入于野,正是恰到濃淡深淺的好處。
這裡并沒有刀兵逃亡之事,隻是反反複複的寫癡兒少女的眷戀與遭遇,卻是那樣的動人。
觸手有若天鵝絨的溫軟,入目有若蜀錦的斑斓炫人。
像《鬻賣來興》、《慈母感念》、《襦護郎寒》、《剔目勸學》等出,皆為絕妙好辭,固不僅《蓮花落》一歌,被評者歎為絕作。
他的《三元記》,今未見。
《商辂三元記》有幾出見于《摘錦奇音》、《玉谷調簧》諸書。
但像“會同張三李四,去送商家小兒”(《雪梅吊孝》)雲雲,那樣俚俗之語,卻決不會出之于《繡襦記》作者的筆下的。
故那部《三元記》恐怕不會是他作的。
商辂三元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