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元及明初的散文
關燈
小
中
大
父子從何處已走出去了。
這厮殺中有合答黑把阿秃兒名字的人,說:“我于正主不忍教您拿去殺了,所以戰了三日,欲教他走得遠著。
如今教我死呵,便死,恩賜教活呵,出氣力者。
”太祖說:“不肯棄他主人,教逃命走得遠着,獨與我厮殺;豈不是丈夫。
可以做伴來。
”遂不殺,教他領一百人與忽亦勒答兒的妻子,永遠做奴婢使喚。
(卷七) 這樣的天真自然的叙述,不知要高出恹恹無生氣的古文多少倍!我們如果拿《元史·太祖本紀》等叙同一的事迹的幾段來對讀,便立刻可以看出這渾樸天真的白話文是如何的漂亮而且能夠真實地傳達出這遊牧的蒙古人的本色來了。
明初的朱元璋,也是一位寫作白話文的大家。
他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流氓皇帝,什麼話都會說得出口。
所以他的白話诏令,常有許多好文章。
《七修類稿》[8]嘗載他的一篇《皇陵碑》,一篇《朱氏世德碑》。
《世德碑》不過是篇平常的記事。
《皇陵碑》卻是篇皇皇大著,其氣魄直足翻倒了一切的記功的誇誕的碑文。
他以不文不白,似通非通的韻語,記載着他自己的故事,頗具着浩浩蕩蕩的威勢。
一開頭便以“孝子皇帝謹述”始,說到鄉中饑荒,他出家為僧的事,很有趣味: 值天無雨,遺蝗騰翔。
裡人缺食,草木為糧。
予亦何有,心驚若狂。
乃與兄計,如何是常?兄雲去此,各度兇荒。
兄為我哭,我為兄傷。
皇天白日,泣斷心腸。
兄弟異路,哀恸遙蒼。
汪氏老母,為我籌量,遣子相送,備禮馨香。
空門禮佛,出入僧房。
居無兩月,寺主封倉。
衆各為計,雲水飄揚。
我何作為?百無所長。
依親自辱,仰天茫茫。
既非可倚,侶影相将。
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跄。
…… 把當時廷臣們所作的《皇陵碑》文裡的同樣一段:“葬既畢,朕茕然無托。
念二親為吾年幼有疾,嘗許釋氏,遂請于仲兄,師事沙門高彬于裡之皇覺寺。
鄰人汪氏助為之禮。
九月乙巳也。
是年蝗旱。
十一月丁酉,寺之主僧歲歉不足以供衆食,俾各還其家。
朕居寺時甫兩月,未谙釋典,罹此饑馑,彷徨三思:歸則無家,出則無學,乃勉而遊食四方。
”對讀起來,廷臣們的代述,卻是如何粉飾得不自然!他們要代他粉飾,卻反失去他的本色了。
隻有像他那樣的流氓皇帝,才敢毅然地舍去廷臣們之所撰,而大膽地用到他自己的文章。
參考書目 一、《國朝文類》元蘇天爵編,有局刊本,《四部叢刊》本。
二、《皇明文衡》明程敏政編,有明刊本;局刊本;《四部叢刊》本。
三、《明文征》明何喬遠編,有明刊本。
四、《明文奇賞》明陳仁錫刊,有明編本。
明人選明文,為數至多,姑舉上列數種。
五、《明文海》清黃宗羲編,有傳抄本;宗羲又曾節之為《明文授讀》,有刊本。
六、《明文在》清薛熙編,有局刊本。
七、《山曉閣明文選》清孫琮編,有原刊本。
*** [1]《靜修先生文集》有《四部叢刊》本。
[2]《剡源集》有《四部叢刊》本。
[3]吳萊的《吳淵穎集》,黃溍的《金華黃先生文集》,歐陽玄的《圭齋集》,柳貫的《柳待制文集》,均有《四部叢刊》本。
[4]《宋學士集》有《四部叢刊》本。
[5]《遜志齋集》有《四部叢刊》本。
[6]《金石萃編未刻稿》有羅振玉石印本。
[7]《元秘史》有元(?)刊本,有李文田注本,有葉德輝校刊本。
[8]郎瑛《七修類稿》有清乾隆間刊本。
這厮殺中有合答黑把阿秃兒名字的人,說:“我于正主不忍教您拿去殺了,所以戰了三日,欲教他走得遠著。
如今教我死呵,便死,恩賜教活呵,出氣力者。
”太祖說:“不肯棄他主人,教逃命走得遠着,獨與我厮殺;豈不是丈夫。
可以做伴來。
”遂不殺,教他領一百人與忽亦勒答兒的妻子,永遠做奴婢使喚。
(卷七) 這樣的天真自然的叙述,不知要高出恹恹無生氣的古文多少倍!我們如果拿《元史·太祖本紀》等叙同一的事迹的幾段來對讀,便立刻可以看出這渾樸天真的白話文是如何的漂亮而且能夠真實地傳達出這遊牧的蒙古人的本色來了。
明初的朱元璋,也是一位寫作白話文的大家。
他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流氓皇帝,什麼話都會說得出口。
所以他的白話诏令,常有許多好文章。
《七修類稿》[8]嘗載他的一篇《皇陵碑》,一篇《朱氏世德碑》。
《世德碑》不過是篇平常的記事。
《皇陵碑》卻是篇皇皇大著,其氣魄直足翻倒了一切的記功的誇誕的碑文。
他以不文不白,似通非通的韻語,記載着他自己的故事,頗具着浩浩蕩蕩的威勢。
一開頭便以“孝子皇帝謹述”始,說到鄉中饑荒,他出家為僧的事,很有趣味: 值天無雨,遺蝗騰翔。
裡人缺食,草木為糧。
予亦何有,心驚若狂。
乃與兄計,如何是常?兄雲去此,各度兇荒。
兄為我哭,我為兄傷。
皇天白日,泣斷心腸。
兄弟異路,哀恸遙蒼。
汪氏老母,為我籌量,遣子相送,備禮馨香。
空門禮佛,出入僧房。
居無兩月,寺主封倉。
衆各為計,雲水飄揚。
我何作為?百無所長。
依親自辱,仰天茫茫。
既非可倚,侶影相将。
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跄。
…… 把當時廷臣們所作的《皇陵碑》文裡的同樣一段:“葬既畢,朕茕然無托。
念二親為吾年幼有疾,嘗許釋氏,遂請于仲兄,師事沙門高彬于裡之皇覺寺。
鄰人汪氏助為之禮。
九月乙巳也。
是年蝗旱。
十一月丁酉,寺之主僧歲歉不足以供衆食,俾各還其家。
朕居寺時甫兩月,未谙釋典,罹此饑馑,彷徨三思:歸則無家,出則無學,乃勉而遊食四方。
”對讀起來,廷臣們的代述,卻是如何粉飾得不自然!他們要代他粉飾,卻反失去他的本色了。
隻有像他那樣的流氓皇帝,才敢毅然地舍去廷臣們之所撰,而大膽地用到他自己的文章。
參考書目 一、《國朝文類》元蘇天爵編,有局刊本,《四部叢刊》本。
二、《皇明文衡》明程敏政編,有明刊本;局刊本;《四部叢刊》本。
三、《明文征》明何喬遠編,有明刊本。
四、《明文奇賞》明陳仁錫刊,有明編本。
明人選明文,為數至多,姑舉上列數種。
五、《明文海》清黃宗羲編,有傳抄本;宗羲又曾節之為《明文授讀》,有刊本。
六、《明文在》清薛熙編,有局刊本。
七、《山曉閣明文選》清孫琮編,有原刊本。
*** [1]《靜修先生文集》有《四部叢刊》本。
[2]《剡源集》有《四部叢刊》本。
[3]吳萊的《吳淵穎集》,黃溍的《金華黃先生文集》,歐陽玄的《圭齋集》,柳貫的《柳待制文集》,均有《四部叢刊》本。
[4]《宋學士集》有《四部叢刊》本。
[5]《遜志齋集》有《四部叢刊》本。
[6]《金石萃編未刻稿》有羅振玉石印本。
[7]《元秘史》有元(?)刊本,有李文田注本,有葉德輝校刊本。
[8]郎瑛《七修類稿》有清乾隆間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