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元及明初的詩詞

關燈
錄鬼簿》)。

    及即位後,更使解缙等修《永樂大典》,成為空前的一部大類書。

    但當時詩人卻不多見。

    惟怪傑姚廣孝[26],長洲人,嘗為僧,名道衍,字斯道。

    以助成靖難之功,為僧錄左善世,加太子少師(1335~1419)。

    雖是一位大政治家,其詩卻大有韋、孟、王維的風趣。

    像“波澄一溪雲,霜紅半山樹。

    荒煙滿空林,疏鐘在何處?”(《訪震師不遇》)“岚嶺照深屋,雲松翳閑門。

    鳥啼驚曙白,花氣覺春溫。

    ”(《妙上人習靜軒》)置之明初的詩壇上,殊使人有由喧市而踏到“青松白沙”的妙境之感。

     自永樂到正統左右,詩壇的風氣,全為三楊[27]所包圍,以緻恹恹無生氣。

    三楊者:楊士奇名寓,太和人,以字行。

    建文初,以史才召入翰林。

    曆事數朝,進華蓋殿大學士,至正統間始卒(1365~1444)。

    有《東裡集》[28]。

    楊榮字勉仁,建安人,永樂時進文淵閣大學士,也卒于正統初。

    楊溥字弘濟,石首人。

    永樂初,為洗馬。

    正統初,進少保,武英殿大學士。

    三楊中,以士奇為最有文名。

    三楊的詩文,皆穩妥醇實,時号“台閣體”,雖少疵病,卻是不大有靈魂的。

    詩壇的作風,遂一趨于庸碌膚廓,千篇一律。

    至天順間,何、李遂起而糾之,倡為複古之論,明詩乃入另一魔障之中。

     參考書目 一、《皇元風雅》元傅習輯,有《四部叢刊》本。

     二、《元文類》元蘇天爵編,有蘇州書局本,有《四部叢刊》本。

     三、《天下同文集》元周南瑞編,有元刊本,傳抄本。

     四、《元草堂詩餘》元鳳林書院編,有《讀畫齋叢書》本,有《詞學叢書》本。

     五、《元詩選》清顧嗣立編,原刊本。

     六、《元詩紀事》近人陳衍編,有商務印書館印本。

     七、《盛明百家詩》明俞憲編,有原刊本,罕見。

     八、《列朝詩集》清錢謙益編,有原刊本,有宣統間鉛印本。

     九、《明詩綜》清朱彜尊編,有原刊本。

     十、《明詩紀事》近人陳田編,有聽詩齋刊本。

     十一、《詞綜》清朱彜尊編,有原刊本,有坊刊本。

    又陶梁《詞綜補遺》,有原刊本。

     *** [1]趙孟頫見《元史》卷一百七十一。

     [2]《松雪齋集》有《四部叢刊》本。

     [3]《天籁集》有清初楊希洛刊本;有《四印齋所刻詞》本;有《九金人集》本。

     [4]虞集等見《元史》卷一百八十一。

     [5]《道園學古錄》有《四部叢刊》本。

     [6]《句曲外史集》有《四部叢刊》本。

     [7]《雁門集》有《四部叢刊》本。

     [8]張翥見《元史》卷一百八十六。

     [9]楊維桢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五。

     [10]《鐵崖古樂府》有《四部叢刊》本。

     [11]倪瓒見《明史》卷二百九十八。

     [12]《清閣稿》有《四部叢刊》本。

     [13]王冕及戴良均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五。

     [14]《九靈山房集》有《四部叢刊》本。

     [15]《無弦琴譜》有《彊村叢書》本。

     [16]《蛾術詞選》有《四印齋所刻詞》本。

     [17]高啟等四傑均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五。

     [18]《高青丘大全集》有《四部叢刊》本。

     [19]劉基見《明史》卷一百二十八。

     [20]《劉誠意集》有《四部叢刊》本。

     [21]袁凱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五。

     [22]《袁海叟集》有明刊本,有觀自得齋本。

     [23]林鴻等見《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24]《閩中十才子詩》有明萬曆刊本,有清末福州刻本。

     [25]《二藍集》有明刊本,有藍子青重刻本。

     [26]姚廣孝見《明史》卷一百四十五。

     [27]三楊均見《明史》卷一百四十八。

     [28]《東裡集》有明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