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散曲作家們
關燈
小
中
大
,想著那樽席上撚色風流,不良殺教人下不得咒”(《好觀音》);和關漢卿最妙的情歌是足以媲美的。
盧摯字處道,号疏齋,涿州人。
他所作以小令為多。
他的《蟾宮曲》:“想人生七十猶稀。
百歲光陰,先過了三十。
七十年間,十歲頑童,十載尪赢,五十歲除分晝黑,剛分得一半兒白日。
風雨相随,兔走鳥飛,仔細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最為有名,直捷大膽地高喊着刹那的快活主義。
他的“沙三,伴哥來嗏;兩腿青泥,隻為撈蝦”(《蟾宮曲》),寫農村生活很得神理[9]。
白樸字仁甫,金亡時,僅七歲,為元遺山所撫養。
自以為是金的世臣,不仕于元。
有《天籁集》[10]。
他的散曲,俊逸有神,小令尤為清隽。
像: 紅日晚,殘霞在,秋水共長天一色。
寒雁兒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
——《得勝令》 輕拈斑管書心事,細摺銀箋寫恨詞,可憐不慣害相思。
隻被你個肯字兒,拖逗我許多時。
——《得勝令·題情》 長醉後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
糟腌兩個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寄生草·勸飲》 都是能以少許勝人多許的。
馬緻遠是這期散曲作家裡為人所追慕的。
他是那麼不平凡的一位抒情詩人。
關漢卿在雜劇裡不易見出“自己”來,即在散曲裡,也很少抒懷之作。
緻遠則無論在雜劇,或在散曲上,都有他很濃厚的“自我”在着。
他的散曲是那樣的奔放,又是那樣的飄逸;是那樣的老辣,又是那樣的清隽可喜。
他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相傳以為絕唱。
而他自己的作風也便是那麼樣的疏爽而略帶些凄惋的味兒。
恰有如倪雲林的小景,疏朗朗的幾筆裡,是那麼樣地充溢了詩趣。
他的《雙調夜行船·秋思》:“百歲光陰一夢蝶”,也傳誦到今。
其實他的最好的篇什,還不是發牢騷的東西,像“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天上梯”(《金字經》);“本是個懶散人,又無甚經濟才,歸去來!”(《四塊玉》);或什麼《歎世》(《慶東原》)、《野興》(《清江引》)的“不如醉還醒,醒而醉”,或“則不如尋個穩便處閑坐地”之類。
他的最隽雅的東西便是以寥寥的幾筆,刻畫凄清的情景。
那便是他的長技,像: 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
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禅定。
——《壽陽曲·煙寺晚鐘》 馬緻遠《天淨沙·秋思》曲意圖 他還長于寫戀情,卻又是那樣刻骨镂膚的深刻,像“從别後,音信絕;薄情種害殺人也。
逢一個見一個因話說,不信你耳輪兒不熱”,“他心罪,咱便舍,空擔着這場風月。
一鍋滾水冷定也,再撺紅幾時得熱!”(俱《壽陽曲》)他還寫些很诙諧的東西,像《借馬》(《般涉調·耍孩兒》),寫吝者買一馬,千般愛惜,不幸為人所借。
他叮咛再四,方才被借者牽去:“懶習習牽下槽,意遲遲背後随,氣忿忿懶把鞍來鞴。
我沉吟了半晌語不語,不曉事頹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細,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馬休騎。
”他是那麼樣的萬分不願,卻又“對面難推”,隻好叮叮咛咛地吩咐道:“不騎啊,西棚下涼處拴。
騎時節揀地皮平處騎。
将青青嫩草頻頻的喂。
歇時節肚帶松松放。
怕坐的困,尻包兒款款移。
勤觑著鞍和辔,牢踏著寶镫,前口兒休提。
”後來的弋陽調的小喜劇《借靴》,顯然便是從此脫胎而出的。
可惜緻遠這類的散曲不多,否則其成就當遠在王和卿以上。
馬九臯字昂夫,所作多小令,隻是宴飲時的漫唱,貌為豪放,而實中無所有。
像“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山坡羊》)。
其實,當時一般老官僚們所作的散曲,大都是這一類的不痛不癢的自誇恬退的東西。
張雲莊[11](名養浩)的《雲莊張文忠公休居自适小樂府》[12],全部都是如此。
“紫羅襕未必勝漁蓑,休隻管戀他,急回頭好景已無多。
”(《梅花酒兼七弟兄》)從這樣淺薄的情緒裡出發的歌曲,自然不會是很高明的。
有名的不忽麻平章(一名時用,字用臣)的《點绛唇·辭朝》:“甯可身卧糟丘,索如命懸君手”一套,其情緒也全同于此。
大約許多“公卿大夫,居要路者”的所作,其作風大都是趨向于這一條路的。
劉時中在他們裡是一位傑出的作家。
時中名緻,号逋齋,甯鄉人,任翰林待制。
他和姚燧同時,而略為後輩。
又和盧疏齋相唱和。
他小令甚多,頗富于青春的蕩放的情趣。
像:“願天,可憐,乞個身長健。
花開似錦海如川,日日西湖宴。
”(《朝天子》)也偶有牢騷語。
而其最偉大的作品則為《上高監司》的兩套《端正好》。
這兩套俱見于《陽春白雪》,是散曲家們從來未之嘗試的新的境地。
他在這裡,把散曲的作用,提高到類似白居易《新樂府》的了。
這兩套似是連續的,可算是散曲裡篇幅最長的一篇。
“衆生靈遭魔障,正值着時歲饑荒。
謝恩光拯濟皆無恙,編做本詞兒唱。
”一開頭便把第一篇的大意說明。
第二篇則是講江西鈔法的積弊的。
“庫藏中鈔本多,貼庫每弊怎除。
”在研究元代經濟史上是極重要的資料。
戲曲家庾吉甫、王伯成、侯正卿、李壽卿、趙天錫、趙明道諸人也都寫作散曲,而以王伯成、侯正卿為尤著。
伯成所作,有數套流傳,亦有小令,像《陽春曲·别情》:“多情去後香留枕,好夢回時冷透衾。
悶愁山重海來深,獨自寝,夜雨百年心。
”侯正卿,真定人,号艮齋先生。
雜劇有《關盼盼春風燕子樓》,今不傳。
散曲以《客中寄情》的《菩薩蠻》套:“鏡中兩鬓皤然矣,心頭一點愁而已。
清瘦仗誰醫,羁情隻自知。
”為最被傳誦。
在一般恬退淺率的作風裡,是特以勁蒼凄涼著的。
趙明道有《題情》的《鬥鹌鹑》一套,盡量地使用着疊字:“燕燕莺莺,花花草草,穰穰勞勞”,當是受着李易安的“尋尋覓覓”的調子的影響的。
四 後期的作家們,以張可久及喬吉甫為雙璧,時人比之為詩中的李、杜。
但在喬、張外,也并不是無人。
這期的散曲壇較之前期更為熱鬧。
編《太平樂府》、《陽春白雪》的楊朝英,他自己也寫曲。
著《中原音韻》的周德清,所作更為精瑩。
作《錄鬼簿》的鐘嗣成,也顯出他的特殊的诙諧與頹放的風趣來。
此外,見于《錄鬼簿》和《陽春白雪》、《太平樂府》、《樂府群玉》、《樂府新聲》諸書者,更不止數十人。
兼作雜劇者,于喬吉甫外,以鄭德輝、睢景臣、曾瑞等為最著。
其專工散曲者,則有吳西逸、秦竹村、呂止庵、宋方壺、李愛山、王愛山、曹明善、錢子雲、顧君澤、徐甜齋、董君瑞、高安道諸人。
《張小山集》書影 張可久的才情确足以領袖群倫。
他的作風,和前期的馬緻遠有些相同,卻決不是有意地模拟。
前期的諸作家,往往多随筆遣興之作。
到了可久起來後,方才用全副心力在散曲的制
盧摯字處道,号疏齋,涿州人。
他所作以小令為多。
他的《蟾宮曲》:“想人生七十猶稀。
百歲光陰,先過了三十。
七十年間,十歲頑童,十載尪赢,五十歲除分晝黑,剛分得一半兒白日。
風雨相随,兔走鳥飛,仔細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最為有名,直捷大膽地高喊着刹那的快活主義。
他的“沙三,伴哥來嗏;兩腿青泥,隻為撈蝦”(《蟾宮曲》),寫農村生活很得神理[9]。
白樸字仁甫,金亡時,僅七歲,為元遺山所撫養。
自以為是金的世臣,不仕于元。
有《天籁集》[10]。
他的散曲,俊逸有神,小令尤為清隽。
像: 紅日晚,殘霞在,秋水共長天一色。
寒雁兒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
——《得勝令》 輕拈斑管書心事,細摺銀箋寫恨詞,可憐不慣害相思。
隻被你個肯字兒,拖逗我許多時。
——《得勝令·題情》 長醉後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
糟腌兩個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寄生草·勸飲》 都是能以少許勝人多許的。
馬緻遠是這期散曲作家裡為人所追慕的。
他是那麼不平凡的一位抒情詩人。
關漢卿在雜劇裡不易見出“自己”來,即在散曲裡,也很少抒懷之作。
緻遠則無論在雜劇,或在散曲上,都有他很濃厚的“自我”在着。
他的散曲是那樣的奔放,又是那樣的飄逸;是那樣的老辣,又是那樣的清隽可喜。
他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相傳以為絕唱。
而他自己的作風也便是那麼樣的疏爽而略帶些凄惋的味兒。
恰有如倪雲林的小景,疏朗朗的幾筆裡,是那麼樣地充溢了詩趣。
他的《雙調夜行船·秋思》:“百歲光陰一夢蝶”,也傳誦到今。
其實他的最好的篇什,還不是發牢騷的東西,像“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天上梯”(《金字經》);“本是個懶散人,又無甚經濟才,歸去來!”(《四塊玉》);或什麼《歎世》(《慶東原》)、《野興》(《清江引》)的“不如醉還醒,醒而醉”,或“則不如尋個穩便處閑坐地”之類。
他的最隽雅的東西便是以寥寥的幾筆,刻畫凄清的情景。
那便是他的長技,像: 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
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禅定。
——《壽陽曲·煙寺晚鐘》 馬緻遠《天淨沙·秋思》曲意圖 他還長于寫戀情,卻又是那樣刻骨镂膚的深刻,像“從别後,音信絕;薄情種害殺人也。
逢一個見一個因話說,不信你耳輪兒不熱”,“他心罪,咱便舍,空擔着這場風月。
一鍋滾水冷定也,再撺紅幾時得熱!”(俱《壽陽曲》)他還寫些很诙諧的東西,像《借馬》(《般涉調·耍孩兒》),寫吝者買一馬,千般愛惜,不幸為人所借。
他叮咛再四,方才被借者牽去:“懶習習牽下槽,意遲遲背後随,氣忿忿懶把鞍來鞴。
我沉吟了半晌語不語,不曉事頹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細,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馬休騎。
”他是那麼樣的萬分不願,卻又“對面難推”,隻好叮叮咛咛地吩咐道:“不騎啊,西棚下涼處拴。
騎時節揀地皮平處騎。
将青青嫩草頻頻的喂。
歇時節肚帶松松放。
怕坐的困,尻包兒款款移。
勤觑著鞍和辔,牢踏著寶镫,前口兒休提。
”後來的弋陽調的小喜劇《借靴》,顯然便是從此脫胎而出的。
可惜緻遠這類的散曲不多,否則其成就當遠在王和卿以上。
馬九臯字昂夫,所作多小令,隻是宴飲時的漫唱,貌為豪放,而實中無所有。
像“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山坡羊》)。
其實,當時一般老官僚們所作的散曲,大都是這一類的不痛不癢的自誇恬退的東西。
張雲莊[11](名養浩)的《雲莊張文忠公休居自适小樂府》[12],全部都是如此。
“紫羅襕未必勝漁蓑,休隻管戀他,急回頭好景已無多。
”(《梅花酒兼七弟兄》)從這樣淺薄的情緒裡出發的歌曲,自然不會是很高明的。
有名的不忽麻平章(一名時用,字用臣)的《點绛唇·辭朝》:“甯可身卧糟丘,索如命懸君手”一套,其情緒也全同于此。
大約許多“公卿大夫,居要路者”的所作,其作風大都是趨向于這一條路的。
劉時中在他們裡是一位傑出的作家。
時中名緻,号逋齋,甯鄉人,任翰林待制。
他和姚燧同時,而略為後輩。
又和盧疏齋相唱和。
他小令甚多,頗富于青春的蕩放的情趣。
像:“願天,可憐,乞個身長健。
花開似錦海如川,日日西湖宴。
”(《朝天子》)也偶有牢騷語。
而其最偉大的作品則為《上高監司》的兩套《端正好》。
這兩套俱見于《陽春白雪》,是散曲家們從來未之嘗試的新的境地。
他在這裡,把散曲的作用,提高到類似白居易《新樂府》的了。
這兩套似是連續的,可算是散曲裡篇幅最長的一篇。
“衆生靈遭魔障,正值着時歲饑荒。
謝恩光拯濟皆無恙,編做本詞兒唱。
”一開頭便把第一篇的大意說明。
第二篇則是講江西鈔法的積弊的。
“庫藏中鈔本多,貼庫每弊怎除。
”在研究元代經濟史上是極重要的資料。
戲曲家庾吉甫、王伯成、侯正卿、李壽卿、趙天錫、趙明道諸人也都寫作散曲,而以王伯成、侯正卿為尤著。
伯成所作,有數套流傳,亦有小令,像《陽春曲·别情》:“多情去後香留枕,好夢回時冷透衾。
悶愁山重海來深,獨自寝,夜雨百年心。
”侯正卿,真定人,号艮齋先生。
雜劇有《關盼盼春風燕子樓》,今不傳。
散曲以《客中寄情》的《菩薩蠻》套:“鏡中兩鬓皤然矣,心頭一點愁而已。
清瘦仗誰醫,羁情隻自知。
”為最被傳誦。
在一般恬退淺率的作風裡,是特以勁蒼凄涼著的。
趙明道有《題情》的《鬥鹌鹑》一套,盡量地使用着疊字:“燕燕莺莺,花花草草,穰穰勞勞”,當是受着李易安的“尋尋覓覓”的調子的影響的。
四 後期的作家們,以張可久及喬吉甫為雙璧,時人比之為詩中的李、杜。
但在喬、張外,也并不是無人。
這期的散曲壇較之前期更為熱鬧。
編《太平樂府》、《陽春白雪》的楊朝英,他自己也寫曲。
著《中原音韻》的周德清,所作更為精瑩。
作《錄鬼簿》的鐘嗣成,也顯出他的特殊的诙諧與頹放的風趣來。
此外,見于《錄鬼簿》和《陽春白雪》、《太平樂府》、《樂府群玉》、《樂府新聲》諸書者,更不止數十人。
兼作雜劇者,于喬吉甫外,以鄭德輝、睢景臣、曾瑞等為最著。
其專工散曲者,則有吳西逸、秦竹村、呂止庵、宋方壺、李愛山、王愛山、曹明善、錢子雲、顧君澤、徐甜齋、董君瑞、高安道諸人。
《張小山集》書影 張可久的才情确足以領袖群倫。
他的作風,和前期的馬緻遠有些相同,卻決不是有意地模拟。
前期的諸作家,往往多随筆遣興之作。
到了可久起來後,方才用全副心力在散曲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