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散曲作家們
關燈
小
中
大
表現的都是深刻細膩,淺而不俗,深而不晦的;正是雅俗所共賞的最好的作品。
像《一半兒》四首的《題情》,幾乎沒有一首不好的,足當《子夜》、《讀曲》裡的最隽美的珠玉。
姑舉其一: 碧紗窗外靜無人,跪在床前忙要親。
罵了個負心,回轉身。
雖是我話兒嗔,一半兒推辭,一半兒肯。
又像他的《沉醉東風》的一首: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别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萬裡。
直是最天真最自然的情歌。
又像《仙呂翠裙腰》一套《閨怨》,全篇也都極為自然可愛:〔上京馬〕“他何處?共誰人攜手?小閣銀瓶殢歌酒。
況忘了咒,不記得低低耨。
”僅這一小段已是很凄婉盡情的了。
他的寫景曲,像《大德歌》和《白鶴子》也是最短悍的抒情歌曲: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灑堪圖畫。
看疏林噪晚鴉,黃蘆掩映清江下,斜攬著釣魚艖。
——《大德歌》 四時春富貴,萬物酒風流,澄澄水如藍,灼灼花如繡。
——《白鶴子》 他有一套《南呂一枝花》,題作《杭州景》的,系作于元滅南宋(公元1276年)不久之時的,故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之語。
明人選本,曾把“大元朝”改“大明朝”,于是漢卿的著作權便也為明代的無名氏所奪去了。
在許多雜劇裡,我們看不出漢卿的思想和生平來。
但在散曲裡,我們卻知道他是馬緻遠的同道,也是高唱着厭世的直捷的享樂的調子的。
像“官品極,到底成何濟?歸學取他淵明醉”(《碧玉箫》);像“南畝耕,東山卧,世态人情經曆多。
閑将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麼!”(《四塊玉》)這種态度和情緒,影響于後來的散曲的作家們是極大的。
關漢卿的朋友王和卿(名鼎,大名人,學士),是一位慣愛開玩笑的諷刺的作家。
他的散曲,放在當代諸作家的作品裡是尖銳地表現出其不同色彩來的。
《堯山堂外紀》(卷六十八)曾記載着關氏和他開玩笑的故事。
他的散曲的題目都是些“大魚”、“綠毛龜”、“長毛小狗”、“王大姐浴房内吃打”、“胖妻夫”(皆《撥不斷》)、“詠秃”(《天淨沙》)之類。
但可惜他的滑稽和所諷刺的對象都落在可憐的被壓迫的階級以及不全不具的人體之上,并沒對統治階級有過什麼攻擊。
所以他的成就并不高。
他有《題情一半兒》:“淚點兒隻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兒才幹,一半兒濕。
”也是以嬉笑的态度出之的。
但像“情粘骨髓難揩洗,病在膏肓怎療治?”(《陽春曲·題情》)卻是比較正經的。
明胡元瑞《筆叢》疑和卿即王實甫。
其實他們不會是一個人的。
他們的作風是那樣的不同。
以寫“詠秃”、“胖妻夫”一類題目的人,決不會動手是寫那麼隽雅的《西廂記雜劇》的。
在散曲方面,實甫自有其最圓瑩的珠玉在。
像實甫的《春睡》:“雲松螺髻,香溫鴛被,掩春閨一覺傷春睡。
柳花飛,小瓊姬,一片聲雪下呈祥瑞,把團圓夢兒生喚起。
誰不做美?呸,卻是你!”(《山坡羊》)(據《堯山堂外紀》。
但此曲亦見張小山《北曲聯樂府》中。
恐《外紀》誤。
)《别情》:“怕黃昏不覺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堯民歌》)都是異常的绮膩,異常的清麗,确是《西廂》的同調。
商政叔名道,元好問稱其“滑稽豪俠,有古人風”。
(見《遺山集》三十九卷《曹南商氏千秋錄》)官學士。
他有《問花》的《月照庭》一套,并不甚好。
《天淨沙》四首,詠梅的,也沒有新意新語。
同時,杜善夫,名仁傑,又字仲梁,濟南長清人。
官散人。
元好問的《癸巳歲寄中書耶律公書》曾舉薦他和王贲、商挺、楊果、麻革等數十人,都是“南中大夫士歸河朔者”。
他的散曲有《莊家不識拘闌》一套(《耍孩兒》),寫莊家第一次看戲的情形,極為有趣,乃是描寫元代劇場的最重要的一個資料。
楊果[2]字正卿,号西庵,蒲陰人。
宋亡時,流寓于河朔。
元好問舉薦之。
後官參政。
西庵所作,以小令為多。
他的《小桃紅》: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蘭舟過。
不管鴛鴦夢驚破。
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卧。
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是裝載着很濃厚的亡國的感傷的。
商挺[3]字左山,東明人。
他的《潘妃曲》十九首,寫閨情極得神情,像“蓦聽得門外地皮兒鳴,隻道是多情,卻原來翠竹把紗窗映”,“止不住淚滿旱蓮腮,為你個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債!”而下面的一首尤為豔膩之極: 隻恐怕窗間人瞧見,短命休寒賤。
直恁地肐膝軟!禁不過敲才厮熬煎。
你且觑門前,等的無人啊旋。
元好問以詩名,他的散曲很少,但《驟雨打新荷》兩首,卻是很有名的。
“驟雨過,珍珠亂糁,打遍新荷”,曲名當是由此而得。
姚燧[4]字牧庵,官參政。
牧庵的散曲,留傳下來的不少(1239~1314)。
題情的,像“夢兒裡休啊,覺來時愁越多”;“等夫人熟睡着,悄聲兒窗外敲”(皆《憑閑人》);詠懷的,像“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滿庭芳》),都比較得直率淺露,少婉曲的情緻。
白無咎名贲,白珽子,官學士,以所作《鹦鹉曲》:“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
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有名于時。
馮子振嘗和之數十首。
無咎的《百字折桂令》:“千點萬點,老樹昏鴉,三行兩行,寫長空啞啞雁落平沙。
曲岸西邊近水灣,魚網綸竿釣槎。
斷橋東壁傍溪山,竹籬茅舍人家。
滿山滿谷,紅葉黃花。
正是傷感凄涼時候,離人又在天涯。
”和馬緻遠的“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可稱異曲同工。
同時有劉太保,名秉忠[5](抄本《錄鬼簿》作名夢正),所詠《幹荷葉》一曲,盛傳于世:“幹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
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 胡紫山名祗遹[6],官至宣慰使,所作短曲,頗饒逸趣,像“幾枝紅雪牆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晴。
” 馮子振[7]、貫雲石、盧摯三人是這時期很著名的作曲者。
白無咎的《鹦鹉曲》以“難下語”著,但子振卻立意和之至數十首。
子振字海粟,攸州人,官學士(1257~?)。
所作散曲勁逸而潇爽,像“孤村三兩人家住,終日對野叟田父,說今朝綠水平橋,昨日溪南新雨。
”(《鵬鹉曲·野渡新晴》)是同時曲中罕見的隽作。
馮子振書法 貫雲石[8]一名小雲石海涯,字酸齋,畏吾人。
父名貫隻哥,遂以貫為氏(1286~1324)。
酸齋的散曲,頗似詞中的蘇、辛,像:“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雲外。
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
醉袍袖舞嫌天地窄”(《清江引》)。
但也有極清麗婉膩之作,像:“起初兒相見十分歡,心肝兒般敬重将他占,數年間來往何曾厭”(《塞鴻秋》);“若還與他相見時,道個真傳示。
不是不修書,不是無才思,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清江引》);“薄幸虧人難禁受
像《一半兒》四首的《題情》,幾乎沒有一首不好的,足當《子夜》、《讀曲》裡的最隽美的珠玉。
姑舉其一: 碧紗窗外靜無人,跪在床前忙要親。
罵了個負心,回轉身。
雖是我話兒嗔,一半兒推辭,一半兒肯。
又像他的《沉醉東風》的一首: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别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萬裡。
直是最天真最自然的情歌。
又像《仙呂翠裙腰》一套《閨怨》,全篇也都極為自然可愛:〔上京馬〕“他何處?共誰人攜手?小閣銀瓶殢歌酒。
況忘了咒,不記得低低耨。
”僅這一小段已是很凄婉盡情的了。
他的寫景曲,像《大德歌》和《白鶴子》也是最短悍的抒情歌曲: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灑堪圖畫。
看疏林噪晚鴉,黃蘆掩映清江下,斜攬著釣魚艖。
——《大德歌》 四時春富貴,萬物酒風流,澄澄水如藍,灼灼花如繡。
——《白鶴子》 他有一套《南呂一枝花》,題作《杭州景》的,系作于元滅南宋(公元1276年)不久之時的,故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之語。
明人選本,曾把“大元朝”改“大明朝”,于是漢卿的著作權便也為明代的無名氏所奪去了。
在許多雜劇裡,我們看不出漢卿的思想和生平來。
但在散曲裡,我們卻知道他是馬緻遠的同道,也是高唱着厭世的直捷的享樂的調子的。
像“官品極,到底成何濟?歸學取他淵明醉”(《碧玉箫》);像“南畝耕,東山卧,世态人情經曆多。
閑将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麼!”(《四塊玉》)這種态度和情緒,影響于後來的散曲的作家們是極大的。
關漢卿的朋友王和卿(名鼎,大名人,學士),是一位慣愛開玩笑的諷刺的作家。
他的散曲,放在當代諸作家的作品裡是尖銳地表現出其不同色彩來的。
《堯山堂外紀》(卷六十八)曾記載着關氏和他開玩笑的故事。
他的散曲的題目都是些“大魚”、“綠毛龜”、“長毛小狗”、“王大姐浴房内吃打”、“胖妻夫”(皆《撥不斷》)、“詠秃”(《天淨沙》)之類。
但可惜他的滑稽和所諷刺的對象都落在可憐的被壓迫的階級以及不全不具的人體之上,并沒對統治階級有過什麼攻擊。
所以他的成就并不高。
他有《題情一半兒》:“淚點兒隻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兒才幹,一半兒濕。
”也是以嬉笑的态度出之的。
但像“情粘骨髓難揩洗,病在膏肓怎療治?”(《陽春曲·題情》)卻是比較正經的。
明胡元瑞《筆叢》疑和卿即王實甫。
其實他們不會是一個人的。
他們的作風是那樣的不同。
以寫“詠秃”、“胖妻夫”一類題目的人,決不會動手是寫那麼隽雅的《西廂記雜劇》的。
在散曲方面,實甫自有其最圓瑩的珠玉在。
像實甫的《春睡》:“雲松螺髻,香溫鴛被,掩春閨一覺傷春睡。
柳花飛,小瓊姬,一片聲雪下呈祥瑞,把團圓夢兒生喚起。
誰不做美?呸,卻是你!”(《山坡羊》)(據《堯山堂外紀》。
但此曲亦見張小山《北曲聯樂府》中。
恐《外紀》誤。
)《别情》:“怕黃昏不覺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堯民歌》)都是異常的绮膩,異常的清麗,确是《西廂》的同調。
商政叔名道,元好問稱其“滑稽豪俠,有古人風”。
(見《遺山集》三十九卷《曹南商氏千秋錄》)官學士。
他有《問花》的《月照庭》一套,并不甚好。
《天淨沙》四首,詠梅的,也沒有新意新語。
同時,杜善夫,名仁傑,又字仲梁,濟南長清人。
官散人。
元好問的《癸巳歲寄中書耶律公書》曾舉薦他和王贲、商挺、楊果、麻革等數十人,都是“南中大夫士歸河朔者”。
他的散曲有《莊家不識拘闌》一套(《耍孩兒》),寫莊家第一次看戲的情形,極為有趣,乃是描寫元代劇場的最重要的一個資料。
楊果[2]字正卿,号西庵,蒲陰人。
宋亡時,流寓于河朔。
元好問舉薦之。
後官參政。
西庵所作,以小令為多。
他的《小桃紅》: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蘭舟過。
不管鴛鴦夢驚破。
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卧。
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是裝載着很濃厚的亡國的感傷的。
商挺[3]字左山,東明人。
他的《潘妃曲》十九首,寫閨情極得神情,像“蓦聽得門外地皮兒鳴,隻道是多情,卻原來翠竹把紗窗映”,“止不住淚滿旱蓮腮,為你個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債!”而下面的一首尤為豔膩之極: 隻恐怕窗間人瞧見,短命休寒賤。
直恁地肐膝軟!禁不過敲才厮熬煎。
你且觑門前,等的無人啊旋。
元好問以詩名,他的散曲很少,但《驟雨打新荷》兩首,卻是很有名的。
“驟雨過,珍珠亂糁,打遍新荷”,曲名當是由此而得。
姚燧[4]字牧庵,官參政。
牧庵的散曲,留傳下來的不少(1239~1314)。
題情的,像“夢兒裡休啊,覺來時愁越多”;“等夫人熟睡着,悄聲兒窗外敲”(皆《憑閑人》);詠懷的,像“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滿庭芳》),都比較得直率淺露,少婉曲的情緻。
白無咎名贲,白珽子,官學士,以所作《鹦鹉曲》:“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
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有名于時。
馮子振嘗和之數十首。
無咎的《百字折桂令》:“千點萬點,老樹昏鴉,三行兩行,寫長空啞啞雁落平沙。
曲岸西邊近水灣,魚網綸竿釣槎。
斷橋東壁傍溪山,竹籬茅舍人家。
滿山滿谷,紅葉黃花。
正是傷感凄涼時候,離人又在天涯。
”和馬緻遠的“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可稱異曲同工。
同時有劉太保,名秉忠[5](抄本《錄鬼簿》作名夢正),所詠《幹荷葉》一曲,盛傳于世:“幹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
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 胡紫山名祗遹[6],官至宣慰使,所作短曲,頗饒逸趣,像“幾枝紅雪牆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晴。
” 馮子振[7]、貫雲石、盧摯三人是這時期很著名的作曲者。
白無咎的《鹦鹉曲》以“難下語”著,但子振卻立意和之至數十首。
子振字海粟,攸州人,官學士(1257~?)。
所作散曲勁逸而潇爽,像“孤村三兩人家住,終日對野叟田父,說今朝綠水平橋,昨日溪南新雨。
”(《鵬鹉曲·野渡新晴》)是同時曲中罕見的隽作。
馮子振書法 貫雲石[8]一名小雲石海涯,字酸齋,畏吾人。
父名貫隻哥,遂以貫為氏(1286~1324)。
酸齋的散曲,頗似詞中的蘇、辛,像:“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雲外。
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
醉袍袖舞嫌天地窄”(《清江引》)。
但也有極清麗婉膩之作,像:“起初兒相見十分歡,心肝兒般敬重将他占,數年間來往何曾厭”(《塞鴻秋》);“若還與他相見時,道個真傳示。
不是不修書,不是無才思,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清江引》);“薄幸虧人難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