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散曲作家們
關燈
小
中
大
作上。
他的作風是爽脆若哀家梨的,一點渣滓也不留下;是清瑩若夏日的人造冰的,隽冷之氣,咄咄逼人。
他豪放得不到粗率的地步。
他精麗得不到雕镂的地步。
他潇疏得不到索寞的地步。
他是悟到了“深淺濃淡雅俗”的最諧和的所在的。
《太和正音譜》說他“如瑤天笙鶴。
其詞清而且麗,華而不豔,有不吃煙火食氣”。
李開先謂:“小山清勁,瘦至骨立,而血肉銷化俱盡,乃孫悟空煉成萬轉金鐵軀矣。
”自元、明以來,推重他的人,受他影響的人,更不知多少。
所以他的散曲集,流傳獨盛[13]。
他字小山,慶元人。
以路吏轉首領官。
他是一位不大得意的人,所以常常透露出些牢騷來。
前期的散曲作家們,大都是“公卿大夫”們。
而這期的作家們卻都是同張氏一樣的郁郁不得志的人物。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人月圓·山中書事》)他是那樣的貌為曠達。
他的《南呂一枝花·湖上晚歸》套:“長天落彩霞,遠水涵秋鏡;花如人面紅,山似佛頭青。
”李開先、沈德符俱以為足和馬緻遠的“百歲光陰”相匹敵。
底下的幾首小令,可以作為他的作風的最好例證: 今宵争奈月明何,此地那堪秋意多。
舟移萬頃冰田破,白鷗還笑我。
拚餘生詩酒消磨。
雲母舟中飯,雪兒湖上歌,老子婆娑。
——《水仙子·西湖秋夜》 天邊白雁寫寒雲,鏡裡青鸾瘦玉人,秋風昨夜愁成陣。
思君不見君,緩歌獨自開樽。
燈挑盡,酒半醺,如此黃昏。
——《水仙子·秋思》 門前好山雲占了,盡日無人到。
松風響翠濤,檞葉燒丹竈,先生醉眠春自老。
——《清江引·山居春枕》 與誰,畫眉?猜破風流謎。
銅駝巷裡玉骢嘶,夜半歸來醉。
小意收拾,怪膽禁持。
不識羞誰似你!自知,理虧,燈下和衣睡。
——《朝天子·閨情》 喬吉甫字夢符,作雜劇甚多。
他和小山一樣,也常住于杭州。
小山有《蘇堤漁唱》(原集未見,《北曲聯樂府》多采之),夢符也有“題西湖《梧葉兒》百篇”。
可惜這《梧葉兒》也是未流傳下來。
李開先嘗為之輯《喬夢符小令》刻之[14]。
他的生活,較小山更為落魄。
鐘嗣成謂他“江湖間四十年,欲刊所作,竟無成事者”。
他的《自述》(《綠麼遍》)也道:“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
……笑談便是編修院。
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
”他的作風,頗有人稱之為“奇俊”的,其實較小山是放肆得多、濃豔得多了。
最好的例子,像: 紅粘綠惹泥風流,雨念雲思何日休?玉憔花悴今番瘦,擔著天來大一擔愁,說相思難撥回頭。
夜月雞兒巷,春風燕子樓,一日三秋。
——《水仙子·憶情》 風吹絲雨噀窗紗,苔和酥泥葬落花。
卷雲鈎月簾初挂,玉钗香徑滑,燕藏春銜向誰家?莺老羞尋伴,蜂寒懶報衙,啼殺饑鴉。
——《水仙子·暮春即事》 像《一枝花·私情》,“老婆婆坐守行監,狠橛丁暮四朝三,不能夠偷工夫恰喜喜歡歡”一類的話,确是小山所不敢出之口的。
鄭德輝被後人并漢卿、緻遠、仁甫,稱為“關、馬、鄭、白”四大家。
但他的散曲,存者不多[15]。
像“雨過池塘肥水面,雲歸岩谷瘦山腰”(《駐馬聽·秋閨》);“情山遠,意波遙,咫尺妝樓天樣高。
月圓苦被陰雲罩,偏不把離愁照。
玉人何處教吹箫?辜負了這良宵。
”已有些使我們嗅得出古典的文人的氣息來。
他是那樣的愛雕镂詞句,那樣的喜偷用古語。
這影響于後人者很大。
從他以後,以粉飾為工和以偷句為業的散曲家,是那麼一大群! 徐甜齋名再思,字德可,嘉興人。
好食甘饴,故号甜齋。
有樂府行于世[16]。
世人以他和貫酸齋并稱,謂之“酸甜樂府”。
他所作,有很疏爽的,像《夜雨》的《水仙子》: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歎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但詠《春情》的幾首,卻又是那樣的嬌媚可喜:“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蟾宮曲》);“剔春纖碎挼花瓣兒,就窗紗砌成愁字”(《壽陽曲》);“一自多才闊,幾時盼得成合?今日個猛見他門前過,待喚着怕人瞧科。
我這裡高唱當時《水調歌》,要識得聲音是我”(《沉醉東風》)。
曾瑞卿大興人,家于杭州。
善丹青,能隐語小曲。
其散曲集《詩酒餘音》雖不存,然散見于《太平樂府》諸書裡者卻也不少。
他所作,大都為江湖間的熟語,市井裡的習辭,像“舊衣服陡恁寬,好茶飯減多半;添鹽添醋人撺斷,剛捱了少半碗”(《蝶戀花·閨怨》套)。
故能傳唱一時。
沈和甫名和,杭州人。
“能詞翰,善诙谑,天性風流,兼明音律,以南北調合腔自和甫始。
如《潇湘八景》、《歡喜冤家》等曲,極為工巧。
後居江州,近年方卒。
江西稱為蠻子關漢卿者是也。
”(《錄鬼簿》)今《潇湘八景》猶見于《雍熙樂府》。
睢景臣字景賢。
大德七年,他從維揚到杭州。
與鐘嗣成相識。
嗣成雲:“維揚諸公俱作《高祖還鄉》套數,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景臣的《高祖還鄉》,今存,确是一篇奇作。
他借了村莊農人們的眼光,看出這位“流氓皇帝”的裝模作樣的衣錦還鄉的可笑情形來。
真把劉邦挖苦透了,“隻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摔住;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是那樣地故意開玩笑! 周仲彬名文質。
其先建德人,後家于杭州。
“家世儒業,俯就路吏。
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
”(《錄鬼簿》)他的情詞,寫得很有風趣,像“曾約在桃李開時,到今日楊柳垂絲。
假題情絕句詩,虛寫恨斷腸詞,嗤,都扯做紙條兒。
”(《寨兒令·佳人送别》) 劉邦祭孔圖 吳仁卿字弘道,号克齋先生,曆仕府判緻仕。
有《金縷新聲》。
今存者僅小令數首耳。
錢子雲名霖,松江人,棄俗為黃冠,更名抱素,号素庵。
所作有《醉邊餘興》,今存者亦寥寥。
曹明善,衢州路吏。
“有樂府,華麗自然,不在小山之下。
”(《錄鬼簿》)其《長門柳》二詞,“長門柳絲千萬結,風起花如雪”,尤為世所盛傳。
但像《折桂令》的數首:“問城南春事如何?細草如煙,小雨如酥”(《江頭即事》);“小紅樓隔水人家,草已鳴蛙,柳未藏鴉。
試卷朱簾,尋山問寺,何處無花”(《西湖早春》)似尤富于逸趣。
趙文寶(一作文賢)名善慶(一作孟慶),饒州樂平人。
善蔔術,任陰陽學正。
所作雜劇,皆已亡失。
散曲存二十餘首。
他的作風,甚受北宋詞的影響,纖雅圓潤,不失為隽品。
像“望晴空瑩然如片紙,一行雁一行愁字”(《落梅風·江流晚眺》);“雨痕著物潤如酥,草色和煙近似無,岚光照日濃如霧”(《水仙子·仲春湖上》)。
王仲元,杭州人,所編有《于公高門》等。
高敬臣名克禮(《錄鬼簿》作字敬禮),号秋泉,“見
他的作風是爽脆若哀家梨的,一點渣滓也不留下;是清瑩若夏日的人造冰的,隽冷之氣,咄咄逼人。
他豪放得不到粗率的地步。
他精麗得不到雕镂的地步。
他潇疏得不到索寞的地步。
他是悟到了“深淺濃淡雅俗”的最諧和的所在的。
《太和正音譜》說他“如瑤天笙鶴。
其詞清而且麗,華而不豔,有不吃煙火食氣”。
李開先謂:“小山清勁,瘦至骨立,而血肉銷化俱盡,乃孫悟空煉成萬轉金鐵軀矣。
”自元、明以來,推重他的人,受他影響的人,更不知多少。
所以他的散曲集,流傳獨盛[13]。
他字小山,慶元人。
以路吏轉首領官。
他是一位不大得意的人,所以常常透露出些牢騷來。
前期的散曲作家們,大都是“公卿大夫”們。
而這期的作家們卻都是同張氏一樣的郁郁不得志的人物。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人月圓·山中書事》)他是那樣的貌為曠達。
他的《南呂一枝花·湖上晚歸》套:“長天落彩霞,遠水涵秋鏡;花如人面紅,山似佛頭青。
”李開先、沈德符俱以為足和馬緻遠的“百歲光陰”相匹敵。
底下的幾首小令,可以作為他的作風的最好例證: 今宵争奈月明何,此地那堪秋意多。
舟移萬頃冰田破,白鷗還笑我。
拚餘生詩酒消磨。
雲母舟中飯,雪兒湖上歌,老子婆娑。
——《水仙子·西湖秋夜》 天邊白雁寫寒雲,鏡裡青鸾瘦玉人,秋風昨夜愁成陣。
思君不見君,緩歌獨自開樽。
燈挑盡,酒半醺,如此黃昏。
——《水仙子·秋思》 門前好山雲占了,盡日無人到。
松風響翠濤,檞葉燒丹竈,先生醉眠春自老。
——《清江引·山居春枕》 與誰,畫眉?猜破風流謎。
銅駝巷裡玉骢嘶,夜半歸來醉。
小意收拾,怪膽禁持。
不識羞誰似你!自知,理虧,燈下和衣睡。
——《朝天子·閨情》 喬吉甫字夢符,作雜劇甚多。
他和小山一樣,也常住于杭州。
小山有《蘇堤漁唱》(原集未見,《北曲聯樂府》多采之),夢符也有“題西湖《梧葉兒》百篇”。
可惜這《梧葉兒》也是未流傳下來。
李開先嘗為之輯《喬夢符小令》刻之[14]。
他的生活,較小山更為落魄。
鐘嗣成謂他“江湖間四十年,欲刊所作,竟無成事者”。
他的《自述》(《綠麼遍》)也道:“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
……笑談便是編修院。
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
”他的作風,頗有人稱之為“奇俊”的,其實較小山是放肆得多、濃豔得多了。
最好的例子,像: 紅粘綠惹泥風流,雨念雲思何日休?玉憔花悴今番瘦,擔著天來大一擔愁,說相思難撥回頭。
夜月雞兒巷,春風燕子樓,一日三秋。
——《水仙子·憶情》 風吹絲雨噀窗紗,苔和酥泥葬落花。
卷雲鈎月簾初挂,玉钗香徑滑,燕藏春銜向誰家?莺老羞尋伴,蜂寒懶報衙,啼殺饑鴉。
——《水仙子·暮春即事》 像《一枝花·私情》,“老婆婆坐守行監,狠橛丁暮四朝三,不能夠偷工夫恰喜喜歡歡”一類的話,确是小山所不敢出之口的。
鄭德輝被後人并漢卿、緻遠、仁甫,稱為“關、馬、鄭、白”四大家。
但他的散曲,存者不多[15]。
像“雨過池塘肥水面,雲歸岩谷瘦山腰”(《駐馬聽·秋閨》);“情山遠,意波遙,咫尺妝樓天樣高。
月圓苦被陰雲罩,偏不把離愁照。
玉人何處教吹箫?辜負了這良宵。
”已有些使我們嗅得出古典的文人的氣息來。
他是那樣的愛雕镂詞句,那樣的喜偷用古語。
這影響于後人者很大。
從他以後,以粉飾為工和以偷句為業的散曲家,是那麼一大群! 徐甜齋名再思,字德可,嘉興人。
好食甘饴,故号甜齋。
有樂府行于世[16]。
世人以他和貫酸齋并稱,謂之“酸甜樂府”。
他所作,有很疏爽的,像《夜雨》的《水仙子》: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歎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但詠《春情》的幾首,卻又是那樣的嬌媚可喜:“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蟾宮曲》);“剔春纖碎挼花瓣兒,就窗紗砌成愁字”(《壽陽曲》);“一自多才闊,幾時盼得成合?今日個猛見他門前過,待喚着怕人瞧科。
我這裡高唱當時《水調歌》,要識得聲音是我”(《沉醉東風》)。
曾瑞卿大興人,家于杭州。
善丹青,能隐語小曲。
其散曲集《詩酒餘音》雖不存,然散見于《太平樂府》諸書裡者卻也不少。
他所作,大都為江湖間的熟語,市井裡的習辭,像“舊衣服陡恁寬,好茶飯減多半;添鹽添醋人撺斷,剛捱了少半碗”(《蝶戀花·閨怨》套)。
故能傳唱一時。
沈和甫名和,杭州人。
“能詞翰,善诙谑,天性風流,兼明音律,以南北調合腔自和甫始。
如《潇湘八景》、《歡喜冤家》等曲,極為工巧。
後居江州,近年方卒。
江西稱為蠻子關漢卿者是也。
”(《錄鬼簿》)今《潇湘八景》猶見于《雍熙樂府》。
睢景臣字景賢。
大德七年,他從維揚到杭州。
與鐘嗣成相識。
嗣成雲:“維揚諸公俱作《高祖還鄉》套數,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景臣的《高祖還鄉》,今存,确是一篇奇作。
他借了村莊農人們的眼光,看出這位“流氓皇帝”的裝模作樣的衣錦還鄉的可笑情形來。
真把劉邦挖苦透了,“隻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摔住;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是那樣地故意開玩笑! 周仲彬名文質。
其先建德人,後家于杭州。
“家世儒業,俯就路吏。
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
”(《錄鬼簿》)他的情詞,寫得很有風趣,像“曾約在桃李開時,到今日楊柳垂絲。
假題情絕句詩,虛寫恨斷腸詞,嗤,都扯做紙條兒。
”(《寨兒令·佳人送别》) 劉邦祭孔圖 吳仁卿字弘道,号克齋先生,曆仕府判緻仕。
有《金縷新聲》。
今存者僅小令數首耳。
錢子雲名霖,松江人,棄俗為黃冠,更名抱素,号素庵。
所作有《醉邊餘興》,今存者亦寥寥。
曹明善,衢州路吏。
“有樂府,華麗自然,不在小山之下。
”(《錄鬼簿》)其《長門柳》二詞,“長門柳絲千萬結,風起花如雪”,尤為世所盛傳。
但像《折桂令》的數首:“問城南春事如何?細草如煙,小雨如酥”(《江頭即事》);“小紅樓隔水人家,草已鳴蛙,柳未藏鴉。
試卷朱簾,尋山問寺,何處無花”(《西湖早春》)似尤富于逸趣。
趙文寶(一作文賢)名善慶(一作孟慶),饒州樂平人。
善蔔術,任陰陽學正。
所作雜劇,皆已亡失。
散曲存二十餘首。
他的作風,甚受北宋詞的影響,纖雅圓潤,不失為隽品。
像“望晴空瑩然如片紙,一行雁一行愁字”(《落梅風·江流晚眺》);“雨痕著物潤如酥,草色和煙近似無,岚光照日濃如霧”(《水仙子·仲春湖上》)。
王仲元,杭州人,所編有《于公高門》等。
高敬臣名克禮(《錄鬼簿》作字敬禮),号秋泉,“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