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講史與英雄傳奇
關燈
小
中
大
更難于件件細寫,而其人物也往往為曆史所拘束,不易捏造,更不易盡量的描寫着。
以講史而寫到《三國志演義》的地步,已是登峰造極的了。
這樣的左牽右涉,如何會寫得好呢?此講史之所以決難有上乘的創作的原因也。
至于英雄傳奇則不然,人物可真可幻,事迹若虛若實,年代也完全可不受曆史的拘束,如此,作者的情思可以四顧無礙,逞所欲寫,材料也可以随心所造,多少不拘。
作者很容易見長,讀者也更易感到趣味。
《水浒傳》在藝術上之所以高出《三國演義》遠甚,此亦其原因之一。
羅氏的英雄傳奇,今知者凡四種,其中以《水浒傳》與《平妖傳》為最著,也最可靠。
《說唐傳》與《粉妝樓》則似乎沒有什麼确證,可以指實其為羅氏所作。
宋江看燈 明刊百回本《水浒傳》 李逵壽張喬坐衙 明刊百回本《水浒傳》 《水浒傳》的故事,流傳得很早。
《宣和遺事》有記載,李嵩輩“有傳寫”(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上),龔聖與有三十六人贊。
我猜想,此故事在南宋時代或已經演為話本了吧。
但今本《水浒傳》[1]的寫定,則為羅貫中氏。
對于此書,羅氏并不自居于創作的地位,隻是很謙抑的題着:“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
”(見《百川書志》)大約施耐庵對于《水浒傳》的關系,總不止像羅氏《三國志演義》上所題的“晉平陽侯陳壽史傳”那麼淺薄吧。
施氏的《水浒傳》也許隻是一個未刊的底本,由羅氏整理編次而始流傳于世的。
總之,不管施氏的舊本如何,羅氏對于《水浒傳》之有編訂的大功是無可疑的。
今日流傳于世的簡本《水浒傳》(大約是一百十五回的),其筆調大似羅氏的諸作,則我們與其将這部偉大的英雄傳奇的著作權,歸之于施氏,不如歸之于羅氏更為妥當些。
羅氏原本的《水浒傳》今尚未發見于世。
今傳于世的《水浒傳》,有繁、簡二本。
繁本為明嘉靖時人所作(見下),簡本則似尚保留不少羅氏原本的面目,惟亦疊有所增添修改[2]。
其修改、增添最甚之處,似為:(一)征遼。
(二)征田虎、王慶。
(三)詩詞。
羅氏的原本,當是盛水不漏的一部完美嚴密的創作,始于洪太尉誤走妖魔,而終于衆英雄魂聚蓼兒窪。
其間最大的戰役為曾頭市、祝家莊,及與高太尉、童貫的相抗。
至招安後征讨方臘的一役,則衆英雄已至“日薄崦嵫”之境,在戰陣喪亡過半的了。
其間,征遼大約是嘉靖時加入的,征田虎、王慶的二段的加入則似乎更晚。
這三段故事的插入《水浒》中,顯然是很勉強的,帶着不少的油水不融洽的痕迹。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這是《水浒傳》裡描寫得虎虎有生氣的一段故事。
選自明刊百回本《水浒傳》 《水浒傳》的文筆,較《三國》、《唐傳》尤為橫恣;但其半文半白、多記載而少描寫的缺點(指“簡本”而言),仍是很顯著的,頗可充分的表現出羅貫中氏的特有的彩色。
惟對于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支配,已有特殊的進展。
例如,下面的一段,形容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事,已甚宛曲動人: 鄭屠正在門前賣肉。
魯達走到門前,叫一聲鄭屠。
鄭屠慌忙出櫃唱喏。
便教請坐。
魯達曰:“奉着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
”鄭屠叫使頭快選好的十斤去。
魯達曰:“要你自家切。
”鄭屠曰:“小人便自切。
”遂選了十斤精肉,細細的切做臊子。
那小二正來鄭屠家報知金老之事,卻見魯達坐在肉案門邊,不敢進前,遠遠立在屋檐下。
鄭屠切了肉,用荷葉包了。
魯達曰:“再要十斤都是肥肉,也要切做臊子。
”鄭屠曰:“小人便切。
”又選十斤肥的,也切做臊子。
亦把荷葉包了。
魯達曰:“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切作臊子。
”鄭屠笑曰:“卻是來消遣我!”魯達聽罷,跳将起來,睜眼看着鄭屠曰:“灑家特地要消遣你!”把兩包肉臊子,劈面打去。
鄭屠大怒,從肉案上,搶了一把尖刀,跳将出來,就要揪魯達。
被魯達就勢按住了刀,望小腹隻是一腳,踢倒了。
便踏住胸前,提起拳頭看看鄭屠曰:“灑家始從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
你是個賣肉的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因何強騙了金翠蓮?”隻一拳,正打中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一邊。
鄭屠掙不起來,口裡隻叫:“打得好!”魯達曰:“你還敢應口!”望眼睛眉梢上又打一拳,打得眼珠突出。
兩傍看的人,懼怕不敢向前。
又打一拳,太陽上正着。
隻見鄭屠挺在地上,漸漸沒氣。
魯達尋思曰:“俺隻要痛打這厮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
”脫身便走,假意回頭指着鄭屠曰:“你詐死,灑家慢慢和你理會。
”大踏步去了。
街坊鄰舍,知他利害,誰敢攔他。
——一百十五回本第三回 林沖刺配滄州 明刊百回本《水浒傳》 像這樣的描寫,乃是《三國》中所沒有的。
而蓼兒窪的會葬,林沖的走雪,武松的打虎,以及野豬林救林沖,快活林的醉打蔣門神等等,不管它描寫得如何,其情景的布設,已都是很俊峭可喜的了。
嘉靖本的《水浒》,除了描寫的技巧的更高明之外,其情景并無所改易,差不多可以說完全是本之于羅氏的。
《水浒》的不朽與偉大,其功至少是要半歸之于羅氏的。
《三遂平妖傳》[3]原本二十回,今本則有四十回,為明末馮夢龍所增補,與原本面目已大為不同。
原本有萬曆間唐氏世德堂刊本。
叙的是:汴州胡浩得仙畫,為婦所焚,灰燒于身,因而生女永兒。
有妖狐聖姑姑授以道法。
遂能幻變,為紙人豆馬。
後嫁于王則。
則蓋有數年稱王之命者。
彈子和尚、張鸾等皆來歸之。
則遂稱亂于貝州。
文彥博率師讨之。
則部下如彈子和尚等見則橫暴,皆已前後引去。
彈子和尚并化身為諸葛遂智助彥博讨則,以破則與永兒的妖法。
彥博部下有馬遂的,又詐降擊則;李遂則率掘子軍作地道入城。
彥博遂擒則及永兒,平了貝州之亂。
因為平則的三人皆名“遂”,故謂之《三遂平妖傳》。
原本的二十回,所叙不過如此。
馮夢龍(托名龍子猶)的改本,在全本加以潤飾以外,更于原本第一回之前,加以十五回,又于其間加入五回,共成四十回。
較原書是完全改觀的了。
原本《平妖傳》的筆調也和《三國》、《唐傳》等相類。
二十回本《平妖傳》的一頁 此本極罕見,通常所見者皆為四十回的馮氏改本。
(鄞縣馬氏藏) 《說唐傳》[4]今存者分《前傳》、《後傳》二部。
《前傳》共六十八回,始于秦彜托孤及秦叔寶、程咬金幼年事,中叙瓦崗寨聚義,最後則唐太宗削平群雄,登位為帝為結束。
中間為《小英雄傳》,叙羅通掃北事,凡十六回。
此下即為《後傳》,一名《薛家将》,凡四十二回。
記薛仁貴跨海征東事。
故《說唐傳》雖為一個總名,其實乃是三部似續不續的不同的英雄傳奇的總稱。
第一部着重于秦叔寶及瓦崗寨的故事,第二部着重于羅通,第三部的中心人物則為薛仁貴。
這三部都是可以獨立的。
(曾有人将“瓦崗寨”的故事取出,另編《瓦崗寨演義》,我曾見其舊刊本。
又薛仁貴的故事也早已成了獨立的題材,元曲中有《薛仁貴》;明富春堂所刊傳奇中也有《跨海征東白袍記》一書。
)《唐傳演義》乃是依據于正史的,故亦有瓦崗寨,亦有程咬金、單雄信、薛仁貴,其叙述卻與《說唐傳》完全不同。
《說唐前傳》以瓦崗寨聚義為叙述的中心,其間程咬金的憨直,秦叔寶的窮途,單雄信的忠義,徐茂公的智狡,皆為《唐傳演義》所無者。
又,《說唐後傳》以仁貴的含冤負屈,張士貴的冒功嫉賢為叙述的中心,在《唐傳演義》中,也全無此種“野史”、“俗說”的記載。
《說唐傳》的來曆是很古遠的,或者羅氏也隻不過加以“編次”、“筆削”而已,并非他自己的創作。
《說唐傳》的叙述雖多粗鄙可笑處,而其情景的敷設卻甚為動人。
若叔寶的賣馬,雄信的拒降,皆為不朽的氣概凜然的章段。
足以與《水浒傳》并駕齊驅的英雄傳奇,恐怕也隻有這一部《說唐傳》而已。
可惜不曾有人表彰過,遂緻不得登于文壇為文人學士所稱頌。
《粉妝樓》凡八十回,叙羅成之後兩位公子羅燦、羅焜之事,其事實完全不見“經傳”,俱是作者的捏造。
其布局與情節,也大都雜抄《水浒》與《說唐》,不像是羅氏的著作。
謝無量謂“是羅貫中叙述自家先代故事的專書”[5],未免附會得可笑。
又有《禅真逸史》一書。
謝無量也以為舊本說是根據羅氏原本的[6]。
但我所有的明刊本《禅真逸史》,卻并無此語,僅有“舊本意晦詞古,不入裡耳”,及“舊本出自内府,多方重購始得”(均見爽閣主人《禅真逸史·凡例》)的二語而已。
不知謝氏此語何據。
故今不及之。
參考書目 一、《全相平話五種》元刊本,藏日本内閣文庫。
其中《三國志平話》一種,有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二、《平民文學的兩大文豪》謝無量著,商務印書館出版。
三、《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著,北新書局出版。
四、《中國文學論集》鄭振铎著,開明書店出版。
五、《續錄鬼簿》明賈仲名著,有明藍格抄本;傳抄本。
*** [1]《水浒傳》傳本甚多;有《英雄譜》本,《水浒志傳評林》本;福建餘氏刊本(皆簡本),嘉靖本(僅見殘葉若幹頁);李卓吾《評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皆繁本)。
[2]詳見《水浒傳的演化》一文。
鄭振铎著,載于《小說月報》第二十卷第九号。
[3]原本《平妖傳》至罕見,鄞縣馬氏有一部。
[4]《說唐傳》坊刊本甚多,明刊本未見。
[5]謝無量:《平民文學之兩大文豪》(商務印書館《國學小叢書》)第四十四頁。
[6]《平民文學之兩大文豪》(商務印書館《國學小叢書》)第十四頁。
以講史而寫到《三國志演義》的地步,已是登峰造極的了。
這樣的左牽右涉,如何會寫得好呢?此講史之所以決難有上乘的創作的原因也。
至于英雄傳奇則不然,人物可真可幻,事迹若虛若實,年代也完全可不受曆史的拘束,如此,作者的情思可以四顧無礙,逞所欲寫,材料也可以随心所造,多少不拘。
作者很容易見長,讀者也更易感到趣味。
《水浒傳》在藝術上之所以高出《三國演義》遠甚,此亦其原因之一。
羅氏的英雄傳奇,今知者凡四種,其中以《水浒傳》與《平妖傳》為最著,也最可靠。
《說唐傳》與《粉妝樓》則似乎沒有什麼确證,可以指實其為羅氏所作。
宋江看燈 明刊百回本《水浒傳》 李逵壽張喬坐衙 明刊百回本《水浒傳》 《水浒傳》的故事,流傳得很早。
《宣和遺事》有記載,李嵩輩“有傳寫”(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上),龔聖與有三十六人贊。
我猜想,此故事在南宋時代或已經演為話本了吧。
但今本《水浒傳》[1]的寫定,則為羅貫中氏。
對于此書,羅氏并不自居于創作的地位,隻是很謙抑的題着:“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
”(見《百川書志》)大約施耐庵對于《水浒傳》的關系,總不止像羅氏《三國志演義》上所題的“晉平陽侯陳壽史傳”那麼淺薄吧。
施氏的《水浒傳》也許隻是一個未刊的底本,由羅氏整理編次而始流傳于世的。
總之,不管施氏的舊本如何,羅氏對于《水浒傳》之有編訂的大功是無可疑的。
今日流傳于世的簡本《水浒傳》(大約是一百十五回的),其筆調大似羅氏的諸作,則我們與其将這部偉大的英雄傳奇的著作權,歸之于施氏,不如歸之于羅氏更為妥當些。
羅氏原本的《水浒傳》今尚未發見于世。
今傳于世的《水浒傳》,有繁、簡二本。
繁本為明嘉靖時人所作(見下),簡本則似尚保留不少羅氏原本的面目,惟亦疊有所增添修改[2]。
其修改、增添最甚之處,似為:(一)征遼。
(二)征田虎、王慶。
(三)詩詞。
羅氏的原本,當是盛水不漏的一部完美嚴密的創作,始于洪太尉誤走妖魔,而終于衆英雄魂聚蓼兒窪。
其間最大的戰役為曾頭市、祝家莊,及與高太尉、童貫的相抗。
至招安後征讨方臘的一役,則衆英雄已至“日薄崦嵫”之境,在戰陣喪亡過半的了。
其間,征遼大約是嘉靖時加入的,征田虎、王慶的二段的加入則似乎更晚。
這三段故事的插入《水浒》中,顯然是很勉強的,帶着不少的油水不融洽的痕迹。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這是《水浒傳》裡描寫得虎虎有生氣的一段故事。
選自明刊百回本《水浒傳》 《水浒傳》的文筆,較《三國》、《唐傳》尤為橫恣;但其半文半白、多記載而少描寫的缺點(指“簡本”而言),仍是很顯著的,頗可充分的表現出羅貫中氏的特有的彩色。
惟對于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支配,已有特殊的進展。
例如,下面的一段,形容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事,已甚宛曲動人: 鄭屠正在門前賣肉。
魯達走到門前,叫一聲鄭屠。
鄭屠慌忙出櫃唱喏。
便教請坐。
魯達曰:“奉着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
”鄭屠叫使頭快選好的十斤去。
魯達曰:“要你自家切。
”鄭屠曰:“小人便自切。
”遂選了十斤精肉,細細的切做臊子。
那小二正來鄭屠家報知金老之事,卻見魯達坐在肉案門邊,不敢進前,遠遠立在屋檐下。
鄭屠切了肉,用荷葉包了。
魯達曰:“再要十斤都是肥肉,也要切做臊子。
”鄭屠曰:“小人便切。
”又選十斤肥的,也切做臊子。
亦把荷葉包了。
魯達曰:“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切作臊子。
”鄭屠笑曰:“卻是來消遣我!”魯達聽罷,跳将起來,睜眼看着鄭屠曰:“灑家特地要消遣你!”把兩包肉臊子,劈面打去。
鄭屠大怒,從肉案上,搶了一把尖刀,跳将出來,就要揪魯達。
被魯達就勢按住了刀,望小腹隻是一腳,踢倒了。
便踏住胸前,提起拳頭看看鄭屠曰:“灑家始從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
你是個賣肉的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因何強騙了金翠蓮?”隻一拳,正打中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一邊。
鄭屠掙不起來,口裡隻叫:“打得好!”魯達曰:“你還敢應口!”望眼睛眉梢上又打一拳,打得眼珠突出。
兩傍看的人,懼怕不敢向前。
又打一拳,太陽上正着。
隻見鄭屠挺在地上,漸漸沒氣。
魯達尋思曰:“俺隻要痛打這厮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
”脫身便走,假意回頭指着鄭屠曰:“你詐死,灑家慢慢和你理會。
”大踏步去了。
街坊鄰舍,知他利害,誰敢攔他。
——一百十五回本第三回 林沖刺配滄州 明刊百回本《水浒傳》 像這樣的描寫,乃是《三國》中所沒有的。
而蓼兒窪的會葬,林沖的走雪,武松的打虎,以及野豬林救林沖,快活林的醉打蔣門神等等,不管它描寫得如何,其情景的布設,已都是很俊峭可喜的了。
嘉靖本的《水浒》,除了描寫的技巧的更高明之外,其情景并無所改易,差不多可以說完全是本之于羅氏的。
《水浒》的不朽與偉大,其功至少是要半歸之于羅氏的。
《三遂平妖傳》[3]原本二十回,今本則有四十回,為明末馮夢龍所增補,與原本面目已大為不同。
原本有萬曆間唐氏世德堂刊本。
叙的是:汴州胡浩得仙畫,為婦所焚,灰燒于身,因而生女永兒。
有妖狐聖姑姑授以道法。
遂能幻變,為紙人豆馬。
後嫁于王則。
則蓋有數年稱王之命者。
彈子和尚、張鸾等皆來歸之。
則遂稱亂于貝州。
文彥博率師讨之。
則部下如彈子和尚等見則橫暴,皆已前後引去。
彈子和尚并化身為諸葛遂智助彥博讨則,以破則與永兒的妖法。
彥博部下有馬遂的,又詐降擊則;李遂則率掘子軍作地道入城。
彥博遂擒則及永兒,平了貝州之亂。
因為平則的三人皆名“遂”,故謂之《三遂平妖傳》。
原本的二十回,所叙不過如此。
馮夢龍(托名龍子猶)的改本,在全本加以潤飾以外,更于原本第一回之前,加以十五回,又于其間加入五回,共成四十回。
較原書是完全改觀的了。
原本《平妖傳》的筆調也和《三國》、《唐傳》等相類。
二十回本《平妖傳》的一頁 此本極罕見,通常所見者皆為四十回的馮氏改本。
(鄞縣馬氏藏) 《說唐傳》[4]今存者分《前傳》、《後傳》二部。
《前傳》共六十八回,始于秦彜托孤及秦叔寶、程咬金幼年事,中叙瓦崗寨聚義,最後則唐太宗削平群雄,登位為帝為結束。
中間為《小英雄傳》,叙羅通掃北事,凡十六回。
此下即為《後傳》,一名《薛家将》,凡四十二回。
記薛仁貴跨海征東事。
故《說唐傳》雖為一個總名,其實乃是三部似續不續的不同的英雄傳奇的總稱。
第一部着重于秦叔寶及瓦崗寨的故事,第二部着重于羅通,第三部的中心人物則為薛仁貴。
這三部都是可以獨立的。
(曾有人将“瓦崗寨”的故事取出,另編《瓦崗寨演義》,我曾見其舊刊本。
又薛仁貴的故事也早已成了獨立的題材,元曲中有《薛仁貴》;明富春堂所刊傳奇中也有《跨海征東白袍記》一書。
)《唐傳演義》乃是依據于正史的,故亦有瓦崗寨,亦有程咬金、單雄信、薛仁貴,其叙述卻與《說唐傳》完全不同。
《說唐前傳》以瓦崗寨聚義為叙述的中心,其間程咬金的憨直,秦叔寶的窮途,單雄信的忠義,徐茂公的智狡,皆為《唐傳演義》所無者。
又,《說唐後傳》以仁貴的含冤負屈,張士貴的冒功嫉賢為叙述的中心,在《唐傳演義》中,也全無此種“野史”、“俗說”的記載。
《說唐傳》的來曆是很古遠的,或者羅氏也隻不過加以“編次”、“筆削”而已,并非他自己的創作。
《說唐傳》的叙述雖多粗鄙可笑處,而其情景的敷設卻甚為動人。
若叔寶的賣馬,雄信的拒降,皆為不朽的氣概凜然的章段。
足以與《水浒傳》并駕齊驅的英雄傳奇,恐怕也隻有這一部《說唐傳》而已。
可惜不曾有人表彰過,遂緻不得登于文壇為文人學士所稱頌。
《粉妝樓》凡八十回,叙羅成之後兩位公子羅燦、羅焜之事,其事實完全不見“經傳”,俱是作者的捏造。
其布局與情節,也大都雜抄《水浒》與《說唐》,不像是羅氏的著作。
謝無量謂“是羅貫中叙述自家先代故事的專書”[5],未免附會得可笑。
又有《禅真逸史》一書。
謝無量也以為舊本說是根據羅氏原本的[6]。
但我所有的明刊本《禅真逸史》,卻并無此語,僅有“舊本意晦詞古,不入裡耳”,及“舊本出自内府,多方重購始得”(均見爽閣主人《禅真逸史·凡例》)的二語而已。
不知謝氏此語何據。
故今不及之。
參考書目 一、《全相平話五種》元刊本,藏日本内閣文庫。
其中《三國志平話》一種,有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二、《平民文學的兩大文豪》謝無量著,商務印書館出版。
三、《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著,北新書局出版。
四、《中國文學論集》鄭振铎著,開明書店出版。
五、《續錄鬼簿》明賈仲名著,有明藍格抄本;傳抄本。
*** [1]《水浒傳》傳本甚多;有《英雄譜》本,《水浒志傳評林》本;福建餘氏刊本(皆簡本),嘉靖本(僅見殘葉若幹頁);李卓吾《評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皆繁本)。
[2]詳見《水浒傳的演化》一文。
鄭振铎著,載于《小說月報》第二十卷第九号。
[3]原本《平妖傳》至罕見,鄞縣馬氏有一部。
[4]《說唐傳》坊刊本甚多,明刊本未見。
[5]謝無量:《平民文學之兩大文豪》(商務印書館《國學小叢書》)第四十四頁。
[6]《平民文學之兩大文豪》(商務印書館《國學小叢書》)第十四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