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戲文的進展

關燈
(末)聽說元因。

    它元是娼家一婦人。

    瞷着哥哥濃睡,自與傍人并枕同衾,我欲持刀一意捕奸情,幾乎殺害我哥哥命。

    (旦)我有奸夫你不拿住它?(末)你言語恐生聽,一場公事驚人聽。

    (旦)哀告君聽,奴在房兒裡要睡寝。

    怎知叔叔來此巧言花語扯奴衣襟。

    (末)孫二須不是般樣人。

    (旦)因奴家不肯,便生嗔,将刀欲害伊家命。

    (末)哥哥休聽它家說,孫二不敢。

    (旦)隻得叫鄰人,将奴趕得沒投奔。

    (生)此事難憑,兩下差他人怎明? 《張協狀元》,宋元南戲作品。

    南宋時溫州九山書會才人編撰。

    此劇與久已流傳的《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等作品一樣,均寫男子發迹負心主題。

     三 《張協狀元》篇幅甚長,叙張協富後棄妻事,大似《趙貞女蔡二郎》的結構,也甚似明人詞話的《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情節。

    其剪發出賣上京求夫的一段,更似伯喈、五娘的故事,恐怕這戲原是很受着《趙貞女》的影響的。

    不過其結局卻變得團圓而終,不似二郎之終于為天雷打死。

    至于張協的不仁不義,則較二郎尤甚。

    全戲先以“末”色開場,敷演諸宮調,唱說一番,然後,正戲方才開場。

    張協辭了父母,上京應舉。

    路過五雞山,遇着強人,将他的衣服行囊全都搶去,且打了他一“查”,打得皮開肉破。

    後張協遇着土地指引,到山下一間破廟中栖身。

    夜間,卻另有一位貧女前來打門。

    原來這廟乃是這位貧女栖身之所。

    這女姓王,原先家财富盛,後父母亡故,盜匪侵淩,遂至一貧如洗。

    幸有李大公常常周濟她。

    貧女見到張協,很可憐他,便留他住下。

    李大公夫婦主張他們二人結為夫婦。

    但貧女恐污清名,不肯。

    隻好占之于神。

    由了神意的贊可,他們便成了親。

    二人住于古廟中,女紡織,男讀書。

    因了貧女的極端勤苦,積了些錢,送張協上京應舉。

    張協到京,果然一舉成名,得了頭名狀元。

    但他并不來迎接貧女,反以這次的結親為羞。

    京中有赫王相公的,生有一女。

    她當街欲招張協狀元為夫。

    協也以“求名不求親”辭之。

    赫王相公很不高興,公主也因此成病,郁郁而亡。

    貧女聞知張協已中了狀元,便剪下頭發來賣,當作路費,上京求夫。

    李大公諸人對于她的前途,抱着絕大的希望。

    她高高興興地到了京師,尋到了張協。

    協卻不認她為妻,命門子打了她一頓,趕她出去。

    她不得不含悲而回。

    回時,隻好沿途求乞。

    但到了家,卻不敢告訴李大公,說是她丈夫趕她回的,隻說她遍尋不到她丈夫。

    張協雖趕走了她,心中卻還以為未足,意欲斬草除根。

    他奉命出為梓州佥判,經過五雞山,遇見貧女在采桑,四顧無人,便一劍斫倒了她而去。

    不料她并沒有被刺死,隻斫傷了一臂。

    李大公夫婦救了她回去。

    她隻說是采桑時不小心跌壞了臂,并不說起是她丈夫所斫的。

    她在古廟中養傷,恰好赫王相公也奉旨判梓州。

    經過五雞山時,四下并無宿店,遂投破寺而來。

    他與夫人遇見了貧女時,大為感傷,因她的面貌很像他們的亡女。

    他們認她為義女,帶她一同上任。

    張協前來參谒,赫王相公想起亡女之事,并不見他。

    協大為驚惶,便請了譚節使來代他請罪。

    節使見到赫王相公還有一位公主(即貧女),便代他為媒。

    赫王相公答應了,張協自然也一諾無辭。

    當他們結婚之夕,二人相見,原來新人便是舊人!貧女數落了張協一頓,大衆才知道協原來是如此的薄幸寡義。

    但他也未得到什麼責罰,二人反是自此團圓,和好地過活着。

    此戲的時代,就其格式與文辭看來,恐怕是很古的。

    《南九宮譜》中也曾錄其中二曲。

    我們不知其作者。

    但在開場中,卻有“《狀元張協》傳,前回曾演,汝輩搬成。

    這番書會,要奪魁名,占斷東瓯盛事”,又有“似恁唱說諸宮調,何如把此話文敷演後行腳色”雲雲,則此戲似亦為“書會”中人所編輯。

    “占斷東瓯盛事”雲雲,則編者似并為溫州人。

    正和最早的戲文《王魁》、《王煥》出于同地,也許竟是出于同時,也不一定。

    其中插科打诨之語甚多,往往都是很可令人發笑的。

    南戲中,像這一類的科诨,原也是一個要素。

     四 《宦門子弟錯立身》,題古杭才人新編。

    這“才人”卻是一位不知姓氏的作家。

    也許他也便是一位“書會先生”(此稱見《劉盼春守志香囊怨》中)。

    《宦門子弟錯立身》的篇幅也和《小孫屠》同樣的簡短。

    叙的是:女真人氏的延壽馬,父為河南府同知,家教甚嚴。

    延壽馬的生性卻好音樂,愛美色。

    有一天,東平散樂王金榜,來到河南府做場。

    延壽馬看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

    他迷戀着她,瞞了父親,請她入府來,名義上是清唱。

    但正在這時,卻為他父親所沖見。

    他父親生生地拆散了這一對鴛侶,并迫着王金榜即日離境他去,不準逗留在此。

    延壽馬大為狼狽。

    但他的愛情,百折不回,便私自逃出家庭,追上王金榜。

    等到他覓見金榜時,他的資斧已盡,形容枯槁,衣衫單薄。

    他竭力要求班主收留了他下來,與金榜做女婿。

    他原是雜劇院本都會做,更兼“舞得,彈得,唱得,折莫得”,還能為他們寫招記的。

    班主遂招了他為婿。

    這位“宦門子弟”,遂做了“行院人家女婿”。

    安心快樂,随班流轉于四方。

    有一天,他父親料理政務悶倦,命人喚了大行院來做些院本解悶。

    行院來時,卻認得其中有一位是他的兒子。

    他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