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戲文的進展

關燈
之名,大約便是此戲的改正本,或竟是此戲也說不定(《南九宮譜》中亦有《牧羊記》殘文)。

     《劉文龍菱花鏡》,未知撰人。

    《永樂大典》中《劉文龍》一戲(今佚),大約便是此本。

    《南九宮譜》中也有《劉文龍》的殘文(《南詞新譜》作“一名《菱花記》”)。

     《教子尋親》,未知撰人。

    《南九宮譜》中載有《教子記》的殘曲,大約便是此本。

    明人傳奇有《尋親記》一作,也許便是依據于此本而寫的。

     《劉孝女金钗記》,未知撰人。

    《南九宮譜》中載有《劉孝女》的殘曲,當即是此本的簡稱。

     《呂蒙正破窯記》,未知撰人。

    《永樂大典》有《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今佚)。

    《雍熙樂府》卷十六載有《山坡羊》套曲一首,注作:《呂蒙正》。

    大約即為此戲的殘文。

     《蔣世隆拜月亭》,未知撰人。

    《永樂大典》有《王瑞蘭閨怨拜月亭》(今佚),未知是否即此本。

    《雍熙樂府》卷十六,載《山坡羊》一套,題作《王瑞蘭》,大約便是《大典》所載的一本的遺文。

     《南詞叙錄》所著錄的戲文,見于《永樂大典》中者尚有:《蘇小卿月下販茶船》、《陳叔萬三負心》(《大典》作《負心陳叔文》)、《秦桧東窗事犯》、《何推官錯勘屍》、《王俊民休書記》及《蔡伯喈琵琶記》等。

    除了《琵琶記》外,這些戲文,大約都已随《大典》之亡而俱亡的了。

     破窯記 《破窯記》寫呂蒙正與其妻的故事,是明初流傳甚廣的劇本之一,至今還可在舞台上見到。

    選自明刻本 《永樂大典》所載戲文,尚有九本,為《南詞叙錄》所未著錄者,即《金鼠銀貓李賢》、《曹伯明錯勘贓》、《風流王煥賀憐憐》(未知是否即《南詞叙錄》中的《百花亭》或《賀憐憐煙花怨》,如系其一,則九本之數,當作八本)、《包待制判斷盆兒鬼》、《鄭孔目風雪酷寒亭》、《鎮山朱夫人還牢末》、《小孫屠》、《張協狀元》及《宦門子弟錯立身》。

    這些戲文的作者都是無可考查的。

    雖則《小孫屠》題着:“古杭書會編撰”,《宦門子弟錯立身》題着:“古杭才人新編”,其作者其實也是一樣的不可知的。

    除了最後的三本《小孫屠》等外,其餘六本,連殘文也都不見。

    《小孫屠》等三本,則存于《大典》的第一萬三千九百九十卷中,幸得留遺于今。

    我們所見到的全本的南戲,恐将以這三本為最古的了。

     二 《小孫屠》的全名應作:《遭盆吊沒興小孫屠》,題下寫着:古杭書會編撰。

    大約這個古杭書會,其所編撰的戲文,當不止《小孫屠》一本。

    又,這個“書會”的組織,似也隻是一個職業的賣藝說書者的團體,但也可能便是一個文人學士們集會的機關。

    他們大約都是些識字知書的人,為了時世的黑暗,無可進取,故淪落而為職業的“賣藝者”(廣義的)的。

    或者這些戲文竟是書會裡的文人學士們的著作。

    觀《小孫屠》一作,文辭流暢,純正,毫無粗鄙不通之處,便知決不是出于似通非通的三家村學究或略識之無的“賣藝者”之手的。

    《小孫屠》叙的是:孫必達祖居開封,家有老母及一弟必貴。

    一個春天,必達遇着一個妓女李瓊梅。

    她很想嫁人,必達便設法與她脫了籍,娶她為妻。

    這時他弟弟必貴,即号為小孫屠者,正出外打旋未回。

    及他回時,見哥哥娶了一個門戶中人,頗為不悅。

    家庭中時有吵鬧。

    瓊梅因必達沉酣于酒,不大顧家,心中也常是郁郁不歡。

    她有一個舊歡朱令史(邦傑),常來找她。

    一日,為必貴所沖見。

    他們又大鬧了一場。

    老母見家中吵鬧不安,她便帶了必貴到東嶽去還香願。

    必達送了他們一程。

    就在這一夜,朱令史與瓊梅設了一計,将梅香殺死在地,改換了瓊梅的衣服,斬下頭顱,冒作瓊梅的屍身。

    而她自己卻逃去與朱令史做長久夫妻。

    一面,屍身發現時,必達便以殺妻被捕入獄,屈打成招。

    不久,母在東嶽草橋店中一病而亡。

    必貴負了她骨殖歸來。

    不料歸來時,而家中竟生了如此的大故。

    他去探望哥哥。

    朱令史又設一計,蒙蔽本官,将他當作了殺人正犯,而釋必達甯家。

    當夜,必貴便被盆吊而死,棄屍獄外。

    天上落了一陣大雨,必貴蘇醒了過來。

    他哥哥正來尋他。

    二人便一同在外飄流。

    一日,在無意中沖見了李瓊梅,捉住了她與朱令史,告到當官。

    這個案情才大白。

    瓊梅與朱令史俱判了死刑,以償梅香的性命,并将朱令史妻小家産償給了孫氏兄弟。

    此劇很短,至多隻足當于元人雜劇的一本。

    可見早期的戲文是并不像後來傳奇那麼長的。

    曲文說白都極為明白易曉,确是要實演于民間的或竟出于民間的一部著作。

    全戲中說白極少,幾乎唱句便是對白。

    今引一節如下: (末上白)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

    自家當朝一日和那婦人叫了一和,兩下都有言語。

    我早起晚西看它有些小破。

    今朝聽得我哥出去,和相識每吃酒,我投家裡去走一遭。

    (作聽科介)殺人可恕,無禮難容。

    我哥哥不在家,誰在家吃酒!(末踏開門,淨走下,末行殺介)(生唱)〔駐馬聽〕酒困沉沉,睡裡聽得人鬥争。

    是我荒驚惱覺。

    自覺一身,戰戰兢兢。

    方欲問這元因,忽見弟兄持刀刃。

    連叫兩三聲,莫不是嫂嫂不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