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雜劇的鼎盛
關燈
小
中
大
得。
劇中竭力誇張隐居之樂,而深鄙逐逐于祿利之後者。
天挺為官時,曾受過毀謗。
如此寫法,或系自己有所深警于中吧。
“〔金蕉葉〕七裡灘從來是祖居,十輩兒不知禍福,常繞定灘頭景物。
我若是不做官,一世兒平生願足。
〔調笑令〕巴到日暮春,天隅見隐隐殘霞三百縷。
釣的這錦鱗來,滿向籃中貯。
正是收綸罷釣漁父,那的是江上晚來堪畫處,抖搜着綠蓑煙去。
”其情調甚似馬緻遠的《陳抟高卧》諸劇。
迷青鎖倩女離魂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陽人。
以儒補杭州路吏。
《錄鬼簿》謂:“公之所作,名香天下,聲振閨閣。
伶倫輩稱鄭老先生,皆知其為德輝也。
惜乎所作貪于俳諧,未免多于斧鑿,此又别論焉。
”然就今所知者論之,光祖所作,實未見得具有如何的俳諧之處。
他所作凡十九種,今存四種:《掐梅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迷青鎖倩女離魂》(以上見《元曲選》)及《周公輔成王攝政》(見元刊《古今雜劇》)。
《周公攝政》叙管、蔡流言,周公戡亂的事。
《王粲登樓》叙王粲寄居荊州,郁郁不得志,因登樓遠望,浩然長歎。
酒醉之後,幾欲堕樓自殺。
恰在這時,朝命到了,宣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管左丞相。
《掐梅香》與《倩女離魂》則皆為戀愛的喜劇。
《掐梅香》的情節與《西廂記》甚為相類。
不過将張生易為白敏中,莺莺易為小蠻,紅娘易為樊素而已,而特着重于傳消遞息的樊素。
說起技巧與文辭來,那是離《西廂》不止一箭地而已的。
《倩女離魂》一劇,題材比較的新穎。
張倩女與王文舉指腹為親。
文舉上京應舉,拜過嶽母。
張夫人卻隻命倩女與他以兄妹之禮見。
她因此郁郁不樂。
她們到折柳亭送文舉起行。
倩女歸後,一病恹恹,卧床不起。
她的靈魂追上了文舉,一同上京。
文舉也不知其為出殼的靈魂。
他一舉狀元及第,與倩女之魂同歸。
這時,已在三年之後。
文舉見了夫人,請罪不已,為的是帶了她女兒同行。
但夫人卻不信其言,因倩女原是好端端地卧病在床。
她到了家,自向内房而去。
入房後,便與床上的病者合為一體,病也遂愈。
于是大家始知道随文舉上京,乃是離魂出殼的她。
夫人遂命重排婚宴。
追随同行的一段,頗似《西廂》第四本的《草橋驚夢》的一段。
此劇本于唐陳玄祜的《離魂記》,情節幾完全相同。
光祖似也甚受第一期中諸大家的影響而不能自脫,故其劇本往往在不知不覺之間透露出模拟的痕迹來。
但其曲文的美好卻确可使他成為一位大家。
不過與關漢卿、王實甫相比,則未免有些不稱。
後人以他為四大家之一,竟抑實甫與武漢臣、康進之諸人于下,而不得預與其列,實未免有些颠倒得可怪。
李太白匹配金錢記 簡名《金錢記》,喬吉甫作。
此圖繪柳眉兒遺所佩禦賜金錢與韓飛卿。
喬吉甫字夢符,太原人,号笙鶴翁,又号惺惺道人。
所著小令,明人李開先曾為刻闆流傳。
或以他與張可久合稱為元代的李、杜。
他所作的劇本凡十一種,今存者三本:《玉箫女兩世姻緣》、《杜牧之詩酒揚州夢》及《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皆見《元曲選》)。
此三本皆為戀愛的喜劇,寫得都很光豔動人,嬌媚可喜。
題材未必是很新鮮的,布局也很落陳套。
惟其新隽的辭藻,卻能救她們出于平凡之中。
《金錢記》叙韓飛卿三月三日在九龍池畔見到王府尹的女兒柳眉兒,眷戀不已。
柳眉兒也深有相顧之意,隻礙着旁人,便抛下金錢五十枚給他。
飛卿追趕她,直入王府為府尹所見,将他吊起。
虧得其友賀知章前來解救了他。
王府尹留他在家,為門館先生。
一日,金錢為府尹所見,知為己物,又将他吊起追究。
恰好知章又來救了他。
且宣他入朝。
飛卿中了狀元,遂與柳眉成婚。
〔醉扶歸〕兀的不妝點殺錦繡香鳳榻,風流殺花月小窗紗。
且休說共枕同衾觑當咱,若得來說幾句兒多情話,則您那嬌臉兒咱根前一時半霎,便死也甘心罷。
《古今雜劇》,即明抄本《古今雜劇二百四十種》。
中國元明雜劇總集。
以錢曾(1629~1702)的《述古堂藏書目》和《也是園藏書目》為早,又因《也是園藏書目》詳載此書中每劇的名目,故世稱“也是園古今雜劇”。
原書種數冊數已不可考,流傳中漸有散失。
今存242種,分裝64冊。
《詩酒餘音》,散曲集。
收有小令10首,套數16套。
像那麼的情語,全劇中是很不少的。
《揚州夢》叙杜牧之到揚州見牛僧孺,遇見了少女張好好,甚為留戀。
後來牧之回京,僧孺方送好好給他。
牧之的貪戀花酒之名,為皇帝所知,幾欲因此罰他。
賴京兆尹張尚之保奏無事。
尚之因勸他此後“早罷了酒病詩魔”。
《兩世姻緣》叙韋臯與上廳行首玉箫的情好甚笃。
他上京應舉,約定三年歸來。
但一去數年,一無音耗。
玉箫郁郁成病而死。
臨危時,自畫一像寄臯。
十八年後,韋臯已官至鎮西大将軍。
一日,至張延賞處宴會。
延賞出其義女玉箫行酒。
臯見玉箫貌肖從前的情人,且又同名,乃向延賞求親。
他大怒,拔劍欲殺臯。
臯乃率兵圍了張府。
賴玉箫力勸,始罷圍而去。
此事奏知皇帝。
帝命延賞将玉箫嫁給了臯。
延賞見了前世玉箫的肖像,方知兩世姻緣之言為非虛诳。
金仁傑字志甫,杭州人。
作劇凡七本,今存《蕭何月夜追韓信》一本(見元刊《古今雜劇》)。
又《秦太師東窗事犯》一本,今也存在,已見前,不知究竟是他作的還是孔文卿作的。
《蕭何追韓信》叙韓信窮困時,寄食無所,漂母飯之,又為惡少年所辱,出其胯下。
他離了淮陰,投于楚國,不用。
投沛公,亦不能重用。
于是慨然負劍,不别而去。
蕭何知信逃去,大驚,乘月夜追上了他,與他同歸,力薦于沛公。
沛公遂拜他為元帥。
終于困楚王于九裡山前,成了滅楚興漢的大功。
作者着力于寫英雄未遇時的凄涼悲憤的氣氛,在這一點上,頗能創造些新鮮的空氣來。
範康字子安,杭州人。
所著劇凡二本,今存《陳季卿誤上竹葉舟》一本。
這也是一本“神仙度世劇”,與馬緻遠衆人所作的《黃粱夢》、《任風子》等劇極為相同。
其文辭也未能有新穎傑出的地方。
曾瑞字瑞卿,大興人。
自北來南,遂家于杭州。
不願仕,自号褐夫。
善丹青,能隐語小曲,有《詩酒餘音》行于世。
所作劇本,則僅有《王月英元夜留鞋記》一本,今存(見《元曲選》,《錄鬼簿》作《才子佳人誤元宵》)。
《留鞋記》叙郭華迷戀着胭脂鋪中的一位女郎王月英,與她約定元夜在相國寺觀音殿相會。
不料那夜郭華喝得酒醉,月英推他不醒,便留下繡鞋香帕于他懷中而去。
華醒後,懊喪不已,便吞了手帕而死。
此事告到包待制衙中。
包公訪出了繡鞋的來曆,捉了月英來。
月英在華口拉出手帕來,華便複活。
由包公的主張,這一對情人便很快活地成了婚。
此事似為當時的一件實事。
在明人傳奇及皮簧戲中都有叙及此事的。
像這樣戀愛喜劇,在許多同類的劇中,題材是較為清新的。
陳季卿誤上竹葉舟 範康作。
呂洞賓以竹葉化舟,度化陳季卿。
秦簡夫、蕭德祥、朱凱、王晔四人也有劇傳于後。
鐘嗣成自己也寫有雜劇七本,然今俱不傳。
《元曲選》中尚載有李緻遠、楊景賢二人的劇本。
此二人不知生在何時,姑也附于此期之末。
又,以作小說傳奇著名的羅貫中,他也著有劇本。
秦簡夫未知其裡居、生平。
《錄鬼簿》雲:“見在都下擅名。
近歲來杭,回。
”則簡夫乃系常住于都下者。
所作凡五劇,今存《東堂老勸破家子弟》及《宜秋山趙禮讓肥》二本(俱見《元曲選》)。
《東堂老》叙趙國器因子揚州奴不肖,臨危時托他給東堂老照管。
十年之後,揚州奴将父産用盡。
财盡之後,人人便不再理睬他。
他方才覺悟,知道勤儉。
東堂老見他已回心轉意,便将他父親所寄托的财産,都還了他。
《趙禮讓肥》叙趙孝、趙禮在宜秋山下住。
趙禮入山遇強人馬武要殺害他,他哥哥趙孝與他争死。
馬武大為感動,贈以銀米,自己也去邪歸正。
光武平定天下後,武已因功封官,遂薦趙氏兄弟入朝為官。
蕭德祥,杭州人,以醫為業,号複齋。
著雜劇五本,今存《楊氏女殺狗勸夫》一本(見《元曲選》)。
又有南曲戲文等,今未見。
《殺狗勸夫》叙孫榮與弟蟲兒不和,屢次欺虐他。
但蟲兒并不怨怒。
其妻楊氏,欲感悟其夫,便殺了一狗,穿上人衣,放在後門。
孫榮酒醉歸來,還以為是人,大吃一驚。
去央幾位好友幫同掩埋時,他們都懼禍不肯。
隻有蟲兒肯。
兄弟二人因此和好。
但幾位酒肉朋友,卻去告他殺人。
府尹王翛然審問時,楊氏說出原委。
掘出屍身來看時,果然是一隻狗。
這與最早的傳奇《殺狗記》題材相同,不知是誰襲用了誰的。
在歐洲中世紀的故事書《羅馬人的行迹》中也有這樣的一則故事:是殺了豬,冒作了人遍求好友掩埋。
他們都不去。
隻有他所認為不大喜歡他的一位,卻慨然地肯擔任了去。
于是真假的友情遂以試出。
像這樣相同的故事,确有轉徙、輸入的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偶然的相同。
《元曲選》書影 朱凱字士凱,裡居未詳。
所著有《升平樂府》及《隐語》等。
雜劇有二本,今存《昊天塔孟良盜骨殖》一本(見《元曲選》)。
“孟良盜骨”至今尚為雜劇上所常演的戲文,雖然所演的并非凱的《昊天塔》。
其悲壯豪邁的英雄氣概,乃是人人所感動的。
楊令公死節後,屍首被吊在昊天塔上。
楊六郎命孟良去盜回來。
良使了一計,果然盜回了骨。
追兵圍住了五台山,要索六郎。
六郎果然寄宿在内。
卻被削發為僧的楊五郎,賺了來将入寺殺壞了。
因此,兄弟們就在寺大建道場追薦其父。
王嘩字日華,杭州人,能詞章樂府。
有與朱士凱題雙漸、小卿問答,人多稱賞。
所著雜劇凡三本,今存《桃花女破法嫁周公》一本(見《元曲選》)。
此劇的事實,荒唐無稽,處處表現出極幼稚鄙野的氣氛來,文辭也極粗淺。
但在民俗學上看來,卻是一部絕好的材料。
在其間,頗能充分地看出“陰陽八卦”的極端的作用,還有許多結婚時的禁忌,至今尚沿用未改者,彼亦一一為之解釋其來源,雖不可信,卻都是很可珍貴的參考品。
李緻遠之名,未見于《錄鬼簿》,不知其裡居、生平。
所作雜劇有《都孔目風雨還牢末》一本(見《元曲選》)。
劇中的英雄,是梁山泊上的李逵,事實也是蕩婦私結情人,陷害她的丈夫,賴李逵的搭救而得脫了禍且報了仇。
與《雙獻功》、《燕青博魚》諸劇,無大區别。
楊景賢也未見于《錄鬼簿》,所作有《馬丹陽度脫劉行首》一劇(見《元曲選》)。
這劇乃是“神仙度世劇”之一,與《月明和尚度柳翠》頗相類。
總之,被度者是迷惑不悟,不肯出世的。
度她的卻三番兩次地定要度她。
終于度人者如願以償,被度者也恍然大悟。
一念之轉,便得證果朝元,立地成仙。
龍虎風雲會 顧曲齋刊本《古雜劇》(黃鳴岐镌) 羅貫中生平所作小說甚多,《三國志演義》乃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部。
所作雜劇,有《宋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見賈仲名《續錄鬼簿》)等三本,今隻見《風雲會》一種(見《元明雜劇二十七種》)。
《龍虎風雲會》叙趙匡胤在陳橋驿被軍士以黃袍加身,遂即了天子之位。
然天下未平,他心中殊覺不安。
一夕當雨雪紛紛之際,他獨自到丞相趙普家中,與他劃策,征讨諸國。
他聽了普策,遣将伐國,無不勝利。
天下遂以統一。
劇中“雪夜訪普”的一折,至今尚在劇場上演奏着。
這一折實為全劇的精華,難怪至今還有人欣賞着。
但全劇事實殊多,人物紛煩,結構也甚散漫,卻不是什麼上乘的作品。
十 無名氏的許多雜劇,在最後,也應該一提。
今存的許多無名氏作品,在《元曲選》中者凡二十三本,在元刊《古今雜劇》中者凡三本,在《元明雜劇二十七種》中者凡三本,在《古今雜劇選》中凡一本。
在這些無名氏的作品中,有一部分不下于大名家最好的作品。
今且略依了劇題的分類,略述之于下。
第一,“公案劇”,有《包待制陳州粜米》、《包龍圖智賺合同文字》、《神奴兒大鬧開封府》、《叮叮當當盆兒鬼》(均見《元曲選》)及《鲠直張千替殺妻》(見元刊《古今雜劇》)等數本。
其中的主人翁皆為包拯。
題材雖各不同,而結構則大略相似。
我們由此頗可以知道包龍圖在那麼早的時候已是神話化了,而且成為聰明的審判官的集體人物。
惟《張千替殺妻》布局特異,叙張千與一個員外結拜為兄弟。
員外之妻要和他私通。
他再三推卻。
終乃殺了她以救員外。
他被包拯判決了死刑。
但臨刑時卻又赦免了他(?)。
其文辭頗極勁秀豪放之緻。
是元劇中的最好的作品之一。
玉清庵錯送鴛鴦被 第二,“戀愛劇”,有《玉清庵錯送鴛鴦被》、《李雪英風送梧桐葉》、《逞風流王煥百花亭》及《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等數本(均見《元曲選》)。
大抵皆系喜劇,叙的也都是始經分離、艱苦,而終得團圓者。
惟《碧桃花》事實略異。
叙張道南與女鬼碧桃相戀,後她為薩真人所拘。
說明原委,真人乃使她借了他人之屍還魂,而與道南結婚。
若将此劇與《紅梨花》等以人為鬼的趣劇相對照,頗可顯出一種特殊的情調來。
元劇中以女鬼為戀愛的對象者,似僅有《碧桃花》這一劇而已。
第三,曆史及傳說的故事劇最多,有《龐涓夜走馬陵道》、《凍蘇秦衣錦還鄉》、《随何賺風魔蒯通》、《朱太守風雪漁樵記》、《孟德耀舉案齊眉》、《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兩軍師隔江鬥智》(以上均見《元曲選》)、《諸葛亮博望燒屯》(見元刊《古今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見《元明雜劇二十七種》)、《尉遲将門将認父歸朝》、《謝金吾詐拆清風府》、《金水橋陳琳抱妝盒》等十餘本。
其間如《認父歸朝》、《馬陵道》、《連環計》等都寫得很不壞。
而《赤壁賦》一本,稱頌者也頗多。
惟《赤壁賦》一味牢騷,并無深意,批評者所以深喜之者,大約因寫的是頗合于他們胃口的文人故事而已。
風雨像生貨郎擔 第四,“仙佛度世劇”,比較的不多,隻有《漢鐘離度脫藍彩和》、《龐居士誤放來生債》及《龍濟寺野猿聽經》三本而已。
《藍彩和》與一般度世劇,無大差異。
《野猿聽經》則題材頗新。
向來被度者皆出于被動,而這劇中的野猿,則自動地求人度他。
《來生債》則以行善而被度,也未蹈一般度世劇的故轍。
第五,報複恩怨劇,有《馮玉蘭夜月泣孤舟》、《風雨像生貨郎擔》、《争報恩三虎下山》及《朱砂擔滴水浮漚記》數本。
叙的都是天大沉冤,久未昭雪,終于由了英雄,或己子,或己父,而始得報複了宿仇的。
惟《朱砂擔》獨由地府的太尉代為報複,為特異耳。
第六,其他,有《小張屠焚兒救母》(見元刊《古今雜劇》)及《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見《古今雜劇選》)二本。
《小張屠》叙張屠因母病久未愈,乃将幼子帶往東嶽廟,抛入醮盆中焚死,以救母病。
但神人卻救了張子,先送他回家去。
《醉射鎖魔鏡》叙二郎神過訪哪吒,喝醉了酒,與他校射,誤射中鎖魔鏡一面,走了牛魔王與百眼鬼。
上帝着他去收服。
他收服了這些魔鬼,方得免罪。
這劇氣象甚為偉大,一開頭“喜來折草量天地,怒後擔山趕太陽”二語,便足使讀者如見浩莽偉人之景。
元劇中叙天神故事的似僅見此一劇。
又有《趙匡義智娶符金錠》、《張公藝九世同居》二劇,見于息機子的《雜劇選》。
惟是否為元人所作則不可知。
元劇之可見者,已盡于以上所述。
元劇的最好的地方,乃在能夠連結了民間的質樸的風格與文士們的隽美的文筆。
所以大多數的文辭,都是很自然,很真切,很質勁,卻又是很美麗的。
他們明白如話,卻又不是粗鄙不通的。
他們暢麗隽永,卻又句句婦孺皆懂。
他們如素描的畫幅,水墨的山水,決不用典故,即用也用的是民間所習知,詩文上所決不用的《販茶船》、《海神廟》一類的民間典故。
這正是民間作品與文士的手筆剛剛接觸時代的最好産品,正是雜劇的黃金時代。
但正因其剛剛離開民間未久,且仍然還要迎合着廣大人民的心理與喜愛,所以在題材與結構上便往往表現出與前代詩、文、詞裡所不曾有過的東西。
例如王粲的《登樓》,白居易的《琵琶》,原是文人們的悲歌,卻都被他們寫成了與《漁樵記》、《凍蘇秦》與《曲江池》、《玉壺春》不相上下的事實了。
他們知道諧合當時劇場的習慣,與人民的心理與愛好,不妨抛卻了“題材”的本來面目。
也許民間本來已将這些故事形成了那麼樣的一個樣子,所以他們便也不得不随着走吧。
但純粹的悲劇,在元劇中也往往遇之,如《梧桐雨》、《西蜀夢》、《火燒介子推》等。
這些,都是後來戲曲所少見者。
總之,元劇的好處,在其曲辭的直率自然,而其題材與結構,雖多雷同,落套,卻是深深地投合于當時人民的愛好的。
在中國戲曲史上,元一代乃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參考書目 一、《元刊雜劇三十種》黃荛圃舊藏;日本帝國大學紅本印,上海覆日本版石印本。
此書本非一部書,系元刊諸單本雜劇的合訂本,故各劇版式頗不一律。
王國維氏以為系元季的一部合刊的雜劇集,當系誤會的話。
此書當是黃氏合此三十種訂為一函的。
在此三十種中,除有十七種出于《元曲選》外,其他十三種,字句間亦與臧刻面目大殊。
我們欲見元刊元劇的本來面目,舍此書外,别無從知。
二、《古今雜劇選》息機子編,明萬曆戊戌(公元1598年)刊本。
全書不知若幹種。
北京圖書館藏有殘本。
其中有《符金錠》等數種,是《元曲選》所無。
三、《元曲選一百種》臧懋循編,明萬曆丙辰(公元1616年)雕蟲館刊本,商務印書館影印本(坊間又有《元曲大觀》三十種,也是《元曲選》殘本的影刊)。
此書為彙刊元劇的最大的企圖。
惜曲白多所删潤,大失本來面目。
四、《陽春奏》尊生館編,明萬曆間刊本。
全書八卷,凡選元、明雜劇三十九種。
北京圖書館藏有殘帙。
五、《古名家雜劇選》陳與郊編,明萬曆間刊本。
全書凡八集,四十種。
六、《新續古名家雜劇》陳與郊編,明萬曆間刊本。
全書凡五集,二十種。
其中《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一種,為他書所未見。
七、《元明雜劇》六冊江南圖書館石印本,即就其所藏的上述二書的殘帙而印行者。
八、《顧曲齋所刊元人雜劇》明萬曆間刊本。
原書凡二十種,今存。
(北京圖書館藏十九種。
)中有《關漢卿绯衣夢》一種,為他書所未見。
九、《酹江集》三十種孟稱舜編,明崇祯間刊本。
此書至罕見。
通縣王氏有藏本。
但所選元劇,類皆習見者。
十、《柳枝集》三十種孟稱舜編,明崇祯間刊本。
外間罕見傳本,通縣王氏藏。
後附有鐘嗣成《錄鬼簿》。
十一、《孤本元明雜劇》商務印書館出版。
十二、《元曲》童斐選注,商務印書館出版。
十三、《宋元戲曲史》王國維著,商務印書館出版。
十四、《元明雜劇輯逸》鄭振铎編,近刊。
*** [1]《西廂記》傳本至多,有徐文長《評本》;陳眉公《評本》;李卓吾《評本》;王思任《評本》;張深之刊本;淩濛初刊本;金聖歎《評本》等等。
劇中竭力誇張隐居之樂,而深鄙逐逐于祿利之後者。
天挺為官時,曾受過毀謗。
如此寫法,或系自己有所深警于中吧。
“〔金蕉葉〕七裡灘從來是祖居,十輩兒不知禍福,常繞定灘頭景物。
我若是不做官,一世兒平生願足。
〔調笑令〕巴到日暮春,天隅見隐隐殘霞三百縷。
釣的這錦鱗來,滿向籃中貯。
正是收綸罷釣漁父,那的是江上晚來堪畫處,抖搜着綠蓑煙去。
”其情調甚似馬緻遠的《陳抟高卧》諸劇。
迷青鎖倩女離魂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陽人。
以儒補杭州路吏。
《錄鬼簿》謂:“公之所作,名香天下,聲振閨閣。
伶倫輩稱鄭老先生,皆知其為德輝也。
惜乎所作貪于俳諧,未免多于斧鑿,此又别論焉。
”然就今所知者論之,光祖所作,實未見得具有如何的俳諧之處。
他所作凡十九種,今存四種:《掐梅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迷青鎖倩女離魂》(以上見《元曲選》)及《周公輔成王攝政》(見元刊《古今雜劇》)。
《周公攝政》叙管、蔡流言,周公戡亂的事。
《王粲登樓》叙王粲寄居荊州,郁郁不得志,因登樓遠望,浩然長歎。
酒醉之後,幾欲堕樓自殺。
恰在這時,朝命到了,宣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管左丞相。
《掐梅香》與《倩女離魂》則皆為戀愛的喜劇。
《掐梅香》的情節與《西廂記》甚為相類。
不過将張生易為白敏中,莺莺易為小蠻,紅娘易為樊素而已,而特着重于傳消遞息的樊素。
說起技巧與文辭來,那是離《西廂》不止一箭地而已的。
《倩女離魂》一劇,題材比較的新穎。
張倩女與王文舉指腹為親。
文舉上京應舉,拜過嶽母。
張夫人卻隻命倩女與他以兄妹之禮見。
她因此郁郁不樂。
她們到折柳亭送文舉起行。
倩女歸後,一病恹恹,卧床不起。
她的靈魂追上了文舉,一同上京。
文舉也不知其為出殼的靈魂。
他一舉狀元及第,與倩女之魂同歸。
這時,已在三年之後。
文舉見了夫人,請罪不已,為的是帶了她女兒同行。
但夫人卻不信其言,因倩女原是好端端地卧病在床。
她到了家,自向内房而去。
入房後,便與床上的病者合為一體,病也遂愈。
于是大家始知道随文舉上京,乃是離魂出殼的她。
夫人遂命重排婚宴。
追随同行的一段,頗似《西廂》第四本的《草橋驚夢》的一段。
此劇本于唐陳玄祜的《離魂記》,情節幾完全相同。
光祖似也甚受第一期中諸大家的影響而不能自脫,故其劇本往往在不知不覺之間透露出模拟的痕迹來。
但其曲文的美好卻确可使他成為一位大家。
不過與關漢卿、王實甫相比,則未免有些不稱。
後人以他為四大家之一,竟抑實甫與武漢臣、康進之諸人于下,而不得預與其列,實未免有些颠倒得可怪。
李太白匹配金錢記 簡名《金錢記》,喬吉甫作。
此圖繪柳眉兒遺所佩禦賜金錢與韓飛卿。
喬吉甫字夢符,太原人,号笙鶴翁,又号惺惺道人。
所著小令,明人李開先曾為刻闆流傳。
或以他與張可久合稱為元代的李、杜。
他所作的劇本凡十一種,今存者三本:《玉箫女兩世姻緣》、《杜牧之詩酒揚州夢》及《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皆見《元曲選》)。
此三本皆為戀愛的喜劇,寫得都很光豔動人,嬌媚可喜。
題材未必是很新鮮的,布局也很落陳套。
惟其新隽的辭藻,卻能救她們出于平凡之中。
《金錢記》叙韓飛卿三月三日在九龍池畔見到王府尹的女兒柳眉兒,眷戀不已。
柳眉兒也深有相顧之意,隻礙着旁人,便抛下金錢五十枚給他。
飛卿追趕她,直入王府為府尹所見,将他吊起。
虧得其友賀知章前來解救了他。
王府尹留他在家,為門館先生。
一日,金錢為府尹所見,知為己物,又将他吊起追究。
恰好知章又來救了他。
且宣他入朝。
飛卿中了狀元,遂與柳眉成婚。
〔醉扶歸〕兀的不妝點殺錦繡香鳳榻,風流殺花月小窗紗。
且休說共枕同衾觑當咱,若得來說幾句兒多情話,則您那嬌臉兒咱根前一時半霎,便死也甘心罷。
《古今雜劇》,即明抄本《古今雜劇二百四十種》。
中國元明雜劇總集。
以錢曾(1629~1702)的《述古堂藏書目》和《也是園藏書目》為早,又因《也是園藏書目》詳載此書中每劇的名目,故世稱“也是園古今雜劇”。
原書種數冊數已不可考,流傳中漸有散失。
今存242種,分裝64冊。
《詩酒餘音》,散曲集。
收有小令10首,套數16套。
像那麼的情語,全劇中是很不少的。
《揚州夢》叙杜牧之到揚州見牛僧孺,遇見了少女張好好,甚為留戀。
後來牧之回京,僧孺方送好好給他。
牧之的貪戀花酒之名,為皇帝所知,幾欲因此罰他。
賴京兆尹張尚之保奏無事。
尚之因勸他此後“早罷了酒病詩魔”。
《兩世姻緣》叙韋臯與上廳行首玉箫的情好甚笃。
他上京應舉,約定三年歸來。
但一去數年,一無音耗。
玉箫郁郁成病而死。
臨危時,自畫一像寄臯。
十八年後,韋臯已官至鎮西大将軍。
一日,至張延賞處宴會。
延賞出其義女玉箫行酒。
臯見玉箫貌肖從前的情人,且又同名,乃向延賞求親。
他大怒,拔劍欲殺臯。
臯乃率兵圍了張府。
賴玉箫力勸,始罷圍而去。
此事奏知皇帝。
帝命延賞将玉箫嫁給了臯。
延賞見了前世玉箫的肖像,方知兩世姻緣之言為非虛诳。
金仁傑字志甫,杭州人。
作劇凡七本,今存《蕭何月夜追韓信》一本(見元刊《古今雜劇》)。
又《秦太師東窗事犯》一本,今也存在,已見前,不知究竟是他作的還是孔文卿作的。
《蕭何追韓信》叙韓信窮困時,寄食無所,漂母飯之,又為惡少年所辱,出其胯下。
他離了淮陰,投于楚國,不用。
投沛公,亦不能重用。
于是慨然負劍,不别而去。
蕭何知信逃去,大驚,乘月夜追上了他,與他同歸,力薦于沛公。
沛公遂拜他為元帥。
終于困楚王于九裡山前,成了滅楚興漢的大功。
作者着力于寫英雄未遇時的凄涼悲憤的氣氛,在這一點上,頗能創造些新鮮的空氣來。
範康字子安,杭州人。
所著劇凡二本,今存《陳季卿誤上竹葉舟》一本。
這也是一本“神仙度世劇”,與馬緻遠衆人所作的《黃粱夢》、《任風子》等劇極為相同。
其文辭也未能有新穎傑出的地方。
曾瑞字瑞卿,大興人。
自北來南,遂家于杭州。
不願仕,自号褐夫。
善丹青,能隐語小曲,有《詩酒餘音》行于世。
所作劇本,則僅有《王月英元夜留鞋記》一本,今存(見《元曲選》,《錄鬼簿》作《才子佳人誤元宵》)。
《留鞋記》叙郭華迷戀着胭脂鋪中的一位女郎王月英,與她約定元夜在相國寺觀音殿相會。
不料那夜郭華喝得酒醉,月英推他不醒,便留下繡鞋香帕于他懷中而去。
華醒後,懊喪不已,便吞了手帕而死。
此事告到包待制衙中。
包公訪出了繡鞋的來曆,捉了月英來。
月英在華口拉出手帕來,華便複活。
由包公的主張,這一對情人便很快活地成了婚。
此事似為當時的一件實事。
在明人傳奇及皮簧戲中都有叙及此事的。
像這樣戀愛喜劇,在許多同類的劇中,題材是較為清新的。
陳季卿誤上竹葉舟 範康作。
呂洞賓以竹葉化舟,度化陳季卿。
秦簡夫、蕭德祥、朱凱、王晔四人也有劇傳于後。
鐘嗣成自己也寫有雜劇七本,然今俱不傳。
《元曲選》中尚載有李緻遠、楊景賢二人的劇本。
此二人不知生在何時,姑也附于此期之末。
又,以作小說傳奇著名的羅貫中,他也著有劇本。
秦簡夫未知其裡居、生平。
《錄鬼簿》雲:“見在都下擅名。
近歲來杭,回。
”則簡夫乃系常住于都下者。
所作凡五劇,今存《東堂老勸破家子弟》及《宜秋山趙禮讓肥》二本(俱見《元曲選》)。
《東堂老》叙趙國器因子揚州奴不肖,臨危時托他給東堂老照管。
十年之後,揚州奴将父産用盡。
财盡之後,人人便不再理睬他。
他方才覺悟,知道勤儉。
東堂老見他已回心轉意,便将他父親所寄托的财産,都還了他。
《趙禮讓肥》叙趙孝、趙禮在宜秋山下住。
趙禮入山遇強人馬武要殺害他,他哥哥趙孝與他争死。
馬武大為感動,贈以銀米,自己也去邪歸正。
光武平定天下後,武已因功封官,遂薦趙氏兄弟入朝為官。
蕭德祥,杭州人,以醫為業,号複齋。
著雜劇五本,今存《楊氏女殺狗勸夫》一本(見《元曲選》)。
又有南曲戲文等,今未見。
《殺狗勸夫》叙孫榮與弟蟲兒不和,屢次欺虐他。
但蟲兒并不怨怒。
其妻楊氏,欲感悟其夫,便殺了一狗,穿上人衣,放在後門。
孫榮酒醉歸來,還以為是人,大吃一驚。
去央幾位好友幫同掩埋時,他們都懼禍不肯。
隻有蟲兒肯。
兄弟二人因此和好。
但幾位酒肉朋友,卻去告他殺人。
府尹王翛然審問時,楊氏說出原委。
掘出屍身來看時,果然是一隻狗。
這與最早的傳奇《殺狗記》題材相同,不知是誰襲用了誰的。
在歐洲中世紀的故事書《羅馬人的行迹》中也有這樣的一則故事:是殺了豬,冒作了人遍求好友掩埋。
他們都不去。
隻有他所認為不大喜歡他的一位,卻慨然地肯擔任了去。
于是真假的友情遂以試出。
像這樣相同的故事,确有轉徙、輸入的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偶然的相同。
《元曲選》書影 朱凱字士凱,裡居未詳。
所著有《升平樂府》及《隐語》等。
雜劇有二本,今存《昊天塔孟良盜骨殖》一本(見《元曲選》)。
“孟良盜骨”至今尚為雜劇上所常演的戲文,雖然所演的并非凱的《昊天塔》。
其悲壯豪邁的英雄氣概,乃是人人所感動的。
楊令公死節後,屍首被吊在昊天塔上。
楊六郎命孟良去盜回來。
良使了一計,果然盜回了骨。
追兵圍住了五台山,要索六郎。
六郎果然寄宿在内。
卻被削發為僧的楊五郎,賺了來将入寺殺壞了。
因此,兄弟們就在寺大建道場追薦其父。
王嘩字日華,杭州人,能詞章樂府。
有與朱士凱題雙漸、小卿問答,人多稱賞。
所著雜劇凡三本,今存《桃花女破法嫁周公》一本(見《元曲選》)。
此劇的事實,荒唐無稽,處處表現出極幼稚鄙野的氣氛來,文辭也極粗淺。
但在民俗學上看來,卻是一部絕好的材料。
在其間,頗能充分地看出“陰陽八卦”的極端的作用,還有許多結婚時的禁忌,至今尚沿用未改者,彼亦一一為之解釋其來源,雖不可信,卻都是很可珍貴的參考品。
李緻遠之名,未見于《錄鬼簿》,不知其裡居、生平。
所作雜劇有《都孔目風雨還牢末》一本(見《元曲選》)。
劇中的英雄,是梁山泊上的李逵,事實也是蕩婦私結情人,陷害她的丈夫,賴李逵的搭救而得脫了禍且報了仇。
與《雙獻功》、《燕青博魚》諸劇,無大區别。
楊景賢也未見于《錄鬼簿》,所作有《馬丹陽度脫劉行首》一劇(見《元曲選》)。
這劇乃是“神仙度世劇”之一,與《月明和尚度柳翠》頗相類。
總之,被度者是迷惑不悟,不肯出世的。
度她的卻三番兩次地定要度她。
終于度人者如願以償,被度者也恍然大悟。
一念之轉,便得證果朝元,立地成仙。
龍虎風雲會 顧曲齋刊本《古雜劇》(黃鳴岐镌) 羅貫中生平所作小說甚多,《三國志演義》乃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部。
所作雜劇,有《宋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見賈仲名《續錄鬼簿》)等三本,今隻見《風雲會》一種(見《元明雜劇二十七種》)。
《龍虎風雲會》叙趙匡胤在陳橋驿被軍士以黃袍加身,遂即了天子之位。
然天下未平,他心中殊覺不安。
一夕當雨雪紛紛之際,他獨自到丞相趙普家中,與他劃策,征讨諸國。
他聽了普策,遣将伐國,無不勝利。
天下遂以統一。
劇中“雪夜訪普”的一折,至今尚在劇場上演奏着。
這一折實為全劇的精華,難怪至今還有人欣賞着。
但全劇事實殊多,人物紛煩,結構也甚散漫,卻不是什麼上乘的作品。
十 無名氏的許多雜劇,在最後,也應該一提。
今存的許多無名氏作品,在《元曲選》中者凡二十三本,在元刊《古今雜劇》中者凡三本,在《元明雜劇二十七種》中者凡三本,在《古今雜劇選》中凡一本。
在這些無名氏的作品中,有一部分不下于大名家最好的作品。
今且略依了劇題的分類,略述之于下。
第一,“公案劇”,有《包待制陳州粜米》、《包龍圖智賺合同文字》、《神奴兒大鬧開封府》、《叮叮當當盆兒鬼》(均見《元曲選》)及《鲠直張千替殺妻》(見元刊《古今雜劇》)等數本。
其中的主人翁皆為包拯。
題材雖各不同,而結構則大略相似。
我們由此頗可以知道包龍圖在那麼早的時候已是神話化了,而且成為聰明的審判官的集體人物。
惟《張千替殺妻》布局特異,叙張千與一個員外結拜為兄弟。
員外之妻要和他私通。
他再三推卻。
終乃殺了她以救員外。
他被包拯判決了死刑。
但臨刑時卻又赦免了他(?)。
其文辭頗極勁秀豪放之緻。
是元劇中的最好的作品之一。
玉清庵錯送鴛鴦被 第二,“戀愛劇”,有《玉清庵錯送鴛鴦被》、《李雪英風送梧桐葉》、《逞風流王煥百花亭》及《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等數本(均見《元曲選》)。
大抵皆系喜劇,叙的也都是始經分離、艱苦,而終得團圓者。
惟《碧桃花》事實略異。
叙張道南與女鬼碧桃相戀,後她為薩真人所拘。
說明原委,真人乃使她借了他人之屍還魂,而與道南結婚。
若将此劇與《紅梨花》等以人為鬼的趣劇相對照,頗可顯出一種特殊的情調來。
元劇中以女鬼為戀愛的對象者,似僅有《碧桃花》這一劇而已。
第三,曆史及傳說的故事劇最多,有《龐涓夜走馬陵道》、《凍蘇秦衣錦還鄉》、《随何賺風魔蒯通》、《朱太守風雪漁樵記》、《孟德耀舉案齊眉》、《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兩軍師隔江鬥智》(以上均見《元曲選》)、《諸葛亮博望燒屯》(見元刊《古今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見《元明雜劇二十七種》)、《尉遲将門将認父歸朝》、《謝金吾詐拆清風府》、《金水橋陳琳抱妝盒》等十餘本。
其間如《認父歸朝》、《馬陵道》、《連環計》等都寫得很不壞。
而《赤壁賦》一本,稱頌者也頗多。
惟《赤壁賦》一味牢騷,并無深意,批評者所以深喜之者,大約因寫的是頗合于他們胃口的文人故事而已。
風雨像生貨郎擔 第四,“仙佛度世劇”,比較的不多,隻有《漢鐘離度脫藍彩和》、《龐居士誤放來生債》及《龍濟寺野猿聽經》三本而已。
《藍彩和》與一般度世劇,無大差異。
《野猿聽經》則題材頗新。
向來被度者皆出于被動,而這劇中的野猿,則自動地求人度他。
《來生債》則以行善而被度,也未蹈一般度世劇的故轍。
第五,報複恩怨劇,有《馮玉蘭夜月泣孤舟》、《風雨像生貨郎擔》、《争報恩三虎下山》及《朱砂擔滴水浮漚記》數本。
叙的都是天大沉冤,久未昭雪,終于由了英雄,或己子,或己父,而始得報複了宿仇的。
惟《朱砂擔》獨由地府的太尉代為報複,為特異耳。
第六,其他,有《小張屠焚兒救母》(見元刊《古今雜劇》)及《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見《古今雜劇選》)二本。
《小張屠》叙張屠因母病久未愈,乃将幼子帶往東嶽廟,抛入醮盆中焚死,以救母病。
但神人卻救了張子,先送他回家去。
《醉射鎖魔鏡》叙二郎神過訪哪吒,喝醉了酒,與他校射,誤射中鎖魔鏡一面,走了牛魔王與百眼鬼。
上帝着他去收服。
他收服了這些魔鬼,方得免罪。
這劇氣象甚為偉大,一開頭“喜來折草量天地,怒後擔山趕太陽”二語,便足使讀者如見浩莽偉人之景。
元劇中叙天神故事的似僅見此一劇。
又有《趙匡義智娶符金錠》、《張公藝九世同居》二劇,見于息機子的《雜劇選》。
惟是否為元人所作則不可知。
元劇之可見者,已盡于以上所述。
元劇的最好的地方,乃在能夠連結了民間的質樸的風格與文士們的隽美的文筆。
所以大多數的文辭,都是很自然,很真切,很質勁,卻又是很美麗的。
他們明白如話,卻又不是粗鄙不通的。
他們暢麗隽永,卻又句句婦孺皆懂。
他們如素描的畫幅,水墨的山水,決不用典故,即用也用的是民間所習知,詩文上所決不用的《販茶船》、《海神廟》一類的民間典故。
這正是民間作品與文士的手筆剛剛接觸時代的最好産品,正是雜劇的黃金時代。
但正因其剛剛離開民間未久,且仍然還要迎合着廣大人民的心理與喜愛,所以在題材與結構上便往往表現出與前代詩、文、詞裡所不曾有過的東西。
例如王粲的《登樓》,白居易的《琵琶》,原是文人們的悲歌,卻都被他們寫成了與《漁樵記》、《凍蘇秦》與《曲江池》、《玉壺春》不相上下的事實了。
他們知道諧合當時劇場的習慣,與人民的心理與愛好,不妨抛卻了“題材”的本來面目。
也許民間本來已将這些故事形成了那麼樣的一個樣子,所以他們便也不得不随着走吧。
但純粹的悲劇,在元劇中也往往遇之,如《梧桐雨》、《西蜀夢》、《火燒介子推》等。
這些,都是後來戲曲所少見者。
總之,元劇的好處,在其曲辭的直率自然,而其題材與結構,雖多雷同,落套,卻是深深地投合于當時人民的愛好的。
在中國戲曲史上,元一代乃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參考書目 一、《元刊雜劇三十種》黃荛圃舊藏;日本帝國大學紅本印,上海覆日本版石印本。
此書本非一部書,系元刊諸單本雜劇的合訂本,故各劇版式頗不一律。
王國維氏以為系元季的一部合刊的雜劇集,當系誤會的話。
此書當是黃氏合此三十種訂為一函的。
在此三十種中,除有十七種出于《元曲選》外,其他十三種,字句間亦與臧刻面目大殊。
我們欲見元刊元劇的本來面目,舍此書外,别無從知。
二、《古今雜劇選》息機子編,明萬曆戊戌(公元1598年)刊本。
全書不知若幹種。
北京圖書館藏有殘本。
其中有《符金錠》等數種,是《元曲選》所無。
三、《元曲選一百種》臧懋循編,明萬曆丙辰(公元1616年)雕蟲館刊本,商務印書館影印本(坊間又有《元曲大觀》三十種,也是《元曲選》殘本的影刊)。
此書為彙刊元劇的最大的企圖。
惜曲白多所删潤,大失本來面目。
四、《陽春奏》尊生館編,明萬曆間刊本。
全書八卷,凡選元、明雜劇三十九種。
北京圖書館藏有殘帙。
五、《古名家雜劇選》陳與郊編,明萬曆間刊本。
全書凡八集,四十種。
六、《新續古名家雜劇》陳與郊編,明萬曆間刊本。
全書凡五集,二十種。
其中《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一種,為他書所未見。
七、《元明雜劇》六冊江南圖書館石印本,即就其所藏的上述二書的殘帙而印行者。
八、《顧曲齋所刊元人雜劇》明萬曆間刊本。
原書凡二十種,今存。
(北京圖書館藏十九種。
)中有《關漢卿绯衣夢》一種,為他書所未見。
九、《酹江集》三十種孟稱舜編,明崇祯間刊本。
此書至罕見。
通縣王氏有藏本。
但所選元劇,類皆習見者。
十、《柳枝集》三十種孟稱舜編,明崇祯間刊本。
外間罕見傳本,通縣王氏藏。
後附有鐘嗣成《錄鬼簿》。
十一、《孤本元明雜劇》商務印書館出版。
十二、《元曲》童斐選注,商務印書館出版。
十三、《宋元戲曲史》王國維著,商務印書館出版。
十四、《元明雜劇輯逸》鄭振铎編,近刊。
*** [1]《西廂記》傳本至多,有徐文長《評本》;陳眉公《評本》;李卓吾《評本》;王思任《評本》;張深之刊本;淩濛初刊本;金聖歎《評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