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遼金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遼文學的寥寞——金人的二大成就:諸宮調與雜劇——吳激和蔡松年——趙秉文、黨懷英、王若虛等——元好問——《河汾諸老集》
一
契丹人引馬圖
遼起于中國北部,始稱契丹。
當唐末、五代時,馬肥兵壯,乘中國内部的割據、分裂,諸統治者每結強鄰以自固,便深入中原,施其縱橫排阖的手段。
石敬瑭至稱子侄于契丹主,并賂以燕、雲十六州,求其助力,以得帝位。
自此,契丹的勢力蟠踞于中國北部者約有一百六七十年之久,成為宋代最恐怖的敵人。
後來徽宗聯絡金人,夾攻遼邦,遂滅之。
但不久,此後來的強敵,便又以滅遼的手段來滅了北宋。
遼建國凡二百餘年,然文物則絕鮮可稱者。
沈括說,遼時禁其國文書傳入中土,故流布者絕罕。
近人競于斷簡殘編之中,爬搜遼代文獻,也不過存十一于千百而已(像周春的《遼詩話》,缪荃孫的《遼文存》,皆是沒有第二部的著作)。
《遼史·文學傳》所載,也不過蕭韓家奴、王鼎等寥寥數人。
或這個北方的民族,原來對于中原文化便不甚着意,所以,強占據中國北部至二世紀,卻一點也沒有什麼文學上的重要的成就。
二 金人便不同了。
金本稱女真,也興于北方。
她的興起很快,滅亡得也很快,傳國僅隻一百二十餘年,便為蒙古人所滅。
然在文學史上,金人的地位卻遠較遼人為重要。
金之稱帝,始于完顔阿骨打。
不久便滅遼,亡宋,占據了中國的北部及中原,與小朝廷的南宋隔江相持,各成為南北文化的中心。
當時金人的文化是承襲了遼與宋的。
諸宮調的宏偉的體制,在金代最為流行,成了金文學最大的光榮。
這在上文已經叙述到了。
及其後,又有“雜劇”的一種重要的新文體創制出來,對于元代戲曲有極重大的貢獻。
這也将在下文詳之。
今所論者,僅及其詩詞和散文。
金的詩詞,幾盡于元好問的《中州集》。
清人編輯《全金詩》,所增入無幾。
其散文,則當時馮清甫所輯者,今已亡佚。
但清人也輯有《金文雅》等書,略足窺其一斑。
金文學的初期,作者以吳激、蔡松年二人為最著。
他們皆長于樂府,時号“吳、蔡體”。
吳激[1]字彥章,自号東山。
米芾婿。
工詩能畫。
使金,被留。
仕為翰林待制。
出知深州,三日而卒。
激情同徐陵、庾信,文望亦相埒。
所作頗多憶國懷鄉之什。
像《歲暮江南四憶》(詩),像《人月圓》: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
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都是中寓沉痛的。
惟他的詩也有很富風趣的,像:“卷上疏簾無一事,滿池春水照薔薇”(《宿湖城簿廳》);像:“煙拂雲梢留淡白,雲蒸山腹出深青”(《忿甫索水墨以詩寄之》);像:“山侵平野高低樹,水接晴空上下星”(《三衢夜泊》)。
金代蔡松年書法 蔡松年[2]字伯堅。
父靖,由宋入金,仕為翰林學士。
伯堅官至尚書右丞相。
自号蕭閑老人。
他的詩詞皆甚豪放,而《大江東去》:“《離騷》痛飲,問人生佳處,能消何物!江左諸人成底事,空想岩岩青壁”雲雲,尤為時人所稱。
更有宇文虛中、高士談、韓昉、王樞、王競諸人,也皆以詩文鳴于當時。
三 其後,則有蔡矽、馬定國、趙秉文、楊雲翼、黨懷英、王庭筠、王若虛、王渥、雷淵、李純甫諸人并起,為金文學的全盛時代。
而趙秉文、黨懷英為尤著。
蔡矽字正甫,松年子,其辨博為天下第一,官至戶部員外郎太常丞。
大定十四年出守維州,道卒。
元好問以他為金文學“正傳之宗”。
在他之前,皆借才異代。
自他始,方有金人的文學。
黨懷英[3]以文顯于大定、明昌間。
懷英字世傑,奉符人。
少和辛棄疾同舍。
棄疾南歸,懷英則顯于金。
大定中進士第,累進翰林學士。
趙秉文謂其文似歐公,不為尖新危險之語,其詩似陶、謝,奄有魏、晉。
像“細雪吹仍急,凝雲凍未開。
牽閑時掠水,帆飽不依桅。
岸引枯蒲去,天将遠樹來”(《奉使行高郵道中》),誠頗有閑适之趣,惜他詩未甚可稱。
王庭筠[4]字子端,熊嶽人。
官修撰卒,年四十七。
平
當唐末、五代時,馬肥兵壯,乘中國内部的割據、分裂,諸統治者每結強鄰以自固,便深入中原,施其縱橫排阖的手段。
石敬瑭至稱子侄于契丹主,并賂以燕、雲十六州,求其助力,以得帝位。
自此,契丹的勢力蟠踞于中國北部者約有一百六七十年之久,成為宋代最恐怖的敵人。
後來徽宗聯絡金人,夾攻遼邦,遂滅之。
但不久,此後來的強敵,便又以滅遼的手段來滅了北宋。
遼建國凡二百餘年,然文物則絕鮮可稱者。
沈括說,遼時禁其國文書傳入中土,故流布者絕罕。
近人競于斷簡殘編之中,爬搜遼代文獻,也不過存十一于千百而已(像周春的《遼詩話》,缪荃孫的《遼文存》,皆是沒有第二部的著作)。
《遼史·文學傳》所載,也不過蕭韓家奴、王鼎等寥寥數人。
或這個北方的民族,原來對于中原文化便不甚着意,所以,強占據中國北部至二世紀,卻一點也沒有什麼文學上的重要的成就。
二 金人便不同了。
金本稱女真,也興于北方。
她的興起很快,滅亡得也很快,傳國僅隻一百二十餘年,便為蒙古人所滅。
然在文學史上,金人的地位卻遠較遼人為重要。
金之稱帝,始于完顔阿骨打。
不久便滅遼,亡宋,占據了中國的北部及中原,與小朝廷的南宋隔江相持,各成為南北文化的中心。
當時金人的文化是承襲了遼與宋的。
諸宮調的宏偉的體制,在金代最為流行,成了金文學最大的光榮。
這在上文已經叙述到了。
及其後,又有“雜劇”的一種重要的新文體創制出來,對于元代戲曲有極重大的貢獻。
這也将在下文詳之。
今所論者,僅及其詩詞和散文。
金的詩詞,幾盡于元好問的《中州集》。
清人編輯《全金詩》,所增入無幾。
其散文,則當時馮清甫所輯者,今已亡佚。
但清人也輯有《金文雅》等書,略足窺其一斑。
金文學的初期,作者以吳激、蔡松年二人為最著。
他們皆長于樂府,時号“吳、蔡體”。
吳激[1]字彥章,自号東山。
米芾婿。
工詩能畫。
使金,被留。
仕為翰林待制。
出知深州,三日而卒。
激情同徐陵、庾信,文望亦相埒。
所作頗多憶國懷鄉之什。
像《歲暮江南四憶》(詩),像《人月圓》: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
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都是中寓沉痛的。
惟他的詩也有很富風趣的,像:“卷上疏簾無一事,滿池春水照薔薇”(《宿湖城簿廳》);像:“煙拂雲梢留淡白,雲蒸山腹出深青”(《忿甫索水墨以詩寄之》);像:“山侵平野高低樹,水接晴空上下星”(《三衢夜泊》)。
金代蔡松年書法 蔡松年[2]字伯堅。
父靖,由宋入金,仕為翰林學士。
伯堅官至尚書右丞相。
自号蕭閑老人。
他的詩詞皆甚豪放,而《大江東去》:“《離騷》痛飲,問人生佳處,能消何物!江左諸人成底事,空想岩岩青壁”雲雲,尤為時人所稱。
更有宇文虛中、高士談、韓昉、王樞、王競諸人,也皆以詩文鳴于當時。
三 其後,則有蔡矽、馬定國、趙秉文、楊雲翼、黨懷英、王庭筠、王若虛、王渥、雷淵、李純甫諸人并起,為金文學的全盛時代。
而趙秉文、黨懷英為尤著。
蔡矽字正甫,松年子,其辨博為天下第一,官至戶部員外郎太常丞。
大定十四年出守維州,道卒。
元好問以他為金文學“正傳之宗”。
在他之前,皆借才異代。
自他始,方有金人的文學。
黨懷英[3]以文顯于大定、明昌間。
懷英字世傑,奉符人。
少和辛棄疾同舍。
棄疾南歸,懷英則顯于金。
大定中進士第,累進翰林學士。
趙秉文謂其文似歐公,不為尖新危險之語,其詩似陶、謝,奄有魏、晉。
像“細雪吹仍急,凝雲凍未開。
牽閑時掠水,帆飽不依桅。
岸引枯蒲去,天将遠樹來”(《奉使行高郵道中》),誠頗有閑适之趣,惜他詩未甚可稱。
王庭筠[4]字子端,熊嶽人。
官修撰卒,年四十七。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