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批評文學的複活

關燈
若要把他們連綴起來,尋得其一貫的主張,便是勞而無功的了。

    正像碎玻璃片在太陽光底下發亮,遠遠看去,仿佛有些耀煌,迫而視之,便立覺其不成一件東西了。

     在許多宋人詩話裡,真實的有積極的見解,一貫的主張者,恐怕隻有嚴羽的《滄浪詩話》[1]一部而已。

    嚴羽對于詩學确有大膽可喜的意見。

    故他的影響很大。

    他和朱熹,可以說是:宋代文學批評家裡兩大柱石。

    朱熹把文學的本來面目從陳舊的曲解中解放出來,嚴羽則更進一步,建設了他自己的文學論。

    他好以禅語來做譬喻;這正是南宋人的風氣。

    明胡應麟盛稱其說,比之達摩西來,獨辟禅宗。

    而清馮班又醜诋之,至作《嚴氏糾謬》一書,斥為“呓語”。

    但當班的時候,神韻之說正橫流于世,他或有所激而為此書罷。

     朱熹自題(摹本) 羽字儀卿,一字丹丘,自号滄浪逋客,邵武人。

    有《滄浪詩集》。

    他的《滄浪詩話》是很有組織的著作。

    首《詩辨》,次《詩體》,次《詩法》,次《詩評》,次《詩證》,凡五門,末并附《與吳景仙論詩書》。

    《詩體》一門,叙述自建安到當代的各種不同的詩體,“以時而論,則有:建安體,黃初體……元祐體,江西宗派體。

    以人而論,則有:蘇、李體,曹、劉體……陳簡齋體,楊誠齋體;又有所謂選體……宮體”。

    并及用韻對句等等。

    《詩法》一門,叙述作詩之法:“須是本色,須是當行”,“下字貴響,造語貴圓”……這兩門大似皎然、王昌齡諸人的《詩式》、《詩格》的體式。

    《詩評》雜論六朝、唐、宋諸詩人的得失;《詩證》雜錄關于詩篇的考訂之語;這兩門也是諸宋人詩話裡常見的東西。

    其全書的精華所在,乃在《詩辨》一門,及所附的《答吳景仙書》。

    羽的批評主張,皆集中于此二部分。

     夫詩有别材,非關書也;詩有别趣,非關理也。

    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

    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詩者吟詠情性也。

    盛唐諸人惟在興趣。

    羚羊挂角,無迹可求。

    故其妙處透徹玲珑,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近代諸公,乃作奇特解會,遂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

    夫豈不工,終非古人之詩也。

    蓋于一唱三歎之音,有所歉焉。

     當江西詩派、永嘉四靈蟠踞着文壇上的時代,竟有這樣的獅子吼似的呼聲,誠是大膽的挑戰。

    難怪他是那樣的自信着,自負着:“雖獲罪于世之君子不辭也。

    ”(《詩辨》)“仆之《詩辨》,乃斷千百年公案,誠驚世絕俗之談,至當歸一之論。

    其間說江西詩病,真取心肝劊子手。

    以禅喻詩,莫此清切。

    是自家實證實悟者,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者。

    ……我論詩若那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答吳景仙書》)大批評家自非有這種精神不可。

     參考書目 一、《文鏡秘府論》日本遍照金剛撰,有日本《東方文化學會叢書》珂羅版印本,有北平富晉書社石印本。

     二、《曆代詩話》清何文煥編,有原刊本,有醫學書局石印本。

     三、《曆代詩話續編》丁福保編,醫學書局出版。

     四、明、清諸大叢書,像《津逮秘書》、《學海類編》等等,其中搜羅唐、宋人詩話不少。

     五、《朱子大全集》有明、清坊刊本。

     *** [1]《滄浪詩話》有《曆代詩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