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話本的産生
關燈
小
中
大
記》(文中有“話說大宋徽宗宣和三年上春間,皇榜招賢,大開選場,去這東京汴梁城内虎異營中一秀才”的話),像《刎頸鴛鴦會》(一名《三送命》,一名《冤報冤》,文中引有《商調醋葫蘆》小令十篇,大似趙德麟《商調蝶戀花》鼓子詞的體制,或當是其同時代的著作罷),像《楊溫攔路虎傳》,像《洛陽三怪記》(文中有“今時臨安府官巷口花市,喚做壽安坊,便是這個故事”的話),像《合同文字記》(文中有“去這東京汴梁離城三十裡有個村”的話)等篇,都當是宋人的著作,且其著作年代有幾篇或有在北宋末年的可能(像《合同文字記》)。
在《古今小說》裡,像《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文中有“至紹興十一年,車駕幸錢塘,官民百姓皆從”的話),像《沈小官一鳥害七命》(文中有“宣和三年,海甯郡武林門外北新橋”的話),像《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文中有“話說大宋乾道淳熙年間,孝宗皇帝登極”的話),其作風和情調也很可以看得出是宋人的小說。
《警世通言》所載宋人詞話最多,在見于《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者外,尚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計押番金鳗産禍》、《皂角林大王假形》、《福祿壽三星度世》等篇,也有宋作的可能。
在《醒世恒言》裡,像《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鄭節使立功神臂弓》等數篇,也很可信其為宋人之作。
三 就上文所述,總計了一下,宋人詞話今所知者已有上列二十七篇之多(也許更有得發現;這是最謹慎的統計,也許更可加入疑似的若幹篇進去)。
這二十七篇宋人詞話的出現,并不是一件小事。
以口語或白話來寫作詩、詞、散文的風氣,雖在很早的時候便已有之(像王梵志的詩、黃庭堅的詞、宋儒們的語錄等等)。
但總不曾有過很偉大的作品出現過。
在敦煌所發現的各種俗文學裡,口語的成分也并不很重。
《唐太宗入冥記》是今所知的敦煌寶庫裡的惟一之口語的小說,然其使用口語的技能,卻極為幼稚。
試舉其文一段于下: “判官名甚?”“判官懆惡,不敢道名字。
”帝曰:“卿近前來。
”輕道:“姓崔名子玉。
”“朕當識。
”才言訖,使人引皇帝至院門。
使人奏曰:“伏惟陛下且立在此,容臣入報判官速來。
”言訖,使者到廳前拜了:“啟判官,奉大王處□太宗生魂到,領判官推勘。
見在門外,未敢引□。
” 但到了宋人的手裡,口語文學卻得到了一個最高的成就,寫出了許多極偉大的不朽的短篇小說。
這些“詞話”作者們,其運用“白話文”的手腕,可以說是已到了“火候純青”的當兒,他們把這種古人極罕措手的白話文,用以描寫社會的日常生活,用以叙述駭人聽聞的奇聞異事,用以發揮作者自己的感傷與議論;他們把這種新鮮的文章,使用在一個最有希望的方面(小說)去了。
他們那樣的勁健直捷的描寫,圓瑩流轉的作風,深入淺出的叙狀,在在都可以見出其藝術的成就是很為高明的。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用白話文來描叙社會的日常生活的東西。
而當時社會的物态人情,一一躍然地如在紙上,即魔鬼妖神也似皆像活人般地在行動着。
我們可以說,像那樣的隽美而勁快的作風,在後來的模拟的諸著作裡,便永遠地消失了。
自北宋之末到南宋的滅亡,大約便可稱之為話本的黃金時代罷。
姑舉《簡帖和尚》的一段于下: 唐太宗入冥 這個故事從唐代便已流傳于世了;後來“西遊記”小說曾用來作為三藏西遊的引子。
選自明刊本《西遊記》(西谛藏) 那僧兒接了三件物事,把盤子寄在王二茶坊櫃上。
僧兒托着三件物事,入棗槊巷來。
到皇甫殿直門前,把青竹簾掀起,探一探。
當時皇甫殿直正在前面交椅上坐地。
隻見賣馉饳的小厮兒,掀起簾子。
猖猖狂狂探一探了便走。
皇甫殿直看着那厮,震威一喝,便是當陽橋上張飛勇,一喝曹公百萬兵。
喝那厮一聲,問道:“做甚麼?”那厮不顧便走。
皇甫殿直拽開腳兩步趕上,摔那厮回來,問道:“甚意思,看我一看便走?”那厮道:“一個官人教我把三件物事與小娘子,不教把來與你。
”殿直問道:“甚麼物事?”那厮道:“你莫問。
不教把與你。
”皇甫殿直掿得拳頭沒縫,去頂門上屑那厮一道:“好好的把出來,教我看!”那厮吃了一,隻得懷裡取出一個紙裹兒,口裡兀自道:“教我把與小娘子,又不教把與你。
”皇甫殿直劈手奪了紙包兒,打開看,裡面一對落索環兒,一雙短金钗,一個柬帖兒。
皇甫殿直接得三件物事,拆開簡子看時……皇甫殿直看了簡帖兒,劈開眉下眼,咬碎口中牙,問僧兒道:“誰交你把來?”僧兒用手指着巷口王二哥茶坊裡道:“有個粗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綽口的官人,教我把來與小娘子,不教我把與你。
”皇甫殿直一隻手摔着僧兒狗毛,出這棗槊巷,徑奔王二哥茶坊前來。
僧兒指着茶坊道:“恰才在拶裡面打底床鋪上坐地底官人,教我把來與小娘子,又不交把與你,你卻打我!”皇甫殿直再捽僧兒回來,不由開茶坊的王二分說。
當時到家裡。
殿直焦躁,把門來關上,來了。
唬得僧兒戰做一團。
殿直從裡面叫出二十四歲花枝也似渾家出來道:“你且看這件物事!”那小娘子又不知上件因依,去交椅上坐地。
殿直把那簡帖兒和兩件物事,度與渾家看。
那婦人看着簡帖兒上言語,也沒理會處。
殿直道:“你見我三個月日押衣襖上邊,不知和甚人在家吃酒?”小娘子道:“我和你從小夫妻。
你去後何曾有人和我吃酒。
”殿直道:“既沒人,這三件物從那裡來?”小娘子道:“我怎知!”殿直左手
在《古今小說》裡,像《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文中有“至紹興十一年,車駕幸錢塘,官民百姓皆從”的話),像《沈小官一鳥害七命》(文中有“宣和三年,海甯郡武林門外北新橋”的話),像《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文中有“話說大宋乾道淳熙年間,孝宗皇帝登極”的話),其作風和情調也很可以看得出是宋人的小說。
《警世通言》所載宋人詞話最多,在見于《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者外,尚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計押番金鳗産禍》、《皂角林大王假形》、《福祿壽三星度世》等篇,也有宋作的可能。
在《醒世恒言》裡,像《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鄭節使立功神臂弓》等數篇,也很可信其為宋人之作。
三 就上文所述,總計了一下,宋人詞話今所知者已有上列二十七篇之多(也許更有得發現;這是最謹慎的統計,也許更可加入疑似的若幹篇進去)。
這二十七篇宋人詞話的出現,并不是一件小事。
以口語或白話來寫作詩、詞、散文的風氣,雖在很早的時候便已有之(像王梵志的詩、黃庭堅的詞、宋儒們的語錄等等)。
但總不曾有過很偉大的作品出現過。
在敦煌所發現的各種俗文學裡,口語的成分也并不很重。
《唐太宗入冥記》是今所知的敦煌寶庫裡的惟一之口語的小說,然其使用口語的技能,卻極為幼稚。
試舉其文一段于下: “判官名甚?”“判官懆惡,不敢道名字。
”帝曰:“卿近前來。
”輕道:“姓崔名子玉。
”“朕當識。
”才言訖,使人引皇帝至院門。
使人奏曰:“伏惟陛下且立在此,容臣入報判官速來。
”言訖,使者到廳前拜了:“啟判官,奉大王處□太宗生魂到,領判官推勘。
見在門外,未敢引□。
” 但到了宋人的手裡,口語文學卻得到了一個最高的成就,寫出了許多極偉大的不朽的短篇小說。
這些“詞話”作者們,其運用“白話文”的手腕,可以說是已到了“火候純青”的當兒,他們把這種古人極罕措手的白話文,用以描寫社會的日常生活,用以叙述駭人聽聞的奇聞異事,用以發揮作者自己的感傷與議論;他們把這種新鮮的文章,使用在一個最有希望的方面(小說)去了。
他們那樣的勁健直捷的描寫,圓瑩流轉的作風,深入淺出的叙狀,在在都可以見出其藝術的成就是很為高明的。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用白話文來描叙社會的日常生活的東西。
而當時社會的物态人情,一一躍然地如在紙上,即魔鬼妖神也似皆像活人般地在行動着。
我們可以說,像那樣的隽美而勁快的作風,在後來的模拟的諸著作裡,便永遠地消失了。
自北宋之末到南宋的滅亡,大約便可稱之為話本的黃金時代罷。
姑舉《簡帖和尚》的一段于下: 唐太宗入冥 這個故事從唐代便已流傳于世了;後來“西遊記”小說曾用來作為三藏西遊的引子。
選自明刊本《西遊記》(西谛藏) 那僧兒接了三件物事,把盤子寄在王二茶坊櫃上。
僧兒托着三件物事,入棗槊巷來。
到皇甫殿直門前,把青竹簾掀起,探一探。
當時皇甫殿直正在前面交椅上坐地。
隻見賣馉饳的小厮兒,掀起簾子。
猖猖狂狂探一探了便走。
皇甫殿直看着那厮,震威一喝,便是當陽橋上張飛勇,一喝曹公百萬兵。
喝那厮一聲,問道:“做甚麼?”那厮不顧便走。
皇甫殿直拽開腳兩步趕上,摔那厮回來,問道:“甚意思,看我一看便走?”那厮道:“一個官人教我把三件物事與小娘子,不教把來與你。
”殿直問道:“甚麼物事?”那厮道:“你莫問。
不教把與你。
”皇甫殿直掿得拳頭沒縫,去頂門上屑那厮一道:“好好的把出來,教我看!”那厮吃了一,隻得懷裡取出一個紙裹兒,口裡兀自道:“教我把與小娘子,又不教把與你。
”皇甫殿直劈手奪了紙包兒,打開看,裡面一對落索環兒,一雙短金钗,一個柬帖兒。
皇甫殿直接得三件物事,拆開簡子看時……皇甫殿直看了簡帖兒,劈開眉下眼,咬碎口中牙,問僧兒道:“誰交你把來?”僧兒用手指着巷口王二哥茶坊裡道:“有個粗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綽口的官人,教我把來與小娘子,不教我把與你。
”皇甫殿直一隻手摔着僧兒狗毛,出這棗槊巷,徑奔王二哥茶坊前來。
僧兒指着茶坊道:“恰才在拶裡面打底床鋪上坐地底官人,教我把來與小娘子,又不交把與你,你卻打我!”皇甫殿直再捽僧兒回來,不由開茶坊的王二分說。
當時到家裡。
殿直焦躁,把門來關上,來了。
唬得僧兒戰做一團。
殿直從裡面叫出二十四歲花枝也似渾家出來道:“你且看這件物事!”那小娘子又不知上件因依,去交椅上坐地。
殿直把那簡帖兒和兩件物事,度與渾家看。
那婦人看着簡帖兒上言語,也沒理會處。
殿直道:“你見我三個月日押衣襖上邊,不知和甚人在家吃酒?”小娘子道:“我和你從小夫妻。
你去後何曾有人和我吃酒。
”殿直道:“既沒人,這三件物從那裡來?”小娘子道:“我怎知!”殿直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