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傳奇文的興起
關燈
小
中
大
易為友。
《長恨歌傳》叙述明皇、楊妃事。
從她入宮起,到馬嵬之變及道人之索魂天上止,全包羅後來一切“天寶遺事”的綱目。
以此傳為出發點而衍為諸宮調、雜劇、傳奇者不少。
最著者為元王伯成《天寶遺事諸宮調》,白仁甫《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劇及清洪升《長生殿傳奇》。
明人之《彩毫》、《驚鴻》諸記,亦并及太真事。
唐人傳奇文之最為人知者,元氏《莺莺傳》外,便要算是此作了。
在此時前後,尚有許堯佐作《柳氏傳》,叙韓翃及柳氏事,薛調作《無雙傳》,叙王仙客及無雙事;皇甫枚作《飛煙傳》,叙趙象及飛煙事,房千裡作《楊娼傳》,叙楊娼及某帥事;皆是以人間的真實的戀愛的故事為題材者。
在其中,尤以韓翃、柳氏及王仙客、無雙二事最為人所知。
明陸采有《明珠記》,即衍仙客、無雙事。
七 但到了唐的末葉,時勢日非,軍人也益橫暴,各各割據了一個地方,不聽中央政府的命令。
他們自己更各自争戰,并吞,連橫,合縱,天下騷然,民間受苦益甚。
于是,在無可奈何之中,有一班富于幻想的文人們,便造作出種種劍俠的故事,聊以自慰。
劍俠是自己站在千妥萬穩的立場上,而以其橫絕無敵的精技,來除暴安良,或為人報仇雪恨的。
因為直接抵抗的不可能,民間便自然地要造作出這些超人的劍俠們的故事,欲借重他們,掃蕩自己之所惡的。
這正和義和團及紅槍會之産生于清末及我們的時代中的情形頗為相同。
更有一點,也足以促進劍俠思想的傳播,那便是這時的佛教故事的大量的宣揚。
在佛教故事裡,超自然的故事是太多了,騰空而去,霎時而返,乃是他們的常談;“上窮碧落下黃泉”,更是他們的習用的故事結構。
又,道士們也在此時大顯神通,恣話着不可能的情境。
這些都更足以助長劍俠故事的氣焰。
明人刊有段成式的《劍俠傳》,實是僞書,托段氏之名以傳者。
在成式的《酉陽雜俎》裡,自有《盜俠》(卷九)一類;所叙自魏明帝時登緣淩雲台的異人起,凡九則。
在其間,有叙述韋行規、黎幹、韋生及唐山人事的四則,最為奇詭可觀。
這四則,都已被錄入《劍俠傳》中。
韋行規的一則,寫韋行規自負勇武,乃遇京西店中老人,以劍術折其銳氣。
段氏寫來,頗虎虎有生氣,自是《酉陽雜俎》裡最好的文字之一。
成式字柯古,臨淄人,為宰相文昌子,以蔭為校書郎,終太常少卿[9]。
他的《酉陽雜俎》[10]包羅的事物甚廣,似仍未盡脫張華《博物志》的窠臼。
《酉陽雜俎》書影 在裴铏的《傳奇》裡,叙述這一類劍俠的故事也頗不少。
最有名的是《昆侖奴》、《聶隐娘》二則。
铏為高骈從事。
骈好神仙,所為多妄誕。
故铏之所叙,較其他同類之作,更多些詭奇之趣。
像《聶隐娘》裡的黑白衛,用之則為活衛,收之則為紙剪的驢。
又所謂妙手空空兒等的故事和人物,皆已超出于劍俠故事的範圍以外,而入于神仙故事的範圍之中了。
《昆侖奴》一作,也甚可注意。
所謂“昆侖奴”,據我們的推測,或當是非洲的尼格羅人,以其來自極西,故以“昆侖奴”名之。
唐代叙“昆侖奴”之事的,于裴氏外,他文裡尚有之,皆可證其實為非洲黑種人。
這可見唐帝國内,所含納的人種是極為複雜的,又其與世界各地的交通,也是甚為通暢廣大的。
在文學上說來,铏的這兩則故事,對于後來作家們,皆甚有影響。
明梅鼎祚有《昆侖奴雜劇》,清尤侗有《黑白衛雜劇》,所叙的事皆以此二故事為藍本。
昆侖奴傳 此為著名的武俠故事之一,在後來文壇上的影響很大。
選自明刊本《昆侖奴雜劇》(西谛藏) 袁郊的《甘澤謠》裡,有《紅線》一則,也極為流行。
郊為唐末人,官刑部郎中。
《甘澤謠》作于鹹通戊子(公元868年),正是劍俠故事流傳極盛之時。
故郊所寫的紅線,乃是典型的女俠之一。
但也甚有些仙氣;“再拜而行,倏忽不見”,而“忽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紅線回矣。
這種飛來飛去的行蹤,乃正是聶隐娘的同道。
明梁辰魚嘗以此事寫為雜劇。
約同時,又有有名的《虬髯客傳》。
此作相傳為張說所寫。
但《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三)所載,僅注明“出《虬髯傳》”,而不著其作者。
明顧元慶《顧氏文房小說》乃著其為杜光庭作。
其以為張說作者,蓋明末人的妄題。
光庭字賓至,處州缙雲人,為唐末道士。
入蜀,依王建。
所作有《廣成集》(《四部叢刊》本)及《錄異記》。
《虬髯傳》所言,頗多方士的氣息。
他所寫的海外為王的事,後來陳忱的《後水浒傳》所叙的李俊稱王事,似即本于此。
此傳流傳殊盛。
梁辰魚有《紅拂劇》(今佚),張鳳翼有《紅拂
《長恨歌傳》叙述明皇、楊妃事。
從她入宮起,到馬嵬之變及道人之索魂天上止,全包羅後來一切“天寶遺事”的綱目。
以此傳為出發點而衍為諸宮調、雜劇、傳奇者不少。
最著者為元王伯成《天寶遺事諸宮調》,白仁甫《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劇及清洪升《長生殿傳奇》。
明人之《彩毫》、《驚鴻》諸記,亦并及太真事。
唐人傳奇文之最為人知者,元氏《莺莺傳》外,便要算是此作了。
在此時前後,尚有許堯佐作《柳氏傳》,叙韓翃及柳氏事,薛調作《無雙傳》,叙王仙客及無雙事;皇甫枚作《飛煙傳》,叙趙象及飛煙事,房千裡作《楊娼傳》,叙楊娼及某帥事;皆是以人間的真實的戀愛的故事為題材者。
在其中,尤以韓翃、柳氏及王仙客、無雙二事最為人所知。
明陸采有《明珠記》,即衍仙客、無雙事。
七 但到了唐的末葉,時勢日非,軍人也益橫暴,各各割據了一個地方,不聽中央政府的命令。
他們自己更各自争戰,并吞,連橫,合縱,天下騷然,民間受苦益甚。
于是,在無可奈何之中,有一班富于幻想的文人們,便造作出種種劍俠的故事,聊以自慰。
劍俠是自己站在千妥萬穩的立場上,而以其橫絕無敵的精技,來除暴安良,或為人報仇雪恨的。
因為直接抵抗的不可能,民間便自然地要造作出這些超人的劍俠們的故事,欲借重他們,掃蕩自己之所惡的。
這正和義和團及紅槍會之産生于清末及我們的時代中的情形頗為相同。
更有一點,也足以促進劍俠思想的傳播,那便是這時的佛教故事的大量的宣揚。
在佛教故事裡,超自然的故事是太多了,騰空而去,霎時而返,乃是他們的常談;“上窮碧落下黃泉”,更是他們的習用的故事結構。
又,道士們也在此時大顯神通,恣話着不可能的情境。
這些都更足以助長劍俠故事的氣焰。
明人刊有段成式的《劍俠傳》,實是僞書,托段氏之名以傳者。
在成式的《酉陽雜俎》裡,自有《盜俠》(卷九)一類;所叙自魏明帝時登緣淩雲台的異人起,凡九則。
在其間,有叙述韋行規、黎幹、韋生及唐山人事的四則,最為奇詭可觀。
這四則,都已被錄入《劍俠傳》中。
韋行規的一則,寫韋行規自負勇武,乃遇京西店中老人,以劍術折其銳氣。
段氏寫來,頗虎虎有生氣,自是《酉陽雜俎》裡最好的文字之一。
成式字柯古,臨淄人,為宰相文昌子,以蔭為校書郎,終太常少卿[9]。
他的《酉陽雜俎》[10]包羅的事物甚廣,似仍未盡脫張華《博物志》的窠臼。
《酉陽雜俎》書影 在裴铏的《傳奇》裡,叙述這一類劍俠的故事也頗不少。
最有名的是《昆侖奴》、《聶隐娘》二則。
铏為高骈從事。
骈好神仙,所為多妄誕。
故铏之所叙,較其他同類之作,更多些詭奇之趣。
像《聶隐娘》裡的黑白衛,用之則為活衛,收之則為紙剪的驢。
又所謂妙手空空兒等的故事和人物,皆已超出于劍俠故事的範圍以外,而入于神仙故事的範圍之中了。
《昆侖奴》一作,也甚可注意。
所謂“昆侖奴”,據我們的推測,或當是非洲的尼格羅人,以其來自極西,故以“昆侖奴”名之。
唐代叙“昆侖奴”之事的,于裴氏外,他文裡尚有之,皆可證其實為非洲黑種人。
這可見唐帝國内,所含納的人種是極為複雜的,又其與世界各地的交通,也是甚為通暢廣大的。
在文學上說來,铏的這兩則故事,對于後來作家們,皆甚有影響。
明梅鼎祚有《昆侖奴雜劇》,清尤侗有《黑白衛雜劇》,所叙的事皆以此二故事為藍本。
昆侖奴傳 此為著名的武俠故事之一,在後來文壇上的影響很大。
選自明刊本《昆侖奴雜劇》(西谛藏) 袁郊的《甘澤謠》裡,有《紅線》一則,也極為流行。
郊為唐末人,官刑部郎中。
《甘澤謠》作于鹹通戊子(公元868年),正是劍俠故事流傳極盛之時。
故郊所寫的紅線,乃是典型的女俠之一。
但也甚有些仙氣;“再拜而行,倏忽不見”,而“忽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紅線回矣。
這種飛來飛去的行蹤,乃正是聶隐娘的同道。
明梁辰魚嘗以此事寫為雜劇。
約同時,又有有名的《虬髯客傳》。
此作相傳為張說所寫。
但《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三)所載,僅注明“出《虬髯傳》”,而不著其作者。
明顧元慶《顧氏文房小說》乃著其為杜光庭作。
其以為張說作者,蓋明末人的妄題。
光庭字賓至,處州缙雲人,為唐末道士。
入蜀,依王建。
所作有《廣成集》(《四部叢刊》本)及《錄異記》。
《虬髯傳》所言,頗多方士的氣息。
他所寫的海外為王的事,後來陳忱的《後水浒傳》所叙的李俊稱王事,似即本于此。
此傳流傳殊盛。
梁辰魚有《紅拂劇》(今佚),張鳳翼有《紅拂